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认知重评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冯蓉 吴悦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33-439,共7页
目的:探讨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并考察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隐情绪信念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及心盛量表对11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隐情绪信念与认知重评、心理韧性... 目的:探讨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并考察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隐情绪信念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及心盛量表对11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隐情绪信念与认知重评、心理韧性及心理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r=0.443,0.502,0.464;P<0.01),认知重评、心理韧性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53,0.757;P<0.01)。认知重评、心理韧性分别在内隐情绪信念与心理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内隐情绪信念与心理幸福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通过培养成长型内隐情绪信念,可以帮助个体主动使用认知重评等适应性调节策略来提高心理韧性,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幸福感 内隐情绪信念 认知重评 情绪调节 心理韧性
下载PDF
认识儿童的“科学”进路及其批判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爱琴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0,共10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范式下的儿童研究运动,开启了揭示儿童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路径,形成科学主义儿童认识论。这一认识倾向,基于年龄分期、“发现”儿童、定义儿童的未成熟性等,逐渐建构起一系列关于儿童的现代性概念。但现代儿...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范式下的儿童研究运动,开启了揭示儿童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路径,形成科学主义儿童认识论。这一认识倾向,基于年龄分期、“发现”儿童、定义儿童的未成熟性等,逐渐建构起一系列关于儿童的现代性概念。但现代儿童的主体性境况并不客观,对象化和他者化比较突出。“发现”儿童的同时,也发现了成人,发现了儿童—成人二分的认识框架,致使儿童的自由和幸福岌岌可危。现代教育的积极努力,也偏偏造就出更加贫穷和无助的儿童。祛魅与隐忧并存,这是科学主义儿童认识论的典型症候,也是新的迷魅。反思科学主义的儿童认识论,作为弱者的儿童,依然在反抗,在教育中聆听儿童,就能获得一个富有的儿童。儿童话语的形成促成“新”儿童的诞生,同时,也促成“新”的成人、“新”的教育学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识论 科学主义 祛魅 迷魅 隐忧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与实践:基于微观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向强 方祺 胡珺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1,共10页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企业减排增效的重要机制,引发了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碳排放问题的关注,进而可能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风险评估与价值判断。手工整理中国各试点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名录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显著提升了控排企业的权益...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企业减排增效的重要机制,引发了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碳排放问题的关注,进而可能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风险评估与价值判断。手工整理中国各试点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名录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显著提升了控排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主要机制为投资者碳风险关注,但该市场机制存在明显的效应边界。进一步发现,当碳市场的初始配额实施部分竞价拍卖和非履约主体交易更为活跃,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更高和企业所在城市空气污染更为严重,以及企业非财务绩效表现更好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更为全面的评估我国碳市场建设的经济后果,为该低碳环保政策的持续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碳市场机制设计 投资者碳风险关注 权益资本成本
下载PDF
21世纪全球三次M_W9.0左右地震的孕育过程研究
4
作者 陈学忠 李艳娥 陈丽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092,共12页
系统分析了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三次M_W9.0左右地震的孕育过程.验证了实际地震孕育过程与岩石力学实验揭示的应力积累过程和后续的临界状态(或亚失稳阶段)特征具有一致性.研究中利用视应力和b值分析构造应力动态变化,以描述地震... 系统分析了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三次M_W9.0左右地震的孕育过程.验证了实际地震孕育过程与岩石力学实验揭示的应力积累过程和后续的临界状态(或亚失稳阶段)特征具有一致性.研究中利用视应力和b值分析构造应力动态变化,以描述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之间的相关性的统计检验参量P值评价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地壳介质的临界状态.得到的结果显示,三次M_W9.0左右地震前震中及附近地区构造应力都表现出明显而连续的增加过程,持续6~10年左右.通过对应力增长期间震中附近较大区域内的b值下降幅度空间扫描,发现震前在破裂区及其附近存在一个b值下降幅度高值区,其相对下降幅度比其他地区都大,反映的是这个地区的应力增加幅度比其他地区都大.低P值(<5%)表示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即,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震活动所在区域地壳介质处于临界状态.P值随时间变化表明,一般低P值在震前约4年内出现.在P值达到最低值期间,低P值(<2%)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未来强震震中关联性较好.低P值区是极不稳定区,初始破裂一般在其内及附近发生,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文中也给出了其他一些类似的震例结果.本研究所得结果不仅对利用岩石力学实验研究地震孕育过程,利用实验结果指导地震预测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实际地震震情判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级左右地震 孕育过程 应力积累 临界状态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国际教师教育教学法研究的特征、知识建构及启示
5
作者 徐淼 宋萑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13,共16页
在教师教育领域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统的教师教育教学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还未形成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系统知识来回应现实实践,国际研究可为此提供视野与基础。当前国际上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呈现出强调教学专业复杂性... 在教师教育领域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统的教师教育教学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还未形成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系统知识来回应现实实践,国际研究可为此提供视野与基础。当前国际上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呈现出强调教学专业复杂性、形成教“教”与学“教”的基本框架、重视教学推理与思考明确化、发展多种立场或取向、关注理论与实践关系等特征。围绕这些关注点,可构建起包含教师教育教学法价值论、本体论、主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的知识体系。这启示我国学界未来在教师教育实践的整体系统下,针对教师教育教学法重构内涵、建设多样态的学术共同体、推进多学科理论建构与实证探索并行的路径,并作用于中国自主的教师教育知识体系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教学法 教“教” 学“教” 知识体系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下载PDF
《今昔物语集》本朝部中的儒家孝养思想
6
作者 韩春红 杨华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今昔物语集》是日本古代说话文学中的集大成之作。本朝部中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其中也记录了很多孝子、孝女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故事中蕴含的孝养思想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既强调子女应孝养父母,又要求父母要慈爱... 《今昔物语集》是日本古代说话文学中的集大成之作。本朝部中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其中也记录了很多孝子、孝女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故事中蕴含的孝养思想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既强调子女应孝养父母,又要求父母要慈爱子女。可以说,这部说话文学所构建的亲子关系就是“父慈子孝”,同时也说明孝养思想在当时社会颇受重视,具有广泛的共识性。另一方面,《今昔物语集》本朝部中包括“佛教说话”和“世俗说话”两大类型,其宗教性和教训性特点尤为显著。孝养思想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强调孝养得善报、不孝遭恶报的因果报应。在宣扬佛教思想的同时,强调孝养父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昔物语集》 孝养 儒家思想 本朝部
下载PDF
家庭赋权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儿心理状态及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7
作者 刘晓琴 魏莎 +4 位作者 石钰琳 金琼琼 张婷 陈颖 刘亚琴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研究自身家庭赋权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儿心理状态及其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800例慢性肾脏病患儿及其主要照护人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每例包含1名患... 目的研究自身家庭赋权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儿心理状态及其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800例慢性肾脏病患儿及其主要照护人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每例包含1名患儿及1名主要照护人)。对照组研究对象入组后仅采用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家庭赋权干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及其主要照护人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照顾能力量表(FCTI)、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SCARED、DSRSC得分为(12.75±2.52)分、(8.22±1.7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77±2.37)分、(9.56±1.48)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主要照护人MUIS-FM量表中不确定性、复杂性、信息缺乏、不可预测性得分为(30.25±2.86)分、(20.18±1.94)分、(9.27±1.71)分、(8.05±2.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4.04±3.15)分、(23.26±1.70)分、(10.99±1.84)分、(10.37±2.09)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主要照护人SCSQ量表积极应对得分为(22.37±4.05)分,高于对照组[(19.61±3.58)分](P<0.05),而消极应对得分为(9.06±2.15)分,低于对照组[(10.37±2.70)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主要照护人FCTI量表中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需要、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调整个人生活与照顾需求为(3.28±0.85)分、(2.91±0.62)分、(2.77±0.85)分、(3.26±1.09)分、(3.07±0.8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33±1.04)分、(4.24±1.07)分、(3.83±0.99)分、(5.17±1.78)分、(4.11±1.36)分](P<0.05)。结论家庭赋权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肾脏病患儿自身不良心理状态,同时还有利于照护者改善疾病不确定感,以积极的方式应对问题,更好地提升其照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儿童 家属疾病不确定感 家庭赋权干预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宫廷剧中值得推崇的“她力量”——以《卿卿日常》为例
8
作者 朱珺 黄斯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宫廷剧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剧集类型,近年的“她题材”宫廷剧关注女性群像,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与事业等方面的不同处境、成长和蜕变。“家和”应是宫廷剧体现的朴素且持久的家国观念与理想,和衷共济应是宫廷剧中值得推崇与守护的“她力量”,... 宫廷剧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剧集类型,近年的“她题材”宫廷剧关注女性群像,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与事业等方面的不同处境、成长和蜕变。“家和”应是宫廷剧体现的朴素且持久的家国观念与理想,和衷共济应是宫廷剧中值得推崇与守护的“她力量”,也是宫廷剧中女性群像重构与突破的根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她力量 宫廷剧 家国观念 女性群像
下载PDF
研究生问学的“诗内”与“诗外”
9
作者 宁稼雨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8,I0007,共12页
借助陆游《示子遹》诗中所涉“诗内”“诗外”话题,将其喻为研究生问学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外知识与兴趣爱好之间良性互动关系。“诗内”关涉四个方面:励志问题,专业基础,专业创新,科研与学生。“诗外”关涉三个话题:学业的逻辑关联,跟学... 借助陆游《示子遹》诗中所涉“诗内”“诗外”话题,将其喻为研究生问学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外知识与兴趣爱好之间良性互动关系。“诗内”关涉四个方面:励志问题,专业基础,专业创新,科研与学生。“诗外”关涉三个话题:学业的逻辑关联,跟学业相关的源泉和价值,学者的人格培养。“诗内”与“诗外”的关键是“通”。只有“诗内”与“诗外”相互推动促进,才能成就研究生的问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专业教育 问学 专业创新
下载PDF
本土规划历史人物及其营城思想研究
10
作者 崔凯 侯家贝 邹宜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5,共8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本土规划营城思想,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营城思想背后的规划人物了解尚浅.对于规划历史人物的生活环境、性格特征与其营城思想的影响机制还较为模糊,从历史人物的角度出发,可以较为系统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本土规划营城思想,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营城思想背后的规划人物了解尚浅.对于规划历史人物的生活环境、性格特征与其营城思想的影响机制还较为模糊,从历史人物的角度出发,可以较为系统的梳理本土规划理论中营城思想的特征脉络,通过对本土规划思想的人物脉络、规划特点、历史事迹及营城思想进行总结、梳理,归纳出循吏、文人、匠师、堪舆师四类本土规划人物,并对其营城思想进行总结,对于理解本土规划人物的“多重身份”,丰富本土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规划 历史人物 营城思想
下载PDF
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中的马尔主义及其当代评价
11
作者 姜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20世纪前中期是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上颇富争议的马尔主义时代。马尔的语言新学说既奉行纯粹的语言学理念,又融合了民族考古学思想,同时纳入社会学和人类学因素,对语言的本质、起源、发展以及语言与思维之关系等普遍性问题阐发了独特观点,... 20世纪前中期是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上颇富争议的马尔主义时代。马尔的语言新学说既奉行纯粹的语言学理念,又融合了民族考古学思想,同时纳入社会学和人类学因素,对语言的本质、起源、发展以及语言与思维之关系等普遍性问题阐发了独特观点,其初衷乃为本国理论语言学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秉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且适合新建国家发展的道路。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马尔及其语言新学说的局限性也许恰恰代表着一种创造天性,其部分观点在语言学的某些领域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当今的跨学科理念来看更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马尔主义 语言新学说 语言哲学史 新马尔主义
下载PDF
文学“小史”与历史“大事”——“新史学”与胡适《谈新诗》的批评理路
12
作者 罗义华 骆羽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胡适兼具新史学家与新文学家的身份,他的新诗批评彰显了“以史入文”和“以文入史”的辩证法。一方面,他取径“新史学”的核心观念与方法,将“进化”史观、科学实证等融进《谈新诗》一文,使其呈现历史和科学的双重维度,依循着一条“以... 胡适兼具新史学家与新文学家的身份,他的新诗批评彰显了“以史入文”和“以文入史”的辩证法。一方面,他取径“新史学”的核心观念与方法,将“进化”史观、科学实证等融进《谈新诗》一文,使其呈现历史和科学的双重维度,依循着一条“以史入文”的批评理路。另一方面,他以《谈新诗》一文参与新诗史的建构又折射出其以新诗批评进入历史的文学诉求,体现了“以文入史”的批评意图。在文史互动视域下钩沉“新史学”与《谈新诗》的互动渊源与路径,为窥见“新史学”在胡适文学观念中的位置与功能、辨析“新史学”与“新文学”之间的隐秘联系,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新史学 《谈新诗》 新诗批评 新文学 文史互动
下载PDF
反古与返古之间:唐君毅、牟宗三以良知摄受知识的建构
13
作者 蔡家和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28,共12页
在近代西风东渐、民族文化遭受冲击与挑战之际,“当代新儒家”对传统的态度虽有所疑,但仍排除种种纷陈,不与主张全盘西化者为伍,选择立定优良文化传统之脚跟,而后摄受西洋文化之优异面,借以取长补短,增益民族文化之生命力与内涵。依此原... 在近代西风东渐、民族文化遭受冲击与挑战之际,“当代新儒家”对传统的态度虽有所疑,但仍排除种种纷陈,不与主张全盘西化者为伍,选择立定优良文化传统之脚跟,而后摄受西洋文化之优异面,借以取长补短,增益民族文化之生命力与内涵。依此原则,唐君毅和牟宗三先生都曾进行深刻的探讨与回应。简言之,乃是以良知、性善、人格之挺立,用以吸收、结合西学之重知识、科学、宗教等传统,创造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的关联,从而实现人文精神与物质文明之齐头并进且与时俱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古 唐君毅 牟宗三 知识 良知
下载PDF
论黑格尔反思概念的三重内涵
14
作者 孙利天 张凯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4,F0002,共9页
在黑格尔哲学中,反思概念至少具有三重内涵,然而人们却较少区分。一是本质论的反思,它是本质论诸范畴的运动方式,是绝对者在本质层次的自我认识,是《逻辑学》从过渡性范畴达到反思性范畴,进而达到自身发展范畴的重要环节。本质论的反思... 在黑格尔哲学中,反思概念至少具有三重内涵,然而人们却较少区分。一是本质论的反思,它是本质论诸范畴的运动方式,是绝对者在本质层次的自我认识,是《逻辑学》从过渡性范畴达到反思性范畴,进而达到自身发展范畴的重要环节。本质论的反思表明,思维停留于本质论诸范畴的有限性和相对性,就可能导致知性思维的反思。二是绝对思维的反思,它是哲学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思想以思想为对象的纯粹思想,是思有同一的纯粹范畴的逻辑运动,是绝对精神在人的思维中所实现的世界整体的自我意识。三是事后思索的反思,它是关于绝对精神的客观化、对象化的具体形态的反思,又表现为对自然语言的反思、对经验科学的反思、对人类文明与时代精神的反思。事后思索的反思意在把握已经显露出来的较高级的思维关系,捕捉精神的实体性内容,从而以文明范畴的内涵逻辑塑造和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论的反思 绝对思维的反思 事后思索的反思 思有同一 内涵逻辑
下载PDF
魏源澳港纪行诗的文学与文化新变
15
作者 吴怀东 胡晓博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魏源为修订《海国图志》收集资料而作中国澳门、中国香港之游,留下了《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香港岛观海市歌》。这两首诗比较真实、客观地描述了“夷”人生活的富足与文化的优雅,表现出全新的文化立场,是《海国图志》杰出的“副产... 魏源为修订《海国图志》收集资料而作中国澳门、中国香港之游,留下了《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香港岛观海市歌》。这两首诗比较真实、客观地描述了“夷”人生活的富足与文化的优雅,表现出全新的文化立场,是《海国图志》杰出的“副产品”。魏源借鉴游仙诗传统,采用政治隐喻的方式,表达其深沉的政治关怀,开近代海外游记之先声。这种文学实践源自魏源的政治革新立场、今文经的学术思路和强调“比兴”寄托的文学观念。这两首《歌》的创新性实践是梁启超、黄遵宪后来发动“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的“诗界革命”之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 《香港岛观海市歌》 游仙诗 现代性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探索
16
作者 李秉震 余佳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新时期的国际中文教育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从讲述目的、讲述对象、讲述主体、讲述内容、讲述方法、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进行重新审视。文章首先梳理了“中国故事”的概念源流,指出“中国故事”因改革开放而出现,随着社会发展而内涵不断... 新时期的国际中文教育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从讲述目的、讲述对象、讲述主体、讲述内容、讲述方法、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进行重新审视。文章首先梳理了“中国故事”的概念源流,指出“中国故事”因改革开放而出现,随着社会发展而内涵不断丰富,相关研究也逐渐扩展至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国际中文教育,曾先后十余次复信中文学习者,并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了重要论述。文章以此为基础,深入阐释了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中国故事 概念源流 理论探索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戏剧翻译中可表演性的重塑与再现——以Much Ado About Nothing译本为例
17
作者 余芬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戏剧翻译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操作性与全面性,亟须再次厘定明晰具体可行的翻译标准。基于此,以英国经典戏剧Much Ado About Nothing译本为例,针对戏剧译本进入目的语文化中受众域的多样性,辨析文本读者、舞台演员、表演观众、... 戏剧翻译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操作性与全面性,亟须再次厘定明晰具体可行的翻译标准。基于此,以英国经典戏剧Much Ado About Nothing译本为例,针对戏剧译本进入目的语文化中受众域的多样性,辨析文本读者、舞台演员、表演观众、幕后人员对戏剧译本的语用期待,将可表演性原则细化为文学鉴赏性、表演呈现性、通俗简要性和舞台操作性四个标准。戏剧译介标准探析有助于经典戏剧在全球进行跨文化传播,可以为各国人民还原戏剧艺术的本真价值,也可以为戏剧翻译实践者提供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可表演性 Much Ado About Nothing译本 译介标准
下载PDF
甲申“南迁”史事考论——兼论甲申之际的明廷决策
18
作者 陈支平 李定波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8,共12页
甲申年间发生的“撤宁守关”“南迁”“太子抚军”三事与明廷存亡攸关,此三事以往被统摄于模糊的君臣矛盾和朋党话语叙事之下,难以反映当时的实态。在东西两线压力之下,“撤宁守关”之事悬而未决,对“南迁”的讨论则由非公开转向公开,... 甲申年间发生的“撤宁守关”“南迁”“太子抚军”三事与明廷存亡攸关,此三事以往被统摄于模糊的君臣矛盾和朋党话语叙事之下,难以反映当时的实态。在东西两线压力之下,“撤宁守关”之事悬而未决,对“南迁”的讨论则由非公开转向公开,衍生出时人认为更为妥帖的“太子抚军”之议。明廷对于三事的决策过程曲折且反复,并非崇祯帝或朝臣单方面的失策所致,决策机制的失衡和士论的矫激,使得秩序渐次失效解体,决策陷入僵局。基于此考察该时期皇权与士大夫的博弈,有助于解析明末复杂的君臣权力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迁 太子抚军 会议 召对 决策机制
下载PDF
用文献-传播学方法开拓通俗小说研究新局面——《〈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以〈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为中心》读后
19
作者 温庆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在《〈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以〈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为中心》一书中,作者采用文献-传播学的方法,对李开先《一笑散》、杨慎《词品》、张丑《真迹日录》、钱希言《戏瑕》、陆容《菽园杂记》、潘之恒《叶子谱》、熊过《故相国石斋杨公... 在《〈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以〈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为中心》一书中,作者采用文献-传播学的方法,对李开先《一笑散》、杨慎《词品》、张丑《真迹日录》、钱希言《戏瑕》、陆容《菽园杂记》、潘之恒《叶子谱》、熊过《故相国石斋杨公墓表》等《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加以考辨。此举兼具文献及其传播的时效性价值与历史性价值,有助于学界转变思路,客观讨论《水浒传》的成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以〈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为中心》 《水浒传》 文献-传播学方法 成书时间
下载PDF
论康有为域外游记对中华民族认同意识自觉之促进作用
20
作者 黄肖嘉 陈澈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康有为在撰于清末的域外游记中流露出明显的民族融合思想。他认为,民族融合是建立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关键途径。而要实现民族融合,文化认同较之血缘同脉而言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民族融合思想在很大程度上... 康有为在撰于清末的域外游记中流露出明显的民族融合思想。他认为,民族融合是建立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关键途径。而要实现民族融合,文化认同较之血缘同脉而言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民族融合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域外游记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