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有一种忧伤叫“呼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虎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2期96-99,共4页
帕慕克的小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第10节出现一个引人注目且可以概括作者风格的词:"呼愁"。笔者深入挖掘这个词的丰富意蕴,发现它包括三层含义:人之忧伤,景之忧伤,奥斯曼的灵魂。并发现"呼愁"是一个... 帕慕克的小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第10节出现一个引人注目且可以概括作者风格的词:"呼愁"。笔者深入挖掘这个词的丰富意蕴,发现它包括三层含义:人之忧伤,景之忧伤,奥斯曼的灵魂。并发现"呼愁"是一个独特的文化概念,有着对于历史权力丧失的深刻思考,它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现实环境、心理原因、文化渊源,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追根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坦布尔— 一座城市的记忆 呼愁 奥斯曼 人之忧伤 景之忧伤
下载PDF
历史纪录片《一座城市的记忆》创作谈
2
作者 颛孙张杰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第14期112-113,共2页
历史题材纪录片《一座城市的记忆》是2015年徐州广播电视台的重点题材,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传教士彭永恩在徐州救助难民的故事。从2014年10月,编导发现这个选题,开始前期调研,撰写脚本,到拍摄、撰稿、剪辑、制作,这部纪录片用时近... 历史题材纪录片《一座城市的记忆》是2015年徐州广播电视台的重点题材,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传教士彭永恩在徐州救助难民的故事。从2014年10月,编导发现这个选题,开始前期调研,撰写脚本,到拍摄、撰稿、剪辑、制作,这部纪录片用时近一年。本片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虽然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彭永恩的事迹至今仍让徐州父老感动不已。这部纪录片荣获2015年度江苏省广播电视彩虹奖三等奖。作为这部纪录片的编导,笔者试图从注重细节、史料核实、客观讲述、悬念设置等几个方面分析、总结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以期对此类纪录片的创作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座城市的记忆 核实历史 讲述历史
下载PDF
对一座城市的记忆
3
作者 张培山 《环境经济》 2010年第8期66-67,共2页
这是这个城市最后的驼铃声,消失于1930年的秋天。至此。再也没有塞外的驼队来过,再也没有那声声的驼铃。
关键词 《对一座城市的记忆 散文 张培山 文学
下载PDF
一座城市的记忆
4
作者 王茜 《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 2009年第9期39-39,共1页
10岁那年,我出现在这座城市,开始了在这座城市的时光之旅,一个娇小的身躯,从此在阳光遍地的日子里,流动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关键词 高中 作文 语文教学 一座城市的记忆
下载PDF
伊斯坦布尔的“呼愁”试探──读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炎秋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8-165,共8页
瑞典文学院在授予帕慕克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赞他"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这部回忆录性质的作品中,帕慕克用土耳其语将这种忧郁称为"呼愁"... 瑞典文学院在授予帕慕克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赞他"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这部回忆录性质的作品中,帕慕克用土耳其语将这种忧郁称为"呼愁",认为这是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文化特点。从现实层面看,西方旅人的建构与伊斯坦布尔全盘西化的现实是"呼愁"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伊斯坦布尔市民与政府对"土耳其性"有意无意地肯定、坚持与发展,也是"呼愁"形成的重要原因。西化与土耳其性在伊斯坦布尔既对立、矛盾,又交错、渗透,构成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然而,全盘西化和土耳其性都有其局限与不足,因而也就无法消除伊斯坦布尔的"呼愁"。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并超越其上,构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伊斯坦布尔 “呼愁” 西化 土耳其性
原文传递
以城为镜——论《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的叙事艺术及文化身份意识
6
作者 张阳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瑞典文学院曾在2006年授予奥尔罕·帕慕克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评价他的写作"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帕慕克将个人的生命体验... 瑞典文学院曾在2006年授予奥尔罕·帕慕克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评价他的写作"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帕慕克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其故乡伊斯坦布尔的沧桑变迁糅合为一体,勾勒出了一幅现代土耳其人的精神图谱。以城为镜,帕慕克凭借作家的敏锐在故乡的历史浮沉中照见了自身。他采用虚实交错的叙事手法,打破线性时间的约束,并运用视觉影像与文字相佐,将个人生命体验深刻地融入城市的风光人情之中,进一步升华为代表土耳其民族精神的"呼愁"。这一"呼愁"正是现代土耳其人在肯定与否定中矛盾而割裂的文化身份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镜像 时空观 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一座城的记忆
7
作者 柳妎莹 《美文(青春写作)》 2010年第9期55-56,共2页
坐在书桌前灯下苦读的你烦闷了吗?放松一下吧!就从现在开始,2010年的“周游列国”和你一起跋山涉水,穿山越岭,在有疆的大地上,释放内心深处永远对无疆生活的渴望,让心灵怒放出自由的蓝莲花!
关键词 一座城市的记忆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