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新疆地方社会的昭忠与节烈风气研究——以天山北路东部为例
1
作者 凌雷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246-249,共4页
以清代新疆地方社会为中心,关注移民较早、屯垦兴盛的天山北路东部地区的社会风气的演变,可以为认识清代新疆多元文化的形成提供新的视角。清王朝统一新疆后设置伊犁将军管理体制,迁徙大量移民进入疆驻屯兴边,新疆地方社会风气因移民而... 以清代新疆地方社会为中心,关注移民较早、屯垦兴盛的天山北路东部地区的社会风气的演变,可以为认识清代新疆多元文化的形成提供新的视角。清王朝统一新疆后设置伊犁将军管理体制,迁徙大量移民进入疆驻屯兴边,新疆地方社会风气因移民而有所改变,表现出昭忠与节烈之风盛行的面貌和特点,在“昭忠”与“节烈”风气的影响下,社会氛围持续变化,社会环境也而随之改变,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新疆 社会风气 昭忠与节烈风气 天山北路东部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场域下公民公共精神培育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袭亮 萧宝凤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加速推进人的现代化,塑造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公民是应有之意。公共精神的培育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作为一种公民德性,公共精神是公民在与国家互动过程中,以公民身份意识为前提,以公...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加速推进人的现代化,塑造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公民是应有之意。公共精神的培育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作为一种公民德性,公共精神是公民在与国家互动过程中,以公民身份意识为前提,以公共生活为生成媒介,基于自我认同与国家认同而形塑的、自觉关心关注共在“他者”的意识。培育公共精神应秉持马克思主义人学“现实的人”的立场,以平衡论作为具体的方法论。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公民公共精神培育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公民公共精神 现实的人 人的现代化 平衡论
下载PDF
汉代“大一统”国家的文人精神与文学气象
3
作者 王洪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84-98,共15页
汉代“大一统”国家体制以及思想建构离不开汉代儒生博士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努力,这是一种依存度非常高的双向建构。儒家士人对于汉代政治的参与,以浸润的方式在西汉宣、元帝时期达到了高峰,在东汉明、章帝时期趋于鼎盛。为实现儒家政... 汉代“大一统”国家体制以及思想建构离不开汉代儒生博士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努力,这是一种依存度非常高的双向建构。儒家士人对于汉代政治的参与,以浸润的方式在西汉宣、元帝时期达到了高峰,在东汉明、章帝时期趋于鼎盛。为实现儒家政治理想以辞章自鸣依经取义而又斟酌其辞的儒家士人焕发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形成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文人乃至于文学的新气象。无论是从藩国文学到宫廷文学,还是从铺张扬厉的汉代大赋到发凡起例的史家著作,都精心营构着汉代文章学的范式,秉承着国家文学“美政”“讽谏”“须颂”的使命。东汉党锢之祸后,凝聚涵养了四百年的文人精神趋于涣散并不断改辙易途,士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大一统”文学精神走向了末路并消解,魏晋时代迎来了哲学与文学的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大一统” 文人精神 文学气象
下载PDF
宋徽宗茶书诗画及其茶道精神探析
4
作者 刘礼堂 范钰翎 李敏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且爱好饮茶的帝王,宋徽宗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宋代崇尚风雅的社会文化氛围下,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茶书诗画作品,如茶书《大观茶论》、茶画《文会图》以及多首描绘茶事活动的茶诗。这些作品充分...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且爱好饮茶的帝王,宋徽宗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宋代崇尚风雅的社会文化氛围下,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茶书诗画作品,如茶书《大观茶论》、茶画《文会图》以及多首描绘茶事活动的茶诗。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和“中澹闲洁”的茶道精神,反映了宋人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追求,在茶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茶书诗画 茶道精神
下载PDF
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
5
作者 卢政 王张宇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31,共8页
“生生”体现着元代文人画的本质特征,也是其形式美的内在依据。元代文人画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多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旨在建构生生不息的艺术境界,为世人呈现了独特的“生生”之美。元代文人画抒写胸中逸气、展示生命脉动是元代文... “生生”体现着元代文人画的本质特征,也是其形式美的内在依据。元代文人画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多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旨在建构生生不息的艺术境界,为世人呈现了独特的“生生”之美。元代文人画抒写胸中逸气、展示生命脉动是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的独特内蕴;元代文人画多依托自然山水、草木生灵等物象,借以展示个人的才情气质、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间或寄寓个人愤懑之情,充分展现个体生命之丰富与充盈;元代文人画通过精心的构图以及对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的调控,着力营造画作的情感空间和生命质感。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是传统“生生”之学在绘画领域的呈现,本质上是中国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它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审美关系的深切渴望,对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美感的热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之美 元代文人画 生命意识 生态之美 中华美学精神
下载PDF
激活历史密码 再现古都史脉--安徽凤阳“明中都”新传统建筑设计记思
6
作者 郭华瑜 胡占芳 李国华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城市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如何在新城建设中延续文脉,塑造有历史底蕴的新建筑?一直是城市建设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安徽凤阳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非遗展示中心、云霁社区活动中心三组新传统建... 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城市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如何在新城建设中延续文脉,塑造有历史底蕴的新建筑?一直是城市建设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安徽凤阳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非遗展示中心、云霁社区活动中心三组新传统建筑设计实践为例,以三组新建筑的选址与明中都城之三座祭祀祠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契机,探索三者在明中都、清凤阳府、凤阳县的各时期城市形态变迁中的史脉变化,思考在此类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应如何溯城脉,塑造融合传统与当下的新城区建设格局;探索应如何理史脉,顺文脉,选择适宜建筑语言,再造融合史脉传承与场所精神的新传统建筑。凤阳县三组新传统建筑的设计实践,就是对激活历史密码,彰显历史城市史脉、城脉、文脉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传统建筑设计 明中都 明代官式祠庙 重塑城脉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合同型”宗族与契约精神——基于明代军户的视角
7
作者 王丹利 陈硕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40,共21页
在历史及文化传统中探索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内生化过程不光是经济史学者长期关注的议题之一,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相关文献依然数量有限且结论不一致,大都以描述和思辨为主,缺乏基于系统数据的... 在历史及文化传统中探索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内生化过程不光是经济史学者长期关注的议题之一,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相关文献依然数量有限且结论不一致,大都以描述和思辨为主,缺乏基于系统数据的因果证据。本文结合明代设立军屯这一政策背景,发现家族在内部选定戍边军户过程中所界定出的成员间权利义务关系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契约精神。我们基于系统历史数据,来探索这种“合同型”家族分布对现代语境中契约精神的影响。基础回归结果发现,历史上军户人口比重的确显著影响了当代契约精神,该结果在用明初战争频度作为工具变量后依然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军户 “合同型”宗族 契约精神
下载PDF
北宋中原书院的精神特色
8
作者 孟莉莉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北宋中晚期,中原理学先驱立足书院觉民行道。理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书院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书院的氛围以及师生关系等,塑造出了中原书院鲜明的精神气质,即“书院精神”:倡明道学、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学术思想文化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 北宋中晚期,中原理学先驱立足书院觉民行道。理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书院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书院的氛围以及师生关系等,塑造出了中原书院鲜明的精神气质,即“书院精神”:倡明道学、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学术思想文化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有学术共同体性质的师生关系;书院精神的核心师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中原书院 理学 书院精神
下载PDF
清末科举改制下的浙闱新变与现实省思
9
作者 钟伟春 李木洲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颁发科举改制谕令,对乡试命题范围、参考书目以及阅卷标准等进行改革。但改革使入闱前浙江士子进退维谷,闱场内乱象也不一而足,考生失范行为频现,仓促条对、敷衍作答、试卷曳白被贴者更不知几何。最终,在考生消极应... 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颁发科举改制谕令,对乡试命题范围、参考书目以及阅卷标准等进行改革。但改革使入闱前浙江士子进退维谷,闱场内乱象也不一而足,考生失范行为频现,仓促条对、敷衍作答、试卷曳白被贴者更不知几何。最终,在考生消极应对与考官素质不足、路径依赖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新制精神的落实大打折扣,以致科举制度最后的更张未能为自身续命。清末科举改制失败对当前考试制度改革,尤其是高考制度改革,仍具有重要启示。它警示后世在推出重大考试改革之前,务必要系统谋划,充分准备,循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科举改制 浙闱新变 士子新貌 新制精神 高考改革
下载PDF
“家无余赀”——略论宋代官员的轻财士风
10
作者 刘晓蒙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在宋代官员的传记中,“既没,家无余赀”的人生结局频频出现,这类官员人数不少,很多甚至因近乎赤贫以致无法殓葬。关于宋代官员俸禄的探讨很多,也出现了宋代官员实际俸禄并不高的论点,但俸禄再低也不至于使这些官员面临“既没,家无余赀... 在宋代官员的传记中,“既没,家无余赀”的人生结局频频出现,这类官员人数不少,很多甚至因近乎赤贫以致无法殓葬。关于宋代官员俸禄的探讨很多,也出现了宋代官员实际俸禄并不高的论点,但俸禄再低也不至于使这些官员面临“既没,家无余赀”的境地,其中定然还有其它原因。历史文献表明,这类官员有着相近的士人之风,清廉自持、任侠好施、不吝钱财,展现了宋代官员的时代风貌,这也是其“既没,家无余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人精神 任侠好施 家无余赀
下载PDF
分权与制衡:北宋时期国家治理的主线
11
作者 张富利 程书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实则为北宋不可变的政治惯例,“虚君实相”的治理结构使得皇权表现出高度的谦抑性;(2)责任政府让皇帝“统而不治”,治权与政权高度分离,宰相拥有较高的行政权;(3)台谏在北宋的地位极高,对行政权形成了史无前例的限制,形成了皇帝——宰相——台谏的并立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时期 虚君实相 责任政府 分权 弹劾 封驳
下载PDF
《洞天清禄集》中的藏品辨伪思想与宋代文人精神
12
作者 傅晓莺 沈若娴 +1 位作者 娄雨彤 朱恺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藏品伪作伴随着中国收藏在宋代迎来第一个高潮而盛行,与之相应的以文人士大夫阶层为主体的藏品辨伪在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中第一次得到了系统说明。藏品辨伪作为文人热衷收藏的另一面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背后蕴藏着宋代文人... 藏品伪作伴随着中国收藏在宋代迎来第一个高潮而盛行,与之相应的以文人士大夫阶层为主体的藏品辨伪在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中第一次得到了系统说明。藏品辨伪作为文人热衷收藏的另一面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背后蕴藏着宋代文人身处宫廷与民间之间的特殊身份所带来的独特精神。此精神既承治世理想,又带有文人独特的生活哲学与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品辨伪 宋代文人精神 《洞天清禄集》
下载PDF
明清思想与中国武术发展及启示研究:基于“向实”的线索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银行 刘轶 +2 位作者 杜舒书 张茂林 王纳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39,共14页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及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向实”为线索对明清思想与中国武术发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向实”是明清思想一以贯之的脊线,武术作为明清思想趋于务实过程中的重要诉诸对象之一而获得空前发展。“由虚向实”...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及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向实”为线索对明清思想与中国武术发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向实”是明清思想一以贯之的脊线,武术作为明清思想趋于务实过程中的重要诉诸对象之一而获得空前发展。“由虚向实”的思想转向对该时期的军事武术和民间武术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普遍的文人谈兵经武与武人崇重实艺,促进了兵学理论、军事武艺和武术技理的不断整理与综合创新,实现了由兵学向武学的转向。民间武术获得了更大发展:卫国保家强化了武术的技击性;融入学术预设了武术学校教育的思想前提;引文入武凸显了武术的中国文化属性;文武交游空前提升了武术的社会影响力;工商皆本拓展了武术的民间化进程。获得启示:“向实”思想是主导中国武术历史发展的内在理路,可成为中国武术研究的新路向和方法论;武术思想文化理应成为强化武术话语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研究领域;对接“国之大事”,是中国武术将来发展的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明清思想 实学 向实
下载PDF
盛唐河北诗人群与“燕赵文化精神”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成武 赵林涛 李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8-213,共6页
盛唐时期以高适为代表的一大批河北地区的诗坛骄子,他们的优秀创作充分体现出“燕赵文化精神”,即慷慨赴国的献身精神、舍生取义的任侠豪气、顽强抗争的不屈意志。为唐诗的繁荣注入了刚健而饱满的思想内蕴,并震撼和感召了其他地域的诗人... 盛唐时期以高适为代表的一大批河北地区的诗坛骄子,他们的优秀创作充分体现出“燕赵文化精神”,即慷慨赴国的献身精神、舍生取义的任侠豪气、顽强抗争的不屈意志。为唐诗的繁荣注入了刚健而饱满的思想内蕴,并震撼和感召了其他地域的诗人,产生了广泛的共鸣,成为“盛唐气象”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 河北诗人 燕赵文化精神
下载PDF
论《筱园诗话》的诗学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良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3,共5页
《筱园诗话》是清代最后一部理论价值较高的诗学著作,作者赋予了"积理养气"说的"理"与"气"以新的内涵,提出了"真气"说,由此从"诗贵有我"又"须无我"而标举"真我"... 《筱园诗话》是清代最后一部理论价值较高的诗学著作,作者赋予了"积理养气"说的"理"与"气"以新的内涵,提出了"真气"说,由此从"诗贵有我"又"须无我"而标举"真我",指出"有我"不是"自身份",而应是具人类之心、表现人性之美的"上下古今,神而明之,众美兼备"。作者又以宏观诗史的目光,列"大家"、"大名家"、"名家"、"小家"为历代诗人之"家数",此种具有审美判断的命名,优于清代已有的多种品评法,为后人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理养气 真气 真我 诗人家数
下载PDF
汉代漆器包装与化妆品“后”包装设计的审美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傅兴 董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传统漆器包装与现代化妆品包装在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联系与传承。方法分析传统漆器和现代化妆品"后"包装设计在精神与审美等多层面之间的联系。结果传统漆器包装与现代化妆品包装有着诸多的审美趋同性,可以为现代化妆... 目的研究传统漆器包装与现代化妆品包装在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联系与传承。方法分析传统漆器和现代化妆品"后"包装设计在精神与审美等多层面之间的联系。结果传统漆器包装与现代化妆品包装有着诸多的审美趋同性,可以为现代化妆品包装设计提供借鉴。结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针对特定品牌与目标人群展开设计,是提升现代化妆品包装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漆器包装 化妆品“后”包装 内在精神 审美追求
下载PDF
大元气象:元代文化精神的基本概括 被引量:7
17
作者 查洪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72,共12页
元代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为"大",可以概括为"大元气象"。元代文学以各种方式张扬大元国土、国力之大,气象、气势、气魄之大。因"大"而有包容,而和谐。元代疆域广阔,民族众多,宗教多样,各种矛盾与冲突客观存... 元代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为"大",可以概括为"大元气象"。元代文学以各种方式张扬大元国土、国力之大,气象、气势、气魄之大。因"大"而有包容,而和谐。元代疆域广阔,民族众多,宗教多样,各种矛盾与冲突客观存在,但和谐是主导。又因"大"而宽松,有利于思想文化及文学的自由发展。当然,"大"也难免疏略,治法粗疏,导致社会混乱。元代文学的"厌乱思治"主题与此有关。总之,这一时代精神对文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不管是文学的内容还是风格,都与之密切相关。把握这一时代精神,才能认识元代文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化 元代文学 时代精神 大元气象
下载PDF
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的健康心理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兆健 陆新茹 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0-22,共3页
《庄子》一书从生命本身出发来思考和体悟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为了达到“真人”这一理想人格,除了改变认知、实现精神的超越外,庄子还提出了心斋、坐忘和持守等特殊的修炼方法。故从健康心理学理论对其追求理想人格的理论与方法作浅显的分... 《庄子》一书从生命本身出发来思考和体悟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为了达到“真人”这一理想人格,除了改变认知、实现精神的超越外,庄子还提出了心斋、坐忘和持守等特殊的修炼方法。故从健康心理学理论对其追求理想人格的理论与方法作浅显的分析,来探索人类自我调节心身,获得心身自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健康心理学 真人 人格 精神
下载PDF
简析宋朝土地交易中的物权公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红 陈利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92-98,共7页
根据宋代法律及司法判例分析,其土地买卖有较严格的法定程序,表现为对土地交易权利证书的相关法律规定。从法理上来说,土地交易权利证书反映土地物权的登记,即土地买卖的物权公示。物权公示的出现体现宋代物权立法之发展。红契是买主取... 根据宋代法律及司法判例分析,其土地买卖有较严格的法定程序,表现为对土地交易权利证书的相关法律规定。从法理上来说,土地交易权利证书反映土地物权的登记,即土地买卖的物权公示。物权公示的出现体现宋代物权立法之发展。红契是买主取得所有权合法凭证;到了南宋,砧基籍是田产底账,田产买卖,须准备砧基籍及契书赴县对行批凿,有契书而不上者无效。砧基籍是经过登记的土地物权证书,在司法审判中可起到证明田土产权的作用。批凿相当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也起到对抗第三人的作用。宋朝土地交易公示具有独特安全价值和秩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土地交易 土地物权公示
下载PDF
元代文学史研究再审视 被引量:6
20
作者 查洪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51,共9页
由于某些观念的影响,元代文学的历史被严重遮蔽了,文学史家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残缺的元代文学史,且各部分间相互割裂,各自叙述,互不关联。元代文化本是多元的,又是一体的。元代文人观察认识问题视角多元化,元代作家观念意识多样化,元代... 由于某些观念的影响,元代文学的历史被严重遮蔽了,文学史家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残缺的元代文学史,且各部分间相互割裂,各自叙述,互不关联。元代文化本是多元的,又是一体的。元代文人观察认识问题视角多元化,元代作家观念意识多样化,元代文学内容和观点纷繁复杂。元代文学地有南北,人有华夷,体分雅俗,内容、体式、风格有诸多差异,但都是中国元代同一时空中的文学创作,具有一体性。我们应祛除遮蔽,在多民族共有文化精神的统摄下,书写完整的、通观性的元代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化 文化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