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曲调系统”概念举隅——以【孟姜女调】为例
1
作者
吴璨
《音乐时空》
2015年第8期111-112,共2页
"曲调系统"是针对中国传统音乐中"一曲多用"这一现象的称谓。学术界对"曲调系统"及相关概念众说纷纭,所指音乐对象范围不尽相同。本文列举出几种相关观点,以【孟姜女调】为例,从"微观"、"...
"曲调系统"是针对中国传统音乐中"一曲多用"这一现象的称谓。学术界对"曲调系统"及相关概念众说纷纭,所指音乐对象范围不尽相同。本文列举出几种相关观点,以【孟姜女调】为例,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范畴进行分类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
调
系统”
【孟姜女调】
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人转中的【孟姜女调】
2
作者
马劲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传统二人转的小曲小帽数目众多,【孟姜女调】是其中的一首。二人转中的【孟姜女调】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可上溯至《左传》;从音乐角度来看,二人转中的【孟姜女调】则直接来源于江苏唱春调的《孟姜女十二月花名调》。由于闯关东的原因,...
传统二人转的小曲小帽数目众多,【孟姜女调】是其中的一首。二人转中的【孟姜女调】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可上溯至《左传》;从音乐角度来看,二人转中的【孟姜女调】则直接来源于江苏唱春调的《孟姜女十二月花名调》。由于闯关东的原因,《孟姜女十二月花名调》作为一首广受欢迎的明清俗曲随关内移民落户东北,被二人转吸收为小曲小帽,叫做【孟姜女调】,后来在二人转中得到了传承和进一步的应用,在二人转中以【孟姜女调】原曲为母体,衍生出多个子体曲调,围绕【孟姜女调】生成了具有东北特色的同宗民歌系统,极大地丰富了二人转的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小曲小帽
【孟姜女调】
唱春
调
原文传递
泉港北管“唱曲”对【鲜花调】、【孟姜女调】的运用、变易及其规律性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耀华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92,共11页
在对泉港北管"唱曲"的源流考溯中,笔者发现其中有相当多的曲牌、曲目都与江浙一带的【鲜花调】、【孟姜女调】有紧密关联。本文试图对【鲜花调】、【孟姜女调】在泉港北管"唱曲"中的运用、变易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
在对泉港北管"唱曲"的源流考溯中,笔者发现其中有相当多的曲牌、曲目都与江浙一带的【鲜花调】、【孟姜女调】有紧密关联。本文试图对【鲜花调】、【孟姜女调】在泉港北管"唱曲"中的运用、变易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略作分析,以求教于同行、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港北管
唱曲
【鲜花
调】
【孟姜女调】
原文传递
民歌的戏曲化——从【孟姜女】调到歌仔戏【杂碎调】
4
作者
严永福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1,共10页
不同阶层人群在文化审美上的分歧以及抗日战争特定的社会局势导致闽南歌仔戏在20世纪30年代被禁演。邵江海经过不懈努力,从歌仔戏音乐的母语——闽南锦歌当中找到了适合“改良戏”的基础音调,并成功创作出【杂碎调】。文章通过分析认为...
不同阶层人群在文化审美上的分歧以及抗日战争特定的社会局势导致闽南歌仔戏在20世纪30年代被禁演。邵江海经过不懈努力,从歌仔戏音乐的母语——闽南锦歌当中找到了适合“改良戏”的基础音调,并成功创作出【杂碎调】。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杂碎调】实际上是在【孟姜女】调的基础上结合闽南方言俚语的自然音节和声韵,将锦歌当中的“杂碎仔”、中国台湾“杂念仔”等说唱歌谣的自由、灵活的表现元素融合进来,依据“一曲多变”的方式创作而成的唱腔系统。【杂碎调】的创作也体现出邵江海等人在特定的条件下为剧种谋出路的责任担当以及在文化选择上的自觉性。【杂碎调】与【七字调】都属于【孟姜女】调在闽台两岸地域化、戏曲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仔戏
【杂碎
调】
【孟姜女
】
调
邵江海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题名
“曲调系统”概念举隅——以【孟姜女调】为例
1
作者
吴璨
机构
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音乐时空》
2015年第8期111-112,共2页
文摘
"曲调系统"是针对中国传统音乐中"一曲多用"这一现象的称谓。学术界对"曲调系统"及相关概念众说纷纭,所指音乐对象范围不尽相同。本文列举出几种相关观点,以【孟姜女调】为例,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范畴进行分类阐述。
关键词
“曲
调
系统”
【孟姜女调】
概念
分类号
J642.2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人转中的【孟姜女调】
2
作者
马劲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基金
2023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二人转辅调与小曲小帽音乐探源研究》(项目编号:2023J9)阶段性成果。
文摘
传统二人转的小曲小帽数目众多,【孟姜女调】是其中的一首。二人转中的【孟姜女调】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可上溯至《左传》;从音乐角度来看,二人转中的【孟姜女调】则直接来源于江苏唱春调的《孟姜女十二月花名调》。由于闯关东的原因,《孟姜女十二月花名调》作为一首广受欢迎的明清俗曲随关内移民落户东北,被二人转吸收为小曲小帽,叫做【孟姜女调】,后来在二人转中得到了传承和进一步的应用,在二人转中以【孟姜女调】原曲为母体,衍生出多个子体曲调,围绕【孟姜女调】生成了具有东北特色的同宗民歌系统,极大地丰富了二人转的音乐。
关键词
二人转
小曲小帽
【孟姜女调】
唱春
调
分类号
J617.5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泉港北管“唱曲”对【鲜花调】、【孟姜女调】的运用、变易及其规律性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耀华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92,共11页
文摘
在对泉港北管"唱曲"的源流考溯中,笔者发现其中有相当多的曲牌、曲目都与江浙一带的【鲜花调】、【孟姜女调】有紧密关联。本文试图对【鲜花调】、【孟姜女调】在泉港北管"唱曲"中的运用、变易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略作分析,以求教于同行、方家。
关键词
泉港北管
唱曲
【鲜花
调】
【孟姜女调】
分类号
J616.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民歌的戏曲化——从【孟姜女】调到歌仔戏【杂碎调】
4
作者
严永福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1,共10页
基金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两岸歌仔戏音乐比较研究”(19FYSB020)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不同阶层人群在文化审美上的分歧以及抗日战争特定的社会局势导致闽南歌仔戏在20世纪30年代被禁演。邵江海经过不懈努力,从歌仔戏音乐的母语——闽南锦歌当中找到了适合“改良戏”的基础音调,并成功创作出【杂碎调】。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杂碎调】实际上是在【孟姜女】调的基础上结合闽南方言俚语的自然音节和声韵,将锦歌当中的“杂碎仔”、中国台湾“杂念仔”等说唱歌谣的自由、灵活的表现元素融合进来,依据“一曲多变”的方式创作而成的唱腔系统。【杂碎调】的创作也体现出邵江海等人在特定的条件下为剧种谋出路的责任担当以及在文化选择上的自觉性。【杂碎调】与【七字调】都属于【孟姜女】调在闽台两岸地域化、戏曲化的产物。
关键词
歌仔戏
【杂碎
调】
【孟姜女
】
调
邵江海
文化自觉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J617.5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曲调系统”概念举隅——以【孟姜女调】为例
吴璨
《音乐时空》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人转中的【孟姜女调】
马劲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泉港北管“唱曲”对【鲜花调】、【孟姜女调】的运用、变易及其规律性
王耀华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9
原文传递
4
民歌的戏曲化——从【孟姜女】调到歌仔戏【杂碎调】
严永福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