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 |
张本英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2
|
19世纪中期以前皖北小农家庭的生计——以凤台县为中心 |
张研
孙燕京
|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3
|
19世纪中期俄国发展道路选择问题探讨 |
姚海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4
|
程式化,还是生活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不同走向 |
陈世雄
|
《福建艺术》
|
2011 |
4
|
|
5
|
论19世纪后半叶日本对华政策渐变的思想根源 |
渠长根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6
|
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小家庭的社交圈——以安徽为中心(一) |
张研
|
《古今农业》
|
2003 |
2
|
|
7
|
18—19世纪中期英国交通运输的建设与农业市场的扩展 |
叶明勇
|
《古今农业》
|
2009 |
1
|
|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人笔下的天津管窥 |
靳佳萍
张桂丽
郭媛
|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2017 |
0 |
|
9
|
19—20世纪之交日本关于中国实施版权制度的论争 |
李明山
|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0
|
17至19世纪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
冯佐哲
|
《北方论丛》
CSSCI
|
1992 |
0 |
|
11
|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范式研究 |
申小龙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2
|
神意与人民大众的力量:乔治·班克罗夫特的双重历史观评析——兼论19世纪中期美国的社会思潮 |
高岳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3
|
论18至19世纪中期英国保险发展的多样性 |
陈磊
|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4
|
论19世纪中期拉丁美洲的契约华工——以古巴为例 |
王珊珊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5
|
19世纪日本对西洋农学的吸收——老农船津传次平的场合 |
内田和义
韩健平
|
《古今农业》
|
2003 |
2
|
|
16
|
19世纪中期(1835—1860)华人浸信会教民的曼谷—香港—潮州跨国网络 |
李榭熙
岳峰
|
《东南学术》
|
2002 |
5
|
|
17
|
17世纪日本与18—19世纪欧洲的行列式、消元式与判别式(英文) |
後藤武史
小松彦三郎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8
|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云南矿冶业的社会影响 |
赵文红
|
《学术探索》
|
2005 |
4
|
|
19
|
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小说畅销原因探析 |
崔娃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15 |
0 |
|
20
|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云南矿冶业长足发展的表现 |
赵文红
|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