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脊柱结核一期内固定植骨治疗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熊国忠 殷作明 +3 位作者 刘建伟 叶峰 汤建林 李赵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2-71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脊柱结核一期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的可行性、重要性。[方法]总结本院40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内固定植骨手术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通过本组40例患者随访1~6年脊柱结核患者都治愈,脊柱畸形得到明显矫正。[结论]高原... [目的]探讨高原脊柱结核一期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的可行性、重要性。[方法]总结本院40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内固定植骨手术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通过本组40例患者随访1~6年脊柱结核患者都治愈,脊柱畸形得到明显矫正。[结论]高原一期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治疗效果是有效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植骨 一期内固定 高原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一期内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61例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彭耀庆 罗立进 +4 位作者 张朝跃 李小如 杨辉芳 詹瑞森 杨檑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4期291-292,共2页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一期内固定 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髓内钉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众 吴亚乐 李骥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83-684,686,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科室于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骨折患者140例,其中76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64例行传统治疗(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科室于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骨折患者140例,其中76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64例行传统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Frankel分级、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且治疗组的临床指标及Frankel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骨折,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内固定 负压封闭引流 下肢开放骨折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对患者植骨融合率、VAS评分及损伤神经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范志丹 李青 梁道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6期73-74,共2页
目的:探究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对患者植骨融合率、VAS评分及损伤神经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20例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随访1年。分析患者... 目的:探究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对患者植骨融合率、VAS评分及损伤神经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20例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随访1年。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及损伤神经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损伤神经恢复明显(P<0.05);随访1年,患者植骨融合率为100.00%,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6.68 2.32)个月。结论: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植骨融合及损伤神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后路病灶清除 一期内固定 影响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一期内固定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佩海 李长青 黄博 《医学综述》 2013年第4期749-751,共3页
目的对比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一期内固定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近期确诊收治的70例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仅行一期内固定联合传统... 目的对比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一期内固定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近期确诊收治的70例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仅行一期内固定联合传统敷料覆盖术,治疗组38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随访期间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及时间、临床疗效(优良率)及Frankel分级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间相比,治疗组的Frankel分级、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一期内固定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下肢开放性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一期内固定 下肢开放性骨折 骨筋膜室综合征
下载PDF
一期内固定联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昌绚 李家伟 +1 位作者 刘晓齐 陈阳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5期16-18,30,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内固定联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科2010年2月至2020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48例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组与B组,各24例。A组给予一... 目的探讨一期内固定联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科2010年2月至2020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48例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组与B组,各24例。A组给予一期内固定联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B组给予一期软组织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待软组织恢复后二期行内固定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结果A组的感染率低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骨折愈合率、Kofoed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内固定联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及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内固定 腓肠神经皮瓣 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23
7
作者 赵敏 周江军 +4 位作者 吕仁发 张懿城 朱治宇 张立 陈荣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879-1882,共4页
[目的]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常伴有重度污染。本文探讨这一类型的骨折运用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08年6月~2010年10月共收治58例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下肢开放性... [目的]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常伴有重度污染。本文探讨这一类型的骨折运用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08年6月~2010年10月共收治58例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处理。对照组:27例,男18例,女9例,给予普通清创二期内固定、植皮或皮瓣;VSD组:31例,男18例,女13例,急诊彻底清创后均采用一期内固定联合VSD固定骨折并封闭创口,7~21 d后根据肉芽生长情况给予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对照组:28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6~18个月,平均(9.8±2.91)个月,创面愈合时间20~95 d,平均(46.81±16.80)d。VSD组:31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29±1.88)个月,创面愈合时间14~33 d,平均(19.68±5.30)d。对照组与VSD组的骨折及创面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1,P<0.001),VSD组明显好于对照组,GustilⅢA、ⅢB型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906,P=0.080),而创面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35)。[结论]经彻底清创后,一期内固定联合VSD治疗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一期内固定 开放性骨折 软组织缺损 下肢
原文传递
经胸膜外入路一期钛笼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12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蔡伟斌 郭新辉 杨俊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后外侧切口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患者12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诊12~24个... 目的探讨经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后外侧切口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患者12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诊12~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改善10例,有效率83.3%;术后无一例局部结核复发或胸腔内结核扩散;术后随诊12~24个月的12例患者均显示植骨处骨性融合。结论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能促进病灶愈合及截瘫恢复,矫正后凸畸形和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结核 一期植骨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晓魏 颜志坚 +2 位作者 麦伟 张维成 方文焕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9期20-21,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入路方法不同分为两...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入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前入路(n=22例)和后入路(n=21例),两组患者术后按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融合时间和术后1年Cobb角的平均值和红细胞沉降率及术后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前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后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融合时间、术后1年Cobb角和红细胞沉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1.82%,后入路组优良率为71.4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81,P>0.05).结论 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均具有可靠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 前后入路 疗效
下载PDF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棒内固定治疗多发胸椎结核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玉光 江伟 +2 位作者 叶蜀新 余游 樊元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期412-413,共2页
目的对多发胸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棒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多发胸椎结核临床患者病例24例,给予单钉棒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这患者的治疗效... 目的对多发胸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棒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多发胸椎结核临床患者病例24例,给予单钉棒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这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者16-30个月,平均25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手术后Cobbs角0-15度,平均7度,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对多发下胸椎结核患者实施单钉棒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给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螺钉内固定一期植骨结合外固定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松 王维 +2 位作者 王晓 张永利 邓均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6期419-420,共2页
自1998年6月~2002年5月,采用螺钉内固定一期植骨结合外固定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2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Ⅲ型Pilon骨折 螺钉内固定一期植骨术 固定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对胸腰椎结核的治疗效果分析
12
作者 王顺利 李国艳 +2 位作者 史迎宾 张林峰 梅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1期42-42,共1页
目的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与后路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60例,依抽签法随机分为各30例的两组,对照组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实验组行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结果... 目的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与后路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60例,依抽签法随机分为各30例的两组,对照组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实验组行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但住院时间缩短,植骨融合率升高,复发率降低,P均<0.05;随访1年,ESR及Cobb角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促进患者恢复,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一期后路内固定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脊柱结核患者腰骶角、椎间隙高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棚菲 张杰 +2 位作者 徐强 霍玉龙 张民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8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脊柱结核患者腰骶角、椎间隙高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以单双号分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前后联合...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脊柱结核患者腰骶角、椎间隙高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以单双号分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腰骶角、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大(P<0.05)。术后,观察组的CRP水平、ES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恢复效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 脊柱结核 腰骶角 椎间隙高度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一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永敢 苗立冬 +3 位作者 疏致富 孙军 罗辉耀 雷扬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与一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泗洪医院收治的8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对象开展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术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期组(40例)接受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 目的 比较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与一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泗洪医院收治的8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对象开展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术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期组(40例)接受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期组(41例)接受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固定优良率、肿胀消除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分期组治疗后的固定优良率为87.80%,高于一期组的70.00%(x^(2)=3.871,P=0.049);分期组治疗后的肿胀消除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为(8.45±3.92)d、(2.16±1.72)周、(10.13±3.86)周,均短于一期组[(13.76±5.17)d、(3.84±1.79)周、(14.85±5.19)周,t=5.217、4.308、4.652,P <0.05];分期组术后6个月的跖屈、背屈角度为(17.16°±3.23°)、(23.76°±3.82°),均大于一期组[(13.21°±2.18°)、(28.37°±4.13°),P <0.05],分期组外翻、内翻角度为(0.41°±0.23°)、(0.62°±0.32°),均小于一期组[(1.37°±0.48°)、(1.89°±0.30°),P <0.05)]。结论 相较于接受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能更显著的改善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下载PDF
单纯脓肿引流与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张明顺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8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纯脓肿引流与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采用单纯脓肿引流法和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病例各10例,统计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采用Pearsonχ2检验,检验两种方法的疗效有... 目的探讨单纯脓肿引流与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采用单纯脓肿引流法和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病例各10例,统计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采用Pearsonχ2检验,检验两种方法的疗效有无差别。结果采用单纯脓肿引流法的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分别为7例和3例;采用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法的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分别为9例和1例。结论单纯脓肿清除引流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脓肿清除彻底,对结核毒性反应强、体质差不能耐受大手术或骨性病灶破坏轻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治疗脊柱结核能及早的纠正后凸畸形,预防复发,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椎间融合,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取得大多数患者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单纯脓肿引流 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
下载PDF
一期闭合复位外固定序贯二期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若丰 丁亚南 +2 位作者 田从斌 王辉 张国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究一期闭合复位外固定序贯二期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常州医疗区C3型Pilon骨折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 目的探究一期闭合复位外固定序贯二期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常州医疗区C3型Pilon骨折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一期闭合复位外固定序贯二期内固定),每组4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闭合复位外固定序贯二期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型Pilon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一期闭合复位外固定序贯二期内固定
下载PDF
椎体侧方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下胸椎、腰椎结核
17
作者 董亚军 褚邵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12期31-31,共1页
自2002年1月~2005年3月收治12例下胸椎、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侧经胸腹膜外椎体侧方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体间植骨、“K”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椎体侧方 一期植骨内固定 治疗 下胸椎结核 腰椎结核
下载PDF
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探讨
18
作者 任鹏 刘晓阳 +1 位作者 张峰 鲍锐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用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100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 目的:分析并研究用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100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然后观察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术后3个月和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这100例患者的VAS评分均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这100例患者的VAS评分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这100例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更低,其腰椎的生理曲度更大,P<0.05。结论:用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腰骶部疼痛的症状,降低其红细胞沉降率,恢复其腰椎的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腰骶段脊柱结核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矫形及神经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希强 董伟杰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4期11-13,共3页
目的比较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矫形及神经康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本院及北京胸科医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采用前路固定的49例作... 目的比较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矫形及神经康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本院及北京胸科医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采用前路固定的49例作为A组,采用后路固定的40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为(2.4±1.1)h,明显短于B组的(3.5±0.9)h;A组术中出血量为(385±40)mL,明显少于B组的(420±35)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B组的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B组为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且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后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具有更佳的矫形效果,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更为适宜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 前路固定 后路固定
下载PDF
前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 被引量:29
20
作者 丁真奇 康两期 +5 位作者 翟文亮 路迪生 练克俭 郭延杰 郭林新 刘晖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右侧胸腔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6例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6~48岁,平均32.3岁.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临床... 目的探讨经右侧胸腔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6例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6~48岁,平均32.3岁.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临床表现均有胸背痛及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后凸角为15°~30°,平均19°.T3~T5椎体破坏1例,T4,5 4例,T3~T61例.AIA分级:C级5例,D级1例.MRI示椎管内脓肿2例,椎旁脓肿4例,均压迫硬膜囊.术前常规使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2~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6例患者全部采用经右胸腔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体植骨融合术,3例使用'K'形钢板内固定,3例使用Ventrofix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为2.5~3.5 h,平均3 h,手术失血量800~220ml,平均1300ml,输血500~2000ml,平均1200ml.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6~44个月,平均21个月;4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2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所有患者血沉均恢复正常,胸背痛消失,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6个月,无一例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至16°.结论采用经右胸腔前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是目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一期植骨内固定 治疗 胸椎结核 瘫痪 并发症 脊髓压迫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