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歌一唱妹就来》的艺术特色
1
作者 张彧 《艺术探索》 2011年第6期99-100,106,共3页
《山歌一唱妹就来》是广西民歌中一部充满个性特色的作品,其热情亲切的歌词,优美欢悦的旋律,空灵纯净的钢琴伴奏以及多样化演唱方法,既继承了广西壮族民歌的典型音乐风格,又融合了时代特色元素,表现了壮山人民欢悦的情感。
关键词 《山歌一唱妹就来》 音乐特点 特点 钢琴伴奏
下载PDF
从“一唱一随”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思维变革与理念阐释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明月 《艺术科技》 2018年第12期241-242,共2页
传统学前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基本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演唱的形式,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完整性以及音乐的审美价值。改变"一唱一随"原有教学思维是学前... 传统学前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基本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演唱的形式,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完整性以及音乐的审美价值。改变"一唱一随"原有教学思维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学前儿童"眼、声、手、情、表"五维合一的综合性训练来摆脱传统"一唱一随"单一性的声音模仿形式。教师要更新传统教学思维,力图做到"以眼为帅、以情为纲、以手为从、以声为用、以表为"全方位统一下"五维合一"的思维模式,以多感官、多维度的参与改变原有教学思维带来的课程内容单一化,在多元性的思维模式下培养学前儿童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进而实现学前声乐教育思维的有效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唱一随” 学前教育 声乐教学 “五维合一”
下载PDF
浙江曲艺音乐中的一唱众和
3
作者 施王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1-68,共8页
曲艺音乐中的“一唱众和” ,源于号子中的“一领众和”。但形式和艺术表现力 ,却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浙江曲艺音乐中“一唱众和”的演唱方式甚多。本文以分类的方法 ,将其“和唱”部分的多种情况及其演化进行梳理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浙江 曲艺音乐 一唱众和” 和声
下载PDF
山歌一唱开心怀(山歌)
4
作者 镇巴县 《音乐天地》 2009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哎太阳当顶又当崖,蜂子啊朝王(哦)太阳当顶又当中(哦)。
关键词 《山歌一唱开心怀》 歌曲 作词 作曲 音乐
原文传递
戏曲“帮腔”与“伴唱”刍议
5
作者 冯成杰 《剧影月报》 2005年第6期49-49,共1页
戏曲中的演唱,传统戏曲多以独唱、对唱、帮腔为主要形态。“一唱众和”的帮腔形式,起源于民间歌曲与宗教歌曲,早在古代就已存在。高腔创用了帮腔这一特殊形式,不仅显示着高腔音乐的特征,且成为戏曲刻化人物的重要手段。以川剧为代表的... 戏曲中的演唱,传统戏曲多以独唱、对唱、帮腔为主要形态。“一唱众和”的帮腔形式,起源于民间歌曲与宗教歌曲,早在古代就已存在。高腔创用了帮腔这一特殊形式,不仅显示着高腔音乐的特征,且成为戏曲刻化人物的重要手段。以川剧为代表的高腔保持“一唱众和,其节以鼓,其调喧(汤显祖《庙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唱众和 形式
下载PDF
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川江号子
6
作者 李艳昆 《科技信息》 2006年第7期140-140,共1页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视川江航道为畏途。在千百年的木船航运时代,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船工的身体。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而且,漫漫路途枯燥无味,需要精神调剂,川江号子遂应运而生。川江号子既是技术又是艺术,那...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视川江航道为畏途。在千百年的木船航运时代,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船工的身体。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而且,漫漫路途枯燥无味,需要精神调剂,川江号子遂应运而生。川江号子既是技术又是艺术,那时的船全靠人拉,驾长如同汽车的方向盘,负责船只行走的方向;号子就像汽车的油门,控制船只的行驶速度。因此,号子能够通过其节奏调节船工的用力,从而能够使船只顺利前行。同时,唱号子讲究嗓门亮、调子好、优美动听,因此,“也是一门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美动听 行驶速度 船工号子 民族音乐概论 一唱众和 戏曲音乐 戏曲表演 走码头 行吟诗人 情感共鸣
下载PDF
对川江号子的美学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茂凤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5期61-63,共3页
川江号子是巴蜀一带的民歌。它有多种曲牌,其歌词多是船工们在行程中见景生情,即兴填词。演唱强调一唱众和。它能使船工们抒发情绪,调节身心,加强行船的安全,又具有审美的愉悦作用。它是人在劳动中与自然相结合产生的艺术之花,是长江的... 川江号子是巴蜀一带的民歌。它有多种曲牌,其歌词多是船工们在行程中见景生情,即兴填词。演唱强调一唱众和。它能使船工们抒发情绪,调节身心,加强行船的安全,又具有审美的愉悦作用。它是人在劳动中与自然相结合产生的艺术之花,是长江的魂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江号子 曲牌 巴蜀 民歌 戏曲音乐 诗歌 号子头 一唱众和
下载PDF
浅谈对话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洪枫 《大舞台》 2010年第5期191-191,共1页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在音乐鉴赏这一教学模块中,也应运而生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便是其中的一种,即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向学生追问、选择、判断等方法,让学生不停地思考,并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本文结...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在音乐鉴赏这一教学模块中,也应运而生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便是其中的一种,即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向学生追问、选择、判断等方法,让学生不停地思考,并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本文结合湘版音乐鉴赏《一唱雄鸡天下白》一课,简要分析对话式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以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利用对话式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对话式教学 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教学设计
下载PDF
楚声述略
9
作者 苏荻莎 《艺海》 2007年第6期60-,共1页
  基于本人对楚声这一课题较感兴趣,在对史学界学者所作的研究资料上作一收集概括后,仅于下文对楚声作一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地方音乐 民间音乐 乐种 中国音乐史 战国时期 乐之 一唱众和 清角 吴钊 对楚王问
下载PDF
趣字当头——让拼音教学成为儿童乐学的起点
10
作者 陈丹辉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0年第8期22-25,共4页
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善于挖掘拼音课程所蕴含的兴趣因素,巧妙运用画、玩、说、做、写、唱、看、比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儿童爱学、学会、会学,为他们创设充满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走上自主快乐、主动... 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善于挖掘拼音课程所蕴含的兴趣因素,巧妙运用画、玩、说、做、写、唱、看、比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儿童爱学、学会、会学,为他们创设充满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走上自主快乐、主动探究的学习之路。趣字当头,让拼音教学成为儿童乐学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音教学 画一画 玩一玩 说一说 做一做 写一写 一唱 看一看 比一比
下载PDF
复苏扇底桃花 助长池边春草──读《成都市志·川剧志》札记
11
作者 刘雅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18,共1页
复苏扇底桃花助长池边春草读《成都市志·川剧志》札记●刘雅平那时川剧何等风光,众誉所归,趋之若鹜。一个青衣旦一出戏唱红,居然能惹来歌谣:生不愿封万户候,但愿一识赖丫头。康子林台上几声呜咽:“风一程,雨一程,处处都是... 复苏扇底桃花助长池边春草读《成都市志·川剧志》札记●刘雅平那时川剧何等风光,众誉所归,趋之若鹜。一个青衣旦一出戏唱红,居然能惹来歌谣:生不愿封万户候,但愿一识赖丫头。康子林台上几声呜咽:“风一程,雨一程,处处都是愁人境,满目黄沙草不春。”台下一唱众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川剧艺术 编纂者 演出剧目 《杜十娘》 素材筛选 弘扬民族文化 一唱众和 生命力 艺术追求
下载PDF
榕城有一群越剧迷
12
作者 徐和德 《文化艺术研究》 1995年第1期42-,共1页
关键词 唐莉 王文娟 徐玉兰 尹桂芳 中国艺术节 尹派 徐派 宝玉哭灵 一唱众和 上海音乐学院
下载PDF
三好古筝五陶醉
13
作者 韦芳芳 《戏剧之家》 2012年第12期49-49,共1页
古筝因为好看、好听、好学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普及到平常百姓家,来势之迅猛,超过了所有的民族乐器。紧接着厂商俱增,老师倍出。有的老师称:"一年让你考四级,两年让你考七级"。如此等等。请家长在选购古筝和请老师时要特别... 古筝因为好看、好听、好学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普及到平常百姓家,来势之迅猛,超过了所有的民族乐器。紧接着厂商俱增,老师倍出。有的老师称:"一年让你考四级,两年让你考七级"。如此等等。请家长在选购古筝和请老师时要特别斟酌、慎重。古筝教学有它的规律,一定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科学教学,不可能一步登天,一口吃成个胖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 三好 一唱 二对 三弹 四背 五陶醉
下载PDF
聆听心灵乐章 徜徉音乐殿堂——谈音乐欣赏课中学生的有效参与
14
作者 陈利燕 《文理导航》 2014年第6期73-74,共2页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探索感悟音乐,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而不能以教师的感受代替...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探索感悟音乐,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而不能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有效参与可以是动一动、唱一唱、画一画、想一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欣赏 动一动 一唱 画一画 想一想
下载PDF
小剧种也能担大任——浅谈“郧阳二棚子戏”的传承与发展
15
作者 崔英杰 《戏剧之家》 2014年第8期38-39,共2页
2012年10月15日晚,郧县大型二棚子戏《我的汉水家园》在武汉洪山礼堂第一届湖北艺术节上隆重演出。当晚,洪山礼堂座无虚席,掌声如潮,震撼、感动、由衷的致敬在人们心中沸腾。一路角逐之后,《我的汉水家园》荣膺楚天文华的编剧奖、导演... 2012年10月15日晚,郧县大型二棚子戏《我的汉水家园》在武汉洪山礼堂第一届湖北艺术节上隆重演出。当晚,洪山礼堂座无虚席,掌声如潮,震撼、感动、由衷的致敬在人们心中沸腾。一路角逐之后,《我的汉水家园》荣膺楚天文华的编剧奖、导演奖等七项大奖。而在人们被南水北调郧阳大移民的深情故事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郧阳二棚子戏"这一地方戏种,很多戏曲界专家连连感叹:小剧种也能担大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曲专用 文武场 站花墙 四六句 一唱众和 双下山 传承发展 鸳鸯蝴蝶派 板腔体 县等
下载PDF
漂洋过海《龙船调》
16
作者 董祖斌 《湖北画报》 2015年第7期68-71,共4页
《龙船调》最初叫《种瓜调》,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柏杨坝、汪营等地传唱,是"利川灯歌"的代表作,所以,又名为"灯调",距今大约有一二百多年的历史。歌中描绘了一个活... 《龙船调》最初叫《种瓜调》,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柏杨坝、汪营等地传唱,是"利川灯歌"的代表作,所以,又名为"灯调",距今大约有一二百多年的历史。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歌曲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二十五首优秀民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恩施州 种瓜调 宋祖英 八十年代 柏杨 金色大厅 衬词 民间音乐 梦鸽 一唱众和
下载PDF
试论《诗经·国风》的美学价值
17
作者 周科良 《丝路视野》 2019年第36期128-128,共1页
诗意的文字中包含着美学价值,这点在《诗经·国风》中体现得比较充分。经过仔细发掘,在那个礼乐之邦,一唱一和的诗作中饱含着音韵美、描摹美、风貌美和意象之美,源于自然,孑然独立,美的诗篇,带着意境,吟咏至今。下面具体分析这四种... 诗意的文字中包含着美学价值,这点在《诗经·国风》中体现得比较充分。经过仔细发掘,在那个礼乐之邦,一唱一和的诗作中饱含着音韵美、描摹美、风貌美和意象之美,源于自然,孑然独立,美的诗篇,带着意境,吟咏至今。下面具体分析这四种美的价值。本文主要是从美感角度来重温经典诗歌的艺术价值,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探寻《诗经·国风》在文学接受中产生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意义 一唱三和 淇风古韵 诗歌意象
下载PDF
CD
18
《新潮电子》 2006年第3期224-224,共1页
专辑名《Ancora》(《一唱再唱》);专辑名《Confessions on A Dance Floor》;
关键词 《Ancora》 一唱 专辑 CD
下载PDF
独特的民间口头文学——六安灯歌
19
作者 陈良亭 《江淮文史》 201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自宋代以来,在六安地区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农历正月十五闹花灯、唱灯歌的习俗。它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龙灯、狮灯、船灯、蚌灯、犟驴灯和五马破曹灯等,喜庆而热闹。它的最大特色是以唱为主,不仅唱腔优美,流派纷呈,而且灯歌手望风采柳,... 自宋代以来,在六安地区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农历正月十五闹花灯、唱灯歌的习俗。它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龙灯、狮灯、船灯、蚌灯、犟驴灯和五马破曹灯等,喜庆而热闹。它的最大特色是以唱为主,不仅唱腔优美,流派纷呈,而且灯歌手望风采柳,即兴口头创作,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郁,往往令那些诗歌大家也望尘莫及。2014年5月,安徽省政府将"六安灯歌"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口头文学 五马破曹 闹花灯 口头创作 一唱众和 物质文化遗产 九连灯 无本 花鼓灯 “一”字
下载PDF
经典常谈(节选)
20
作者 朱自清 《初中生辅导》 2024年第8期35-36,共2页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唱三叹 经典常谈 歌谣 一唱众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