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大智度论》(续六)——评介般若空宗六波罗蜜兼及大乘运动空密关系
1
作者 王世安 《五台山研究》 1988年第4期3-7,共5页
11.1 群众心理: 我们暂时离开主题,谈谈宗教信仰的问题。对上帝的信仰恐怕是社会群众的一种心理需要,一两岁的小孩看到什么可怕的动物,听到雷声,躲到母亲怀里,心里就安稳了,就觉得不怕了。大人在危难的时候,在极端痛苦的时候,也时常喊皇... 11.1 群众心理: 我们暂时离开主题,谈谈宗教信仰的问题。对上帝的信仰恐怕是社会群众的一种心理需要,一两岁的小孩看到什么可怕的动物,听到雷声,躲到母亲怀里,心里就安稳了,就觉得不怕了。大人在危难的时候,在极端痛苦的时候,也时常喊皇天,也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母亲,恐怕这就是上帝观念的心理根源。特别是在封建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波罗蜜 空宗 大乘佛教 度论 五欲 菩萨摩诃萨 一切 三千大千世界 大众部 一切种智
下载PDF
佛教与智力潜能开发
2
作者 陈重晖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5-20,共6页
人类文明发展至现代,突飞猛进,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爆炸性增长,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深感小小的头脑无法容纳不断膨胀的文化信息.现代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专业化的狭隘知识结构,歪曲了人们应有的全面发展的形象,使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 人类文明发展至现代,突飞猛进,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爆炸性增长,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深感小小的头脑无法容纳不断膨胀的文化信息.现代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专业化的狭隘知识结构,歪曲了人们应有的全面发展的形象,使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惘惶愧.科学从分析时代走向系统整合的趋势,要求开创性的科学家具有跨门类的全面知识,而精通百科,在文化不发达的古代尚属可能,在现代,若非变人为智力"超人",或开发人可能有的内在潜能而大大提高人的智力,则莫由实现.人的头脑是否还有潜力可挖?脑科学的研究结果回答:据人体定位说,在人脑的约1000亿神经元中,目前被利用的仅占百分之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世间 禅定 力潜能 一切种智 止观 大乘佛教 一切 现代社会分工 一行三昧 定位说
原文传递
大善:东方伦理道德的制高点 被引量:1
3
作者 释本性 《法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32,33,共5页
对于东方文明之象征——儒、释、道的精髓,有人概括为"生命之学",有人概括为"和文化",有人概括为"包容精神",有人概括为"内求修身、克己谦让"之理念,如此等等,都有启人哲思之益。比丘本性今拟以"大善"来统合东方文明,尤其东... 对于东方文明之象征——儒、释、道的精髓,有人概括为"生命之学",有人概括为"和文化",有人概括为"包容精神",有人概括为"内求修身、克己谦让"之理念,如此等等,都有启人哲思之益。比丘本性今拟以"大善"来统合东方文明,尤其东方文明中的伦理与道德,即东方文明是教人舍恶从善之道,是关于善的追求与实践之道。在东方文明中,善,是天地宇宙之理,是人性人心之本,是一切人生存生活的立身处世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伦理道德 东方文明 包容精神 哲思 大乘佛教 佛教思想 成佛 大安乐 一切种智 诸恶莫作
原文传递
论慧文禅师的实践与悟证
4
作者 宋智明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8-30,共3页
佛教的产生与发展,必是顺应时代的需要;离开具体的时代需要及人生实践,佛教的存在便毫无价值。目前的中国佛教正面临着历史的转折点。推动佛教事业的发展,积极为人类社会服务,其最关键的便是要有真正体悟佛陀真理并能观察时机善设方便... 佛教的产生与发展,必是顺应时代的需要;离开具体的时代需要及人生实践,佛教的存在便毫无价值。目前的中国佛教正面临着历史的转折点。推动佛教事业的发展,积极为人类社会服务,其最关键的便是要有真正体悟佛陀真理并能观察时机善设方便的优秀佛子;中国佛教事业的希望就寄托在新一代真正领悟佛陀精神的优秀佛子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事业 一切种智 一心三观 佛子 一切 慧文 中国佛教 人生实践 禅观 太虚大师
原文传递
佛言祖语
5
《法音》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共1页
关键词 舍利弗 一佛乘 一大事因缘 一切种智 佛知见 阿罗汉 佛世尊
原文传递
以责任感和自信心开拓人生——读《法华经》一得
6
作者 陈星桥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16,共2页
在大乘佛教中,《法华经》素有经中之王的美誉。舍利弗顶礼三请,世尊方为宣说,足见此誉不虚。在《方便品》中,世尊一言九鼎地说:“十方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得清净故出现于世。”并指出:过去、现在... 在大乘佛教中,《法华经》素有经中之王的美誉。舍利弗顶礼三请,世尊方为宣说,足见此誉不虚。在《方便品》中,世尊一言九鼎地说:“十方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得清净故出现于世。”并指出: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释尊开门见山、开权显实之说的确令舍利弗等声闻众惊喜不己。在《譬喻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华经》 开权显实 开示悟入 一切种智 一佛乘 譬喻品 世尊 大乘佛教 方便品 经中
原文传递
最上云音室读书记
7
作者 周叔迦 《法音》 1986年第4期6-8,共3页
十地经论义记二十四卷(金陵刻经处本)隋释慧远撰。《十地经》者,即《华严经十地品》异译也,世亲造论释之。魏永平中,天竺三藏勒那摩提及菩提留支译。当时习者称地论师。远公之言曰:“十地者,盖是集一切智一切种智功德法门。”记初以十... 十地经论义记二十四卷(金陵刻经处本)隋释慧远撰。《十地经》者,即《华严经十地品》异译也,世亲造论释之。魏永平中,天竺三藏勒那摩提及菩提留支译。当时习者称地论师。远公之言曰:“十地者,盖是集一切智一切种智功德法门。”记初以十门階则慧光于此论最为精熟。其弟子法上讲《十地》、《地持》、《楞伽》、《涅槃》,轮次相续,并著文疏。远公承三叶之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提留支 勒那摩提 一切种智 一切 十地经论义记 慧远 二谛 华严经 世亲 摩诃止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