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6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分33秒》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及其东方回应 被引量:3
1
作者 欧阳平方 《音乐传播》 201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约翰·凯奇《4分33秒》的创作观念、文本结构、演出过程和欣赏方式,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美学中的"反美学"、"非理性控制"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以其为代表,反观西方先锋派音乐的传播状况及其东方回应,可... 约翰·凯奇《4分33秒》的创作观念、文本结构、演出过程和欣赏方式,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美学中的"反美学"、"非理性控制"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以其为代表,反观西方先锋派音乐的传播状况及其东方回应,可以看到中(东)西方音乐二元对立的局面已经开始消弭。通过过程化的、突破性的审美方式,在"反美"中获得"美",既契合了二战以降多元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心理,又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人们的审美方式。东方神秘哲学的思想内核和后现代主义的"反美学"理念的融合,有利于中(东)西方音乐文化认知的视角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分33秒》 后现代美学 反美学 多元音乐文化 音乐审美 偶然音乐
下载PDF
约翰·凯奇《4分33秒》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平方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92-96,共5页
美国先锋派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1992),其音乐创作与哲学、美学思想对西方现代音乐有着较大的影响。作品《4分33秒》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美学中的"反美学"、"非理性控制"和"不确定性"等特征... 美国先锋派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1992),其音乐创作与哲学、美学思想对西方现代音乐有着较大的影响。作品《4分33秒》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美学中的"反美学"、"非理性控制"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同时,表达了音乐是一种"有意的无意义,或一种无意义的游戏","是让我们注意并体验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凯奇 《4分33秒》 后现代美学 反美学 不确定性 多元化
下载PDF
“大音希声”与《4分33秒》——对音乐存在形式的思考和认识 被引量:4
3
作者 谢盛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7期148-149,共2页
音乐的形式在构成音乐本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老子的"大音希声"和约翰.凯奇的《4分33秒》都对传统的音乐存在方式提出了问题:怎样认识音乐存在方式的多样性。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音乐以一定的音(声音和音响)作为物... 音乐的形式在构成音乐本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老子的"大音希声"和约翰.凯奇的《4分33秒》都对传统的音乐存在方式提出了问题:怎样认识音乐存在方式的多样性。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音乐以一定的音(声音和音响)作为物质材料,没有音这种物质材料,没有这种载体,音乐也就无从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音希声” 《4分33秒》 音乐存在形式 音乐美学
下载PDF
此时无声胜有声——约翰·凯奇的偶然音乐作品《4分33秒》 被引量:3
4
作者 付颖 《戏剧之家》 2014年第6期94-94,共1页
作曲家一定程度地故意对作品的创作或演出不加控制的音乐叫偶然音乐。而约翰·凯奇的《4分33秒》则把偶然音乐发展到了极致。本文着重对《4分33秒》的内涵进行剖析,并对为何更倾向《4分33秒》为一首偶然音乐作品而不是无声音乐进行... 作曲家一定程度地故意对作品的创作或演出不加控制的音乐叫偶然音乐。而约翰·凯奇的《4分33秒》则把偶然音乐发展到了极致。本文着重对《4分33秒》的内涵进行剖析,并对为何更倾向《4分33秒》为一首偶然音乐作品而不是无声音乐进行解释,以此来突出凯奇创作此首作品的真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凯奇 偶然音乐 《4分33秒》
下载PDF
从《4'33”》看后现代音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9-,78,共2页
伴随着工业大革命的脚步,后现代音乐的时代来临了。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作为后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特调钢琴作品将音乐自律理论走向极致,《4’33”》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4’33”》这部作品表演过程、表演形式、欣赏... 伴随着工业大革命的脚步,后现代音乐的时代来临了。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作为后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特调钢琴作品将音乐自律理论走向极致,《4’33”》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4’33”》这部作品表演过程、表演形式、欣赏方式的阐述和对作品内容、作曲家创作意图以及影响的分析,揭示了后现代音乐有别于传统音乐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音乐 传统音乐 作品《4'33"》偶然
下载PDF
《4分33秒》中折射出的庄子哲学 被引量:1
6
作者 毛晓静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2009年第3期96-96,共1页
《4分33秒》是一段虚无的演奏时间,1952年第一次献演于纽约,演奏家走上台,在钢琴前坐下,打开琴盖,静坐,过了33秒,关上琴盖又迅速打开,静坐,过了2分40秒,再次关上琴盖又迅速打开,仍静坐,再过了1分20秒后,演出结束。这个作... 《4分33秒》是一段虚无的演奏时间,1952年第一次献演于纽约,演奏家走上台,在钢琴前坐下,打开琴盖,静坐,过了33秒,关上琴盖又迅速打开,静坐,过了2分40秒,再次关上琴盖又迅速打开,仍静坐,再过了1分20秒后,演出结束。这个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人们评价褒贬不一,但在如今的回顾中,《4分33秒》已是“二十世纪的文化里程碑”了。成为“偶然音乐”的代表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分33秒》 庄子哲学 折射 轰动效应 偶然音乐 演奏家 钢琴
下载PDF
从《4’33”》说起——兼谈音乐主题的消退历程
7
作者 姜蕾 《音乐探索》 2004年第1期70-73,共4页
凯奇的《4’33”》自首次公演以来,一直颇具争议和褒贬。然而循着音乐主题的进化路线,我们会发现其中暗含着一条主题逐步消退之链,或者说是音乐内容向形式的让位最终形式本身也趋于消亡的过程。
关键词 《4’33”》 音乐主题 消退历程 音乐内容 音乐形式 主题形象 创作题材
下载PDF
从乐音序列到音乐事件——以约翰·凯奇的《4分33秒》为例
8
作者 陈芸 《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50-262,共13页
约翰·凯奇宣称“声音就是各种可能性的事件”。他的观点引发听者对音乐媒介认知模式的思维逆转:从乐音与噪音两者之间分立对抗的二元关系转变为彼此和解融合的共同体。本文以《4分33秒》为例,聚焦凯奇提出的“声音”概念和“时间... 约翰·凯奇宣称“声音就是各种可能性的事件”。他的观点引发听者对音乐媒介认知模式的思维逆转:从乐音与噪音两者之间分立对抗的二元关系转变为彼此和解融合的共同体。本文以《4分33秒》为例,聚焦凯奇提出的“声音”概念和“时间”观念,阐明当代音乐审美语境下的声音媒介、时间观念、聆听方式、音乐文化内涵等诸方面的内在关系。从乐音序列到音乐事件的艺术观念转型是理解凯奇音乐作品乃至当代音乐审美文化之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凯奇 《4分33秒》 声音 沉默 音乐事件
下载PDF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4分33秒》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瑾 《蚌埠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5-57,62,共4页
以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为视角,对《4分33秒》进行了分析,认为《4分33秒》是一首极端音乐,它与永不休止的生命世界本原振动相映照;是一种在"大音希声"理念指导下,用休止符谱写的极端简约的作品;是一个极端严肃的音乐哲学问题:... 以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为视角,对《4分33秒》进行了分析,认为《4分33秒》是一首极端音乐,它与永不休止的生命世界本原振动相映照;是一种在"大音希声"理念指导下,用休止符谱写的极端简约的作品;是一个极端严肃的音乐哲学问题:音乐是什么,音乐不是什么?并从经验、科学和哲学三个层面就音乐本质问题进行思考,并对《4分33秒》所延伸出来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分33秒》 哲学解释学 视域融合 音乐
下载PDF
艺术作品的多重视角解读——以约翰·凯奇《4,33,,》为例
10
作者 刘毅 《戏剧之家》 2018年第5期52-54,共3页
约翰·凯奇的《4'33''》作为偶然音乐的极端例子,在音乐界一直受到争议。对此作品的认知和理解一直关注在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审思上,对此作品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对其存在的审美价值也颇有争议。本文通过对《4'33'... 约翰·凯奇的《4'33''》作为偶然音乐的极端例子,在音乐界一直受到争议。对此作品的认知和理解一直关注在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审思上,对此作品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对其存在的审美价值也颇有争议。本文通过对《4'33''》的音乐"文本"解读开始,试图能从文本中发现更多的内容,进而由此引发对艺术作品多重视角解读的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凯奇 《4'33''》 艺术作品 多重视角
下载PDF
浅释偶然音乐《4'33″》
11
作者 卢仁惠 谈菁 《魅力中国》 2010年第4期69-69,共1页
音乐作品《4'33″》以零音符作为作品的载体、以无声的表演现场传达作品创作理念。在整个人类音乐文化中仅唯一部奇特怪作,意味着偶然音乐的诞生与终结。
关键词 《4'33″》 偶然音乐 背景 创作手法 思想与特征等
下载PDF
呓语者的世界 话剧《4.48精神崩溃》
12
作者 琦颜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2,共1页
19:25,场灯全暗,低沉的旋律重复着,一种近乎诡异的神秘气息弥漫着。19:30大幕拉开,呈现在眼前的是昏暗的顶光,凌乱的涂鸦,参差不齐的梯子,还有面无表情的黑衣女子在高高的梯子上喃喃自语。
关键词 《4 48精神崩溃》 话剧 世界 旋律 顶光
下载PDF
梦呓中的感怀——记实验话剧《4·48精神崩溃》
13
作者 叶骅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2006年9月28日19时30分,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萨拉·凯恩的《4·48精神崩溃》首次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上演,这是她自杀一周前的遗作。
关键词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精神 实验 《4·48精神崩溃》
下载PDF
拆解时空的差异性存在——《4′33″》的音乐时间与0′0″的距离
14
作者 刘约仑 《北方音乐》 2017年第4期128-129,共2页
《4′33″》这部作品的“音乐性”自创作成形以来就备受争议。它对音乐概念的颠覆和对音乐控制的全面放弃,令人们不得不反思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属性。文章借助现象学和物理学中对空间问题的思考,以解决在音乐发生过程中创作者、演奏者、... 《4′33″》这部作品的“音乐性”自创作成形以来就备受争议。它对音乐概念的颠覆和对音乐控制的全面放弃,令人们不得不反思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属性。文章借助现象学和物理学中对空间问题的思考,以解决在音乐发生过程中创作者、演奏者、聆听者的时空差异性为目的,把强调音乐运动过程中“情感”与“意义”相统一的论证假设为前提,反向证明音乐中最佳的创作、演奏、聆听的时空状态应是独立、立体且密闭的,推导出“绝对音乐”于不同人设是无法实现情感统一的结论,提出音乐的“时空性”,并以此展望音乐性能的“广角”挖掘对其他各学科领域的辅助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3″》 音乐 拆解 时空 差异性
下载PDF
约翰·凯奇《4分33秒》的艺术分析
15
作者 焦佳航 《艺术科技》 2022年第6期97-99,共3页
约翰·凯奇作为20世纪偶然音乐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约翰·凯奇所处的年代正是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时代,受商品经济的影响,艺术沦为娱乐的工具。约翰·凯奇作为先锋派音乐家,创作了... 约翰·凯奇作为20世纪偶然音乐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约翰·凯奇所处的年代正是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时代,受商品经济的影响,艺术沦为娱乐的工具。约翰·凯奇作为先锋派音乐家,创作了具有否定性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突破了以往的音乐表现形式,其中《4分33秒》尤为突出。该曲作为钢琴曲完全脱离钢琴键盘,以无声的状态出现在舞台之上。文章结合该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艺术本质论的视角分析《4分33秒》对艺术定义的独特理解,从艺术终结论的视角分析《4分33秒》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划时代的艺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分33秒》 约翰·凯奇 艺术本质 艺术终结
下载PDF
当我们听音乐的时候,我们在听什么——以《Lost Rivers》和《4分33秒》为例
16
作者 钟紫琲 《北方音乐》 2017年第9期240-241,共2页
本文通过《Lost Rivers》这首人声撕裂、没有具体旋律的歌曲,以及《4分33秒》这样的“无声之乐”,对这些不同寻常的音乐,听众在听音乐的时候到底是在听什么以及应该去听什么,做出一些除音乐审美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的探讨,如,音乐的文化... 本文通过《Lost Rivers》这首人声撕裂、没有具体旋律的歌曲,以及《4分33秒》这样的“无声之乐”,对这些不同寻常的音乐,听众在听音乐的时候到底是在听什么以及应该去听什么,做出一些除音乐审美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的探讨,如,音乐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stRivers》 《4分33秒》 音乐审美 音乐的意义
下载PDF
《4分33秒》是不是音乐
17
作者 徐泽韬 《北方音乐》 2019年第10期239-240,243,共3页
《4分33秒》是当代音乐家约翰凯奇的成名作,六十多年来,人们对于这首作品是否属于音乐仍有争议,但并没有人系统完备地对此进行论述。本文从音乐的定义出发,从形式与内在两个角度论证说明《4分33秒》属于音乐,同时阐明出现争议的原因。
关键词 《4分33秒》 音乐定义
下载PDF
国家标准《4×××系铝合金圆铸锭》述评
18
作者 马月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2,共7页
介绍了国家标准GB/T 33911-2017《4×××系铝合金圆铸锭》的主要编制过程,详细阐述了对国内企业生产铸锭的氢含量、夹杂、气孔及初晶硅等主要技术指标的调研情况,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确定最终的指标值。既保证了国内... 介绍了国家标准GB/T 33911-2017《4×××系铝合金圆铸锭》的主要编制过程,详细阐述了对国内企业生产铸锭的氢含量、夹杂、气孔及初晶硅等主要技术指标的调研情况,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确定最终的指标值。既保证了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产品能够达到本标准制定的指标值,又能淘汰市场的低端产品,引领产业进步。同时对本标准和国外相关标准进行了标准水平对比分析,指出了本标准的预期推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系铝合金 圆铸锭 标准 初晶硅
下载PDF
对《4分33秒》作品评价的思考
19
作者 程琪 《黄河之声》 2021年第7期132-134,共3页
约翰·米尔顿·凯奇(1912-1992),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哲学家、音乐作家。他是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在先锋艺术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的音乐作品《4分33秒》则是他一生当中创作的最为突出,最为著名的,同时也是最具争... 约翰·米尔顿·凯奇(1912-1992),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哲学家、音乐作家。他是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在先锋艺术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的音乐作品《4分33秒》则是他一生当中创作的最为突出,最为著名的,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音乐作品了。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学习过程及演奏体会,从音乐作品《4分33秒》的众多社会评价中进行对比和剖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凯奇 先锋音乐 《4分33秒》 无声音乐 审美
下载PDF
从音乐的存在看《4分33秒》
20
作者 王道藏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0期39-39,共1页
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加入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从而创作出的音乐,这种音乐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偶然音乐,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的作曲家就是约翰·凯奇,他的作品《4分33秒》也成为这个时代具有争议的作品,它以"无声&... 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加入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从而创作出的音乐,这种音乐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偶然音乐,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的作曲家就是约翰·凯奇,他的作品《4分33秒》也成为这个时代具有争议的作品,它以"无声"的形式来演奏音乐,从而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以此来表达"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的美学思想。笔者将通过对音乐存在的研究,来分析偶然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凯奇 偶然音乐 《4分33秒》 音乐存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