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格拉祖诺夫《F 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复调技法分析
1
作者
王月妮
《艺术大观》
2019年第17期0085-0086,共2页
提及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音乐的代表人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柴可夫斯基,而说到近代俄罗斯音乐被大众熟知作曲家的则是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然而介于两个时代之间的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人物——格拉祖诺夫却鲜少出现在大众的音乐生...
提及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音乐的代表人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柴可夫斯基,而说到近代俄罗斯音乐被大众熟知作曲家的则是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然而介于两个时代之间的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人物——格拉祖诺夫却鲜少出现在大众的音乐生活中。本文拟从复调思维的角度对格拉祖诺夫《F 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走近这个20世纪俄罗斯杰出的作曲家、教育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祖诺夫
《f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
复调
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拉威尔《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的调式和声语言探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宫富艺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0-25,共6页
《F大调弦乐四重奏》是拉威尔唯一的一部弦乐四重奏作品,其独特的调式和声语言在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体现得尤为突出。通过横纵向突出二度三度进行的调式复合、交替,来拓展各种调式和弦结构,展现了多声部的新颖音响效果,同时利用不稳定...
《F大调弦乐四重奏》是拉威尔唯一的一部弦乐四重奏作品,其独特的调式和声语言在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体现得尤为突出。通过横纵向突出二度三度进行的调式复合、交替,来拓展各种调式和弦结构,展现了多声部的新颖音响效果,同时利用不稳定持续音的线性展开,以及小调式化四音列与减七和弦结合,平行和弦结合的调式化展开,传达了不同于古典、浪漫音响的叙事寓意,用新颖、逻辑严密又富有情感意境的调式和声语言,拓展了音响符号的语义表达,提升了作品的整体魅力,充分反映出拉威尔对艺术创新观念的追求尝试,表现出其打破传统音乐固有模式规则的新型和声语言,以及将典雅、含蓄的情感内涵通过旋律的起伏、和声的烘托得以浑然天成、有效体现的高超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威尔
f
大调
弦乐
四重奏
调式复合
和声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国弦乐四重奏中的两件瑰宝
3
作者
亚沙
《音乐爱好者》
2004年第6期64-64,共1页
德彪西的《G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0号)作于1893年,当时31岁的作曲家在这之前已完成了著名的《牧神午后前奏曲》,与此同时他还在写作歌剧《佩里亚斯和梅丽桑德》。这部弦乐四重奏是献给由当时极富盛名的小提琴家伊萨依领导的“伊萨...
德彪西的《G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0号)作于1893年,当时31岁的作曲家在这之前已完成了著名的《牧神午后前奏曲》,与此同时他还在写作歌剧《佩里亚斯和梅丽桑德》。这部弦乐四重奏是献给由当时极富盛名的小提琴家伊萨依领导的“伊萨依四重奏团”的,由该团进行首演,并于次年出版乐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弦乐
四重奏
《G小调
弦乐
四重奏》
德彪西
《牧神午后前奏曲》
《f
大调
弦乐
四重奏》
拉威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勃拉姆斯的两首室内乐作品
4
作者
陈胜海
《高保真音响》
2004年第6期76-76,共1页
勃拉姆斯共写过三首弦乐四重奏和两首弦乐五重奏,本片收入他的第一号弦乐四重奏和第二号弦乐五重奏。勃拉姆斯在室内乐的写作上有很多不同的组合,从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中提琴等组合,到弦乐六重奏都有。但是他不象其他许多...
勃拉姆斯共写过三首弦乐四重奏和两首弦乐五重奏,本片收入他的第一号弦乐四重奏和第二号弦乐五重奏。勃拉姆斯在室内乐的写作上有很多不同的组合,从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中提琴等组合,到弦乐六重奏都有。但是他不象其他许多大作曲家那样,不把室内乐创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他在创作室内乐作品时仍然像在创作大型交响乐那样去思考和构想,因此他的室内乐作品每一首都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拉姆斯
室内乐
唱片
《C小调第一号
弦乐
四重奏》
《G
大调
第二
号
弦乐
五重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格拉祖诺夫《F 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复调技法分析
1
作者
王月妮
机构
山东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大观》
2019年第17期0085-0086,共2页
文摘
提及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音乐的代表人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柴可夫斯基,而说到近代俄罗斯音乐被大众熟知作曲家的则是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然而介于两个时代之间的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人物——格拉祖诺夫却鲜少出现在大众的音乐生活中。本文拟从复调思维的角度对格拉祖诺夫《F 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走近这个20世纪俄罗斯杰出的作曲家、教育家。
关键词
格拉祖诺夫
《f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
复调
分析
分类号
J [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拉威尔《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的调式和声语言探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宫富艺
机构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0-25,共6页
文摘
《F大调弦乐四重奏》是拉威尔唯一的一部弦乐四重奏作品,其独特的调式和声语言在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体现得尤为突出。通过横纵向突出二度三度进行的调式复合、交替,来拓展各种调式和弦结构,展现了多声部的新颖音响效果,同时利用不稳定持续音的线性展开,以及小调式化四音列与减七和弦结合,平行和弦结合的调式化展开,传达了不同于古典、浪漫音响的叙事寓意,用新颖、逻辑严密又富有情感意境的调式和声语言,拓展了音响符号的语义表达,提升了作品的整体魅力,充分反映出拉威尔对艺术创新观念的追求尝试,表现出其打破传统音乐固有模式规则的新型和声语言,以及将典雅、含蓄的情感内涵通过旋律的起伏、和声的烘托得以浑然天成、有效体现的高超技艺。
关键词
拉威尔
f
大调
弦乐
四重奏
调式复合
和声语言
分类号
J614.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国弦乐四重奏中的两件瑰宝
3
作者
亚沙
出处
《音乐爱好者》
2004年第6期64-64,共1页
文摘
德彪西的《G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0号)作于1893年,当时31岁的作曲家在这之前已完成了著名的《牧神午后前奏曲》,与此同时他还在写作歌剧《佩里亚斯和梅丽桑德》。这部弦乐四重奏是献给由当时极富盛名的小提琴家伊萨依领导的“伊萨依四重奏团”的,由该团进行首演,并于次年出版乐谱。
关键词
法国
弦乐
四重奏
《G小调
弦乐
四重奏》
德彪西
《牧神午后前奏曲》
《f
大调
弦乐
四重奏》
拉威尔
分类号
J65766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勃拉姆斯的两首室内乐作品
4
作者
陈胜海
出处
《高保真音响》
2004年第6期76-76,共1页
文摘
勃拉姆斯共写过三首弦乐四重奏和两首弦乐五重奏,本片收入他的第一号弦乐四重奏和第二号弦乐五重奏。勃拉姆斯在室内乐的写作上有很多不同的组合,从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中提琴等组合,到弦乐六重奏都有。但是他不象其他许多大作曲家那样,不把室内乐创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他在创作室内乐作品时仍然像在创作大型交响乐那样去思考和构想,因此他的室内乐作品每一首都是精品。
关键词
勃拉姆斯
室内乐
唱片
《C小调第一号
弦乐
四重奏》
《G
大调
第二
号
弦乐
五重奏》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格拉祖诺夫《F 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复调技法分析
王月妮
《艺术大观》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拉威尔《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的调式和声语言探析
宫富艺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法国弦乐四重奏中的两件瑰宝
亚沙
《音乐爱好者》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勃拉姆斯的两首室内乐作品
陈胜海
《高保真音响》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