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中DEHP溶出量 被引量:15
1
作者 印晖 金念祖 《中国药业》 CAS 2006年第14期9-10,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 P)溶出量的方法。方法以乙醇为溶剂,于37℃浸泡样品10h,在超声波水浴中提取30m 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泡液中DEH P含量,测定波长为275nm。结果DEH P浓度在30... 目的建立测定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 P)溶出量的方法。方法以乙醇为溶剂,于37℃浸泡样品10h,在超声波水浴中提取30m 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泡液中DEH P含量,测定波长为275nm。结果DEH P浓度在300~700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7.32%,RSD为0.02%~0.11%;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产品在乙醇中浸泡10h后DEH P的溶出量为48.7~61.8m g/g。结论该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以满足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中DEH P溶出量的质量监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道
下载PDF
体外循环管道固定器优化设计与临床应用分析
2
作者 黄艳 钟春香 朱华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2期1828-1830,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设计体外循环管道固定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体外循环管道固定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纱布缠绕管道并用有齿钳固定于手术巾上,观察组使用优化设计... 目的探讨优化设计体外循环管道固定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体外循环管道固定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纱布缠绕管道并用有齿钳固定于手术巾上,观察组使用优化设计的体外循环管道固定器,比较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受影响程度、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比较,显著差异(P>0.05);术毕,两组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观察组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受影响程度总体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管道固定器优化设计应用,可有效缩短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对血流及相关脏器功能的影响,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循环手术 管道固定器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操作规范流程及使用标准
3
作者 体外循环质控委员会专家组 周秀娟 +4 位作者 熊际月 刘刚 杜磊 吉冰洋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5期259-262,共4页
1背景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cuum-assist venous drainage,VAVD)是指在体外循环中重力引流的基础上,将专用负压控制器连接到密闭的硬壳静脉贮血器,使静脉贮血器内形成控制性微负压,从而增加静脉引流量。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使用负压帮助... 1背景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cuum-assist venous drainage,VAVD)是指在体外循环中重力引流的基础上,将专用负压控制器连接到密闭的硬壳静脉贮血器,使静脉贮血器内形成控制性微负压,从而增加静脉引流量。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使用负压帮助静脉引流的报道^([1]),但在1954年Gibbon使用重力简化腔静脉引流^([2])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21世纪初微创心脏手术的出现使VAVD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并逐渐在微创心脏手术^([3-6])、减少预充中^([7-9])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VAVD相关溶血和动脉栓塞的风险、不良事件等报道^([10-11]),使其再次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 循环 心肺转流 操作规范流程 使用标准
下载PDF
体外循环使用一次性物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
作者 王璐 冯丹 高文君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0年第1期47-47,49,共2页
关键词 循环手术 一次性物品 管理
下载PDF
一次性体外循环管道无菌试验的建立
5
作者 颜林 陈嘉晔 《医疗设备信息》 2002年第6期54-54,共1页
一次性体外循环管道(以下简称管道)作为一种接触面积比较大的医疗器械 ,为保证无菌试验的可信性 ,应该使用完整的产品进行。但这会制备出大量的供试液 ,作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无菌检查法”项下薄膜过滤法对管道... 一次性体外循环管道(以下简称管道)作为一种接触面积比较大的医疗器械 ,为保证无菌试验的可信性 ,应该使用完整的产品进行。但这会制备出大量的供试液 ,作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无菌检查法”项下薄膜过滤法对管道无菌试验进行设计 ,为大接触面积的医疗器械无菌试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循环管理 无菌试验 薄膜过滤法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楚军民 吴清玉 许建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 比较常温非体外循环 (OPCPB)和低温体外循环 (CPB)下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功能性单心室复杂畸形的效果。 方法 根据术中是否采用 CPB,将 2 8例功能性单心室复杂心脏畸形患者分为两组 ,OPCPB组 :11例 ,均在 ... 目的 比较常温非体外循环 (OPCPB)和低温体外循环 (CPB)下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功能性单心室复杂畸形的效果。 方法 根据术中是否采用 CPB,将 2 8例功能性单心室复杂心脏畸形患者分为两组 ,OPCPB组 :11例 ,均在 OPCPB下行心外管道 TCPC;CPB组 :17例 ,均在 CPB下行心外管道TCPC。记录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体动脉压、胸腔引流液量、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液制品用量、住院费用和出院时脉搏血氧饱和度 (Sp O2 ) ,并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别 ,术后OPCPB组 CVP明显低于 CPB组 (P<0 .0 5 ) ,胸腔引流液量、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 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CPB组明显减少或缩短 (P<0 .0 5 ) ,血浆用量明显减少 (P<0 .0 5 ) ,住院费用明显低于 CPB组 (P<0 .0 5 ) ,两组 Sp O2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结论 在 OPCPB下行心外管道 TCPC并非十分困难 ,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优于CPB下行心外管道 TCPC,围术期血液制品用量减少 ,有利于早期恢复 ;术后住院时间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B 管道 TCPC 术后 住院时间 循环 住院费用 结论 CVP 差别
下载PDF
从“珠海体外循环管道事件”看我国医疗器械不事件监测与风险管理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丽君 邓剑雄 +2 位作者 邢欣 林国良 钟永强 《中国药物警戒》 2009年第8期453-457,共5页
通过对"珠海体外循环管道事件"进行剖析,阐述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风险管理的现状,探讨我国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风险管理的模式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循环管道 不良事件 监测 风险管理
下载PDF
体外循环管道表面改性的回顾与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罗鹏 杨剑 刘维永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4-618,共5页
体外循环是目前心脏外科的一项常规技术,但由于制备体外循环管道所使用的人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欠佳,体外循环往往可导致患者术后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影响其临床转归。为减小体外循环的这一不良影响,多种策略得到发展,体外循环管道... 体外循环是目前心脏外科的一项常规技术,但由于制备体外循环管道所使用的人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欠佳,体外循环往往可导致患者术后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影响其临床转归。为减小体外循环的这一不良影响,多种策略得到发展,体外循环管道的表面改性就是其中一种改善其生物相容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文中对目前体外循环管道表面改性的几种主要方法,如生物活性表面、生物惰性表面和生物模仿表面等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做一回顾,并介绍了其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管道 表面改性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国产一次性体外循环管道流量的测定
9
作者 邢祖民 严丽珠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24-24,共1页
通过实际数据测定和统计学上的处理,证明国产一次性体外循环管道的流量有一定的误差,成人泵管流量低,儿童泵管流量偏高。1实验设计取国产东莞科威公司一次性管道成人与儿童组各一根主泵管,以普通水做流体,用Plgstan体外循... 通过实际数据测定和统计学上的处理,证明国产一次性体外循环管道的流量有一定的误差,成人泵管流量低,儿童泵管流量偏高。1实验设计取国产东莞科威公司一次性管道成人与儿童组各一根主泵管,以普通水做流体,用Plgstan体外循环机转流,以秒表计时,计一分钟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国产一次性泵管 流量测定
下载PDF
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中聚乙烯亚胺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春 杨剑 +3 位作者 易定华 罗鹏 曹瑞军 周华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670-672,676,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烯亚胺(PEI)的浓度、平均相对分子量对涂层肝素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各种底物的浓度及反应条件,优化涂层工艺。方法:将PEI的平均相对分子量(3 000、10 000、20 000)和质量浓度(1 g/dl、2 g/dl、5 g/dl)交叉组合分为9个组,制... 目的:探讨聚乙烯亚胺(PEI)的浓度、平均相对分子量对涂层肝素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各种底物的浓度及反应条件,优化涂层工艺。方法:将PEI的平均相对分子量(3 000、10 000、20 000)和质量浓度(1 g/dl、2 g/dl、5 g/dl)交叉组合分为9个组,制成PEI-戊二醛-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利用红外光谱对结合肝素的表征定性,用甲苯胺蓝分光光度法测量肝素的结合含量。结果:通过PEI-戊二醛-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肝素的结合量,受PEI的分子量及浓度的影响,最适质量浓度及平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2 g/dl和20 000。结论:各组肝素涂层材料肝素的浓度随PEI平均相对分子量的递增而增加,在一定范围内,PEI的浓度与肝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肝素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循环管道 肝素涂层
下载PDF
运用气相色谱法评价体外循环一次性血管路中2-氯乙醇残留量的安全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付步芳 冯晓明 《中国药物警戒》 2009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建立评价体外循环一次性血管路中2-氯乙醇残留量安全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体外循环一次性血管路中2-氯乙醇残留量进行测定,优化各种检测条件。结果该法的分离度在3.0以上,理论塔板数在10000以上,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0... 目的建立评价体外循环一次性血管路中2-氯乙醇残留量安全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体外循环一次性血管路中2-氯乙醇残留量进行测定,优化各种检测条件。结果该法的分离度在3.0以上,理论塔板数在10000以上,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0.9996,精密度试验的RSD为3.68%,重复性试验的RSD为3.1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RSD=4.12%)。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可行,可有效地评价该类产品2-氯乙醇残留量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一次性血管路 2-氯乙醇 气相色谱法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体外血液循环处理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若 梅晓蓉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4期2274-2275,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处理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FUS)的效果。方法将本中心2014年4月-2016年4月,对发生FUS经吸氧、减慢血流量等处理后,症状仍不缓解的23例次患者,采取停止血液回输,将透析器和管道里的血液在体外循环30min,之后逐渐增加血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处理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FUS)的效果。方法将本中心2014年4月-2016年4月,对发生FUS经吸氧、减慢血流量等处理后,症状仍不缓解的23例次患者,采取停止血液回输,将透析器和管道里的血液在体外循环30min,之后逐渐增加血流量,重新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21例患者经体外循环后自觉症状逐渐缓解,并继续透析治疗;1例患者体外循环后症状仍持续,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处理后,症状缓解重新开始治疗;1例患者经体外循环症状缓解后重新开始治疗,再次出现FUS临床症状。结论运用体外血液循环的处理方法能减轻FUS,减少患者损伤及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使用综合征 循环 血液透析 透析器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肝素涂层管道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蓉 范慧敏 刘中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年第2期116-118,104,共4页
关键词 人工材料 肝素涂层管道 循环 首次 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功能 微血管内皮细胞 局部 生物相容性 血液
下载PDF
体外循环立式管道排放夹的研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倩 王葵亮 邢泉生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研发新型体外循环立式管道排放夹以预防体外循环管道固定环节的各种潜在风险。该排放夹采用密闭式、上下双层盒体立体设计,尺寸和颜色的双重标识、置管孔内壁防滑、反复消毒使用等创新优势,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广泛,使用方便等特... 研发新型体外循环立式管道排放夹以预防体外循环管道固定环节的各种潜在风险。该排放夹采用密闭式、上下双层盒体立体设计,尺寸和颜色的双重标识、置管孔内壁防滑、反复消毒使用等创新优势,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广泛,使用方便等特点,有效消除管道受压、松动、打折、扭曲等重大安全隐患,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转化和推广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管道排放夹 立式 盒式 专利
下载PDF
挂式体外循环管道排放夹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丹 杨波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4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循环 管道排放夹 革新推广
下载PDF
巧用一次性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管调速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舒芬华 张丽琼 吴翠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8期184-184,共1页
目前,儿科使用的腹膜透析液管道无流量调控开关装置。临床上行腹膜透析疗法时,一般使用无菌钳夹(放)腹透管控制流量、速度。由于调速不准确,常导致灌入或排出透析液速度过快、压力过大引起腹痛不适等腹膜透析并发症;在使用过程中... 目前,儿科使用的腹膜透析液管道无流量调控开关装置。临床上行腹膜透析疗法时,一般使用无菌钳夹(放)腹透管控制流量、速度。由于调速不准确,常导致灌入或排出透析液速度过快、压力过大引起腹痛不适等腹膜透析并发症;在使用过程中,无菌钳难以保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装置 调速器 循环 血路管 一次性 腹膜透析液 腹膜透析疗法 速度过快
下载PDF
体外循环管道的微粒检测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相华 袁秦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年第9期73-75,共3页
体外循环管道是体外循环治疗中与人体血液接触面较大的三类医疗器械,若管道内表面所附微粒随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可能对人体带来严重危害。本文主要以检测中可能涉及的情况作为出发点,研究体外循环管道微粒检测结果的可能影响因素,以期对... 体外循环管道是体外循环治疗中与人体血液接触面较大的三类医疗器械,若管道内表面所附微粒随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可能对人体带来严重危害。本文主要以检测中可能涉及的情况作为出发点,研究体外循环管道微粒检测结果的可能影响因素,以期对体外循环管道微粒含量的监督检测起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管道 微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肝素涂抹管道减轻体外循环炎症反应
18
作者 范慧敏 孙图成 +1 位作者 孙宗全 刘中民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1-373,共3页
关键词 肝素涂抹管道 循环 炎症反应 CPB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管道被细菌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俊欣 魏瑞璞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6-17,共2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术后 ,机械通气的患者在不同时间内出气管道及入气管道被细菌污染的情况 ,以找出最佳更换管道的时间 ,即保证病人不出现肺部感染 ,又最大限度地延长了呼吸机管道的使用寿命。方法 对 15 6例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分别连...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术后 ,机械通气的患者在不同时间内出气管道及入气管道被细菌污染的情况 ,以找出最佳更换管道的时间 ,即保证病人不出现肺部感染 ,又最大限度地延长了呼吸机管道的使用寿命。方法 对 15 6例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分别连续机械通气 2 4h~ 40d ,于每次更换管道后 2 4h、48h、72h、96h进行出气管道及入气管道的细菌培养。结果 2 4h、48h出气及入气管道均无细菌生长 ,72h出气管道污染率为 83% ,入气管道只有 2例被少数细菌污染 ,96h入气管道污染率为 79%。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病人在术前无呼吸道感染 ,术前、术中、术后均联合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及严格呼吸道管理的前提下 ,72h更换一次出气管道 ,96h更换一次入气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细菌污染 术后 呼吸机管道 术前 病人 机械通气 严格 结论 最大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中管道固定方法介绍
20
作者 卢燕 曾俊 周妮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循环 吸引头内包装袋 管道 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