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青藏高原和南亚一妻多夫制的起源 被引量:15
1
作者 坚赞才旦 许韶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61,共8页
一妻多夫制最早出现于恒河流域,是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才有的婚姻形式,其基础条件是当时的生产方式底层出现种姓制度,并出现不分家的私有制观念。文章指出,青藏高原毗邻南亚,历史上这两个区域的一妻多夫制先行后续,空间上连片出现,文化特... 一妻多夫制最早出现于恒河流域,是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才有的婚姻形式,其基础条件是当时的生产方式底层出现种姓制度,并出现不分家的私有制观念。文章指出,青藏高原毗邻南亚,历史上这两个区域的一妻多夫制先行后续,空间上连片出现,文化特质亦相同,具有同根关系,因而青藏高原的一妻多夫制很可能来自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妻多夫制 进化论 播化论 功能论 文化特质
下载PDF
反思与超越:传统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中的伦理议题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成洲 杨帆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6,共7页
在解释西藏传统社会中被广泛实践的一妻多夫制婚姻时,人们常常忽略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环境差异,以致无法真正理解其产生与存续的原理与发生机制。从伦理学的视角纠正原有的偏见与误解,研究发现: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中的性关... 在解释西藏传统社会中被广泛实践的一妻多夫制婚姻时,人们常常忽略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环境差异,以致无法真正理解其产生与存续的原理与发生机制。从伦理学的视角纠正原有的偏见与误解,研究发现: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中的性关系将会严格遵循规则;刻意淡化父亲的生物性身份而强化社会性身份;这种婚姻具有被广泛接受的经济价值与伦理逻辑;妇女拥有较高家庭和社会地位,并在这种婚姻中扮演核心角色。不难发现,要从"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人与宗教伦理的互动"中,"生存性智慧"的逻辑中,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中才能全面理解传统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伦理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一妻多夫制 婚姻 伦理 道德
下载PDF
在“圣”与“俗”之间: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问题研究述论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帆 杨成洲 《青藏高原论坛》 2017年第2期71-85,共15页
西藏的一妻多夫制婚姻引起了学术界在过去的数百年间持续不断的关注和探索,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本文考察了众多中英文文献中涉及不同学科中关于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的讨论和研究,并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并对文... 西藏的一妻多夫制婚姻引起了学术界在过去的数百年间持续不断的关注和探索,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本文考察了众多中英文文献中涉及不同学科中关于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的讨论和研究,并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并对文献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本文回答了以下问题: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的范围与限制;为何出现这种婚姻形式以及导致这种婚姻长期存在的因素;不同的阶层和地域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一妻多夫制婚姻结构的稳定性与调适;一妻多夫制与宗教的关系,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冲突,并对现有文献的研究进行了适当的评述。以期未来的研究加以弥补克服,从而进一步提高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一妻多夫制 婚姻 述论
下载PDF
多维度与重节点——喜马拉雅山麓及青藏高原腹地一妻多夫制婚姻形态的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韶明 《青藏高原论坛》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一妻多夫制不仅是种古老的婚俗,而且作为藏族中一种特殊的婚姻形态,迄今仍流行于青藏高原地区。一妻多夫制的成因首先受生态条件的限制,然后陆续受到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多维度"是当前最有效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这些... 一妻多夫制不仅是种古老的婚俗,而且作为藏族中一种特殊的婚姻形态,迄今仍流行于青藏高原地区。一妻多夫制的成因首先受生态条件的限制,然后陆续受到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多维度"是当前最有效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因素并非大杂烩式的堆积,而是一种层次分明,有重节点、次节点之分的"宝塔"形状,其中与生态条件相捆绑的土地制度位于宝塔的最底部,而历史传统、人口统计、经济因素和其他的社会文化因素则则为各次节点,分别位于宝塔底座之上的各层。研究一妻多夫制无疑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本文提出两种新的观点:第一,西藏的土地制度对于维持一妻多夫制的发展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反过来,一妻多夫制在巩固西藏的土地制度和社会稳定层面亦发挥出关键性作用;第二,考虑到家庭周期性发展的自然结果,每个藏族家庭均有曾实行过一妻多夫的历史。从这一视角出发,一妻多夫制起到了一种"胶水"作用,有效地将其他两种婚制粘贴在一起并实现动态的转化,从而构成了藏族家庭出现多种婚姻形式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藏族 一妻多夫制 成因
下载PDF
文明与制度的冲突——藏族与印度的一妻多夫制的渊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丽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9-150,共2页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理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然而如今的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身边还存在一妻多夫制的现象。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想象,然而在现实中就存在这种一妻多夫制例如在我国的藏族地区或者是南亚的印度,这种现象产...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理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然而如今的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身边还存在一妻多夫制的现象。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想象,然而在现实中就存在这种一妻多夫制例如在我国的藏族地区或者是南亚的印度,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生活或是对妇女产生的影响才是我们今天应该弄清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妻多夫制 藏族 印度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妻多夫制
6
作者 杰瑞尔德.白雷曼友 何国强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1-38,共8页
本文通过考察印度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洁柳萨——白瓦(Janusar Bawar)的一妻多夫制家户,描述了该地区的兄弟共妻制度。在洁柳萨社会,共妻的家户的形式与构成多种多样,寻常所说的一夫一妻、一夫多妻、群婚、一妻多夫以及多夫多妻等婚姻制度... 本文通过考察印度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洁柳萨——白瓦(Janusar Bawar)的一妻多夫制家户,描述了该地区的兄弟共妻制度。在洁柳萨社会,共妻的家户的形式与构成多种多样,寻常所说的一夫一妻、一夫多妻、群婚、一妻多夫以及多夫多妻等婚姻制度并存于许多家庭中,古往今来,代代沿袭。各种制度围绕着婚姻、家庭和家户的性质形成一整套原则与信仰。这些制度的变异既归因于家庭在生命周期(家庭的发展周期)中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也是家庭对环境因素的不同反应以及对自然条件的选择性适应。归纳洁柳萨社会一妻多夫制的诸种成因和结果,即便能够概括不同时间和情景中的家户差异,这种概括也只能适用于当地社会。总之,运用家户发展周期理论,确实可以解释巴哈里(Pahari)家庭的大多数内部文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妻多夫制 喜马拉雅山脉 婚姻与家庭 结构功能主义 婚姻形态 一夫一妻 人类学家 山区居民
下载PDF
浅谈江孜卡卡一妻多夫制婚俗 被引量:1
7
作者 格旺 《西藏科技》 2017年第6期19-20,共2页
西藏实行民主开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藏社会变迁有了惊人的变化。但是,一妻多夫制婚俗仍在后藏江孜一带普遍存在,文章采用蹲点考察研究方式,试图分析江孜卡卡一妻多夫制婚俗存在的方式和至今延续的原因。
关键词 卡卡村 一妻多夫制 婚俗
下载PDF
历史上西藏社会的一妻多夫制与人口增长
8
作者 杰夫·查尔兹 闹尔吉力玛 巴德群珠 《青藏高原论坛》 2019年第3期50-61,共12页
我们对西藏社会过去的行政管理体系、家庭活动和人口趋势之间的关系不乏猜测和假设,但是对其真实情况却了解甚少,因为从未有人对原住居民的数据做过系统的研究。在过去,吉隆是西藏南部地区的一个行政区域,本文对1958年吉隆的税务登记资... 我们对西藏社会过去的行政管理体系、家庭活动和人口趋势之间的关系不乏猜测和假设,但是对其真实情况却了解甚少,因为从未有人对原住居民的数据做过系统的研究。在过去,吉隆是西藏南部地区的一个行政区域,本文对1958年吉隆的税务登记资料进行了研究,证明了档案资料对人口研究的重要性。一妻多夫婚姻是吉隆地区普遍的婚姻形式,本文采用间接人口调查与回顾式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当地一妻多夫婚姻和生育率的估算。此项研究把人口生育率、增长率与家庭活动的人种学调查数据结合在一起,同时从质和量的角度揭示了一妻多夫婚姻对过去西藏人口动态的影响,并对以往的假设进行了客观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人口学 生育率 一妻多夫制
下载PDF
昌都市江达县娘西乡帮达村一妻多夫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9
作者 平措郎杰 《西藏发展论坛》 2018年第5期78-80,共3页
任何事物无论是个别性还是普遍性,只要存在,必然有存在的土壤和理由。昌都市江达县娘西乡帮达村一妻多夫制较为普遍,这种普遍性具有它的合理性。在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第二条中明确指出:"废除一夫多... 任何事物无论是个别性还是普遍性,只要存在,必然有存在的土壤和理由。昌都市江达县娘西乡帮达村一妻多夫制较为普遍,这种普遍性具有它的合理性。在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第二条中明确指出:"废除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封建婚姻,对执行本条例之前形成的上述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予维持。"这条条例既尊重了西藏民族习俗和历史,也对西藏的婚姻形式走向文明指明了方向。那么,我们要正确审视一妻多夫制的现状和积极的一面,还要积极引导正确的婚姻观,使群众在婚姻选择上得到自由和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都 帮达村 一妻多夫制 现状与趋势
下载PDF
藏区一妻多夫制婚姻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广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2-41,共10页
藏区历史上存在着各种婚姻形式,即一夫一妻制、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卓桑婚、多夫多妻制和外室等。文章从历史渊源、宗教、文化、经济和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一妻多夫制婚姻在西藏长期存在的原因,认为如果不加大法律对这一婚俗的约束力... 藏区历史上存在着各种婚姻形式,即一夫一妻制、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卓桑婚、多夫多妻制和外室等。文章从历史渊源、宗教、文化、经济和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一妻多夫制婚姻在西藏长期存在的原因,认为如果不加大法律对这一婚俗的约束力度,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 一妻多夫制 婚姻 人类学
原文传递
藏区的一妻多夫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苏力 《法律和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42,共42页
利用现有的藏区社会历史调查材料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坚持藏区具体的自然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理论,可以构建两个有经验材料支撑的关于一妻多夫制发生的理论假说。进而试图论证,一妻多夫制是藏区各地普通农牧民针对藏区高原,这一相... 利用现有的藏区社会历史调查材料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坚持藏区具体的自然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理论,可以构建两个有经验材料支撑的关于一妻多夫制发生的理论假说。进而试图论证,一妻多夫制是藏区各地普通农牧民针对藏区高原,这一相对于传统农牧业而言资源严重稀缺的严苛环境,为有效繁衍养育后代,而创造的一种家庭制度。这是最有利于高原农牧民在当地自然环境下生存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但除了繁衍养育后代外,一妻多夫制还支持了更为复杂的家庭内劳动分工、家庭内的财富分配和代际转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妻多夫制 传统农牧业 理性选择理论 理论假说 代际转移 班觉 同姓不婚 劳动分工 财富分配 母女共夫
原文传递
关于“一妻多夫制”研究的中国和南亚传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波 《藏学学刊》 2011年第1期209-216,262,共9页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学者、南亚学者在一妻多夫制研究上的二元传统及其辩证关系,指出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共存和当下研究可能的方向。作者提出,应从当地文化逻辑/社会总体的立场出发来理解这一婚姻风习。这一方向,既延续本文明研究传统,...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学者、南亚学者在一妻多夫制研究上的二元传统及其辩证关系,指出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共存和当下研究可能的方向。作者提出,应从当地文化逻辑/社会总体的立场出发来理解这一婚姻风习。这一方向,既延续本文明研究传统,也穿越不同的文明,实现汇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妻多夫制 二元研究传统 象征 他者
原文传递
论兄弟型限制性一妻多夫家庭组织与生态动因──以真曲河谷为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坚赞才旦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22,共14页
关键词 兄弟 家庭 朋友 一妻多夫制 组织 部落 实证分析 动因 藏区
全文增补中
四川省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一妻多夫制婚姻家庭试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龙初 《民族研究》 1986年第4期25-32,共8页
俄亚纳西族自治乡是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瓦厂区一个乡。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乡共有592户,4291人,其中纳西族有2490人,占总人口的59%,是该乡的主体民族。 俄亚大村是俄亚乡纳西族最大的聚居村寨,有13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2%,... 俄亚纳西族自治乡是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瓦厂区一个乡。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乡共有592户,4291人,其中纳西族有2490人,占总人口的59%,是该乡的主体民族。 俄亚大村是俄亚乡纳西族最大的聚居村寨,有13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2%,有1060人,占总人口的25%。全村除一名当赘婿的藏人外,全是纳西族,占全乡纳西族总人口的42%。传说俄亚大村建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他们隶属丽江土司管辖。清朝雍正初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后,划归木里宣慰司管辖。木里土司为了有效地控制俄亚纳西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一妻多夫制 婚姻家庭 四川省 清朝雍正 木里 宣慰司 土司 藏族 自治乡
原文传递
南希·莱文著《一妻多夫制的动力及边地藏族的亲缘关系、家庭性质与人口问题》一书评介
15
作者 热尔.特凡 罗贤佑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0-81,共2页
在尼泊尔北部同中国接壤的边境地区,生活着一些语言和文化属于藏民族的人类群体,尼泊尔人统称之为菩提亚(Bhotiy(?))人。在人类学研究中,这些人类群体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只要西藏自治区内地还继续难以进入,这些群体就为研究藏族的农... 在尼泊尔北部同中国接壤的边境地区,生活着一些语言和文化属于藏民族的人类群体,尼泊尔人统称之为菩提亚(Bhotiy(?))人。在人类学研究中,这些人类群体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只要西藏自治区内地还继续难以进入,这些群体就为研究藏族的农民和牧人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人类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他们构成了小块的人口隔离群,这早就引起了体质人类学家和人口遗传学家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妻多夫制 亲缘关系 尼泊尔人 人类群体 藏族 巴人 边境地区 体质人类学家 人类学研究 西藏自治区
原文传递
一妻多夫制等婚姻习俗在巴塘地区的演变及原因
16
作者 亚西 《西藏民俗》 2002年第4期19-21,共3页
巴塘县城位于县境中部的川藏交通孔道上,坐落在离金沙江9公里的巴曲与巴久曲会合口。距省会成都851公里,距州府康定483公里,海拔2580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康南重镇,巴塘是一个藏族聚居的地区。
关键词 地区 中部 县城 经济 成都 交通 文化中心 婚姻习俗 聚居 一妻多夫制
原文传递
宁巴的一妻多夫制婚姻——译自南希·列文的《一妻多夫制动态——西藏边境上的亲属关系、家庭生活和人口》
17
作者 李涛 《西藏人文地理》 1996年第2期33-37,共5页
南希·列文博士,现为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矾分校人类学系副教授。曾发表了《一妻多夫制动态——西藏边境上的亲属关系、家庭生活和人口》、《尼泊尔的社会等级、国家和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喇嘛的经历”的评论》、《尼泊尔的异教... 南希·列文博士,现为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矾分校人类学系副教授。曾发表了《一妻多夫制动态——西藏边境上的亲属关系、家庭生活和人口》、《尼泊尔的社会等级、国家和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喇嘛的经历”的评论》、《尼泊尔的异教仪式和少数民族关系》等有一定影响的论著。她治学严谨,为人正直,是美国仅有的几位女藏学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妻多夫制 婚姻 宁巴人 兄弟共妻 列文 家庭生活 亲属关系 妻子 西藏 一夫多妻
原文传递
世界各地一妻多夫制的遗风
18
作者 文红 《乡镇论坛》 1993年第10期44-44,共1页
在当今文明世界,一夫一妻制早已为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所保护,但在阿拉伯国家和非洲的不少地方仍顽固地保有一夫多妻制的遗俗。更令人奇怪的是,在世界各地的一些偏僻地区至今仍残留着一妻多夫制的习俗。
关键词 一妻多夫制 同居关系 婚姻关系 恋爱自由 南亚次大陆 舍尔巴 康伯 男女性别比例 母系社会 家庭财产
原文传递
宁巴的一妻多夫制婚姻
19
作者 南希 刘径华 《西藏人文地理》 1997年第1期61-64,共4页
亲属关系及一妻多夫制的必然性有时,我问个别的或小群的宁巴人,为什么他们的社会采取一妻多夫制?确实,这一问题问得愚蠢而且徒劳,因为我得到的回答总是雷同,而且猜也猜得出来:一妻多夫制是一种风俗,是宁巴祖先从西藏带来的。有时,人们... 亲属关系及一妻多夫制的必然性有时,我问个别的或小群的宁巴人,为什么他们的社会采取一妻多夫制?确实,这一问题问得愚蠢而且徒劳,因为我得到的回答总是雷同,而且猜也猜得出来:一妻多夫制是一种风俗,是宁巴祖先从西藏带来的。有时,人们就借机谴责尼泊尔其它地方藏族人,据说由于接近首都承受着相邻印度族的压力,他们放弃了一妻多夫制。又有一些时候,我问一些人为什么他们的婚聚采取一妻多夫形式,但我获得的回答仍然可以想到:这是宁巴人的风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妻多夫制 宁巴人 亲属关系 婚姻家庭生活 叙事诗 社会结构 文化模式 统治阶层 度变迁 观察者模式
原文传递
崎岖山路上的攀登人——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二十二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杰舜 何国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48,共10页
任何真正的人类学都是田野研究的精华。作者的道路并非平坦笔直 ,他在哲学的基础上 ,致力旁通政治学和人类学 ,上下求索、一路攀登 ,依靠坚韧的毅力、严格的理论训练和难得的田野经历 ,向文化人类学无限风光的险峰接近。
关键词 哲学 政治人类学 客家 一妻多夫制 梁钊韬 黄淑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