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山水中的“精神超越”——《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理趣”与“情趣”赏析
1
作者 陈灿 剑男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创作于冯至思想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种“精神的超越”隐匿于对山林景物的书写,表现为“人生观”的转变与“山水观”的成型。“纷扰”与“滋养”是作品中两个关键词,结合冯至的人生经历阐释“纷扰”的成因和“滋养”...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创作于冯至思想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种“精神的超越”隐匿于对山林景物的书写,表现为“人生观”的转变与“山水观”的成型。“纷扰”与“滋养”是作品中两个关键词,结合冯至的人生经历阐释“纷扰”的成因和“滋养”的内涵,可以窥见作者心中理想的人生状态以及“山水”与“生命”之间复杂的交融关系,也能透视作品独特的“理趣”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趣 情趣 知人论世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冯至
下载PDF
无痕与有声:风物的两种诉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比较阅读
2
作者 刘全欣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追寻一个消逝山村的余韵,写出了自然风物蕴涵的哲思美;贾平凹的《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美。通过作品、作家、时代三个维度的比较阅读,围绕风物这一概念,挖掘其不同的内涵,探究其不...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追寻一个消逝山村的余韵,写出了自然风物蕴涵的哲思美;贾平凹的《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美。通过作品、作家、时代三个维度的比较阅读,围绕风物这一概念,挖掘其不同的内涵,探究其不同的呈现方式,梳理以其为核心的散文创作的不同类型,展现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风物 比较阅读
下载PDF
引领学生品鉴冯至散文的诗性内涵——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为例
3
作者 何宗学 魏玉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第1期25-27,共3页
冯至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通过解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一文,从语言、意境、哲思三方面品鉴冯至散文特点,说明其诗性内涵。
关键词 冯至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诗性内涵
下载PDF
聚点深入,挖一口“深井”——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文学短评写作指导为例
4
作者 奚素文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5期67-69,共3页
“文学短评”牵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文本解读、深入探究、有序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非一日之功。在一次具体的文学短评写作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写作“聚点深入”,教师该如何作为?以针对冯至先生的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文... “文学短评”牵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文本解读、深入探究、有序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非一日之功。在一次具体的文学短评写作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写作“聚点深入”,教师该如何作为?以针对冯至先生的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文学短评写作为例,引导学生因文梳理,沿着语脉走向深处,保证解读方向的准确;母题聚合,类文比读明晰文章特色;在写作后,引导学生审视亮点,在答辩交流中多视点省察,进一步修改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短评 深入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下载PDF
生命的思与诗——《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互文性阅读
5
作者 郑卫通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高中语文统编版选修教材中的一篇散文,冯至将含蓄隽永的诗意笔触和丰厚深沉的人生哲思浸润在字里行间。教师可以互文性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打破文本的孤立状态,从教材与其他文本的互文关联中引导学生读出自然风...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高中语文统编版选修教材中的一篇散文,冯至将含蓄隽永的诗意笔触和丰厚深沉的人生哲思浸润在字里行间。教师可以互文性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打破文本的孤立状态,从教材与其他文本的互文关联中引导学生读出自然风物描写中蕴含的哲理,理解作者对历史、自然、路、生命的观照,领略冯至散文诗意与理性交织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互文性阅读 哲思
下载PDF
文体视域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教学分析
6
作者 吴敏敏 《最小说》 2023年第5期42-44,共3页
散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一直是困扰中学教师的一个难题,他们很容易将散文当作纯粹的议论文、说明文或记叙文进行教学,而忽略了针对“散文”这一文体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本文试图将《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还原到“散文”的文体视... 散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一直是困扰中学教师的一个难题,他们很容易将散文当作纯粹的议论文、说明文或记叙文进行教学,而忽略了针对“散文”这一文体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本文试图将《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还原到“散文”的文体视域中去重新探索其教学内容,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散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下载PDF
解读冯至“无名化”叙写,发掘散文审美意蕴——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为例
7
作者 姜博 《中学语文》 2023年第8期16-17,共2页
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文学教育,解读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独特的“无名化”叙写方式,有助于探究文本的审美意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无名化”叙写 审美意蕴
下载PDF
诗意盎然,理趣悠远——冯至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文体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月兰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56-59,110,共4页
冯至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一篇意境含蓄、韵味隽永的美文精品,极能体现冯至散文结合诗意和理趣于一体的特点。本文从文体学、语言学角度,着重从语用层面进行细致解读,分析其从丰富意象的营造、鲜明生动画面的勾勒及叙述方式的多... 冯至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一篇意境含蓄、韵味隽永的美文精品,极能体现冯至散文结合诗意和理趣于一体的特点。本文从文体学、语言学角度,着重从语用层面进行细致解读,分析其从丰富意象的营造、鲜明生动画面的勾勒及叙述方式的多变中体现诗意的写作技巧,并探讨散文用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感慨和对存在意义的思考来凸显悠远的哲理,阐释了此散文具有无穷文学魅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散文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诗意 理趣
下载PDF
冯至:本真山水的自然表达--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苏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7-50,共4页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思潮逐渐成为影响国内文化价值和文学特质的不可忽视的要素。在散文创作范畴,康德的“存在主义”、里尔克的“物我合一”,都对冯至散文产生了深刻而悠远的影响。解读冯至的“山水”,这一元素不可忽视。同时,聚焦中...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思潮逐渐成为影响国内文化价值和文学特质的不可忽视的要素。在散文创作范畴,康德的“存在主义”、里尔克的“物我合一”,都对冯至散文产生了深刻而悠远的影响。解读冯至的“山水”,这一元素不可忽视。同时,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表达”,以及对《山水》散文集的横向关注,同样是探求其“本真”的必经之途,“纵览山水”便以此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山水 本真 永恒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下载PDF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诗意栖居”
10
作者 饶贤林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2年第30期87-88,共2页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现代散文名篇,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隽永,是诗文结合的典型代表,作者用诗化的语言为我们构筑了一个诗意栖居的心灵世界。从该散文的语言、画面、创作技巧以及深刻的哲理意蕴方面进行解读,会感受到冯至散...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现代散文名篇,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隽永,是诗文结合的典型代表,作者用诗化的语言为我们构筑了一个诗意栖居的心灵世界。从该散文的语言、画面、创作技巧以及深刻的哲理意蕴方面进行解读,会感受到冯至散文的魅力,感受生命的波澜与壮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诗意教学 文学构建 文本解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