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两种文化的碰撞走向融合——评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 |
周丽华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7
|
|
2
|
空间叙事理论下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主人公的成长 |
李静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7
|
|
3
|
空白、沉寂、未言——解读《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另类语言”艺术 |
魏新俊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3 |
2
|
|
4
|
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病态人物形象——以《一位女士的画像》为例 |
魏新俊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5
|
论《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的自由观 |
聂雯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2020 |
1
|
|
6
|
重构自由——解读《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婚姻与自我 |
彭晓春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15 |
1
|
|
7
|
欧美文化冲突过程中的心理演变——由詹姆斯与他的《一位女士的画像》谈起 |
罗弦
孙利艳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
8
|
论《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的自由之旅 |
蒋秀青
高建红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9
|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存在主义哲思 |
闻莉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5 |
0 |
|
10
|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成长的三重空间 |
鄂翠莲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1
|
拉尔夫是“阳刚之气”,抑或是“阴柔之美”——论《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人物的病态形象塑造 |
魏新俊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2
|
旅欧美国人物群的形成及其探析——由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谈起 |
罗弦
张冰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3
|
堕落与救赎——《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基督教文化精神解析 |
白陈英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1 |
0 |
|
14
|
詹姆斯:从传统走向现代——试析《一位女士的画像》 |
许芳菲
何洪涛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5
|
伊莎贝尔成长之路的引路人——论《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拉尔夫·杜歇 |
程士倩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2
|
|
16
|
自由的悖论——论《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女性观 |
林琳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3
|
|
17
|
詹姆斯与未来主义——《一位女士的画像》试评 |
杨厚玲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
2
|
|
18
|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女主人公的成长与空间书写 |
张晓琳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19
|
身份认同与伊莎贝尔的回归——对《一位女士的画像》结局的另一种解释 |
丛晓明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20
|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神经症人格的治愈之路 |
段玉婷
于元元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