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柏拉图的“哲人王”思想看《一报还一报》的王制问题
1
作者 李莹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6-51,共6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哲人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学习哲学。莎剧《一报还一报》塑造的公爵文森修具有较为鲜明的“哲人王”特征,其治国之术具有哲人王色彩,在城邦的现实问题上表现了王者难以破解的困境。《一报还一报》包含的“哲人王...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哲人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学习哲学。莎剧《一报还一报》塑造的公爵文森修具有较为鲜明的“哲人王”特征,其治国之术具有哲人王色彩,在城邦的现实问题上表现了王者难以破解的困境。《一报还一报》包含的“哲人王”思想,承载了莎士比亚对王制问题的思考,表现了英国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君主制”形成时期对君主个人品格的想象和关照。它基于欧洲古典哲学中对君主品质的完美设想,同时也批判地表达了实现这一设想的现实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哲人王 莎士比亚 一报还一报 王制
下载PDF
《一报还一报》的伦理混乱与秩序重构中的悲喜命运转向
2
作者 刘玉杰 黄晓洁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34-137,共4页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一剧以克劳狄奥与朱丽叶的婚前私通为主要伦理线,展示了维也纳法治下个人私通和公共淫乱两类人的跌宕命运,着重探讨了维也纳城的伦理混乱,以及在主政者的伦理秩序重构中个人私通者由悲而喜和公共淫乱者由喜而悲...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一剧以克劳狄奥与朱丽叶的婚前私通为主要伦理线,展示了维也纳法治下个人私通和公共淫乱两类人的跌宕命运,着重探讨了维也纳城的伦理混乱,以及在主政者的伦理秩序重构中个人私通者由悲而喜和公共淫乱者由喜而悲的命运转向,旨在指出在西方前现代社会中,对基督教伦理规范的认同与否决定着个人的命运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报还一报 伦理混乱 伦理禁忌 秩序重构
下载PDF
《圣经》中的“罪”与“宽恕”在《一报还一报》中的体现
3
作者 邵星宇 《文教资料》 2012年第12期31-33,共3页
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是一部充满《圣经》典故的作品,《圣经》参引在剧中的使用大大超过莎士比亚的其他剧作。这部戏剧代表了人们从人性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圣经》的新时尚。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性与传统的神性之间的矛盾在莎... 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是一部充满《圣经》典故的作品,《圣经》参引在剧中的使用大大超过莎士比亚的其他剧作。这部戏剧代表了人们从人性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圣经》的新时尚。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性与传统的神性之间的矛盾在莎翁剧作中普遍有所反映,而《一报还一报》则充分体现了“罪”与“宽恕”这一《圣经》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一报还一报 《圣经》 “罪”与“宽恕”
下载PDF
合作中的“一报还一报”策略
4
作者 储一民 《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6X期268-,共1页
通过对一报还一报策略的解析,认证了一报还一报策略能够取得成功不是靠打倒对方,而是靠从对方引出使双方都有好处的合作。这对我们在与人合作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取得胜利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一报还一报 善良性 复性
下载PDF
欲望与法律:伊格尔顿对《一报还一报》的伦理学考量 被引量:2
5
作者 林骊珠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特里.伊格尔顿选用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作为切入点对康德伦理思想进行了批评。本文分析了伊格尔顿的批评,指出他通过深入剖析剧中主要人物安哲鲁的性格与行为,揭示了欲望与法律之间相互催生的关系,说明理性应该与感性结合,法律... 特里.伊格尔顿选用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作为切入点对康德伦理思想进行了批评。本文分析了伊格尔顿的批评,指出他通过深入剖析剧中主要人物安哲鲁的性格与行为,揭示了欲望与法律之间相互催生的关系,说明理性应该与感性结合,法律的制定者必须考虑欲望的需求,从而对康德伦理思想中完全排除外部感性经验的纯粹理性和道德法则进行了客观辩证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伊格尔顿 伦理批评 一报还一报 康德
下载PDF
博弈论中“一报还一报”策略与国际合作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恺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23期22-24,共3页
分析了囚徒困境、重复囚徒困境之间的纳什均衡是不同的,因此,对国际合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此引出"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对促进合作的影响。进而提醒在运用博弈论分析国际合作时需要注意中偏好假设的质疑与回应。
关键词 博弈论 重复囚徒困境 一报还一报策略”
下载PDF
《一报还一报》性道德映像中的政治权威
7
作者 赵陶 杨林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58-160,共3页
《一报还一报》是莎士比亚的问题剧之一,它反映了莎士比亚对社会的认识,及其对社会更为深刻的思考。在剧中,莎士比亚将性道德作为一个中心议题,去讨论人文主义与宗教禁欲思想之间的冲突,去讨论法律的宽容性,并通过男女之爱引起的一桩桩... 《一报还一报》是莎士比亚的问题剧之一,它反映了莎士比亚对社会的认识,及其对社会更为深刻的思考。在剧中,莎士比亚将性道德作为一个中心议题,去讨论人文主义与宗教禁欲思想之间的冲突,去讨论法律的宽容性,并通过男女之爱引起的一桩桩故事去挖掘由公爵所代表的政客们的种种丑行,从而展现出个人在强权面前无可奈何的社会现实。剧中交叉的婚外性关系及政客的狡诈,极力还原着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与反映。该剧以对性道德的探索为背景,去挖掘人类社会中权力与权威,法律与宽容,光明与狡诈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喜剧 一报还一报 问题剧
下载PDF
法律、秩序与性意识形态--莎剧《一报还一报》中的性意识形态 被引量:1
8
作者 焦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5,共6页
本文探讨了莎剧《一报还一报》中法律希望对身体与欲望进行规范从而产生的冲突,而这一冲突最终以欲望———确切地说,是男性的欲望作为一种内在的、本质的生物特性因而不可抑制地胜出而告终。这也宣告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冲破政治力量... 本文探讨了莎剧《一报还一报》中法律希望对身体与欲望进行规范从而产生的冲突,而这一冲突最终以欲望———确切地说,是男性的欲望作为一种内在的、本质的生物特性因而不可抑制地胜出而告终。这也宣告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冲破政治力量的束缚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然而,在法律与欲望的交锋中,男性的性欲望被构建为自然的、生物的、毋庸置疑的,而女性的身体与欲望却成为了斗争的场所、手段与目的而被物化。随着莎翁作品走上神坛,上述性意识形态也在前意识层面成为毋庸置疑的生物特性及社会现实,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帮助延续着不平等的男女等级社会。只有解构被构建为普世的"人文主义精神"其背后的性别歧视,才能构建非男权的本位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法律女性主义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一报还一报》对传统道德剧的继承
9
作者 武永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82-84,共3页
道德剧原是流行于中世纪的一种宗教戏剧,它以圣经故事为依据,着重宣扬基督教的教义信条和道德伦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富有文化巨人特征的莎士比亚,继承了道德剧的写作传统,他的名剧《一报还一报》既是对中世纪道德剧的继承,也有独到... 道德剧原是流行于中世纪的一种宗教戏剧,它以圣经故事为依据,着重宣扬基督教的教义信条和道德伦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富有文化巨人特征的莎士比亚,继承了道德剧的写作传统,他的名剧《一报还一报》既是对中世纪道德剧的继承,也有独到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 继承 中世纪道德剧
下载PDF
仁慈与公义——《一报还一报》中的圣经原型
10
作者 廖淑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2-74,共3页
仁慈与公义在莎士比亚作品《一报还一报》中被放到天平的两端,而作品中对圣经原型的精心选择和运用则显示了莎士比亚对于基督教精神仁慈与公义之间的个人解读。作者以《圣经》中的故事结构、人物原型与莎士比亚问题剧《一报还一报》的... 仁慈与公义在莎士比亚作品《一报还一报》中被放到天平的两端,而作品中对圣经原型的精心选择和运用则显示了莎士比亚对于基督教精神仁慈与公义之间的个人解读。作者以《圣经》中的故事结构、人物原型与莎士比亚问题剧《一报还一报》的联系为基点,探讨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对圣经原型的变形对解读莎翁基督教精神的影响,以揭示莎翁戏剧恒久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报还一报 圣经原型 变形 仁慈 公义
下载PDF
《一报还一报》创作特色漫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宏新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一报还一报 创作特色 莎士比亚 公爵 女主人公 伪君子 禁欲主义 非法占有 性行为 《俄狄浦斯王》
下载PDF
诠释法律与社会的关系——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的法理解读
12
作者 李清春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以文学艺术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法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即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而非社会以法律为基础,否则,将会产生不正义;同时,他批判了安哲鲁法条机械主义和公爵纯粹自由裁量两种极端... 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以文学艺术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法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即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而非社会以法律为基础,否则,将会产生不正义;同时,他批判了安哲鲁法条机械主义和公爵纯粹自由裁量两种极端的法律实施倾向。本文认为,莎士比亚不但向我们揭示了法律与社会的正确关系,而且提出了解决法律脱离社会问题的方法,即有限制的衡平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报还一报 奸淫罪 法律与社会 衡平
下载PDF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一报还一报”策略中的合作演化研究
13
作者 朱辉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294-296,共3页
合作是人类社会构成、存在和进步的基础。那么人类合作的生成机制是什么呢?美国著名的政治学科学家,著名的行为分析及博弈论专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在其所著的《合作的进化》中,设计了两轮计算机竞赛来对囚徒困境的重复博弈进行分... 合作是人类社会构成、存在和进步的基础。那么人类合作的生成机制是什么呢?美国著名的政治学科学家,著名的行为分析及博弈论专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在其所著的《合作的进化》中,设计了两轮计算机竞赛来对囚徒困境的重复博弈进行分析,发现每轮竞赛中胜出的都是一个最简单的策略——"一报还一报"(TitforTat)。它是基于回报的,可激怒的。这个结论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我们了解个人、组织和国家间合作产生和进化的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报还一报 合作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
下载PDF
律法焦虑与政体健康:体液理论中的莎士比亚问题剧《一报还一报》
14
作者 陶久胜 郭梦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0-25,共6页
根据古典医学四种体液的理论与大小宇宙的类比关系,可以发现莎士比亚问题剧《一报还一报》中所涉及的疾病话语:过剩的爱欲在维也纳城中肆虐,最终传染到临时执政者安吉鲁身上时,破坏了整个城邦的体液平衡。法律在此处隐喻着城邦安定和政... 根据古典医学四种体液的理论与大小宇宙的类比关系,可以发现莎士比亚问题剧《一报还一报》中所涉及的疾病话语:过剩的爱欲在维也纳城中肆虐,最终传染到临时执政者安吉鲁身上时,破坏了整个城邦的体液平衡。法律在此处隐喻着城邦安定和政体健康,司法者需要将个人道德视为司法责任的一部分,但执法者安吉鲁却漠视自身道德的缺失,导致法律名存实亡,因此公爵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计谋,让维也纳恢复到法治和道德健康的轨道上来。剧中维也纳城邦的疾病影射早期现代英国性道德问题的焦虑,莎士比亚通过道德与法律的斗争和融合参与政治讨论之中,表达对新上任的英王詹姆士一世的统治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报还一报 体液理论 法律 政体 道德
下载PDF
莎剧《一报还一报》中情态谓词must的汉译
15
作者 吴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74-80,96,共8页
从语言学视角来考察莎剧《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中情态谓词must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对比分析朱生豪、梁实秋、方平、英若诚、彭镜禧在该词翻译上的异同。结果显示,must在《一报还一报》中一共出现了58例,包含4个义项,即“决... 从语言学视角来考察莎剧《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中情态谓词must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对比分析朱生豪、梁实秋、方平、英若诚、彭镜禧在该词翻译上的异同。结果显示,must在《一报还一报》中一共出现了58例,包含4个义项,即“决心”“必要性”“必然性”“推测”。梁实秋和彭镜禧在must的翻译策略上倾向于形式对等,而朱生豪、英若诚和方平在must的翻译策略上倾向于动态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报还一报 汉译 MUST
下载PDF
早期现代英格兰的统治焦虑:《一报还一报》中的自然法和社会法律
16
作者 叶楠舟 《戏剧之家》 2018年第34期181-183,共3页
《一报还一报》于1604年上映,剧中对克劳迪奥一案的处理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安德鲁过于严苛,有的则认为没有法律约束不能整顿这个混乱的社会。本文将对人类的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律者这矛盾的二者进行分析,揭示早期英格兰在选择用严苛的法律... 《一报还一报》于1604年上映,剧中对克劳迪奥一案的处理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安德鲁过于严苛,有的则认为没有法律约束不能整顿这个混乱的社会。本文将对人类的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律者这矛盾的二者进行分析,揭示早期英格兰在选择用严苛的法律还是尊重人的自然法则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产生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报还一报 自然法 社会法律
下载PDF
一报还一报
17
作者 恩鸿 《上海财税》 1995年第10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机电设备 经营部 建筑公司 一报还一报 增值税专用发票 建筑工程项目 纳税保证金 税务稽查 莎士比亚 增值税发票
下载PDF
浅谈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的悲喜剧色彩
18
作者 杨宇全 《戏文》 2004年第3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英国 莎士比亚 一报还一报 悲喜剧色彩 戏曲美学 戏剧语言 情感体验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政治主题的批评话语流变
19
作者 吴迪 《英语学习》 2021年第6期67-72,共6页
自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又译《量罪记》)诞生以来,众多文学评论者对其政治主题的阐释存在争议。从17世纪的君主权威崇拜到19、20世纪的现代理性政治观念,评论者对该剧政治主题的讨论焦点不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各种《一报还一... 自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又译《量罪记》)诞生以来,众多文学评论者对其政治主题的阐释存在争议。从17世纪的君主权威崇拜到19、20世纪的现代理性政治观念,评论者对该剧政治主题的讨论焦点不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各种《一报还一报》的改写本也不断地体现不同时代作家们各自的政治观。对该剧政治主题的批评观点变迁,源自西方主流政治观念的时代演变以及莎剧经典本身的意义多元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报还一报 政治主题 批评 多元意义 流变
下载PDF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中的“消极感受力”(英文)
20
作者 肖飚 黄雯琴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60-564,共5页
围绕被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极力推崇的创作禀赋——"消极感受力",采用新批评"文本细读法",仔细研读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并通过分析该剧在戏剧类型、人物塑造以及结尾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歧义性,指出该... 围绕被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极力推崇的创作禀赋——"消极感受力",采用新批评"文本细读法",仔细研读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并通过分析该剧在戏剧类型、人物塑造以及结尾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歧义性,指出该剧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消极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感受力 一报还一报 戏剧类型 人物塑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