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感伤体验的诗化表达——论白居易《长恨歌》的情感指归 |
彭红卫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2
|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
谢柏梁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10
|
|
3
|
二胡与乐队《垓下遗恨》的结构分析 |
李传兴
|
《滁州学院学报》
|
2013 |
1
|
|
4
|
江泽民同志国防教育思想探析 |
陆华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5
|
吞吴失策 遗恨千古──浅析杜诗《八阵图》所咏诸葛亮的“遗恨” |
艾尚连
|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1 |
1
|
|
6
|
家国旧情迷纸上,兴亡遗恨照灯前——陈三立“崝庐诗”主题思想研究 |
孙虎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7
|
《长恨歌》的悲剧意识 |
杜学霞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02 |
2
|
|
8
|
《长恨歌》两种译文的比较——基于诗歌翻译的标准 |
尤璐
|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1
|
|
9
|
《长恨歌》“讽谕说”质疑 |
傅兴林
|
《河池师专学报》
|
2001 |
1
|
|
10
|
论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宿命意识 |
桂璐璐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4 |
1
|
|
11
|
湘娥即屈原 屈原即少陵 |
曾亚兰
|
《云梦学刊》
|
2007 |
0 |
|
12
|
“奉节八阵图”的功用及建造时间略考——兼谈杜甫《八阵图》之真正含义 |
王前程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3
|
论香山《长恨歌》的文学影响 |
南瑛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4
|
论唐译《长恨歌》中特质词的文化传递 |
李素慧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5
|
论“李杨爱情”张力性品格 |
张勇敢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6
|
《长恨歌》意蕴与艺术的谜底探究 |
王念选
|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3 |
0 |
|
17
|
一样离恨 两般韵致——白居易《长恨歌》与王安忆《长恨歌》之比较 |
李培红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7 |
0 |
|
18
|
论白居易《长恨歌》中诗“情”的位移与纯化 |
魏清
|
《三明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9
|
上海符号:尹雪艳与王琦瑶——《永远的尹雪艳》与《长恨歌》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
徐怀丰
王桂青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