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话剧争鸣史中的“我们”——话剧《WM(我们)》及其论争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兴阳 窦飞翔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8,共6页
本文简要描述了话剧《WM(我们)》(王培公编剧,王贵导演)在上世纪80年代的论争情况,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本剧引起论争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主题"、"格调"与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二是人物塑造上的"... 本文简要描述了话剧《WM(我们)》(王培公编剧,王贵导演)在上世纪80年代的论争情况,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本剧引起论争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主题"、"格调"与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二是人物塑造上的"非英雄化"、"知青群像"与"典型性";三是舞台呈现的现代形式创新与表演的"低俗性"。试图在新世纪的文化语境中,抵近渐已远逝的那段历史,揭示在各种论争话语背后的历史本相,重新审视《WM(我们)》及其引发的论争,以期更加客观地评估这部戏剧作品及其论争对中国大陆当代话剧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艺术创作 话剧《wm(我们)》 艺术作品 论争 争鸣史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我们”向何处去——由话剧《WM(我们)》和《我们走在大路上》而来的一份时代精神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永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35,共16页
话剧《我们走在大路上》(2006年)以言语集装箱式的密集叙事实施了一次难能可贵的艺术实验,其编导者试图以此切近"我们向何处去"的时代大题,回应"中国向何处去"的社会总体疑虑。但是,除了来自各阶层"现实"... 话剧《我们走在大路上》(2006年)以言语集装箱式的密集叙事实施了一次难能可贵的艺术实验,其编导者试图以此切近"我们向何处去"的时代大题,回应"中国向何处去"的社会总体疑虑。但是,除了来自各阶层"现实"反应和利益谋算之外,未来中国朝向自我更新与再生的动力还有哪些?作为行动主体,各种"我们"能否迸发出或者被召唤出更加积极的公共意志和行动,进而创造出更加激荡人心的生命图景和共同体形态?对于这些主题,话剧《我们走在大路上》却未有更多呈现,而在1985年上演的话剧《WM(我们)》中,它们却恰恰构成了剧中人物向着现实和未来发出的摧心之问。本文所要完成的,一方面是对上述两部话剧进行一次别样的思想勘探和精神考察;另一方面则是尝试着指出,唯有当新的"人·人体系"和"人·物体系"及其贯通机制被创造出来,且有真正普遍的正义观念浸润着世道人心,各种各样的"我们"才可能唱准未来的共同体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m(我们)》 《我们走在大路上》 “我们” 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