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8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操纵论视角下《桃花扇》英译本比较研究
1
作者 段中涵 杨洪娟 《英语教师》 2024年第3期73-76,共4页
基于昆曲《桃花扇》许渊冲、许明译本和石俊山译本,从意识形态、诗学观、赞助人三个角度分析昆曲翻译过程中操纵理论对译者的影响,探究两个译本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结果表明:两个译本均受到其所处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操控;在诗学观方... 基于昆曲《桃花扇》许渊冲、许明译本和石俊山译本,从意识形态、诗学观、赞助人三个角度分析昆曲翻译过程中操纵理论对译者的影响,探究两个译本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结果表明:两个译本均受到其所处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操控;在诗学观方面,许译本结构紧凑,多短句,修辞手法丰富,更好地还原了原作魅力,石译本句式零散简洁,少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便于目的语受众快速理解曲目内容;在赞助人方面,两个译本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赞助人的影响,许译本贴近出版社要求,力图传达中国文化魅力,石译本满足昆剧院要求,意在帮助观众理解剧作含义。总体上看,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许译本多用异化译法,凸显汉语特色;石译本则多用归化译法,符合目的语受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理论 桃花扇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美人公子飘零尽,一树桃花似往年——论《桃花扇》书写“兴亡”的三重维度
2
作者 黄锋 《唐都学刊》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描绘历史兴亡的悲剧。历来关于《桃花扇》悲剧艺术的研究主要以“桃花扇”这一物件为着眼点,而就《桃花扇》的唱词艺术、空间聚焦以及渔樵意象看,尚有三个维度值得关注:第一,唱词中“六朝”“...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描绘历史兴亡的悲剧。历来关于《桃花扇》悲剧艺术的研究主要以“桃花扇”这一物件为着眼点,而就《桃花扇》的唱词艺术、空间聚焦以及渔樵意象看,尚有三个维度值得关注:第一,唱词中“六朝”“王谢”等隐含衰亡情感典故的刻意运用;第二,以侯方域、李香君爱情发生地“媚香楼”由闹而冷、由聚而散为场景聚焦折射“兴亡”;第三,以渔樵闲话的形式将历史抽离为审美的客观对象,进一步关会兴亡,达到由盛而寂、由入世而出世的空幻效果。从整体来看,孔尚任以“桃花扇”这一道具为内核,以唱词设计、场景转换、渔樵闲话为三重叙述维度,层层叠累、无孔不入地“制造”了在场观众的“兴亡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尚任 桃花扇 悲剧 兴亡
下载PDF
宇文所安译介《桃花扇》的动机、理念与策略
3
作者 魏远东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宇文所安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他的中国古典文学译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但他的中国戏曲译介,尤其是《桃花扇》译介,尚未受到学者的充分关注。因此,研究试图从翻译动机、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系统考察宇文所安的《桃花扇》... 宇文所安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他的中国古典文学译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但他的中国戏曲译介,尤其是《桃花扇》译介,尚未受到学者的充分关注。因此,研究试图从翻译动机、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系统考察宇文所安的《桃花扇》译介,以期全面展现宇文所安《桃花扇》译介的整体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桃花扇 译介
下载PDF
文化翻译理论视域下《桃花扇》文化负载词英译对比探析
4
作者 秦玉锐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9-142,共4页
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翻译文化经典是重要的一步。《桃花扇》是中国清代戏剧的传奇剧本,该剧本中有大量与中国文化传统、社会风貌等相关的文化负载词。通过对《桃花扇》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对典籍翻译进行新探索,使... 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翻译文化经典是重要的一步。《桃花扇》是中国清代戏剧的传奇剧本,该剧本中有大量与中国文化传统、社会风貌等相关的文化负载词。通过对《桃花扇》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对典籍翻译进行新探索,使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苏珊·巴斯奈特 文化翻译理论 文化负载词
下载PDF
民族歌剧《桃花扇》
5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歌剧《桃花扇》改编自清代孔尚任所著同名传奇剧本,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与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事相互交织,展现出一幅描摹明末金陵社会图景的画卷。全剧尊重原著基本情节走向的同时,通过独特的当代解读,重塑侯、李二人在... 歌剧《桃花扇》改编自清代孔尚任所著同名传奇剧本,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与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事相互交织,展现出一幅描摹明末金陵社会图景的画卷。全剧尊重原著基本情节走向的同时,通过独特的当代解读,重塑侯、李二人在乱世中的结局,创造了属于本剧自己的侯方域和李香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侯方域 李香君 孔尚任 传奇剧本 民族歌剧 尊重原著 悲欢离合
下载PDF
一扇桃花别样开——浅谈原创民族歌剧《桃花扇》的精彩呈现
6
作者 白晶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28-29,共2页
一扇桃花艳,滴血染花瓣。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推出的原创歌剧《桃花扇》,于2023年10月24晚在紫金大戏院拉开了帷幕,剧场外,一票难求。《桃花扇》剧作问世300余年来长盛不衰,其中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各剧种和影视在一些细节上做了艺术加工,... 一扇桃花艳,滴血染花瓣。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推出的原创歌剧《桃花扇》,于2023年10月24晚在紫金大戏院拉开了帷幕,剧场外,一票难求。《桃花扇》剧作问世300余年来长盛不衰,其中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各剧种和影视在一些细节上做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爱写国家兴亡,但终逃不脱孔尚任原著的演绎模式。然而这台原创民族歌剧《桃花扇》却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舞台呈现。编剧是荣获三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六获“田汉戏剧奖剧本奖”及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和青年编剧王静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男女情爱 孔尚任 五个一工程奖 罗周 舞台呈现 文华大奖 戏剧奖
下载PDF
金粉未消亡 闻得六朝香——昆剧《1699·桃花扇》的舞台美术设计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淼 《演艺设备与科技》 2006年第3期75-79,共5页
关键词 舞台美术设计 消亡 金粉 六朝 剧院 风貌 昆剧 《1699·桃花扇
下载PDF
孔尚任《桃花扇》人物、本事四考
8
作者 刘洪强 颜健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7-62,共6页
孔尚任的“舅翁”秦孟岷和秦光仪、“舅”秦生镜与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等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可惜他们的资料极罕见,而《秦氏家谱》与《百城烟水》中却有较丰富的关于他们的资料。同时,《桃花扇》在立意、人物塑造及情节上受丁耀亢的《... 孔尚任的“舅翁”秦孟岷和秦光仪、“舅”秦生镜与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等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可惜他们的资料极罕见,而《秦氏家谱》与《百城烟水》中却有较丰富的关于他们的资料。同时,《桃花扇》在立意、人物塑造及情节上受丁耀亢的《续金瓶梅》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尚任 桃花扇 秦孟岷 秦光仪 秦生镜 《续金瓶梅》
下载PDF
舞台表演空间扩展的回归——对《1699·桃花扇》整体呈现的再度认识
9
作者 顾骏 《剧影月报》 2010年第2期110-110,共1页
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于2005年度重点推出的大型经典剧目《1699.桃花扇》在文本落定、导演手法、演员表演以及舞美呈现等方面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这种新决不是人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而更多的是一种溯源与回归,一种尊重与敬畏... 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于2005年度重点推出的大型经典剧目《1699.桃花扇》在文本落定、导演手法、演员表演以及舞美呈现等方面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这种新决不是人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而更多的是一种溯源与回归,一种尊重与敬畏,一种把内容与形式再次结合并取得绝佳效果的全面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99.桃花扇》 空间扩展 舞台表演 回归 内容与形式 经典剧目 导演手法 演员表演
下载PDF
浅析昆剧《1699·桃花扇》八艳主题音乐
10
作者 张艳 《大舞台》 2009年第3期44-45,共2页
戏曲中运用主题音乐贯穿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增强音乐结构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加强观众对音乐的熟悉感。主题音乐贯穿的配乐手法在新排昆剧剧目中的运用越来越突出.如新编昆剧《1699·桃花扇》和青春版昆剧《牡丹亭... 戏曲中运用主题音乐贯穿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增强音乐结构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加强观众对音乐的熟悉感。主题音乐贯穿的配乐手法在新排昆剧剧目中的运用越来越突出.如新编昆剧《1699·桃花扇》和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中主题音乐反复出现,贯穿于全剧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音乐 桃花扇 昆剧 《牡丹亭》 人物形象 音乐结构 连贯性 熟悉感
下载PDF
从《1699·桃花扇》的导演风格看田沁鑫的舞台表达
11
作者 朱梦颖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
作为当代中国新锐戏剧女导演,田沁鑫对昆曲经典剧目《桃花扇》进行改编与执导,在尊重传统戏曲审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舞台手段,创作出《1699·桃花扇》。田沁鑫在对认知昆曲艺术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舞台相融合,又将... 作为当代中国新锐戏剧女导演,田沁鑫对昆曲经典剧目《桃花扇》进行改编与执导,在尊重传统戏曲审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舞台手段,创作出《1699·桃花扇》。田沁鑫在对认知昆曲艺术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舞台相融合,又将戏曲舞台与话剧剧场相交合。在场面调度上更是做到了"文武兼备",为传统戏曲的发展,做出了有意的创新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99·桃花扇 田沁鑫 导演风格 舞台表达
下载PDF
一个完美符号的生成:《桃花扇》李香君形象新论
12
作者 柏英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4,共11页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是一个精心塑造并巧妙运用的符号。作者塑造此形象,汲取了明代传奇的诸多经验,并对原型人物形象进行了多处改造。《桃花扇》运用符号意义的开放性,以她的天真善良为君子小人之辨代言,利用其妓女身份痛骂奸党,...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是一个精心塑造并巧妙运用的符号。作者塑造此形象,汲取了明代传奇的诸多经验,并对原型人物形象进行了多处改造。《桃花扇》运用符号意义的开放性,以她的天真善良为君子小人之辨代言,利用其妓女身份痛骂奸党,并赋予她“情”“欲”的象征意义。剧中张道士斩断侯李因缘,并非阻碍一般的男女情爱,寓意在于断绝士人过分膨胀的“情根欲种”。侯李当场分离与“传奇旧套”之间的冲突,揭示了个人与国家、“情”“欲”与“理”之间的深层联系。对李香君形象进行“符号性”分析,是对之前“爱国女杰”说、“性的符号”说和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吕立亭的“身份认同”说的修正和发展,并显示出人物形象研究中丰富的文本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李香君形象 侯李因缘 符号性
下载PDF
嘉庆刊本《〈桃花扇传奇后序〉详注》考论
13
作者 杨蕊 《文化遗产》 2023年第4期87-94,共8页
嘉庆刊本《〈桃花扇传奇后序〉详注》体现出对传奇原作的另类接受与阐释转向,与《桃花扇传奇》原生语境形成较大差异。《详注》一则删改吴穆《桃花扇后序》,以骈序异文表现出与《后序》不同的骈文认知与戏曲接受视域;一则在《桃花扇后... 嘉庆刊本《〈桃花扇传奇后序〉详注》体现出对传奇原作的另类接受与阐释转向,与《桃花扇传奇》原生语境形成较大差异。《详注》一则删改吴穆《桃花扇后序》,以骈序异文表现出与《后序》不同的骈文认知与戏曲接受视域;一则在《桃花扇后序》删改异文的基础上征引注释、详加按语,阐明注者对传奇创作特定取材策略及传奇人物塑造的不同评价。《〈桃花扇传奇后序〉详注》充分运用考据方式解戏证史,体现出清代考据学风对戏曲评注领域的渗透。《〈桃花扇传奇后序〉详注》生成“戏曲”“骈文”“注释”间迭层与穿层的评点关系,隐含着清代文人的文体融通实验,反映出清代学术与文学思想的双重变奏,其改注骈文的实践亦映照出清代汉学传统下文体互动与文学思想的层累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传奇后序〉详注》 改注 评注 戏曲接受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的相反交替——论《桃花扇》中的四季循环叙事结构
14
作者 何春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继承了元末南戏生、旦双线脉络平行并进的典型范式,在叙事艺术上史戏浑一,虚实相生,呈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相反交替的戏剧结构。根据弗莱的文学循环论,可以将《桃花扇》的叙事结构看作...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继承了元末南戏生、旦双线脉络平行并进的典型范式,在叙事艺术上史戏浑一,虚实相生,呈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相反交替的戏剧结构。根据弗莱的文学循环论,可以将《桃花扇》的叙事结构看作是一个四季循环的过程,经历了从爱情喜剧、政治传奇、社会悲剧和人生讽刺的完整递进过程,为其戏曲叙事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诺思洛普·弗莱 叙事结构
下载PDF
《桃花扇》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分析
15
作者 朱可心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3期222-224,共3页
《桃花扇》该剧以复社士子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真实爱情故事为背景,穿插描绘南明王朝灭权的真实历史。它被认为是一部真实历史性爱情戏剧,内容丰富,韵味深远。通过侯方域李香君的这段爱情离合,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现状... 《桃花扇》该剧以复社士子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真实爱情故事为背景,穿插描绘南明王朝灭权的真实历史。它被认为是一部真实历史性爱情戏剧,内容丰富,韵味深远。通过侯方域李香君的这段爱情离合,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现状,可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本身是一首感慨朝代更替的救赎悲歌,本文试图爬梳侯李二人的爱情始末,寻找这出爱情悲剧的必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悲剧
下载PDF
从搬演《桃花扇》看容美土司的共同体意识
16
作者 葛政委 魏锦荣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20,共5页
康熙四十二年(1703),无锡文人顾彩受邀访问容美土司,他惊奇地发现:清廷禁演的戏曲《桃花扇》竟然在土司衙署内隐蔽演出。该事件既与容美土司热爱戏剧的传统有关,也与容美土司与主体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共同体意识有关。其共同... 康熙四十二年(1703),无锡文人顾彩受邀访问容美土司,他惊奇地发现:清廷禁演的戏曲《桃花扇》竟然在土司衙署内隐蔽演出。该事件既与容美土司热爱戏剧的传统有关,也与容美土司与主体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共同体意识有关。其共同体意识蕴含了容美土司对内地经典艺术文化崇拜的表层意识、拥护大一统正统国家的深层意识、与明王朝创造辉煌历史的共同记忆以及对已灭亡的明王朝国家的怀恋。戏曲《桃花扇》的“明喻”与容美土司共同体意识的“隐喻”双向奔赴,转化为土司对国家、中华民族认同的集体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容美土司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青春版《牡丹亭》VS《1699·桃花扇》 被引量:1
17
作者 骆骅 《剧影月报》 2006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作品 戏曲演出 媒体宣传 年轻人 《1699·桃花扇 昆曲
下载PDF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1699·桃花扇》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传南 《戏剧之家》 2016年第4期33-34,共2页
《桃花扇》自诞生之初演出盛况空前,之后演出渐少,在《缀白裘》等戏曲演出文本中竟无表演记载,原因之一是现实观众与假定观众的逐渐偏离,原因之二是生旦戏渐为主导,离合之情引出国仇家恨的主题太过庞大,不适应这一趋势。作为话剧导演的... 《桃花扇》自诞生之初演出盛况空前,之后演出渐少,在《缀白裘》等戏曲演出文本中竟无表演记载,原因之一是现实观众与假定观众的逐渐偏离,原因之二是生旦戏渐为主导,离合之情引出国仇家恨的主题太过庞大,不适应这一趋势。作为话剧导演的田沁鑫对《桃花扇》进行的尝试是目前较有影响力的,她将古典昆曲的表演和话剧表演相结合,在舞台和戏曲结构上做了大胆的尝试,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新的观看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田沁鑫 古典 现代
下载PDF
桃花扇底送南朝——读李孝悌《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19
作者 甘武进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2期78-79,共2页
基本信息:书名:《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作者:李孝悌ISBN:978-7-5598-5258-8装帧:精装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10月昆曲《桃花扇》中的名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可以说是脍炙人... 基本信息:书名:《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作者:李孝悌ISBN:978-7-5598-5258-8装帧:精装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10月昆曲《桃花扇》中的名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可以说是脍炙人口,舞榭歌台林立、珠玑罗绮盈门的陪都南京在朝代的更迭中走向末路,曾经在秦淮河畔上演才子佳人戏码的文人、名妓、公卿、乐师等,他们的惨淡结局更是唱响了一座城市的哀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佳人戏 桃花扇 桃花扇 明清江南 孝悌 出版日期 秦淮河 红尘
下载PDF
扬剧《桃花扇·沉江》老马夫人物分析
20
作者 李路 《剧影月报》 2023年第1期73-74,共2页
扬剧起源于17世纪末的康熙年间,距今已300年矣,由扬州花鼓戏、酬神香火戏和扬州清曲融合,而在民国时期形成维扬戏,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扬剧”。扬州的花鼓戏原本是一旦(包头)一丑(小面)的对子戏,后来发展成为三旦四丑(即... 扬剧起源于17世纪末的康熙年间,距今已300年矣,由扬州花鼓戏、酬神香火戏和扬州清曲融合,而在民国时期形成维扬戏,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扬剧”。扬州的花鼓戏原本是一旦(包头)一丑(小面)的对子戏,后来发展成为三旦四丑(即“三包四面”)的大场面,丑角戏份多,角色重。扬剧形成后,丑角亦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存在。《桃花扇·沉江》这折戏,孔尚任构思在扬州,写的是扬州事,用扬剧来演这出千古兴亡之事,实在是相得益彰。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为昆曲创作的,江苏省昆剧院成功上演了《1699桃花扇》、传承版《桃花扇》和折子戏《桃花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昆剧院 对子戏 桃花扇 扬州清曲 香火戏 花鼓戏 扬剧 桃花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