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tor分支一体化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张楠 曹辉 +1 位作者 秦晶 李震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454-457,共4页
目的 探讨Castor分支一体化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手术治疗,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开展Castor分支一体化支架腔内隔绝术。统计手术成功率、生活... 目的 探讨Castor分支一体化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手术治疗,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开展Castor分支一体化支架腔内隔绝术。统计手术成功率、生活质量、病变处最大主动脉直径、左锁骨下分支支架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71例患者经手术后支架全部成功植入,植入成功率100%(71/71)。71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中生理领域评分[(85.41±6.37)分]、心理领域评分[(83.44±6.25)分]、社会领域评分[(89.74±6.49)分]及环境领域评分[(91.58±6.73)分]均高于术前[(62.35±5.19)分、(60.14±5.08)分、(67.41±5.28)分、(70.14±6.05)分],病变处最大主动脉直径[(34.25±3.29)mm]低于术前[(38.69±3.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经复查显示71例患者左锁骨下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71/71);71例患者出现2例支架内狭窄,1例内瘘,发生率为4.23%(3/71)。结论 Castor分支一体化支架能增强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治疗效果,促使病变部位最大主动脉直径缩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Castor分支一体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一体单分支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复杂病变 被引量:4
2
作者 孟维鑫 邱冬云 +2 位作者 董晟 郭爱林 孙博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946-951,共6页
目的:观察一体分支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复杂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共17例主动脉弓部复杂病变患者一体支架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夹层破口或溃疡距离左锁骨下动脉<20 mm,患者术后3个月行主动脉CTA检查,观察... 目的:观察一体分支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复杂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共17例主动脉弓部复杂病变患者一体支架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夹层破口或溃疡距离左锁骨下动脉<20 mm,患者术后3个月行主动脉CTA检查,观察支架形态,分支通畅情况,内漏情况等,和患者相关不良事件,并对比术前和术后CTA参数,用配对t检验评估真假腔变化情况。结果:16例(94.1%)成功置入一体分支支架,平均手术时间为(145.0±36.0)min,1例慢性B型夹层患者分支支架术中脱出,再次常规支架补救,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患者术后顺利未出现脑缺血和左侧肢体缺血症状。1例患者出院时CTA提示主动脉良好,出院后2个月因情绪激动,出现血压波动,复查CTA发现逆撕A型夹层,再次常规开胸手术,手术效果良好。其余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无死亡和不良事件,支架主体段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扩大明显(P<0.05),非支架段主动脉真腔扩大不明显(P>0.05),但主动脉整体无明显扩张。结论:一体单分支支架用于治疗锚定区不足的主动弓部病变,效果良好,但这中远期相关疗效还需要得进一步随访观察,该一体支架输送系统还需要改进,并且Ⅲ型主动脉弓患者慎重应用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分支支架 主动脉弓 腔内修复
下载PDF
分支型一体化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杨超 王威 +3 位作者 杜静 周钧 池繁武 温定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分支型一体化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8例的效果。方法应用分支型一体化覆膜支架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8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采用增强CT血管成像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成功植入Powerlink分支型...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分支型一体化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8例的效果。方法应用分支型一体化覆膜支架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8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采用增强CT血管成像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成功植入Powerlink分支型一体化支架8枚。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支架主体直径为25 mm及28 mm,腿部直径为16 mm,支架总长度为120~155 mm。随访8~46个月,所有支架形态正常,没有发生位移。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Ⅱ型内漏1例,6个月时复查内漏消失。术后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分支型一体化支架腔内隔绝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一体分支支架
下载PDF
一体式分支支架在主髂动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浩 郭曦 +3 位作者 黄小勇 吴文辉 李铁铮 黄连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79-482,488,共5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支支架在主髂动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一体式分支支架治疗的61例主髂动脉病变患者,分析其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3年存活率...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支支架在主髂动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一体式分支支架治疗的61例主髂动脉病变患者,分析其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3年存活率。结果 60例成功植入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1例由于入路血管狭窄术中输送器无法送入腹主动脉上段,术中选择将Medtronic髂分支支架倒装进行释放,技术成功率为98.4%(60/61)。平均手术时间为(156±54)min,平均随访时间为(32.5±19.0)个月。术后1年存活率为98.4%(60/61),2年存活率为94.1%(48/51),3年存活率为82.4%(28/34)。术后随访中,61例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无支架相关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Ⅰ型内漏,1例支架感染,1例于术后5年支架以远髂总动脉动脉瘤形成。结论熟练掌握一体式分支支架的特点,对于解剖学受限的主髂动脉病变可以有效地节省手术时间,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分支支架 主髂动脉病变 技术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一丁 朱峥嵘 +1 位作者 谭羽灿 罗灿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8期987-990,1013,共5页
目的探讨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应用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治疗的13例需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胸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患者行颈-颈搭桥联合Ca... 目的探讨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应用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治疗的13例需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胸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患者行颈-颈搭桥联合Castor支架植入,10例患者单纯行Castor支架植入。术后第12个月,全部患者均于门诊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结果13例重建LSA的胸主动脉瘤患者均成功完成Castor单分支支架植入手术,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为(174±56)min;术中1例患者LSA分支支架释放后存在狭窄,给予球囊扩张后狭窄解除;术中有1例因LSA分支支架部分遮挡左椎动脉,遂植入支架开通椎动脉;术中有1例因瘤体较大出现主体支架近端缩入瘤体致Ia型内漏,遂行无名动脉开窗术,术后无名动脉血流通畅,内漏消失;术后无左上肢缺血、内漏、脑梗死、死亡病例发生。随访至12个月时,LSA分支支架的通畅率为100%,无截瘫、新发内漏、死亡病例。结论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应用于重建LSA的胸主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短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分支支架 胸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左锁骨下动脉
下载PDF
Castor一体式分支型支架联合体内开窗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天舒 周铁楠 +3 位作者 王亚松 刘小江 王晓刚 王效增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aortic pseudoaneurysms,AP)是指主动脉壁破裂后,血液经破口进入周围组织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并由纤维组织包裹所形成的瘤腔,其发病原因包括手术、外伤、感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免疫性疾病等[1]。与其他急性主动脉疾...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aortic pseudoaneurysms,AP)是指主动脉壁破裂后,血液经破口进入周围组织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并由纤维组织包裹所形成的瘤腔,其发病原因包括手术、外伤、感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免疫性疾病等[1]。与其他急性主动脉疾病相比,AP外侧可不伴有外膜或仅由结缔组织包裹,其破裂风险较高,是临床中必须处理的主动脉疾病急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Castor一体分支支架 体内开窗 覆膜支架
下载PDF
一体式分支支架在近端锚定区严重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铁楠 刘轩泽 +2 位作者 王效增 李智佳 孔德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Castor一体式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近端锚定区≤5 m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应用Castor支架治疗的10例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 目的探讨Castor一体式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近端锚定区≤5 m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应用Castor支架治疗的10例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确诊近端锚定区≤5 mm的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9例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释放顺利;1例分支支架释放困难,释放后左锁骨下动脉存在夹层、狭窄,植入金属裸支架1枚。手术成功率为100.0%(10/10),围术期无脑梗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破裂或进展、截瘫、分支血管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患者。术后1年时,10例患者均存活,复查CTA提示支架形态良好,分支支架均通畅,仅1例(10.0%,1/10)支架近端出现少量Ⅰa型内漏,但内漏量较小,患者无不适症状,未处理,定期影像学复查。结论Castor一体式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近端锚定区严重不足的TBAD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可使更多患者获益,避免外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一体分支支架 主动脉夹层 锚定区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一体化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军生 彭珊 车辙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使用一体化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的疗效。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对10例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2 c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使用一体化单...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使用一体化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的疗效。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对10例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2 c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使用一体化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上海微创Castor^(TM))行单纯腔内修复手术,对比支架置入前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以及术后2个月和12个月主动脉全程CT成像结果,以手术即时成功率、术后相关存活率、分支通畅率、是否截瘫、有无内漏、支架移位及破损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0例患者术中支架均成功释放,手术即时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100~140 min、中位数118 min,围手术期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遵医嘱复查,无一例死亡,无截瘫发生,无明显内漏发生,支架主体形态及位置良好,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夹层假腔均出现血栓化,假腔直径缩小9.0~12.5 mm、中位数10.2 mm(肺动脉分叉平面)。结论对于部分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2 cm或夹层逆撕至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经一体化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 腔内修复 夹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