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性密闭式负压吸引器连接管冲洗接头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1
作者 马鑫 吴晶 +1 位作者 孙强 潘树义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21-724,共4页
目的研制一次性密闭式负压吸引器连接管冲洗接头,探讨其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研制一次性密闭式负压吸引器连接管冲洗接头(专利号:ZL 202021684079.1)。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高压氧科60... 目的研制一次性密闭式负压吸引器连接管冲洗接头,探讨其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研制一次性密闭式负压吸引器连接管冲洗接头(专利号:ZL 202021684079.1)。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高压氧科60名气管切开塑料套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对照、重复测量的方式,每次吸痰后使用一次性密闭式负压吸引器连接管冲洗接头冲洗连接管的患者为试验组,每次吸痰后采用传统方式冲洗连接管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操作时间,在连续使用第3天及第7天连接管头端和内壁细菌菌落数。结果试验组单次冲洗操作用时(5.238±0.116)s,对照组操作用时(11.580±0.27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连续使用第3天及第7天连接管头端及内壁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研制的一次性密闭式负压吸引器连接管冲洗接头可节省冲洗时间,降低密闭式冲洗连接管头端污染概率,并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吸引 连接管 冲洗接头
下载PDF
手动负压吸引术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阴竞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观察手动负压吸引术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本院进行人工流产的120例女性,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阴道流血... 观察手动负压吸引术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本院进行人工流产的120例女性,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少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无痛和轻度疼痛者多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流产效果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 手动负压吸引术在人工流产中效果好,很好的保证了女性术中安全,手术时间明显减少,不易引起出血,且术后不良症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手动吸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一次性手动吸引器及电动负压吸引器在早孕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红梅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8期37-39,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一次性手动吸引器及电动负压吸引器在早孕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自2018年4月—2020年4月接受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35~60 d)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动组与电动组,每组40例,手动组使用一次性手动吸引器,电动... 目的探究与分析一次性手动吸引器及电动负压吸引器在早孕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自2018年4月—2020年4月接受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35~60 d)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动组与电动组,每组40例,手动组使用一次性手动吸引器,电动组使用电动负压吸引器,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宫颈软化松弛率、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人工流产不全率、施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手动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离站时间及术中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45±1.42)min、(24.25±5.66)min、(2.41±1.33)分,电动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离站时间及术中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7.69±1.56)min、(45.38±8.21)min、(5.32±1.28)分,手动组与电动组相比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离站时间较短、术中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2、13.401、9.971,P<0.05)。电动组与手动组的宫颈软化松弛率分别为87.50%、60.00%,电动组与手动组相比宫颈软化松弛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2,P<0.05)。两组施术过程均未出现1例血压异常、心率异常、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出汗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过程,治疗过程较为顺利。结论一次性手动吸引器相比于电动负压吸引器应用于早孕人工流产中可明显缩短疼痛,围术期指标较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手动吸引 电动吸引 早孕 人工流产
下载PDF
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志伟 何绍伟 +1 位作者 戴先前 郑浩陆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700-700,共1页
我院在颅骨修补术中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成功解决了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骨缺损 吸引 颅骨修补
下载PDF
双通道负压吸引器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研究
5
作者 丁洪瑞 刘腾飞 +3 位作者 杨柳 曹月鹏 李彭依 钱晨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双通道负压吸引器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本院首诊并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02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1),2组患者手术均由相同手术团队完成,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的... 目的探讨新型双通道负压吸引器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本院首诊并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02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1),2组患者手术均由相同手术团队完成,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的单通道负压吸引器,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新型腹腔镜手术用双通道负压吸引器,对术中患者体内手术烟雾以及多余的CO_(2)持续负压吸引,对比2组患者术中消除烟雾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擦镜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术中手术视野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建立气腹后ETCO_(2)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双通道负压吸引器具有良好的消除烟雾效果,减少擦镜次数并改善手术视野质量,有助于缩短手术进程,并且未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双通道吸引
下载PDF
手动负压吸引器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建萍 李琴 茅红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2期344-344,共1页
目的:探讨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妇产科纳入需进行人工流产的妇女100例,纳入者妊娠时间为35~60d。以随机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电动负压吸引器进行人工流产处理;观察... 目的:探讨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妇产科纳入需进行人工流产的妇女100例,纳入者妊娠时间为35~60d。以随机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电动负压吸引器进行人工流产处理;观察组患者以手动负压吸引器进行人工流产处理。其中两组患者在流产过程中均无麻醉镇痛处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流产过程中所需时间、出血量、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流产疼痛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几率。结果:经组间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不全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动负压吸引器在人工流产中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度,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率发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电动负压吸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动吸引 电动吸引 手动吸引人工流产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巧用一次性注射器替代负压吸引球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双双 林玉丹 陈蓝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219-1219,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注射 吸引
下载PDF
基于混合算法优化BP-PID控制的负压吸引器研究
8
作者 赵力杰 甘屹 孙福佳 《建模与仿真》 2023年第1期304-316,共13页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是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负压吸引器应用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伤口愈合治疗中。真空泵作为负压源是主要的工作部件,针对其存在外部干扰、传感器延迟以及建模不精确等引起的负压...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是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负压吸引器应用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伤口愈合治疗中。真空泵作为负压源是主要的工作部件,针对其存在外部干扰、传感器延迟以及建模不精确等引起的负压强度不稳定的现象,提出一种应用于真空泵的连续负压控制优化方法。首先,提取真空泵及导管等的关键参数,建立负压吸引器创面治疗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其次,结合BP神经网络和PID控制,通过识别并优化真空泵伺服动态控制参数,并反馈到控制器输入端;最后,引入灰狼算法(GWO)与粒子群算法(PSO)的混合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进一步提高神经网络的精度。通过仿真,与传统PID、BP-PID及PSO-BP-PID相比,所提出的混合算法分别提前了1.0s 、0.5 s和0.4 s,稳态误差分别减少了98%、90%和80%,且几乎无振荡和超调,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应用于负压吸引器上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D控制 BP神经网络 算法优化 吸引 治疗新技术 稳态误差 控制 工作部件
下载PDF
手动负压吸引子宫内膜处置器行人工流产术810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77-1177,共1页
关键词 手动吸引子宫内膜处置 人工流产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在胃管置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庆英 肖静 《护理学报》 2009年第9期42-42,共1页
置鼻胃管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是将胃管经鼻腔置人胃内,起到抽出胃液、减轻胃内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防止呕吐的作用,也是腹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传统方法是护士将胃管经鼻置人相应长度后,用20ml或50m1空针经胃管抽出... 置鼻胃管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是将胃管经鼻腔置人胃内,起到抽出胃液、减轻胃内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防止呕吐的作用,也是腹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传统方法是护士将胃管经鼻置人相应长度后,用20ml或50m1空针经胃管抽出胃液或经胃管注入15—20ml空气后用听诊器在患者胃部听有无气过水声,也可将胃管外端置人放水的碗中看有无气体溢出来证明胃管是否置人胃内。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将一次性负压吸引器连接上胃管后再置胃管,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吸引 护理
下载PDF
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比较
11
作者 王俏 边丽娜 仇慧敏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2039-2043,共5页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采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n=49)采用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引流,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分,观察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及舒适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ACT-B、B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FACT-B、BPI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较低,且高级别皮瓣坏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1d、1月、3月的舒适度均较高(P<0.05)。结论: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引流效果、疼痛缓解方面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可以其舒适度及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皮瓣坏死、淋巴水肿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接吸引引流 传统胸带加包扎法 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 术后引流量 皮瓣坏死率
下载PDF
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项艳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5年第12期95-96,共2页
目的为解决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无处固定而易脱落,及方便患者下床活动。方法自行设计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的固定带并应用于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的患者40例。结果患者使用该固定带固定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后,无1例因负压吸引器内液体过多而致胃... 目的为解决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无处固定而易脱落,及方便患者下床活动。方法自行设计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的固定带并应用于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的患者40例。结果患者使用该固定带固定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后,无1例因负压吸引器内液体过多而致胃管脱落,患者活动方便,满意率为100%。结论该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因负压吸引器无处固定而使胃管脱落的发生率,方便了患者下床活动,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 固定带 革新推广
下载PDF
一次性负压吸引器造成胃粘膜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郎丰香 柴颖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年第3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吸引 胃粘膜出血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
下载PDF
不同负压吸引技术对稽留流产清宫术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14
作者 胡建芳 徐珉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20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手动负压吸引与传统电动负压吸引技术对稽留流产清宫术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稽留流产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电动负压吸引器清宫,研究组行一次性手动负压吸引器清宫,... 目的探讨手动负压吸引与传统电动负压吸引技术对稽留流产清宫术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稽留流产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电动负压吸引器清宫,研究组行一次性手动负压吸引器清宫,比较两组子宫收缩疼痛程度、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子宫收缩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电动负压吸引器,在稽留流产清宫术过程中应用手动负压吸引器手术时间短、创伤轻、并发症少,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清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电动吸引 清宫术 一次性手动负压吸引器 疼痛程度 术后康复
下载PDF
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的应用技巧
15
作者 刘超 林钧莲 《中医正骨》 2004年第8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吸引 引流袋爆裂 预防 原因
下载PDF
一种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的固定方法的介绍
16
作者 齐娟 李平 张少军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7年第9期2505-2505,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吸引 固定方法 固定装置 引流管脱落 局部引流 术后病人 下床活动 固定方式
下载PDF
巧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
17
作者 沈姜津 杨骏 《护理学报》 2006年第5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吸引 一次性 巧用
下载PDF
手持式微型电动负压吸引器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杭永青 张洁 +4 位作者 肖富男 王任重 陆晓旻 朱玲 卢道珍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257-2261,共5页
目的观察手持式微型电动负压吸引器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需院内转运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转运过程中以50 mL... 目的观察手持式微型电动负压吸引器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需院内转运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转运过程中以50 mL注射器连接无菌吸痰管吸痰)和观察组(使用手持式微型电动负压吸引器吸痰)各53例。观察两组转运开始前和转运结束后病人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F)、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差异。结果转运开始前,两组呼吸频率、P/F、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结束后,观察组呼吸频率[(18.43±4.81)次/分比(20.60±4.45)次/分]、收缩压[(129.09±18.27)mmHg比(139.81±17.30)mmHg]和心率[(81.75±19.33)次/分比(91.43±15.07)次/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血氧饱和度[(97.64±2.36)%比(95.98±1.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转运前后差值方面,观察组呼吸频率、P/F、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转运前后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组内比较可见,与转运开始前相比,对照组在转运结束后的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升高,P/F、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前后各项指标比较,除血氧饱和度外(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症病人转运过程中使用手持式微型电动负压吸引器可确保病人气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少转运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术 手持式微型电动吸引 预防 危重症病人 转运风险
下载PDF
一次性使用抽液器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
19
作者 李海东 潘峰 李文碧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4期359-359,共1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抽液器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一次性使用抽液器联合持续负压吸引进行闭式引流。结果治愈率87.5%。结论一次性使用抽液器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抽液器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一次性使用抽液器联合持续负压吸引进行闭式引流。结果治愈率87.5%。结论一次性使用抽液器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经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一次性使用抽液 持续吸引
下载PDF
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和输液器抽胸水的体会
20
作者 刘惠 陈贵辽 《西南军医》 2004年第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吸引 输液 胸水抽吸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