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南藏族抗战捐机若干问题之考辨
1
作者 才昂闹日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6期10-14,共5页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华民族外抵入侵、内求解放的关键时期,也是国内各民族为中华民族之独立和解放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时期。抗战期间甘南藏族先后两次组建代表团前往重庆慰劳抗战将士,尤其是1943年年末“拉卜楞代表团”第二次重庆之行“创...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华民族外抵入侵、内求解放的关键时期,也是国内各民族为中华民族之独立和解放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时期。抗战期间甘南藏族先后两次组建代表团前往重庆慰劳抗战将士,尤其是1943年年末“拉卜楞代表团”第二次重庆之行“创造了边民向国家献机的历史纪录”。结合当时主流报刊及相关文献对拉卜楞代表团的人员组成和数量、购机款来源进行考证,认为嘉木样具有足够雄厚的实力购机捐献。其在物资匮乏、生活极度困苦的岁月里,本着抗敌卫国的民族大义,慷慨捐献30架战斗机来抵御日本侵略者的爱国之举,不仅在抗战时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下也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藏族 抗战捐机 “拉卜楞代表团” 捐机资金
下载PDF
Labrang Monastery
2
《China's Tibet》 2005年第1期48-48,共1页
Authored by Huarui Dongzhi, Folk Culture of Labrang Monastery tells of folklore of the monastery.
关键词 西藏 藏族文化 宗教信仰 僧侣 书评 《labrang Monastery》
下载PDF
两种句法模型视角下藏族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以拉卜楞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安玉源 刘璐 《中外建筑》 2023年第11期92-97,共6页
文章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镇藏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中凸空间模型与视域模型两种句法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镇内四户典型民居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拉卜楞镇藏族传统民居围绕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呈现出“强世... 文章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镇藏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中凸空间模型与视域模型两种句法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镇内四户典型民居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拉卜楞镇藏族传统民居围绕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呈现出“强世俗,弱神圣”的空间形态,但受到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这种强弱性在不同民居中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并依据分析结果,为拉卜楞镇藏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拉卜楞镇 藏族 传统民居 空间形态
下载PDF
民国时期拉卜楞藏族妇女婚姻与家庭因素的调查分析
4
作者 柳德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3,共9页
婚姻既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特定历史时代和社会场景的生动写真。地处万山之中的拉卜楞,时至近代仍然落后而贫穷,佛教的鼎盛及其藏族男子多数入寺为僧,造成该地男女比例的不平衡,于是生产生活之重担亦托付于藏族妇女之肩身。... 婚姻既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特定历史时代和社会场景的生动写真。地处万山之中的拉卜楞,时至近代仍然落后而贫穷,佛教的鼎盛及其藏族男子多数入寺为僧,造成该地男女比例的不平衡,于是生产生活之重担亦托付于藏族妇女之肩身。拉卜楞藏族妇女勤劳乐观的精神赢得了藏族社会的尊重,佛教的“转世”学说为藏族妇女的独立和平等提供了宗教认同,母系父系并存的社会形态为其妇女的财产继承提供了法理承认。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拉卜楞地区独特的婚姻与家庭,它的产生既与民国时期拉卜楞高原草地牧民的生存环境相辅相成,亦与拉卜楞地区佛教势力的鼎盛及其女多男少的人口现状不可剥分。尽管民国时期拉卜楞藏族妇女的婚姻依然有原始和落后的成分,但相较于近代中国内地乡村妇女的婚姻无疑更接近人性和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拉卜楞藏族婚姻中一些原始而消极的成分必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到改良和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拉卜楞 藏族妇女 婚姻 家庭
下载PDF
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文化的当代变迁与走向——基于拉卜楞地区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常丽霞 崔明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9,共6页
藏族生态习惯法文化以宗教文化为其精神基础,内容上涵盖了自然崇拜、自然禁忌、资源管理利用、资源纠纷的解决等方面。当代拉卜楞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运作现状表现为契合与冲突并存。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立足多元规则并存的... 藏族生态习惯法文化以宗教文化为其精神基础,内容上涵盖了自然崇拜、自然禁忌、资源管理利用、资源纠纷的解决等方面。当代拉卜楞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运作现状表现为契合与冲突并存。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立足多元规则并存的现实背景下,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在契合中协作互动,通过沟通机制在良性冲突中寻求认知与调适,并通过预警机制预防可能发生的对抗性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生态习惯法 国家法 拉卜楞地区 沟通机制 预警机制
下载PDF
基于宗教色系保护的藏区城镇建筑色彩生成及组合——以甘肃夏河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巍 冯斌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97,共5页
着眼于藏民族集聚区中小城镇色彩体系建构的研究,以尊重藏传佛教文化和融合外来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以孟塞尔色系推演、色彩地理学等为主要方法,寻找来自于宗教色彩而有别于宗教色彩的城镇色彩体系。通过这一研究,旨在探索藏区城镇色彩控... 着眼于藏民族集聚区中小城镇色彩体系建构的研究,以尊重藏传佛教文化和融合外来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以孟塞尔色系推演、色彩地理学等为主要方法,寻找来自于宗教色彩而有别于宗教色彩的城镇色彩体系。通过这一研究,旨在探索藏区城镇色彩控制规划的思路,建立完整的三层次色彩体系研究框架,全面地保护拉卜楞寺院色彩构成,有效地引导夏河老城区城镇建筑色彩选择与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河 老城区 拉卜楞寺院 城市色彩
下载PDF
拉卜楞寺建筑物理环境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天鹏 陈梅 侯秋凤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45-49,共5页
通过现场调查、测绘、实验测量等手段对拉卜楞寺寺院建筑的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热环境及建筑排水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拉卜楞寺寺院建筑在建筑物理环境技术方面的特征与成就,同时也为现代宗教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建筑物理环境 拉卜楞寺 宗教建筑
下载PDF
变迁、认同与共生:拉卜楞地区藏族教育的文化选择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静 路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76,共9页
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地区为田野点,以教育人类学的分析视角对其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及其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文化选择是民族教育文化变迁的重要机制,文化认同是民族教育文化选择的前提及目的,文化共生则是新时代民族教育文化发... 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地区为田野点,以教育人类学的分析视角对其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及其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文化选择是民族教育文化变迁的重要机制,文化认同是民族教育文化选择的前提及目的,文化共生则是新时代民族教育文化发展的必然走向。具体而言,在民族教育的变迁过程中,要重视文化选择在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中的重要作用;在文化选择的执行过程中,需注重从文化适应到文化超越的主动转变;在学校教育文化选择的方向上,应体现出尊重本土文化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相互结合;在学校教育文化选择的策略上,应重视国家和民族文化在社区与学校中的结构性体现,进而有效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卜楞 藏族教育 文化选择 国家认同 文化共生
下载PDF
拉卜楞寺建筑色彩研究及色谱构建 被引量:5
9
作者 安玉源 肖婷婷 +1 位作者 刘源 周烨伟 《南方建筑》 2019年第4期14-19,共6页
以建筑色彩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拉卜楞寺建筑色彩的实地调研,分析其色彩影响因素,得出拉卜楞寺建筑的建筑外观、屋顶、檐墙等的建筑色彩数据,并进行建筑色彩提取归纳,根据孟塞尔系统对拉卜楞寺建筑色彩进行色彩分析研究,构建出适合拉卜楞... 以建筑色彩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拉卜楞寺建筑色彩的实地调研,分析其色彩影响因素,得出拉卜楞寺建筑的建筑外观、屋顶、檐墙等的建筑色彩数据,并进行建筑色彩提取归纳,根据孟塞尔系统对拉卜楞寺建筑色彩进行色彩分析研究,构建出适合拉卜楞寺的建筑色彩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卜楞寺 建筑色彩 色彩图谱
下载PDF
技艺、文化、传承——拉卜楞唐卡画师口述史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乐 高莉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5-133,共9页
作为典型的宗教艺术形式,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宗教文化关系密切,但是仍具有鲜明的造型艺术本体特征,其技艺的传承与地域文化、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唐卡艺术的人文性、艺术性被进一步强化,体现... 作为典型的宗教艺术形式,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宗教文化关系密切,但是仍具有鲜明的造型艺术本体特征,其技艺的传承与地域文化、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唐卡艺术的人文性、艺术性被进一步强化,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的活态性、时代性和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 甘南藏区 拉卜楞寺 技艺 传承
下载PDF
拉卜楞寺与安多藏区藏传佛教艺术的体系化传承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乐 高莉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8-27,共10页
在安多藏区的藏传佛教寺院中,拉卜楞寺保存有最丰富的宗教艺术文化遗产,但是成就其声望的却是其完整而严密的佛教文化研习体系。从文化视角来看,拉卜楞寺的学术传统不仅成就了其宗教声望,也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文化背景对安多藏区藏传佛... 在安多藏区的藏传佛教寺院中,拉卜楞寺保存有最丰富的宗教艺术文化遗产,但是成就其声望的却是其完整而严密的佛教文化研习体系。从文化视角来看,拉卜楞寺的学术传统不仅成就了其宗教声望,也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文化背景对安多藏区藏传佛教艺术的体系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卜楞寺 安多藏区:藏传佛教艺术 传承
下载PDF
拉卜楞寺“道得尔”仪仗音乐的历史梳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银卓玛 《西藏艺术研究》 2021年第3期34-44,共11页
"道得尔"作为拉卜楞寺历世嘉木样的仪仗佛乐,其发展历史一定与历世嘉木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道得尔"的传入、兴衰及发展都离不开历世嘉木样的关怀和扶持。本文围绕历世嘉木样的生平及对"道得尔"... "道得尔"作为拉卜楞寺历世嘉木样的仪仗佛乐,其发展历史一定与历世嘉木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道得尔"的传入、兴衰及发展都离不开历世嘉木样的关怀和扶持。本文围绕历世嘉木样的生平及对"道得尔"发展贡献的梳理,并以遗存的活态佛乐为依托,阐述几世嘉木样对"道得尔"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旨在为"道得尔"的渊源追溯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卜楞寺 嘉木样 道得尔 渊源
下载PDF
文化视角下的拉卜楞寺体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佩杰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2-64,共3页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黄教)六大名寺之一,它凭借自然地理环境的神秘奇特和信众对高原藏传佛教的敬仰,创造和催生出众多灿烂辉煌的宗教文化成果和精神奇迹。其中形成了以宗教信仰-体育文化、节日庆典文化和民族风俗体育文化,三种类型的寺...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黄教)六大名寺之一,它凭借自然地理环境的神秘奇特和信众对高原藏传佛教的敬仰,创造和催生出众多灿烂辉煌的宗教文化成果和精神奇迹。其中形成了以宗教信仰-体育文化、节日庆典文化和民族风俗体育文化,三种类型的寺院体育文化,并以其独有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丰富了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构成了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视角看拉卜楞寺体育,对于研究人类体育文化发展史和拉卜楞寺厚重的宗教文化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角 拉卜楞寺 体育
下载PDF
甘南拉卜楞寺酥油花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斌 方元 《中国建材科技》 2019年第3期132-134,共3页
酥油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甘南夏河拉卜楞寺的酥油花艺术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借助现代数字手段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藏族这门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认识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保护非... 酥油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甘南夏河拉卜楞寺的酥油花艺术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借助现代数字手段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藏族这门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认识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彰显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酥油花艺术 数字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卜楞寺
下载PDF
近代人类学者于式玉的边疆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春霞 吴婧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21年第1期232-252,263,共22页
我国近代人类学者于式玉,受丈夫李安宅影响,也积极投身于边疆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她在西北的拉卜楞成功创办女子小学,对拉卜楞地区和川西藏区进行多次田野调查,并发表大量考察文章。于式玉的办学实践活动直接影响了李安宅的边疆社会工... 我国近代人类学者于式玉,受丈夫李安宅影响,也积极投身于边疆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她在西北的拉卜楞成功创办女子小学,对拉卜楞地区和川西藏区进行多次田野调查,并发表大量考察文章。于式玉的办学实践活动直接影响了李安宅的边疆社会工作理论。于式玉重视田野调查的应用性,提出藏民的医药需求应作为边疆社会工作的首要介入点;对边疆文化不能采取同化政策,而应平等尊重,互惠共荣;边疆社会工作者需要有吃苦忍耐的品质,对吃苦精神也要有完整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式玉 边疆社会工作 李安宅 拉卜楞女子小学 应用人类学
下载PDF
四世嘉木样协巴生平考略
16
作者 夏吾李加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1,共10页
在《四世嘉木样协巴·格桑土登旺秋自传》为主的史料基础上,准确考证出四世嘉木样协巴出生地为今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那云村,进而纠正了过去一百多年来史家认为是德格人的误区。四世嘉木样协巴游学参访蒙、藏、汉等地,一路... 在《四世嘉木样协巴·格桑土登旺秋自传》为主的史料基础上,准确考证出四世嘉木样协巴出生地为今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那云村,进而纠正了过去一百多年来史家认为是德格人的误区。四世嘉木样协巴游学参访蒙、藏、汉等地,一路建寺讲学;他常怀护国利民的思想,践行弘法利民的大乘菩提之道,坚定不移地维护清廷在藏区至高无上的地位,光绪皇帝颁赐"广济禅师"册印,其最为突出的宏愿是以理塘为据点,向康区各地推广拉卜楞寺的法脉及学统,以便教化边地众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卜楞寺 四世嘉木样协巴 丹玛嘎域
下载PDF
藏传佛教学衔的设定探微
17
作者 丹曲 于丽萍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共7页
自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吐蕃后就逐步形成寺院教育体制,尤其藏传佛教教派形成后建立了一整套学经和学衔制度。学衔制度的产生,致使学僧,勤奋苦学,精通大小五明,取得最高学位,成为藏族宗教界泰斗级的佛学大师。然而,格西学位并非人人能够考... 自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吐蕃后就逐步形成寺院教育体制,尤其藏传佛教教派形成后建立了一整套学经和学衔制度。学衔制度的产生,致使学僧,勤奋苦学,精通大小五明,取得最高学位,成为藏族宗教界泰斗级的佛学大师。然而,格西学位并非人人能够考取,极少数僧侣才有机会获取,一旦获得,在藏传佛教界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地位。文章探讨了藏传佛教各教派学衔制度的设定,兼及论述了拉卜楞寺在修习体制中学衔的设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各教派 学衔设定 拉卜楞寺 学衔
下载PDF
青海河南亲王与拉卜楞寺
18
作者 艾丽曼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3-86,共4页
明清以来,青海蒙古族在青藏地区修建了不少藏传佛教寺院,其中一些在历史上声名显赫。青海河南亲王察罕丹津出资兴建的拉卜楞寺作为安多地区最大的黄教寺院,对安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甘青两省分治后拉卜楞寺划归... 明清以来,青海蒙古族在青藏地区修建了不少藏传佛教寺院,其中一些在历史上声名显赫。青海河南亲王察罕丹津出资兴建的拉卜楞寺作为安多地区最大的黄教寺院,对安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甘青两省分治后拉卜楞寺划归甘肃省,彻底割裂了河南蒙古与拉卜楞寺的行政领属关系,河南亲王逐渐失去实际统治权。但时至今日,拉卜楞寺仍是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河南亲王 拉卜楞寺
下载PDF
佛国的天籁圣歌——甘南拉卜楞寺
19
作者 黄跃昊 许新亚 《室内设计》 2010年第5期14-17,共4页
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和文史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拉卜楞寺各类建筑的建筑形制、布局特征,分析了拉卜楞寺的建筑设计思想及其与西藏格鲁派四大寺之间在建筑方面的关联,试图探究藏传佛教寺院的一些建筑设计手法。
关键词 拉卜楞寺 藏传佛教寺院 建筑设计手法
下载PDF
从拉卜楞寺保护看遗产地精神的阐释
20
作者 朱宇华 《住区》 2014年第3期24-29,共6页
遗产地精神是目前国际上对文化遗产价值认识新的提升,拉卜楞寺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是格鲁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文物保护规划不仅仅关注寺院精美的藏式建筑群,而且关注寺院内传承... 遗产地精神是目前国际上对文化遗产价值认识新的提升,拉卜楞寺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是格鲁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文物保护规划不仅仅关注寺院精美的藏式建筑群,而且关注寺院内传承的宗教文化和组织体系。本文提出了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相互结合的文化遗产构成体系,结合国际ICOMOS对"遗产地精神"的定义,通过对拉卜楞寺保护规划的分析,对遗产地精神的内涵和作用进行实例性的阐释,论述遗产地精神所包含的有形和无形要素的相互作用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崭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卜楞寺 文物保护规划 遗产地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