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haracter Analysis on Fleur in Erdrich's Tracks
1
作者 朱超超 傅挺 《海外英语》 2013年第3X期216-217,共2页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entral female character Fleur in Erdrich's novel Tracks.It discusses her mysterious power and abilities to save her family and land,challenging the White mainstream culture on the reserva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entral female character Fleur in Erdrich's novel Tracks.It discusses her mysterious power and abilities to save her family and land,challenging the White mainstream culture on the reservation.Unlike Pauline goes to extremes and converts herself into a Catholic believer,Fleur holds fast to the old Chippewa way and acts by her own will both as a powerful Chippewa woman,Indian traditionals defender and a great m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KS fleur POWER
下载PDF
鸢尾异黄酮提取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涛 欧阳臻 +1 位作者 杨小明 舒宗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研究鸢尾中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考察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异黄酮得率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乙醇用量和提取次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鸢... 目的:研究鸢尾中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考察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异黄酮得率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乙醇用量和提取次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鸢尾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为20目,加入10倍量80%的乙醇于85℃重复提取2次,每次1h。结论:本提取工艺可行;紫外分光光度法简单、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异黄酮 提取工艺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政治美学的意蕴 被引量:20
3
作者 骆冬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将“政治美学”作为严肃的学术概念来使用 ,需要对于“政治”、“美学”都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对政治本身所蕴涵的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政治与美都是“恶之花” ,都产生于人类生活与人性的缺陷 ,都致力于治理人类社会外在与内在... 将“政治美学”作为严肃的学术概念来使用 ,需要对于“政治”、“美学”都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对政治本身所蕴涵的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政治与美都是“恶之花” ,都产生于人类生活与人性的缺陷 ,都致力于治理人类社会外在与内在生活的秩序。自然政治的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审美 ,政治的理想形态乃是取得像自然一样的具有“天赋”形式和“合法性”的人类生存结构 ,自由成自然 ,则是政治中核心的美学的理想。政治的“秩序感”与美学上的“秩序感”出之于相同的人类冲动 ,有限与自由这二者的永恒张力 ,是政治和美学的本质。“神道设教”现象可以看作政治美学的一种必然形态 ,“暴力符号”与“符号暴力”是其逻辑发展。政治中人类最为根本的价值追求 ,也是美学中的永恒主题。美是目的 ,乃政治美学的真正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恶之花 自然 自由
下载PDF
西方现当代文化“荒原”上长出的“恶之花”──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评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善浩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8-23,共6页
从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土壤、精神实质、文化寓意等方面来考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之文学、美学和文化特征,可将其形象化概括为:西方现当代文化“荒原”上长出的“恶之花”。
关键词 西方文化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精神实质 文学 美学 文化特征 文化寓意 文学评价
下载PDF
“哈克尼情结”滋养的一朵“恶之花”——试论哈罗德·品特剧本《回家》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7-73,共7页
《回家》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当代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在伦敦哈克尼出生长大的品特对哈克尼有着爱恨纠结的"哈克尼情结",《回家》就是一朵盛开在品特"哈... 《回家》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当代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在伦敦哈克尼出生长大的品特对哈克尼有着爱恨纠结的"哈克尼情结",《回家》就是一朵盛开在品特"哈克尼情结"沃土上的"恶之花"。对于剧中妻子露丝怎么会愿意抛夫弃子、而丈夫泰迪又怎么能够袖手旁观历来颇有争议。笔者以为泰迪和露丝都是品特坚守"哈克尼兄弟情"的"牺牲品",品特对露丝淑女和妓女双重性的刻画投射了品特戏里戏外对女性作为妻子与情人、淑女与妓女合二为一的理想的矛盾与纠结;泰迪和露丝病态的夫妻情背后折射出的是泰迪对兄弟情的变态愚忠,露丝的"愿意"和泰迪的"能够"都是品特借戏剧创作来"卡塔西斯"他的个人"哈克尼情结",也因此成就了他荒诞的"威胁喜剧"对社会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特 《回家》 哈克尼情结 牺牲品 “恶之花”
下载PDF
文学的他缘——波德莱尔《恶之花》的“现代性—缘域”重释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光顺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2期301-317,共17页
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现代性”问题,不能仅从西方文明内部发展的单一视角和逻辑来进行考察,而可引入中国文学所注重的缘域精神,以有助于揭示其作为现代主义文学滥觞期的典范文本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中国文学的缘域境界在古典时代发... 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现代性”问题,不能仅从西方文明内部发展的单一视角和逻辑来进行考察,而可引入中国文学所注重的缘域精神,以有助于揭示其作为现代主义文学滥觞期的典范文本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中国文学的缘域境界在古典时代发展形成,它主要是指文学作为一种非疆域的人文现象所强调的物性、神性、人性的和谐状态及其对感性生命的直观。波德莱尔《恶之花》的“现代性—缘域”则是在看到物—人—神关系在工业和资本裹挟所带来的破碎境况下去展开重建中的创造。这种“现代性—缘域”的创造,在逆反形而上学本体论主宰的西方古典文学中,深入到现代文明的血脉和骨骼处,创造出一种充满内部差异、矛盾的新型文学样态,即:在逆反形而上学绝对之善中对都市之恶的发现;在逆反哲人王的独断权威中对都市大众之无名和隐匿状态的展现;在逆反古典和浪漫主义理想型写作中对象征型写作的实践。而这也形成了波德莱尔诗歌的缘域、政治的缘域和文化的缘域的三重维度,并值得研究者发掘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恶之花》 他缘 现代性—缘域
下载PDF
浅析矛盾修辞法在夏尔·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运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千惠 《科技广场》 2016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在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而矛盾修辞法被认为是解读这本诗集的一个关键。本文结合波德莱尔的审美观,选取了诗集当中比较典型的使用了矛盾修辞法的诗歌,将诗人想要通过这种修辞手法表达的情感...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在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而矛盾修辞法被认为是解读这本诗集的一个关键。本文结合波德莱尔的审美观,选取了诗集当中比较典型的使用了矛盾修辞法的诗歌,将诗人想要通过这种修辞手法表达的情感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恶之花 矛盾修辞法 法国
下载PDF
象征主义的宪章——三论波德莱尔和《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廖星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62-67,共6页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交感论,打破了“真善美”相统一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创立了新的诗歌理论,为象征主义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 波德莱尔 《恶之花》 象征主义 交感论 《天鹅》
下载PDF
印第安人的寻根之路——以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四灵魂》为例
9
作者 陈召娟 邹惠玲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当代最重要的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四灵魂》中的印第安人如何在多元文化之中完成寻根之路。通过分析土地对主人公弗勒的重要性,印第安传统文化对其生存的意义,主流文化对其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最后药裙对... 本文主要研究当代最重要的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四灵魂》中的印第安人如何在多元文化之中完成寻根之路。通过分析土地对主人公弗勒的重要性,印第安传统文化对其生存的意义,主流文化对其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最后药裙对其灵魂重塑的帮助,弗勒完成了寻根之旅。厄德里克也以此书写了历史,探索了印第安人在多元文化之中新的生存模式,强调了印第安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德里克 《四灵魂》 弗勒 土地 药裙
下载PDF
波德莱尔《恶之花》中“恶”的体现及其内涵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敏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2期37-41,共5页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本独特的诗集,它浓墨重彩地向世人展示出一个充满"恶"的世界,但在这"恶"的世界之上却盛开着忧伤而美丽的花朵。文章分析了《恶之花》中"恶"的体现,并试图探究、把握"恶&qu...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本独特的诗集,它浓墨重彩地向世人展示出一个充满"恶"的世界,但在这"恶"的世界之上却盛开着忧伤而美丽的花朵。文章分析了《恶之花》中"恶"的体现,并试图探究、把握"恶"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恶之花》 人性
下载PDF
《东方之花》中的跨文化书写
11
作者 丁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2期109-111,115,共4页
《东方之花》(Fleurs d’Orient,1893)是朱迪特·戈蒂耶撰写的一本故事集,大多取材于中国、日本、埃及等东方国家,奇妙梦幻,充满异域情调。《东方之花》的最后两个故事都是源自中国,其中《丧期的扇子》(L'éventail de deu... 《东方之花》(Fleurs d’Orient,1893)是朱迪特·戈蒂耶撰写的一本故事集,大多取材于中国、日本、埃及等东方国家,奇妙梦幻,充满异域情调。《东方之花》的最后两个故事都是源自中国,其中《丧期的扇子》(L'éventail de deuil)套用的是《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天子的宠妃》(Une favorite du fils du ciel)的创作灵感则来源于中国古代的香妃传奇。朱迪特的内心丰富而多情,在其创作过程中闪现出许多令人惊叹的创意细节,传递给我们、给西方读者不同寻常的文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之花》 朱迪特·戈蒂耶 跨文化
下载PDF
再读现代诗歌重品城市生活——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
12
作者 谭小翠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3期131-135,共5页
欧荣等著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是英美现代派诗学的新探索。该著作以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为主线将英美现代派诗歌纳入一个诗学体系进行探讨,描绘了一幅现代派城市诗学波澜壮阔的图景。《“恶之花”》对耳熟... 欧荣等著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是英美现代派诗学的新探索。该著作以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为主线将英美现代派诗歌纳入一个诗学体系进行探讨,描绘了一幅现代派城市诗学波澜壮阔的图景。《“恶之花”》对耳熟能详的经典诗作进行重新诠释,丰富了我们对现代主义诗歌的再认识,令人耳目一新,也为都市中的现代人重新品味城市生活提供了借鉴。作为英美现代派诗歌研究的又一力作,它将成为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研究者的难得参考书目,也将成为英美文学爱好者的有效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之花” 日常生活审美化 英美现代派诗歌 新解读
下载PDF
Fleur du mal
13
作者 沈建芬 《法语学习》 2008年第4期59-60,共2页
在法国驻华使馆举行的第四届法语学生写作比赛中,共有10名参赛学生入围决赛。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2005级学生沈建芬和田野名列其中,沈建芬同学还荣膺全国第二名,获得暑期赴法国游学的机会。现将她们二位的获奖诗作刊登如下,同时欢迎其... 在法国驻华使馆举行的第四届法语学生写作比赛中,共有10名参赛学生入围决赛。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2005级学生沈建芬和田野名列其中,沈建芬同学还荣膺全国第二名,获得暑期赴法国游学的机会。现将她们二位的获奖诗作刊登如下,同时欢迎其他获奖和入选前10名的同学来稿,本刊将选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ur du mal》 法语 诗歌 文学作品
原文传递
戴望舒的诗论与《恶之花》的翻译
14
作者 王龙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戴望舒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因其诗歌创作、诗论研究和诗歌翻译而享誉于世。1946—1947年,戴望舒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译介到中国,在其译作《恶之花掇英》中能够发现:“诗情”作为戴望舒诗论的核心塑造了他的翻译观;在... 戴望舒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因其诗歌创作、诗论研究和诗歌翻译而享誉于世。1946—1947年,戴望舒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译介到中国,在其译作《恶之花掇英》中能够发现:“诗情”作为戴望舒诗论的核心塑造了他的翻译观;在翻译风格上,“诗情”推动了戴望舒在译诗过程中对新与旧的取舍、内容和形式的变更,并进一步影响了他的翻译策略和对“‘诗’可不可译”的回答;“诗情”融汇了中国古典诗学和中国现代主流诗学的影响,在诗的艺术价值和现实价值的权衡中促使戴望舒在翻译伦理层面对《恶之花》进行选择和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诗论 “诗情” 《恶之花》 《恶之花掇英》
下载PDF
“略存欧西文学之精神”的尝试——曾朴的首部译作《影之花》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晓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曾朴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小说家,还是一位重要的翻译家。通过对其首部译作《影之花》(1905)的考察后,可以理解他的翻译策略与文学理想。论文第一部分根据史料考证出署名为"润词者"的曾朴即是《影之花》译者,并分析了这一署名方式... 曾朴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小说家,还是一位重要的翻译家。通过对其首部译作《影之花》(1905)的考察后,可以理解他的翻译策略与文学理想。论文第一部分根据史料考证出署名为"润词者"的曾朴即是《影之花》译者,并分析了这一署名方式背后的原因;第二部分则通过《影之花》译文与原文的对比分析,呈现出曾朴"略存欧西文学之精神"的多种翻译尝试以及独立于时代风尚的翻译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朴 《影之花》 翻译策略 异化
原文传递
从《补缸》到《拔兰花》:十九世纪两出中国小戏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仕龙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4,共9页
本文探讨了两出中国民间小戏《补缸》与《拔兰花》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情况。《补缸》首刊于西人在华发行之《中国丛报》,后被法国作家引用,写入虚构游记《开放的中华》,惜未引起西方汉学家注意。《拔兰花》则来自法国驻华使馆人员儒勒&#... 本文探讨了两出中国民间小戏《补缸》与《拔兰花》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情况。《补缸》首刊于西人在华发行之《中国丛报》,后被法国作家引用,写入虚构游记《开放的中华》,惜未引起西方汉学家注意。《拔兰花》则来自法国驻华使馆人员儒勒·亚冉在上海的观剧经验,剧本经翻译后收录于其法文著作《俗雅中国》,并于1896年在巴黎的"新舞台"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缸》 《拔兰花》 民间小戏 法国
原文传递
雷蒙·格诺的《蓝色花》对“庄周梦蝶”叙事建构参照下的文本与哲学——法国当代作家对庄子之道、之文的新观照
17
作者 张苗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法国当代作家对道家思想的接受始于20世纪初期。随着《庄子》在法国的译介和研究,庄子之道、之文引起法国作家的广泛关注。起初,他们的关注点集中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如亨利·米修、保罗·克洛岱尔和菲利普·索莱尔斯。此后,... 法国当代作家对道家思想的接受始于20世纪初期。随着《庄子》在法国的译介和研究,庄子之道、之文引起法国作家的广泛关注。起初,他们的关注点集中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如亨利·米修、保罗·克洛岱尔和菲利普·索莱尔斯。此后,雷蒙·格诺更加关注庄子之文,尤其是"庄周梦蝶"式的文本叙事建构和叙事哲学。而这种对"庄周梦蝶"的新观照的本源之基在于:庄子之道与现象学之间在"真我"、物我关系(我与世界的关系)、视角转化、本源化探索,以及对自由性的诉求等方面的契合点。从狭义的文本与文本,到文本与哲学,再到两种异质文化,这种广阔视野下的互文性研究展现了"庄梦西移"现象背后的中西"道术未裂"之本。一切观照、一切对话即产生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诺 《蓝色花》 “庄周梦蝶” 文本叙事建构 庄子之道与现象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