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史为鉴,以学术为本——贺《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出版
1
作者 江怡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 中国哲学 20世纪 原则 学术 政治 关系
原文传递
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蔡曙山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景钊 蔡曙山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9,共9页
20世纪,随着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框架的形成,西方哲学的话语系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国内哲学界对西方这套建立在语言分析基础上的话语系统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隔膜。进入新世纪,中国学术走向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走向国际化首先要了解国... 20世纪,随着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框架的形成,西方哲学的话语系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国内哲学界对西方这套建立在语言分析基础上的话语系统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隔膜。进入新世纪,中国学术走向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走向国际化首先要了解国际学术的前沿,掌握当今西方哲学的话语系统。同时,走向国际化不仅在于学者自身的努力,而且在于掌握国家资源的相关部门为学者创造条件和环境。把握国际学术前沿与中国学术走向国际化是摆在哲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我们的访谈自然应当关注这样的问题。蔡曙山教授是一位在逻辑学、语言哲学、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开拓精神的学者,他的“命题的语用逻辑”、“量化的语用逻辑”、“模态的语用逻辑”、“语用力量的形式系统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心智科学的若干重要领域探析”、“论数字化”、“多学科的认知科学研究”、“认知科学背景下的语用逻辑”等论文为走向世界学术前沿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他的《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一书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近年来,他还在“代表性学术成果作为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评价标准的意义”、“遵循国际学术规范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我国社会科学评价的若干要素”、“我国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科学评价”等论文中就中国学术国际化问题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中国学术 20世纪 国际化 访谈录 教授 话语系统 哲学工作者 语言哲学 分析哲学
下载PDF
西学映照下的宋明哲学与思想史研究——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几帧剪影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4,共14页
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的学术传统不仅是一种知识谱系,而且是一种价值系统。沿着梁启超所开辟的以新史学为旗帜的现代学术道路,无论是冯友兰、牟宗三以哲学的名义,或者侯外庐的思想史进路,以及钱穆对传统经史之学的继承与开新,他们都不仅对... 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的学术传统不仅是一种知识谱系,而且是一种价值系统。沿着梁启超所开辟的以新史学为旗帜的现代学术道路,无论是冯友兰、牟宗三以哲学的名义,或者侯外庐的思想史进路,以及钱穆对传统经史之学的继承与开新,他们都不仅对宋明哲学与思想给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揭示与阐明,而且还以显著的风格树立了不同的学术典范,从内容到形式有力地建构起了现代中国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学术 宋明哲学 思想史 西学
下载PDF
中国地理学的权威典籍——评《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
4
作者 胡善美 《福建地理》 2003年第2期5-7,共3页
本文认为《2 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 ,全面总结了中国地理学在 2 0世纪的发展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治学严谨、品位高尚、实事求是、尊重历史 。
关键词 中国 地理学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 书评 学术品位 条目形式 读者
下载PDF
蔡元培与20世纪中国哲学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祖豪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5-19,40,共6页
蔡元培是 2 0世纪中国的重要哲学家。他比较早地接触与研究现代西方哲学 ,并注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国内进行介绍 ;同时 ,运用西方哲学方法 ,从事中国传统哲学研究 ,在论理学、美学、伦理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对 2
关键词 蔡元培 论理学 美学 伦理学 20世纪 中国 传统哲学 哲学研究 学术影响
下载PDF
探寻中国传统哲学的成长之路——读《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
6
作者 王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百余年来,中国传统哲学一直面临着如何通过调适、转型而获得新生的问题,重新认识、理解与评价中国传统哲学正是学者们为解决此问题而做的努力。哲学是反思的学问,我们必须追问:百余年来重新认知、理解与评价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实践是如... 百余年来,中国传统哲学一直面临着如何通过调适、转型而获得新生的问题,重新认识、理解与评价中国传统哲学正是学者们为解决此问题而做的努力。哲学是反思的学问,我们必须追问:百余年来重新认知、理解与评价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实践是如何进行的?这种学术实践有何优点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认知范式 20世纪 成长之路 学术实践 评价 追问
下载PDF
认知范式反思与中国哲学学科建设——读《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
7
作者 匡钊 《学术评论》 2019年第4期50-55,共6页
李承贵教授新著《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堪称作者对自己近年来针对中国哲学研究的现代传统所展开的反思性研究工作的集中总结。作者较早时曾对中国诠释学问题有一些讨论,由此过度到对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的思... 李承贵教授新著《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堪称作者对自己近年来针对中国哲学研究的现代传统所展开的反思性研究工作的集中总结。作者较早时曾对中国诠释学问题有一些讨论,由此过度到对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的思考,再发展到近几年对于中国传统哲学范式的自我证成或者说“自我解说”范式的辨明,这种学术思路的发展可谓顺理成章。集中反映上述思考向度的这本新书可谓当前研究界非常重要的著作,应该说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就中国哲学而言,所谓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学科不是一直就有的,它作为一种现代学术形态是从上世纪初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才逐步建立起来的。这个建立的过程,在学科内部少不了不断地自我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哲学研究 认知范式 20世纪 学科建设 反思性研究 哲学范式 学术思路
下载PDF
既有独特的学术发现,又有丰盈的艺术趣味——评《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艺术论稿》
8
作者 宫立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1期253-255,共3页
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研究中,学术界对于西方各种文学、美学和哲学思潮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则几乎忽略了。西方现代绘画、雕塑,甚至音乐、舞蹈对中国文学的显性与潜在影响很大,但是因为学... 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研究中,学术界对于西方各种文学、美学和哲学思潮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则几乎忽略了。西方现代绘画、雕塑,甚至音乐、舞蹈对中国文学的显性与潜在影响很大,但是因为学科之间畛域分明,二者的密切关联被人为割裂,未能引起当前文学研究界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西方现代艺术 学术 艺术趣味 艺术论 西方现代绘画 文学研究 哲学思潮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一面镜子──金景芳先生近著《知止老人论学》评介
9
作者 近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史学 金景芳 20世纪 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 疑古思潮 知止 学术思想 历史哲学 考据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学术伦理:“日神类型”与“酒神类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伟希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43,共8页
本文论述了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在引进西方学术的同时,引入了“价值中立”的学术伦理,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者认为,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学派是这一学术伦理的典型体现者,属于“日神类型”(特点是超越、平... 本文论述了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在引进西方学术的同时,引入了“价值中立”的学术伦理,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者认为,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学派是这一学术伦理的典型体现者,属于“日神类型”(特点是超越、平行、兼容);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源于价值的合理性酒神类型(具有一元论倾向和整体性、高屋建瓴性特征)。作者认为,日神类型受惠于西方文化的传入,是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象征”;日神类型和酒神类型的会合,才是学术得以繁荣与发展、健全与完善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伦理 清华学派 中国哲学 现代新儒家 马克思主义学派 价值中立 中国近现代 学术研究 西方文化 20世纪
原文传递
欲上层楼须登攀──纪念《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20周年
11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4,共4页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版 创刊20周年 学术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 《学报》 高校文科学报 哲社版 复印报刊资料 农村中学生 20世纪
下载PDF
“《资本论》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学术研讨会
12
《理论建设》 2017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为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150周年、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对话、交流与整合,“《资本论》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 为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150周年、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对话、交流与整合,“《资本论》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第10期于2017年4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资本论》第一 学术研讨会 21世纪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青年学者论坛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序 被引量:1
13
作者 季羡林 《出版史料》 2005年第3期70-81,共12页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 书评 文化交流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论文化哲学的理论定位 被引量:22
14
作者 衣俊卿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1,共6页
关键词 文化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 20世纪 学术研究 90年代 实践哲学 发展哲学 交往理论 政治哲学
下载PDF
《汤用彤全集》的编纂和学术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建永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9-61,共3页
汤用彤先生(1893-1964)是享誉国际的佛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学贯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大师级思想家代表之一。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汤用彤的一生是20世纪中国学术现弋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汤用彤先生(1893-1964)是享誉国际的佛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学贯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大师级思想家代表之一。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汤用彤的一生是20世纪中国学术现弋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他是中国学术史上以现代学术研究亨法,对中、西、印三大文化系统进行比较和会通的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用彤全集》 学术意义 中国学术 编纂 哲学史家 20世纪 承上启下 学术研究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的生生相续——《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读后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齐勇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7-158,共2页
中国传统哲学在20世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20世纪中国学者是以怎样的方式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其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表现了怎样的意义、特点与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在与外来哲学互动中如何保持自身的主体性?... 中国传统哲学在20世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20世纪中国学者是以怎样的方式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其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表现了怎样的意义、特点与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在与外来哲学互动中如何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中国哲学未来究竟应呈现怎样的形态?……这些长期为学界所讨论而又所困扰的重大学术课题,李承贵教授新著《生生的传统--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所进行的探索性思考,或许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本人拜读之后,特提出如下几点感想与读者诸君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20世纪 认知范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 中国学者 学术课题
原文传递
费耶阿本德哲学的新探索——评《科学、批判与自由——费耶阿本德有限理性论研究》
17
作者 匡瑾璘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6,90,共2页
关键词 费耶阿本德 有限理性 自由 批判 20世纪80年代 科学哲学 拉卡托斯 中国哲学 学术专著 研究现状 哲学 国内外
下载PDF
重写出版史的尝试——评新近出版的“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出版史》
18
作者 向敏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4-46,共3页
进入20世纪80年代,"重写"一词,在国内学术界不绝于耳,"重写"哲学史、"重写"学术史、"重写"文学史……在诸多学科热闹莫名。而在编辑出版学领域,似乎未见有动议者。然而,说和做,
关键词 中国出版史》 国家规划教材 “十一五” 重写 20世纪80年代 编辑出版学 学术 哲学
下载PDF
导河积石源流正——杨春时教授的学术之路
19
作者 张海涛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7期5-10,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杨春时的《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审美超越性的理论,并为其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石——人类意识的总体结构理论。之后,他汲取西方现代哲学、中国老庄、禅宗美学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现代化的道... 20世纪80年代,杨春时的《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审美超越性的理论,并为其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石——人类意识的总体结构理论。之后,他汲取西方现代哲学、中国老庄、禅宗美学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90年代后,《生存与超越》《走向后实践美学》等著作,形成了与实践美学分庭抗礼的"后实践美学"体系,而"主体间性"理论是该美学体系的基石,促使中国美学开始向现代美学转型。杨春时的治学心得主要是:常存问题意识,不断超越自我;冲破学科界限,打通人文学科;接收西方理论要使之中国化,要有自己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春时 学术 20世纪80年代 后实践美学 审美超越性 中国现代化 源流 西方现代哲学
下载PDF
经学的衰落与诸子学向中哲史的嬗变——20世纪初中国学术的转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翁美琪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从“戊戌”到“五四”,中国学术界以风起云涌的新学对旧学、西学对中学的冲撞对峙和会通融合为契机、为动力,哲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历来以经、史、子、集为标帜的古典学术形态中析离化合,脱颖而出,逐渐生枝长叶,展现于世。这是... 从“戊戌”到“五四”,中国学术界以风起云涌的新学对旧学、西学对中学的冲撞对峙和会通融合为契机、为动力,哲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历来以经、史、子、集为标帜的古典学术形态中析离化合,脱颖而出,逐渐生枝长叶,展现于世。这是中国学术沿着古老的生命轨道、历经数千年缓慢演化之后,终于从根底上生发的一次新陈代谢。尽管来得很迟,但它终于出现在20世纪初的学术史页。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仅是由于学术域面的急骤扩大,原先的古典学术的躯壳已无法容涵所致。其实问题决不仅仅如此。从深处看,哲学从旧学的脱颖与分化,正是中国学术在其本身发展的诸多规律支配下,出现于特定阶段的历史必然。这里既清晰地印有传统经学从中衰走向终结、诸子学从复苏走向繁盛等等一系列中国传统学术形态内部自身的遗传嬗变轨迹,亦有备受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刺激,尤其是西方哲学潮流迅猛冲击、激发示范等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催发,内外呼应、经纬相织、纵横交错,蔚成一幅中国数千年学术史上罕见的转型景观,集中展现了学术史发展的诸多规律的幅合交映。本文着重从经学之衰落与子学向中哲史嬗化这一脉络加以追寻与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学 王国维 西方哲学 梁启超 中国学术 章太炎 20世纪 中国哲学 传统经学 学术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