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学术经典的巡礼与集萃——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萃》
1
作者 王泽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20世纪 中国 文学史 学术论文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萃》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另一种进入方式——以贾植芳为个案
2
作者 卢燕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0,共9页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痛感与温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丢失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文学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以“报刊史料”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读《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3
作者 陈云昊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新成绩。《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三卷书在“报刊史料”这个基础视点上,表现出了视角的统一性和学理的连贯性,相互形成了内在呼应,具有鲜明的开创意识。随着《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出版,“重写文学史”被推到了一个基于“报刊史料”的水准线上,“大文学史”也被具体地落实为近代、现代、当代的内在贯通,“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在此得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关爱和 报刊史料 重写文学史
下载PDF
重读“中国故事”与“重写文学史”——以《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为中心
4
作者 陈浩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3-90,共8页
许子东的著作《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可以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活动的余声,其“中国故事”的叙述视角及对百年中国小说中“官员”“官场”形象的挖掘是一大创见。由音频节目到纸质书籍,从“有声”到“无声”,该书体现了移... 许子东的著作《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可以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活动的余声,其“中国故事”的叙述视角及对百年中国小说中“官员”“官场”形象的挖掘是一大创见。由音频节目到纸质书籍,从“有声”到“无声”,该书体现了移动阅读时代听众、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趣味。可以说,此书的写作方式及写作意图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移动阅读时代文学史写作的新路向,将之与之前的文学史并置比较便于照见当下文学史写作与教学的“困境”,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在当前这个时代重读“中国故事”与“重写文学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重写文学史 中国故事”
下载PDF
“分离”与“回归”——绘图本《中国文学史》(20世纪)的写作构想 被引量:14
5
作者 钱理群 吴晓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4,共8页
一 1993年冬,应一家出版社之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乃斌等同志合作,编写了彩色绘图本《中国文学史》。我们负责全书最后一编,即“二十世纪文学”部分。尽管全书带有一定的通俗,普及性质,我们仍然在不违反总的体例前提下,进... 一 1993年冬,应一家出版社之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乃斌等同志合作,编写了彩色绘图本《中国文学史》。我们负责全书最后一编,即“二十世纪文学”部分。尽管全书带有一定的通俗,普及性质,我们仍然在不违反总的体例前提下,进行了一些学术性的探讨——这是又一次自觉的“重写文学史”。 我们这次“重写”,最大特点是,一方面采用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为保持全书体例的统一,在具体提法上作了一些变通,称为“新世纪的文学”),并落实到文学史的文本叙述中,可以说,这是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与描述的文学史写作尝试。另一方面,我们所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二十世纪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学现象 20世纪 传统文学 张爱玲 通俗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作家作品
下载PDF
越界与整合: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兼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万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3,共6页
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主要是空间上的“越界”,从“文学的中国”这一空间“越界”到包括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内的“汉语的文学”,在消解单一中心论中提供了一种颠覆、超越以往以线性时间线索筛选作家作品、文学事件... 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主要是空间上的“越界”,从“文学的中国”这一空间“越界”到包括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内的“汉语的文学”,在消解单一中心论中提供了一种颠覆、超越以往以线性时间线索筛选作家作品、文学事件的文学史叙述,从而产生文学史叙述的不同面向.形成多路径的文学史叙述,由此完成的文学史整合会凸现百年中华民族文学的价值,也会显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语言的包容性,共享性修复华人仲国人认知的“整体性”,现代中华民族文学的经典化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20世纪汉语文学史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学者的天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席泽宗 陈美东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6-11,共6页
从八个方面综述了20世纪中国学者在天文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史研究从20年代开始在中国起步,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进入鼎盛时期.在过去100年中,出版专著(包括论文集)150多种.关于中国古代天文... 从八个方面综述了20世纪中国学者在天文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史研究从20年代开始在中国起步,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进入鼎盛时期.在过去100年中,出版专著(包括论文集)150多种.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中国 20世纪
下载PDF
香港文学对于“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黄万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在1980年代后中国内地"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格局中,香港文学的历史存在潜在而强烈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较具包容性的社会空间接纳的左右翼文学格局挑战了以1949年为界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 在1980年代后中国内地"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格局中,香港文学的历史存在潜在而强烈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较具包容性的社会空间接纳的左右翼文学格局挑战了以1949年为界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970年代后的香港文学与香港稳定的多元价值社会结构相呼应,以其在全球性背景下开始的多元化进程和雅俗课题上的突破揭示出20世纪后30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性。这些都根本性地拓展了中国内地学术界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思路,使之得以摆脱"中原心态"、"启蒙思路"等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遮蔽,建立起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文学互为参照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重写文学史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抗战爆发: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分界线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志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6,共8页
本文认为 ,抗战爆发是中国 2 0世纪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线 ,此后 ,中国文学开始了一个很长的“共名”时期 (这个时期的下限尚有待确定 )。论文同时指出 ,鲁迅去世与抗战爆发在时间上几近重合 ,是这一分界能够成立的关键
关键词 20世纪 文学 中国 分期 文学史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新世纪的文学期待——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的文化现象反省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洪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4-100,共7页
文学史建构功能的凸现 ,关键是史家主体意识的弘扬 ;重视文学本体和培养文学素质的文学史 ,才能还原出文学的鲜活 ;而文化视域的对话和交流 ,为我们提供了若干文学史新理念和多样叙述方式的构想。文学史有它的过去 ,也有它的未来。
关键词 文学史写作 文化现象 20世纪 中国 文学本体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政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21,共5页
2 0世纪中国百年的文学史研究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经验实证方法论类型、理论逻辑方法论类型、文化阐释方法论类型。经验实证方法将文学事实何在作为文学史研究的基本对象 ,将描述文学事实、建立有关文学史知识体系为研究的根本目的 ... 2 0世纪中国百年的文学史研究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经验实证方法论类型、理论逻辑方法论类型、文化阐释方法论类型。经验实证方法将文学事实何在作为文学史研究的基本对象 ,将描述文学事实、建立有关文学史知识体系为研究的根本目的 ,但却忽视了文学史研究的人文特征 ,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理论逻辑方法将探索文学现象何以存在做为文学史研究的基本任务 ,力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理论体系和普遍精神逻辑中找寻寓藏于文学现象背后却又决定着文学发展的各种规律 ,但却常常忽视了文学史的历史复杂性和文学本位性。文化阐释方法将文学史研究判定为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在现时态中相互建构的个体对话过程 ,强调研究主体的个性文化功能和阐释效应 ,但其研究的知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实证方法 理论逻辑方法 文化阐释方法 20世纪 中国 文学史 研究方法论
下载PDF
刘永济的吴文英论述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写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文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1,共10页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书写,是伴随着新的审美风尚的盛行而展开的,吴文英一路词人因其不合时宜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贬抑。刘永济则因其特殊的习词和研词经历,始终对吴文英词保持了高度的敬仰。他因独树一帜而备尝了孤独和尴尬的滋味,也有幸...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书写,是伴随着新的审美风尚的盛行而展开的,吴文英一路词人因其不合时宜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贬抑。刘永济则因其特殊的习词和研词经历,始终对吴文英词保持了高度的敬仰。他因独树一帜而备尝了孤独和尴尬的滋味,也有幸在异域获得了知音。本文以刘永济的吴文英论述为中心,系统梳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相关事实,以期对吴文英研究和文学史编纂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永济 吴文英 20世纪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美感的阐释误读——以现当代文学史中古典形态作家作品为中心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妍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1,共8页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往单一的文学史观在思想解放进程中受到质疑。最有冲击力的学术行动即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这一概念不仅从理论上打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分治格局、“...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往单一的文学史观在思想解放进程中受到质疑。最有冲击力的学术行动即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这一概念不仅从理论上打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分治格局、“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而且有效地以思想文化的研究方法取代了单一性的政治革命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现当代文学史 作家作品 古典形态 误读 阐释 美感 文学史
下载PDF
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重构——对建国后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奉桥 李萌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6,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大体经过了两个历史阶段,即50年代的草创期和新时期以来的探索期。这两个历史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文学史书写的现代性追求和规范,前者体现了"学科"规范,后者体现了有限度的"学理"规范。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大体经过了两个历史阶段,即50年代的草创期和新时期以来的探索期。这两个历史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文学史书写的现代性追求和规范,前者体现了"学科"规范,后者体现了有限度的"学理"规范。文学史的书写呼唤着新的现代性理念,那就是建立新的历史观念,新的文学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20世纪 中国 现代文学史 建国后 历史观念 创作手法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与明清戏曲的经典化
15
作者 孟秋江 陈文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9-86,共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受到现代学制的支持,对明清戏曲的经典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文学史书写使从前难登大雅之堂的明清戏曲“成了大学生的必修课”,获得了以中文系学生为主的大量读者,培养了许多明清戏曲研究专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受到现代学制的支持,对明清戏曲的经典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文学史书写使从前难登大雅之堂的明清戏曲“成了大学生的必修课”,获得了以中文系学生为主的大量读者,培养了许多明清戏曲研究专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另一方面,文学史对明清戏曲的阐释成为明清戏曲经典的次生层,随着明清戏曲一起流传,主导了社会大众关于明清戏曲的认知。以20世纪的现代教育为背景,考察中国文学通史在明清戏曲经典化方面的特殊作用,有助于重新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的明清戏曲叙述,对文学史的文化建设功能获得更加深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史 明清戏曲经典化
下载PDF
特定视域中的文学史景观——评王本朝《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德明 《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文学史 王本朝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书评
下载PDF
论华文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架构的内在楔入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崇科 《华文文学》 201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很多时候,区域华文文学不仅是对大陆文学的补偿和鉴照,而且同时也可能是对自我的另一种丰富,如果缺乏这种比较文学意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残缺的自我,也是对自我超越追求的一种固步自封。
关键词 华文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内在楔入
下载PDF
审美化的心灵史——评宁宗一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与中国社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苗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104,共3页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和著述体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转道日本引入中国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对于文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说,百余年只是一朵转瞬而逝的浪花,但是对于文学史研究者来说,这百余年的...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和著述体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转道日本引入中国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对于文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说,百余年只是一朵转瞬而逝的浪花,但是对于文学史研究者来说,这百余年的历程却充满了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20世纪 中国文学史研究 中国社会 心灵史 审美化 文学历史 学科体系 课程设置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兼论“文学性”与“非文学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纪人 《学海》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文学性" "非文学性"
下载PDF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春忠 《济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12,共8页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是一种特定的历史哲学框架与文学史哲学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是为了对人类社会文化史与文学史进行总体性分析与把握,立足于特定的"理想类型方法"而提出来的。"五维度总体性理论"的基本问...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是一种特定的历史哲学框架与文学史哲学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是为了对人类社会文化史与文学史进行总体性分析与把握,立足于特定的"理想类型方法"而提出来的。"五维度总体性理论"的基本问题即是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揭示与阐释,并通过相关的历史分期来把握人类社会文化的总体性特质及其流变。在"五维度总体性理论"中,原始时代、古典时代、近代、现代与后现代是依次相序的,但这并不是一种线性序列,于其中存有着复杂的相关社会文化形态、质素及其意向的斗争、更替、延留与创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中,理应确立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性特质之混杂性、复杂性与阶段性的观念,通过"近代性历史叙事框架"、"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与"后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及其整合进而达成特定的整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 反本质主义 历史分期 历史叙事框架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