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筛查一次性竹筷中二氧化硫特定迁移量的试验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沈霞 韩陈 韦存茜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19年第2期55-56,共2页
采用一次性竹筷的强制性方法标准GB 31604.32—2016测量产品的二氧化硫含量。选用食品接触材料国家标准新体系GB 5009.156—2016通用的6 dm2接触面积对应1 L浸泡液的比例构建模型,估算得到该产品的二氧化硫特定迁移量。在《食品安全国... 采用一次性竹筷的强制性方法标准GB 31604.32—2016测量产品的二氧化硫含量。选用食品接触材料国家标准新体系GB 5009.156—2016通用的6 dm2接触面积对应1 L浸泡液的比例构建模型,估算得到该产品的二氧化硫特定迁移量。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二氧化硫特定迁移量的测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竹、木和软木材料及制品》正式发布实施以前,可以通过将本筛查方法得到的二氧化硫特定迁移量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竹、木和软木材料及制品》中规定的限量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该产品的二氧化硫特定迁移量是否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竹筷 二氧化硫特定迁移量 筛查
下载PDF
一次性竹筷浸出液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钟佳耘 严洁 +1 位作者 王娅 周忠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391-2398,共8页
目的观察市售某合格品牌一次性竹筷浸出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方法将一次性竹筷称重,用过滤自来水浸泡24h,配制5.0、7.5、11.2、16.8、25.0mg/mL5个不同浓度的一次性竹筷浸出液。选取成年健康斑马鱼将雌雄按1:2的比例进行交配... 目的观察市售某合格品牌一次性竹筷浸出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方法将一次性竹筷称重,用过滤自来水浸泡24h,配制5.0、7.5、11.2、16.8、25.0mg/mL5个不同浓度的一次性竹筷浸出液。选取成年健康斑马鱼将雌雄按1:2的比例进行交配产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竹筷浸出液对受精卵(1枚受精卵/培养皿)进行暴露孵化实验,设空白对照。通过显微成像技术观察一次性竹筷浸出液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形态、孵化率、仔鱼畸形率与仔鱼死亡率的影响。在总周期96 h内每隔12 h观察一次。结果对照组仔鱼以及浓度在11.2 mg/mL以下的各浸筷液组仔鱼无畸形,无死亡。高浓度浸出液(16.8mg/mL和25 mg/mL)中孵化的斑马鱼表现出胚胎发育明显延迟。虽然96 h总孵化率在不同组间无差异,但是高浓度竹筷浸出液中孵出的斑马鱼仔鱼出现高度畸形,96 h仔鱼畸形率分别为67.65%和61.29%;仔鱼死亡率的增加呈现剂量依赖性,分别为61.76%和100%。结论市售某合格品牌一次性竹筷浸出液可导致斑马鱼胚胎发育延迟、仔鱼畸形和早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竹筷 浸出液 斑马鱼 胚胎发育 畸形 仔鱼死亡率
下载PDF
一次性竹木筷子中二氧化硫的检测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程吉祥 罗敏婷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9期163-164,169,共3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市面上流通的竹木餐具进行检测分析,并参照相关国际标准与国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估国内竹木餐具的风险状况,为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及优化现行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监测通过二氧化硫、甲醛迁移量、三氯苯酚、... 目的,本文通过对市面上流通的竹木餐具进行检测分析,并参照相关国际标准与国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估国内竹木餐具的风险状况,为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及优化现行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监测通过二氧化硫、甲醛迁移量、三氯苯酚、五氯苯酚、溴硝醇五项指标(其中二氧化硫为国标,后四项为欧盟参考标准),对全国范围内的600批次样品进行风险分析,主要涉及理化、光谱和液相三个领域。结果,本次监测共发现问题样品13批次,问题发现率为2.2%。其中,二氧化硫问题11批次,甲醛问题2批次。二氧化硫最高检出值达1955 mg/kg,约标准要求600 mg/kg的3.3倍;甲醛迁移量最高检出值为55 mg/kg约为参考限值15 mg/kg的3.6倍。结论,国内市面上流通的竹木餐具存在二氧化硫和甲醛迁移量超标的问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其中,二氧化硫属于严重超标,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木餐具 一次性竹筷 二氧化硫 甲醛迁移量 风险
下载PDF
一次性废竹筷制备活性炭及热解过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宇辉 王文华 +3 位作者 张秀芝 赵瑾 王静 张雨山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207-5212,共6页
以一次性废竹筷为原料,K2CO_3为活化剂,通过炭化和活化2步制备活性炭。采用全自动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样品的孔隙性质、表面官能团和晶相变化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活性炭对亚甲... 以一次性废竹筷为原料,K2CO_3为活化剂,通过炭化和活化2步制备活性炭。采用全自动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样品的孔隙性质、表面官能团和晶相变化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重分析(TGA)对活性炭的制备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用Coats-Redfern法确定了热解反应活化能和反应模型。结果表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262 m^2·g-1,总孔体积为0.624 cm^3·g-1。K2CO_3活化可导致热解炭的脂肪烃侧链断裂,并发生脱氢缩聚,其石墨微晶的轴向(100)堆积被破坏,径向(002)芳香环网状结构则更为有序。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为336 mg·g-1。废竹筷的2个主要热解阶段符合一维扩散模型和二级反应模型,其热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76.23和104.24 k J·mol-1;活化过程中残存木质素的热解可由一维扩散模型描述,K2CO_3浸渍使其热解反应活化能降低了44.28 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竹筷 活性炭 热重分析 热解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