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家庭影响看《书法雅言》正宗观的形成 被引量:3
1
作者 叶梅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08-111,共4页
在晚明尚奇书风盛行的同时,以传统观念观照书法的态度作为一种惯性,还存在并以极为强硬的姿态对世风进行反拨。项穆的《书法雅言》可以说是声音最为强烈、态度最为坚决的。在《书法雅言?品格》一篇中,项穆明确提出自己的正宗观。项穆自... 在晚明尚奇书风盛行的同时,以传统观念观照书法的态度作为一种惯性,还存在并以极为强硬的姿态对世风进行反拨。项穆的《书法雅言》可以说是声音最为强烈、态度最为坚决的。在《书法雅言?品格》一篇中,项穆明确提出自己的正宗观。项穆自小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成长,父辈艺术风格与审美指向以及传统的思想教育对项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项穆正宗观的形成是家庭潜移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书法雅言》 项穆 正宗观 家庭
下载PDF
“蜀左言”新解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启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文选·左思〈蜀都赋〉》刘逵注引《蜀王本纪》有"蜀左言,无文字"的称述,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古蜀人"左言"是与汉语性质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这几乎成为此前古蜀文化和古蜀语研究者的共识。现在古蜀有文字已经得... 《文选·左思〈蜀都赋〉》刘逵注引《蜀王本纪》有"蜀左言,无文字"的称述,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古蜀人"左言"是与汉语性质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这几乎成为此前古蜀文化和古蜀语研究者的共识。现在古蜀有文字已经得到学术界认可,而对"蜀左言"的词语结构、文献用例、构词语素含义的研究结果表明:"蜀左言"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少数民族语言,而是上古汉语的一个地域分支;它与上古汉语雅言并无贵贱之分,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蜀左言"与上古汉语的区别并非体现在词序和语序上,而主要在语音的声调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语 蜀左言 少数民族语 上古汉语 雅言 语音
下载PDF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而上学意义
3
作者 王永钊 《闽江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86-88,共3页
中国书法艺术在其诞生之日起 ,就已建构起了伦理道德的精神框架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不断扩大自己的这种精神内涵 ,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因而书法艺术的本质已超越了写字本身的艺术涵义 ,而在于这种艺术所承载的形而上... 中国书法艺术在其诞生之日起 ,就已建构起了伦理道德的精神框架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不断扩大自己的这种精神内涵 ,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因而书法艺术的本质已超越了写字本身的艺术涵义 ,而在于这种艺术所承载的形而上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形而上学 伦理道德 <书法雅言>
下载PDF
论严复“达旨术”的价值及其与“信达雅”的关系——与黄忠廉先生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宁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6-119,共4页
"信达雅"并不专属于严复,不宜称为"严氏信达雅"。由于版权管理的环境改变了,加之中国读者的文化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大大提高了,严复的"达旨术"作为翻译方法,在今天已经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信达雅&... "信达雅"并不专属于严复,不宜称为"严氏信达雅"。由于版权管理的环境改变了,加之中国读者的文化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大大提高了,严复的"达旨术"作为翻译方法,在今天已经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信达雅"的核心是"信"。"信达雅"与"达旨术"之间并无天然的、有机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信达雅” “达旨术” 变译
下载PDF
从“求达”到“信达雅”——严复“信达雅”成因钩沉 被引量:15
5
作者 闫亮亮 朱健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一般认为,"信达雅"乃严复一人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本文通过史料的挖掘和梳理,对"信达雅"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全新解读。研究发现,"信达雅"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严复首先在《天演论... 一般认为,"信达雅"乃严复一人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本文通过史料的挖掘和梳理,对"信达雅"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全新解读。研究发现,"信达雅"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严复首先在《天演论》手稿的"译例"中提出"求达"观,接着在吴汝纶的"赞助"和吕增祥的"署检"下进一步提出"信""雅"观,最后在总结"述"的翻译经验的基础上凝练成了"信达雅"观。因此,"信达雅"的提出非严复一己之功,亦非严复一蹴而就,而是以严复为中心,严、吴、吕等多方互动不断演进的结果,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达雅”成因 严复 吴汝纶 吕增祥 “述”
原文传递
鲜于枢的书画收藏及其经济状况 被引量:3
6
作者 江秋萌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0-69,109,共21页
本文通过对实物和文献的整理和考证,较为全面地梳理出鲜于枢收藏的书画作品。笔者关注到这些藏品在元代的流传情况,发现它们主要在当时的大藏家手中流传,其来源和流向几乎是同一批人,并且流通速度相对较快,这也反映出元初书画市场的基... 本文通过对实物和文献的整理和考证,较为全面地梳理出鲜于枢收藏的书画作品。笔者关注到这些藏品在元代的流传情况,发现它们主要在当时的大藏家手中流传,其来源和流向几乎是同一批人,并且流通速度相对较快,这也反映出元初书画市场的基本情况。同时,本文尝试透过考察鲜于枢的经济状况,揭示出元初较低的书画价格和鲜于枢的购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于枢 书画收藏 《云烟过眼录》 《志雅堂杂钞》 《困学斋杂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