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一体化修复设备的府河底泥原位修复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霍兴阳 杨星 +3 位作者 张家兴 孙红林 宋绚臻 李九智 《农业工程》 2021年第10期53-56,共4页
针对项目治理段府河河道底泥有光缆横穿的实际情况,设计研发出一体化修复设备来实现底泥原位生态修复的目的。该设备通过物理过滤、曝气增氧、复合微生物菌剂投放和生物挂膜等多种工艺的组合利用,实现局部水域的水体循环,改善微生物种... 针对项目治理段府河河道底泥有光缆横穿的实际情况,设计研发出一体化修复设备来实现底泥原位生态修复的目的。该设备通过物理过滤、曝气增氧、复合微生物菌剂投放和生物挂膜等多种工艺的组合利用,实现局部水域的水体循环,改善微生物种群结构,完善微观生态系统,实现对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优化水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体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底泥 一体化修复设备 原位生态修复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新技术研究
2
作者 张闻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0年第11期78-78,80,共2页
本文首先研究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然后分析土壤与地下水进行一体化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必要性,最后列举一体化修复技术的主要技术研发方向。帮助技术人员了解一体化修复技术,有效解决简述污染的问题,保护水环境。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地下水 一体化修复
下载PDF
基于生态韧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框架
3
作者 李强 吕军骁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基于生态韧性内涵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风险适应性的创新路径。本文阐述了生态韧性内涵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特征,明确了一体化生态修复同生态韧性内涵关联逻辑,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 基于生态韧性内涵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风险适应性的创新路径。本文阐述了生态韧性内涵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特征,明确了一体化生态修复同生态韧性内涵关联逻辑,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韧性作用机制和“问题识别-要素分析-策略制定”研究框架。以石家庄市为例,识别了其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明确流域单元关键生态要素,并基于石家庄市生态系统地理空间格局以及面临的生态风险,提出调田节水、生境修复、林草保育等保护策略。以期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工作以及增强生态系统应对干扰的抵抗力和适应力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韧性 一体化保护修复 石家庄市
下载PDF
基于自然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技术路径探索
4
作者 周妍 王金满 +4 位作者 陈妍 应凌霄 周旭 冯宇 景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9,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索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理论框架、技术路径,对其全过程技术体系和适应性管理进行研究,为科学推进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梳理、对比分析... 研究目的:探索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理论框架、技术路径,对其全过程技术体系和适应性管理进行研究,为科学推进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1)山水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应围绕NbS准则和指标要求,在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管理维护全过程融入NbS理念,以有效指导工程实施;(2)将NbS作为山水工程的理论指引,应针对特定生态问题和修复对象,识别关键修复要素并选择对应工程技术;(3)串联关键生态系统要素、贯通区域(流域)—保护修复单元—场地三个尺度是将NbS融入山水工程,推动全要素、多尺度、多层级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将NbS准则融入山水工程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管理维护全过程,是保证山水工程实施成效的关键,需尽快完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具体标准和范式,推动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技术路径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对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稀缺价值的影响
5
作者 史明珠 张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53-57,共5页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性变化及其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于耕地转变为林地或草地,未利用地转变为水域或其他类型,林地或草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各类型土地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均提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SLCP)的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等措施的效果取得一定成效。ESSV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分布特征,且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SLCP)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 土地利用 荆州市
下载PDF
科尔沁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应用与研究
6
作者 高阔 《建筑施工》 2024年第4期480-484,共5页
鉴于科尔沁地区干旱少雨、风沙侵扰的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和半农半牧的社会经济特点,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的原则,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突出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结合工程规... 鉴于科尔沁地区干旱少雨、风沙侵扰的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和半农半牧的社会经济特点,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的原则,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突出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结合工程规模大、管理及协调难度高等特点,探索总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模式、关键工序、应用技术,对未来生态保护工程EPC模式应用、林草机械融合信息技术升级、“星-空-地”一体化空间发展等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后续类似林草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地区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技术 思考与建议
下载PDF
基于“目标-成本-效益”协同优化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晓文 吕江涛 +6 位作者 智烈慧 梁芳源 裴元生 李迎霞 孟耀斌 廖丹琦 穆泳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25-3635,共11页
当前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为代表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但相关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支撑仍较为薄弱,如何确定合理的保护修复目标,并对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进行整合优化,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 当前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为代表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但相关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支撑仍较为薄弱,如何确定合理的保护修复目标,并对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进行整合优化,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论和方法,初步构建了基于“目标-成本-效益”协同优化的一体化保护修复规划构架,以大兴安岭中段嫩江-哈拉哈河源头区为例,依托空间优化模型(Marxan)对一体化保护修复格局进行了优化模拟,结果表明:(1)绰尔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优先级最高,其次是哈拉哈河流域和洮儿河流域,最后是霍林河流域。当预算不足时,优先保护绰尔河流域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当优化目标低于50%,优化格局中以林地保护和草地保护为主,需要修复格局规模较小,当优化目标比例超过50%,需要采取生态修复的面积明显增加。随着优化目标比例的提升,优化格局所需面积越来越大,优化后区域中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有所提高;(3)依据目标-成本-效益曲线,60%的保护修复水平(即1980—2020年退化损失的生态系统服务的60%)为最高效的保护修复目标,所需生态保护修复总成本为50.6亿,但产生的生态效益可达为66.4亿;(4)60%目标水平下,需要林地、草地和湿地保护面积分别为20400.27 km^(2)、11919.45 km^(2)和25.23 km^(2);林地、草地和湿地修复面积分别为272.18 km^(2)、1695.23 km^(2)和3.71 km^(2),分别占1980—2020年期间林地、草地和河湖湿地退化消失比例40.9%、23.5%和6.3%。本研究提出的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格局整合优化方法可以确定不同目标和成本约束下,获取最佳综合生态效益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策略和优化布局,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相关理论和方法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保护修复 系统保护规划 “目标-成本-效益”协同优化 大兴安岭
下载PDF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与启示——以浙江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汪燕林 岳文泽 +3 位作者 张水军 夏皓轩 雷明 王建强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4期37-43,共7页
浙江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是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该工程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道法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实践NbS思维模式和生... 浙江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是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该工程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道法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实践NbS思维模式和生态智慧监管方式,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提出“问题诊断—原因剖析—目标设定—工程谋划—绩效评价—运维管护”技术链条及参照系统选取标准,针对性部署重要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水生态保护修复、土地保护修复、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及数字赋能智慧监管共5大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同时对“山水工程”实践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保护修复 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 生态保护修复 NBS 瓯江源头区域
下载PDF
后牙种植义齿一体化冠修复及软组织整复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姚倩倩 叶俊 +3 位作者 刘雯雯 腾敏华 成贤基 莫安春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1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局部种植义齿冠修复方式可分为粘接固位修复和螺栓固位修复两种。粘接固位较螺栓固位在受力,美观和被动就位上有较大的优越性,但对于冠破损需要修改时,螺栓固位有着粘接固位所不及的优势,同时也避免了粘结剂的遗留对牙龈健康的影... 目的:局部种植义齿冠修复方式可分为粘接固位修复和螺栓固位修复两种。粘接固位较螺栓固位在受力,美观和被动就位上有较大的优越性,但对于冠破损需要修改时,螺栓固位有着粘接固位所不及的优势,同时也避免了粘结剂的遗留对牙龈健康的影响。常规的螺栓固位方式,是先将固位基台与种植体连接后,用螺丝将冠固定在基台上,由于固位力小易出现松动,但对于后牙颌间距离低且咬合紧或植体植入位置不佳时,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后牙种植义齿冠修复容易出现牙龈乳头无法良好塑形充满楔状隙,从而影响美观并容易引起水平性食物嵌塞。基台冠一体化修复的方式是基台与冠为一整体通过牙合面开孔螺栓固位方式进行修复。本研究评价后牙种植体冠修复方式中选择行一体化冠修复并观察其对软组织同期整复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使用两种方法进行一体化冠修复:一为基台与冠整体铸造后牙合面开孔螺栓固位修复;二为采取冠分体铸造后预留冠牙合面螺丝孔,将基台与冠粘结成一体,取下基台一体化冠于口外去除多余粘结剂后放置口内再通过螺栓固位。对软组织整复也分两种,一种为先用暂冠逐步整复软组织后行冠修复;二为在试戴一体化冠时同时将其作为对软组织进行整复的方式,并评价两种操作对软组织整复的效果。冠修复材料选用金属烤瓷或聚合瓷。29例患者植入种植体共48枚,其中14例患者应用ITI种植体系统植入19枚植体,15例患者使用OsstemGS种植体系统植入植体29枚。上部结构修复均使用基台一体化冠修复方式,ITI系统均为单冠修复,OsstemGS系统采用单冠或联冠修复。其中ITI系统2例患者2枚植体,OsstemGS系统3例患者3枚植体进行种植植入术后使用种植体临时义齿通过数次复诊,逐步整复软组织后依整复后的软组织外形取模,一体化冠修复。余病例均采用一体化冠修复戴用时同期对软组织整复。修复过程中均拍摄X-RAY片检查基台是否完全就位。完成修复后随访6个月-1年,复诊时行X-RAY检查并评估种植体一体化冠的松动度和软组织整复效果及健康。结果:种植体冠使用期间未出现松动脱落现象,种植体也未出现松动及暴露;直接行基台冠一体化修复方式对龈缘位置及龈乳头高度均有较好的塑形效果,游离龈位置佳且龈乳头高度丰满充满楔状隙。未观察到种植义齿后牙冠修复长期以来的水平性食物嵌塞问题;无论戴用一体化冠同期观察软组织整复情况或临时义齿整复牙龈后再行一体化冠修复,均可达到较好的软组织塑形及整复效果,无龈炎、龈乳头退缩导致食物嵌塞;其中一例患者在种植体植入位置不佳偏向远中时通过一体化冠修复方式获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牙合面开孔螺丝影响美观问题也通过聚合瓷修复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结论:1)后牙种植义齿冠修复时采用一体化冠修复方式对软组织能达到较好的的整复效果,解决种植义齿后牙冠修复长期以来的水平性食物嵌塞问题;2)在植体位置不佳时及咬合过紧时也能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3)基台一体化冠修复同期对软组织整复,操作简单,避免了先期软组织整复过程中多次复诊调改,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和费用;4)基台一体化冠减少了龈炎、水平性食物嵌塞的发生,有利于软组织健康和冠的维护,不失为种植义齿后牙冠修复时选择的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一体化修复 软组织整复
下载PDF
一体化视角下的城镇空间生态修复策略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黎明 梁宜 吴悠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2年第9期54-59,81,共7页
一体化模式的城镇空间生态修复是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面向全域国土空间开展的系统性生态修复。一体化模式的城镇空间生态修复对象是城镇空间内受损的生态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修复原则是保持生态修复范围的完整性、注重生态修复... 一体化模式的城镇空间生态修复是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面向全域国土空间开展的系统性生态修复。一体化模式的城镇空间生态修复对象是城镇空间内受损的生态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修复原则是保持生态修复范围的完整性、注重生态修复方式的系统性、坚持生态修复目标和手段的综合性。从区域和单个城市尺度分析城镇空间存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生态空间结构受损,城乡结合区的生态用地质量下降、生态网络连续性差,城镇核心区的生态空间遭受侵占、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等生态问题。提出了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生态屏障、综合整治城乡结合地区生态问题、提升城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城镇空间生态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城镇空间 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体化修复
下载PDF
新时代土地综合整治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11
作者 池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8期151-154,共4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山水林田湖草沙是构成生态文明的重要要素。新时代,我国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等严峻挑战,也拥有着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难得机遇。本文以新时代为背...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山水林田湖草沙是构成生态文明的重要要素。新时代,我国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等严峻挑战,也拥有着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难得机遇。本文以新时代为背景,以土地综合整治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为主题,探讨两者之间的对接与协同机制,结合数据分析了工程推进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措施和建议,旨在为推动两项工程的高质量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生态文明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地块修复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12
作者 齐水莲 黄立志 《河南科技》 2020年第22期148-150,共3页
依据国内及河南省重金属污染地块污染现状及特点,针对重金属污染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及装备研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稳定化药剂的研发情况,并着重介绍了一体化成套装备的研发,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实施提供了国产装备支持,并... 依据国内及河南省重金属污染地块污染现状及特点,针对重金属污染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及装备研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稳定化药剂的研发情况,并着重介绍了一体化成套装备的研发,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实施提供了国产装备支持,并指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固化/稳定化 稳定化药剂 一体化修复装备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与景观生态学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月辉 胡远满 王正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9-256,共8页
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及其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逐渐开展,需要系统的学科理论支撑,景观生态学作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科学,能够以其宏观空间理论和技术体系满足这一需求。本文将景观生态学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 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及其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逐渐开展,需要系统的学科理论支撑,景观生态学作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科学,能够以其宏观空间理论和技术体系满足这一需求。本文将景观生态学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支撑学科,首先,明确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是镶嵌的异质景观、具有景观的所有特征并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其次,阐述了景观生态建设理论如何应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规划和评价;最后,总结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的新趋势,提出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论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景观生态学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践相结合,将为实现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极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景观生态学 景观格局和过程 景观生态建设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优化的滨海湿地一体化保护—修复格局构建 被引量:7
14
作者 智烈慧 周方文 +5 位作者 李晓文 马田田 邵冬冬 白军红 崔保山 郭卫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50-3165,共16页
传统的湿地修复实践侧重点状效果,较少关注景观尺度的空间选址策略。而滨海受损湿地与未受损自然湿地具有结构和功能联系,因此保护和修复应协同优化。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将湿地保护与修复格局统一到滨海湿地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碳... 传统的湿地修复实践侧重点状效果,较少关注景观尺度的空间选址策略。而滨海受损湿地与未受损自然湿地具有结构和功能联系,因此保护和修复应协同优化。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将湿地保护与修复格局统一到滨海湿地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碳储、生境质量和水质净化)提升构架下,以受损区内优势种的适宜生境作为潜在修复区,发展了一套一体化保护—修复格局构建及优化方法。结果表明:保护和修复50%的生态系统服务核心区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目标最大化;为达成该目标应优先将部分自然湿地划入保护区,随后撤出保护区内现存的养殖池,最后实施保护区内的退盐还湿和保护区外的退养还滩。研究提出的方法丰富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技术体系,确定的保护—修复优先区有助于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修复绿线”,相关调控措施能够为优化滨海湿地现有保护格局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系统保护规划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一体化保护修复 滨海湿地
原文传递
女山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修复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陈高桥 《冶金管理》 2022年第9期43-45,共3页
女山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主要为城镇生态环境问题,外源污染点多;湖滨湿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物结构单一;入湖口及荷花池淤积,水体富营养化,通过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将有效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和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 女山湖 生态环境 水污染 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原文传递
构筑基于“三线整合”的中国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格局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晓文 智烈慧 +5 位作者 马田田 刘增力 崔保山 邵冬冬 曹宇 穆泳林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滨海湿地是滨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生态安全屏障,是全面推进陆海统筹战略,构建陆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损滨海湿地修复需要同毗邻未受损自然湿地协同优化,以提升滨海湿地综合生态功能,强化滨海区域生... 滨海湿地是滨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生态安全屏障,是全面推进陆海统筹战略,构建陆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损滨海湿地修复需要同毗邻未受损自然湿地协同优化,以提升滨海湿地综合生态功能,强化滨海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并提升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长期适应性,减缓自然-人为双向“海岸挤压”效应下滨海湿地的退化消失。据此,文章提出了构建应对围垦开发和适应海平面上升情形下“三线整合”中国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格局相关概念,包括:抢救性保护生态红线区,优先开展湿地修复的生态修复绿线区,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平面上升的生态预留蓝线区。“三线整合”生态安全格局强调应将湿地修复纳入区域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协同优化过程,是对以往局限于小尺度、孤立的湿地修复格局的反思,也是将湿地修复提升到区域生态安全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剖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海岸带管理和国土空间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挤压 海平面上升 滨海湿地 一体化保护修复 “三线整合”空间策略 生态安全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