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ymus duthiei(Melderis)G.Singh(Poaceae,Triticeae),a newly recorded species from China
1
作者 Jiang Liqiong Pu-Bu Dunzhu +3 位作者 Ni-Ma Dunzhu Wang Yi Zhu Xinxin Xiang Chunlei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36,共6页
Elymus duthiei(Melderis)G.Singh,newly recorded from Xizang,China,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n detail.Morphologically,the species is similar to E.anthosachnoides(Keng)Á.Löve ex B.R.Lu and E.glaberrimus(Ken... Elymus duthiei(Melderis)G.Singh,newly recorded from Xizang,China,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n detail.Morphologically,the species is similar to E.anthosachnoides(Keng)Á.Löve ex B.R.Lu and E.glaberrimus(Keng&S.L.Chen)S.L.Chen but differs from the former in height and diameter of culms,number of nodes,width of leaf blades,and type of trichome and size of spikelets,and from the latter in distribution,height of culms,type of trichome of spikelets,and awn length.Detailed photo plates,descriptions,and distribution data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YMUS Morphology triticeae China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Triticeae Species in Gramineae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燕 林小虎 +3 位作者 周印富 秦素平 张珊珊 王秋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6期97-101,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in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pollen grain and stoma of four triticeae speci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s of pollen grain and stoma, and the ch...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in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pollen grain and stoma of four triticeae speci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s of pollen grain and stoma, and the chromosome ploidy. [Method] Comparis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grain and leaf epiderm among diaploid Thinopyrum elongatum, Elytrigia intermedia, hexaploid Triticum aestivum and octoploid Tritielytrigia types were carried out by observation under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EM). [Resul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among the four species in the micro-morphology, the size, the surface protuberance, the germ pore of pollen grain and the leaf epidermal stoma, in which diploid Thinopyrum elongatum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hree. Diploid, hexaploid and octoploid species of triticeae had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grain and stoma. However,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hexaploid species and octoploid species were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Som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grain and stoma could be used as the evidence to identify diaploid, hexaploid and octoploid spieces whose chromosome ploidy are hugely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icea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下载PDF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Triticeae Crops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义文 徐龙源 +1 位作者 李振声 贾旭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5期505-508,共4页
Wheat, triticale, tritordeum, barley, oat and ry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in human consumptions and industry in the world.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lies a new source of improving Triticeae crops. In the past... Wheat, triticale, tritordeum, barley, oat and ry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in human consumptions and industry in the world.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lies a new source of improving Triticeae crops. In the past decade,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crops has considerably progressed. Many transgenic plants of Triticeae crops with various genes were produced via nr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PEG-uptake DNA technique, electroporation, microinjection, injection inflorescence and silicone carbide. Inte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ransgenes, inheritance and vari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 have been studied. Technical improvements of genetic transformation for wheat crops will be extensively useful in commerce and benefit significantly to human being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iceae crops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s transgenic plant gene expression and variation
下载PDF
麦类作物穗器官的光合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4
作者 王志敏 张英华 +1 位作者 张永平 吴永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36-139,共4页
由于麦类作物穗器官的光合作用在整株物质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贡献,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当前小麦高产和超高产探索中,穗茎非叶器官的光合优质。穗光合表现出明显的C4型或者C3~C4中间型特征,能够将籽粒呼吸释放的CO2重... 由于麦类作物穗器官的光合作用在整株物质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贡献,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当前小麦高产和超高产探索中,穗茎非叶器官的光合优质。穗光合表现出明显的C4型或者C3~C4中间型特征,能够将籽粒呼吸释放的CO2重新固定,对干旱高温的忍耐性明显强于叶片。本文从穗光合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穗光合组织结构和光合特性等方面综述了麦类作物穗器官光合性能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在小麦超高产实践中发挥非叶器官光合优势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性能 麦类作物 器官 超高产 籽粒产量 小麦 光合特性 组织结构 优势 物质生产
下载PDF
小麦族四个属模式种的醇溶蛋白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瑞武 周永红 +1 位作者 郑有良 胡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小麦族披碱草属、鹅观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 4个属的模式种进行了醇溶蛋白电泳分析 ,结果表明 :(1 ) 4个模式种具有明显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 ,其种间醇溶蛋白多态性高达 92 .3 % ;(2 ) Elymus s...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小麦族披碱草属、鹅观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 4个属的模式种进行了醇溶蛋白电泳分析 ,结果表明 :(1 ) 4个模式种具有明显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 ,其种间醇溶蛋白多态性高达 92 .3 % ;(2 ) Elymus sibiricus和 H ystrix patula具有相似的醇溶蛋白带型 ,而 Roegneria caucasica和Kengyilia gobicola的带型基本相似 ,其醇溶蛋白图谱能够反映一定的系统关系 ;(3 )不同收集地的 E. sibiricus材料间也存在明显的醇溶蛋白遗传差异 ,新疆的 E. sibiricus具有较丰富的醇溶蛋白带纹 ,而甘肃的 E. sibiricus的醇溶蛋白带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披碱草属 鹅观草属 猬草属 仲彬草属 模式种 醇溶蛋白 分析 麦类 近缘野生种
下载PDF
小麦族鹅观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肖海峻 翟利剑 +1 位作者 卢宏双 闫伟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1-46,共6页
鹅观草属Roegneria是小麦族中最大的一个属,对于鹅观草属的归属问题,不同时期的学者拥有各自的看法和观点。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综述了鹅观草属植物的分类历史及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有关鹅观草属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 鹅观草属Roegneria是小麦族中最大的一个属,对于鹅观草属的归属问题,不同时期的学者拥有各自的看法和观点。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综述了鹅观草属植物的分类历史及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有关鹅观草属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情况,从几方面研究的结果来看,我国的大多数学者认为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植物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应把鹅观草作为一个独立的属对待,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把鹅观草属和披碱草属合为1个属处理。此外,还对鹅观草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鹅观草属 分类
下载PDF
阿拉善鹅观草、大鹅观草及大丛鹅观草杂种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新全 伍碧华 +2 位作者 颜济 杨俊良 郑有良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3-28,共6页
阿拉善鹅观草、大丛鹅观草及大鹅观草是分布于我国西部的多年生四倍体植物,将其与纤毛鹅观草等三个种进行了种、属间杂交。通过幼胚离体培养,合成远缘杂种,对各杂种F1 及亲本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阿拉善鹅观草、大丛鹅观草及大鹅观草是分布于我国西部的多年生四倍体植物,将其与纤毛鹅观草等三个种进行了种、属间杂交。通过幼胚离体培养,合成远缘杂种,对各杂种F1 及亲本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鹅观草与E.lanceolatus、鹅观草所含的St染色体组间存在较大的同源性分化;阿拉善鹅观草、大丛鹅观草与纤毛鹅观草间至少有一个染色体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很可能即为St染色体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鹅观草属 减数分型 细胞学
下载PDF
陕西、宁夏部分地区小麦族植物资源调查、收集与分类鉴定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正茂 王睿辉 +3 位作者 李立会 杨欣明 吴振海 贺学礼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2-304,F003,共4页
2 0 0 2年 8月对陕西、宁夏部分地区分布的小麦族 (Triticeae)植物进行了调查与收集 ,共收集小麦族植物 6属、16种、14 5个居群 ,并对每一物种及其居群的分布区、生境、海拔、2n染色体数目等进行了分析。同时 ,对所收集材料的可利用性... 2 0 0 2年 8月对陕西、宁夏部分地区分布的小麦族 (Triticeae)植物进行了调查与收集 ,共收集小麦族植物 6属、16种、14 5个居群 ,并对每一物种及其居群的分布区、生境、海拔、2n染色体数目等进行了分析。同时 ,对所收集材料的可利用性、调查收集的基本单元以及小麦族植物的保护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居群 利用 保护 植物资源
下载PDF
小麦族植物的分类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玉萍 苏旭 +2 位作者 陈克龙 拉本 柯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77-83,共7页
小麦族(Triticeae)是禾本科、早熟禾亚科中一个有重要经济价值、以多年生植物占优势的族,族内绝大多数种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畜牧业上的优良牧草,饲用价值极高,有些种类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上良种繁育、牧草利用的重... 小麦族(Triticeae)是禾本科、早熟禾亚科中一个有重要经济价值、以多年生植物占优势的族,族内绝大多数种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畜牧业上的优良牧草,饲用价值极高,有些种类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上良种繁育、牧草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但该族同时又是分类学上的一个疑难族,各学者对族内系统分类意见不一、争议颇大,尤其在族的界限、族下类群划分以及类群演化关系上问题较多,至今尚未解决。查阅了国内外分类学文献,探讨其分类差异以及存在问题,为充分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小麦族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早熟禾亚科 小麦族 分类现状
下载PDF
TILLING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麦类作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锋 徐艳花 +4 位作者 董中东 许海霞 程西永 詹克慧 崔党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8-182,共5页
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等位变异创制和突变体快速鉴定技术,其实质是将传统的化学诱变方法和突变的高效筛选有效结合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其技术原理是将传... 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等位变异创制和突变体快速鉴定技术,其实质是将传统的化学诱变方法和突变的高效筛选有效结合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其技术原理是将传统的酶切技术与PCR技术相结合后采用红外双色荧光系统进行结果鉴定,从而筛选出相应的突变体。传统的TILLING技术主要用于筛选由人工诱导产生的突变体。Ecotilling技术由TILL-ING技术延伸而来,主要用于鉴定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突变体,其与传统的TILLING技术的区别主要为构建DNA池时略有差异。随着该项技术在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中的成功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用于基因组较大的植物之中。本文对近年来TILLING技术在麦类作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突变体库中的突变频率发现,经EMS处理的小麦等麦类作物突变体库中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因此相信,TILLING技术将会作为一种常规手段在麦类作物尤其是普通小麦改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作物 TILLING Ecotilling
下载PDF
小麦族中含St染色体组物种的特异分子标记的建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成 杨足君 +2 位作者 刘畅 李光蓉 任正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71-1279,共9页
以拟鹅观草(Pseudoroegneria spicata)、偏凸山羊草(Aegilops ventricosa)、二倍体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荆州黑麦(Secale cereale cv.Jingzhou rye)、普通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等15个物种为材料,用200条10碱基随机引物进... 以拟鹅观草(Pseudoroegneria spicata)、偏凸山羊草(Aegilops ventricosa)、二倍体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荆州黑麦(Secale cereale cv.Jingzhou rye)、普通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等15个物种为材料,用200条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筛选到拟鹅观草基因组中1个542 bp的特异DNA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DQ992032),命名为OPH11542。根据OPH11542设计特异引物,对小麦族物种进行PCR扩增,发现拟鹅观草可以扩增出OPH11542以及分子量分别为742 bp(GenBank登录号为DQ992033,记为OPH11742)和743 bp(GenBank登录号为EF014218,记为OPH11743)的DNA片段,而其他材料均未扩增出这3个片段。经序列比对结合多个软件的分析结果认为该3个片段为同一类新重复序列。利用特异引物对15份含St染色体的物种进行扩增,发现含StY染色体组的物种均能扩增出OPH11742或OPH11743,而含StH染色体组的物种均能扩增出OPH11542。这表明St染色体组在与其它染色体组组合形成多倍体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重组或修饰。OPH11542、OPH11742和OPH11743可以作为检测St染色体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St染色体组 特异PCR 小麦族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_1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于卓 宋永富 +1 位作者 李造哲 云锦凤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8-264,共7页
研究加拿大披碱草与披碱草种间杂种 F1 的生长、形态、花粉育性和细胞学。结果表明 ,杂种 F1 生长势明显超过双亲 ,平均株高 14 9.31cm,穗型呈双亲中间型 ,株型偏向母本 ,生育期偏向父本 ,花粉可育率 1.71% ,自然结实率0。杂种 F1 为五... 研究加拿大披碱草与披碱草种间杂种 F1 的生长、形态、花粉育性和细胞学。结果表明 ,杂种 F1 生长势明显超过双亲 ,平均株高 14 9.31cm,穗型呈双亲中间型 ,株型偏向母本 ,生育期偏向父本 ,花粉可育率 1.71% ,自然结实率0。杂种 F1 为五倍体 (2 n=5 x=35 ) ,其 PMCM 平均染色体构型为 19.0 14 +7.4 5 +0 .2 8 +0 .0 2 ,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披碱草 杂种F1 生育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麦类作物体细胞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小虎 李兴锋 +2 位作者 王黎明 陆文辉 王洪刚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以八倍体小滨麦、八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为实验材料对影响麦类作物体细胞GISH技术实验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良好、无杂质影响的高质量的染色体制片是取得理想... 以八倍体小滨麦、八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为实验材料对影响麦类作物体细胞GISH技术实验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良好、无杂质影响的高质量的染色体制片是取得理想实验效果的基础;探针DNA浓度与封阻DNA浓度的比例及杂交后洗脱条件的控制是取得理想实验效果的关键。此外,还对麦类作物体细胞基因组原位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染色体丢失、外源染色体无杂交信号、杂交信号的强弱、杂交信号过多(杂交背景重)或过少、噪音信号及杂交污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或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作物 基因组原位杂交 体细胞 DNA浓度 八倍体小滨麦 八倍体小黑麦 八倍体小偃麦 双体异附加系 杂交信号 理想实验 中间偃麦草 染色体制片 染色体丢失 外源染色体 GISH 实验材料 细胞分裂 研究结果 杂质影响 洗脱条件
下载PDF
用nrDNA ITS序列探讨小麦族含StH基因组物种的系统发育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晓丽 凡星 +3 位作者 张春 沙莉娜 张海琴 周永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90,共9页
小麦族中具StH基因组的物种被包含在广义披碱草属中。本研究利用nrDNA ITS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基于MJ算法的网状结构分析,对16个不同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具StH基因组组成的物种及8个含St和H基因组的拟鹅观草属和大麦属... 小麦族中具StH基因组的物种被包含在广义披碱草属中。本研究利用nrDNA ITS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基于MJ算法的网状结构分析,对16个不同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具StH基因组组成的物种及8个含St和H基因组的拟鹅观草属和大麦属的二倍体物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归属于裂颖草属和猬草属的物种大松鼠尾巴草、瓶刷草和猬草与披碱草属物种关系较近,应当划入披碱草属中;2)北美的StH基因组物种聚类在一起,其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欧亚大陆的StH基因组物种存在较大变异和分化;3)具StH基因组物种较大程度的变异和分化与物种的地理分布有关;4)St基因组和H基因组的二倍体物种分别存在较大的分化。同时本研究还讨论了造成小麦族StH基因组物种变异和分化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披碱草属 StH基因组 系统发育 分化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_1的形态学及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于卓 王晓娟 +1 位作者 刘杰 马艳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10,共5页
为了解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1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基础和育种潜力,用定株观测、花粉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植株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和株高明显超过其双亲... 为了解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1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基础和育种潜力,用定株观测、花粉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植株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和株高明显超过其双亲,株型倾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穗较长,穗型呈中间型,叶片宽大,花粉可育率及结实率均为0;F1为五倍体(2n=5x=35),其PMCM 平均染色体构型为5.79 +14.31 +0.17 ,后期 出现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F1 细胞学研究 花粉 植株生长势 染色体构型 母本 穗型 加拿大 体制 潜力
下载PDF
利用RAPD分析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模式种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瑞武 周永红 +1 位作者 郑有良 魏育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865-871,共7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技术对小麦族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 3个属的模式种进行了基因组 DNA多态性分析。 42个引物产生的 2 90条谱带中 ,2 5 7条( 88.62 % )表现出多态性 ,说明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 3个属的模式种...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技术对小麦族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 3个属的模式种进行了基因组 DNA多态性分析。 42个引物产生的 2 90条谱带中 ,2 5 7条( 88.62 % )表现出多态性 ,说明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 3个属的模式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 2 90个 RAPD标记 ,计算材料间 Nei氏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 ,在NTSYS程序中利用 UPGMA进行聚类。结果表明 ,Elymus sibiricus种内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遗传距离在 0 .0 97~ 0 .1 80之间。E.sibiricus、Roegneria caucasica和 Hystrix patula的种间遗传差异明显 ,遗传距离在 0 .45 8~ 0 .60 5之间。 H.patula与 E.sibiricus的亲缘关系较近 ,R.caucasica与 E.sibiricus的亲缘关系较远nalysis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披碱草属 鹅观草属 猬草属 模式种 RAPD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小麦族植物作为牧草种质资源的初步评介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世金 李健华 《草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60-79,共20页
全世界的小麦族植物约有20属,300余种。我国原产的约有150余种。引进的约有100余种。作者种植了其中的200余种作了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理生态、营养成分、经济性状和牧草农艺性状的研究,现将小麦族植物作为牧草种质资源分16属分别予... 全世界的小麦族植物约有20属,300余种。我国原产的约有150余种。引进的约有100余种。作者种植了其中的200余种作了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理生态、营养成分、经济性状和牧草农艺性状的研究,现将小麦族植物作为牧草种质资源分16属分别予以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牧草 种南资源 评价
下载PDF
小麦族内的核质互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春光 吴郁文 +2 位作者 侯宁 张翠兰 张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3-77,共5页
本文从核质基因型互作、细胞质与染色体组互作、细胞质与染色体 (片段 )互作和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 4个层次综述了小麦族内核质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小麦遗传学和遗传育种学的拓展 ,提出了小麦族内核质互作研究的重点领域—... 本文从核质基因型互作、细胞质与染色体组互作、细胞质与染色体 (片段 )互作和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 4个层次综述了小麦族内核质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小麦遗传学和遗传育种学的拓展 ,提出了小麦族内核质互作研究的重点领域——核质杂种的遗传变异、新型核质杂种的创制和杂种优势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核质工作 杂种优势 遗传育种
下载PDF
山东小麦族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艳 秦海 李法曾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山东小麦族5属9种植物的叶片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叶片下表皮微形态在属间差异明显,可作为分属的参考依据;山东5种鹅观草属植物的叶片下表皮微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这与形态上划分的拟披碱草组和犬草组相一致。
关键词 小麦族 微形态 叶下表皮 山东
下载PDF
麦类作物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银岗 马翎健 +4 位作者 宋喜悦 王长有 张宏 吉万全 何蓓如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93-100,共8页
麦类作物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干旱、低温、盐碱等环境因子是麦类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对干旱、低温、盐碱等非生物胁迫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技术研究,已确定了大批与这些抗性相关的基因的主效位点、数量位点(QTLs)和与胁迫反应... 麦类作物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干旱、低温、盐碱等环境因子是麦类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对干旱、低温、盐碱等非生物胁迫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技术研究,已确定了大批与这些抗性相关的基因的主效位点、数量位点(QTLs)和与胁迫反应相关的基因序列。对这些基因位点、基因序列的关系及其功能的研究是进行麦类作物非生物胁迫抗性改良的基础。本文从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位点、与胁迫反应相关的基因序列、抗性基因位点分子基础、抗性基因功能验证、抗性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等五个方面对麦类作物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作物 非生物胁迫 干旱 低温 盐碱 抗性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