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区域新诗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评吕进主编的《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 |
颜同林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0 |
|
2
|
《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编委会举行 |
|
《中外诗歌研究》
|
2005 |
0 |
|
3
|
《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敢于面对新问题的学术著作 |
张中宇
|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0 |
|
4
|
点、线、面结合的诗史佳构——评《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 |
陈志平
|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0 |
|
5
|
建构区域新诗艺术发展史的学术意义——关于《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的对话 |
赵心宪
刘静
|
《中外诗歌研究》
|
2005 |
0 |
|
6
|
20世纪重庆新诗的发展轮廓——《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导言 |
吕进
|
《诗探索》
|
2003 |
2
|
|
7
|
巴渝诗歌的守望与传承——谈《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 |
熊伟
|
《出版视野》
|
2005 |
0 |
|
8
|
中国第一部地方新诗史——读《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 |
艾白水
|
《出版视野》
|
2004 |
0 |
|
9
|
诗性的缺失与读者的缺席——对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整体观照 |
曾方荣
|
《理论与创作》
|
2005 |
3
|
|
10
|
重建20世纪40年代诗歌研究的整体视野——兼评吴井泉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 |
张莹
徐志伟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3 |
0 |
|
11
|
论缅甸新诗的产生与发展 |
尹湘玲
|
《东南亚》
|
2006 |
1
|
|
12
|
同情的理解和温情的敬意——评刘保昌《戴望舒传》 |
叶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3
|
回味80年代:中国诗歌重镇的崛起与落寞 |
蒋登科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3 |
0 |
|
14
|
《我的“自白书”》的真正作者 |
何蜀
|
《青年思想家》
|
2005 |
0 |
|
15
|
喜读两本好书 |
杨本泉
|
《出版视野》
|
2004 |
0 |
|
16
|
诗体重建视角下的何其芳 |
吕进
|
《诗刊》
北大核心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