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作方式对华北一年两熟区土壤及作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祥彩 李洪文 +3 位作者 何进 王庆杰 郑智旗 荆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7-82,71,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在华北一年两熟区的适应性,设置深松、旋耕、传统翻耕、免耕4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稳团聚体、容重、含水率、土壤温度和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深松可分别提高0~10 cm、10~30 cm土层...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在华北一年两熟区的适应性,设置深松、旋耕、传统翻耕、免耕4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稳团聚体、容重、含水率、土壤温度和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深松可分别提高0~10 cm、10~30 cm土层内粒径大于0.25 mm水稳团聚体的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其中旋耕、深松分别降低0~10 cm、10~30 cm土层的容重,在0~20 cm土层免耕的容重最大,20 cm以下,旋耕、翻耕、免耕间容重的差异不明显;深松有较好的蓄水保墒能力,其中10~30 cm土层的效果最好,0~30 cm土层的含水率分别比翻耕、旋耕、免耕高2.5%、1.6%、0.4%;翻耕的土壤温度受气温影响的变化幅度最大,免耕的变化幅度和日平均土壤温度最小;深松可促进玉米前期的生长,免耕促进后期生长,且深松能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华北一年两熟区 深松 土壤水稳团聚体 土壤温度 作物生长
下载PDF
华北平原南部一年两熟区不同搭配作物光合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邵云 李晓波 +4 位作者 崔景明 李春喜 马守臣 李静雅 马冠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91,F0002,共9页
为了探寻华北平原南部一年两熟制中较适宜的搭配模式,研究了该区域广泛应用的: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小麦-甘薯4种搭配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光合性能的变化规律,计算了其光资源利用效率及产量与产值.结果表明:小麦-甘薯模式... 为了探寻华北平原南部一年两熟制中较适宜的搭配模式,研究了该区域广泛应用的: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小麦-甘薯4种搭配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光合性能的变化规律,计算了其光资源利用效率及产量与产值.结果表明:小麦-甘薯模式在两季的总光资源积累量中表现出最高;但由于小麦-甘薯模式价格最低,所以其两季的总产值最低.另一方面,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3种搭配模式由于生育期基本一致使得其光能积累几乎相等;而小麦-甘薯模式在除小麦-玉米模式的其他3种模式中光合作用强度较高,光能利用效率仅次于小麦-玉米模式,加之产品价格较高,故两季的总产值最高;此外,小麦-花生模式在光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总产值方面也具有相对的优势.因此选择小麦-玉米模式作为华北平原南部两熟区最适宜的搭配模式,而小麦-花生模式可作为该地区的替代搭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南部 一年两熟区 不同搭配作物 光合性能 产量与产值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一年两熟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配套机具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大敏 王秀 +1 位作者 宁吉州 孙海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8-61,共4页
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一年两熟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可行的。采取保护性耕作在经济上合理,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有序循环,对发展持续性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配套机具进行了选型,并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制定了作业流程图。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干旱 半干旱 一年两熟区 机具
下载PDF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小麦机械化作业环节技术实施要点与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益民 《当代农机》 2022年第7期45-45,48,共2页
研究探索了山西省南部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中主要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小麦 一年两熟区 机械化 实施要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