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种植业比较优势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维 余成群 +1 位作者 李少伟 李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416-3418,共3页
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优势、生产规模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拉萨市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小麦、油菜籽、蔬菜和青饲料,山南地区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小麦、青饲料、油菜籽、豆类,日喀则... 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优势、生产规模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拉萨市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小麦、油菜籽、蔬菜和青饲料,山南地区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小麦、青饲料、油菜籽、豆类,日喀则地区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豆类、青稞、蔬菜。除粮食作物外,其他作物空间布局尚未符合比较优势原则,但粮食种植比例偏高,作物间种植比例有待调整。提出未来几年种植业发展应该以提高粮食品质和生产效率为突破点,压缩发展粮食作物,适度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饲料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一江两河地区 比较优势 农作物
下载PDF
高精度航空磁测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找矿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振军 王德发 +1 位作者 范子梁 刘英才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为了提高航磁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找矿效果,深入研究了2000~2004年间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该区开展的1∶20万~1∶25万高精度航磁调查资料,对一批具有找矿意义的航磁异常,经地面踏勘,总结了航磁局部异常与矿产的对应关系,... 为了提高航磁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找矿效果,深入研究了2000~2004年间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该区开展的1∶20万~1∶25万高精度航磁调查资料,对一批具有找矿意义的航磁异常,经地面踏勘,总结了航磁局部异常与矿产的对应关系,阐述了利用航磁资料直接找矿的效果,为该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航空磁测 航磁异常地面踏勘 找矿效果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东段磁场特征与金属矿产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振军 王德发 +2 位作者 刘英才 薛典军 罗锦荣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29-534,共6页
利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东段最新的1∶20万航磁勘查资料,结合现有的地质、物、化、遥成果,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内生金属矿找矿远景进行了评价,共划出3个级别的找矿远景区28片,并在其中的一、二级找矿远景区中确定找矿靶区2... 利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东段最新的1∶20万航磁勘查资料,结合现有的地质、物、化、遥成果,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内生金属矿找矿远景进行了评价,共划出3个级别的找矿远景区28片,并在其中的一、二级找矿远景区中确定找矿靶区21个。这些靶区中均有找矿意义较好的航磁异常,应是今后找矿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江两河地区 航磁勘查 找矿远景区 金属矿产
下载PDF
一江两河地区农业产业价值链拓展与耦合研究
4
作者 刘志颐 《当代生态农业》 2011年第1期71-75,共5页
拓宽和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一江两河地区农业产业价值链短的现状,提出通过一江两河地区农业产业价值链拓展模式和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一江两河地区农业产... 拓宽和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一江两河地区农业产业价值链短的现状,提出通过一江两河地区农业产业价值链拓展模式和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一江两河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价值链 拓展 耦合 一江两河地区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刍议
5
作者 王建林 《农村经济与技术》 1994年第6期31-31,共1页
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地区拥有全自治区45.6%的耕地面积,36%的人口和53%的粮食产量,是自治区的经济中心和农业基地。虽然这里目前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落后,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很大开发潜力。搞好一江... 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地区拥有全自治区45.6%的耕地面积,36%的人口和53%的粮食产量,是自治区的经济中心和农业基地。虽然这里目前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落后,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很大开发潜力。搞好一江两河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对于西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江两河地区 农业综合开发 西藏 雅鲁藏布 农田生态系统 经济发展落后 开发潜力 农业生产水平 森林植被 综合开发与治理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水利规划简介
6
作者 王丹予 王贤俊 +1 位作者 杨帆 王文奇 《水利规划与设计》 1994年第3期48-50,57-66,共5页
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地区的综合开发已正式列为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自治区政府自1987年开始先后委托松辽委、东北院进行年楚河、拉萨河及雅鲁藏布江拉孜至曲水段(简称雅干(一))、曲水至加查段(简称雅干(二))中部流... 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地区的综合开发已正式列为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自治区政府自1987年开始先后委托松辽委、东北院进行年楚河、拉萨河及雅鲁藏布江拉孜至曲水段(简称雅干(一))、曲水至加查段(简称雅干(二))中部流域的四片流域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江两河地区水利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江两河地区 水利规划 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楚河 拉萨河 水利枢纽工程 综合开发 西藏自治区 梯级开发方案 小水库
下载PDF
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集约利用变化
7
作者 桑一铭 辛良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5,共13页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的耕地数据,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的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的耕地数据,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的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0 a来“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有所提升,但总体水平偏低。2020年耕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提高了38.2%,这一提升主要归因于农资投入、技术投入和开发利用水平的增加。(2)各区县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差异大,在空间上呈现出高集约度区域由东部向西部迁移且范围扩大的变化特征,东西区域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缩小,低集约度的区县数量减少。(3)灌溉指数、耕地面积比重和耕地质量对“一江两河”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独立影响最显著,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与耕地资源禀赋交互作用下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程度增大。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应持续推进“一江两河”地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关注区域差异,实现高集约度地区可持续发展,低集约度地区全要素投入,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政策和经济的协同作用,协调促进“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集约度 一江两河地区 综合指标评价 驱动机制 高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与地形要素关系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赵彤彤 宋邦国 +2 位作者 陈远生 闫慧敏 徐增让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5-237,共13页
地形条件是影响区域人口分布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 km×1 km人口空间分布公里网格数据定量分析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基本特征及其与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地形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西藏高原人口分布现状的本... 地形条件是影响区域人口分布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 km×1 km人口空间分布公里网格数据定量分析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基本特征及其与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地形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西藏高原人口分布现状的本质、理解人口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对于今后宜居地选址、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内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一江两河地区90%的区域人口密度不足10人/km^2,80%的人口分布在不足5%的土地上,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当前一江两河地区有2个主要的人口集中区,分别是拉萨市城关区和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拉萨市城关区尤其显著。(2)一江两河地区人口沿河分布,80.46%的人口居住在距离河流10 km以内区域,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与距河流距离呈明显的指数关系,距离河流2 km以内的区域人口密度高于50人/km^2;(3)近99%的人口分布在海拔4500 m以下,当高程超过3800 m时,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4)近70%的人口分布在坡度小于15°的区域,而且随着坡度越大,人口密度越小,人口分布受坡向的影响不明显;(5)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显著,近85%的人口分布在地形起伏度小于800 m的区域,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之间为倒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里网格 人口分布 地形要素 一江两河地区
原文传递
“一江两河”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祥妹 高攀 刘键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B12期77-80,86,共5页
以“一江两河”为研究区,选取人均GDP、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城镇化水平等6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探索了该区域18个县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分析发现城关区和日喀则市属先进类型,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较高;堆龙德庆县、墨... 以“一江两河”为研究区,选取人均GDP、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城镇化水平等6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探索了该区域18个县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分析发现城关区和日喀则市属先进类型,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较高;堆龙德庆县、墨竹工卡县等11个县为中等发展水平县,其中堆龙德庆县、墨竹工卡县、贡嘎县、乃东县、江孜县等5县为中等类型中较先进类型,尼木县、达孜县、琼结县、扎囊县、白朗县、拉孜县等6县为中等类型中较落后组;而曲水县、桑日县、林周县、南木林县、谢通门县等5县为落后类型。最后根据“一江两河”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各类型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江两河地区 县域经济 量图法 经济发展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明森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9-125,共7页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自治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近期重点开发区。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生产基础好,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本文着重评述了该地区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潜力,提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自治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近期重点开发区。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生产基础好,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本文着重评述了该地区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潜力,提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和对策,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一江两河地区 土地资源 资源开发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种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改良初探
11
作者 李新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0-103,共4页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面积占全自治区耕地面积的54.6%,该区太阳辐射强、光温水配合好、土壤的生产潜力大,但也存在着土壤肥力亟待培育和提高的问题。在总结西藏当地经验的基础上。
关键词 土壤资源 西藏 一江两河地区 改良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被引量:43
12
作者 陶和平 高攀 钟祥浩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1-768,共8页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当前人类日益关心的问题之一。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探讨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逆向指标测度的评价模型;同时选取1990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分形,通过比较两个年份...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当前人类日益关心的问题之一。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探讨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逆向指标测度的评价模型;同时选取1990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分形,通过比较两个年份脆弱性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自1990年“一江两河”开发区建立以来,随着区域经济活动的日益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不断加剧,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区域未来持续发展受到威胁;从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因子看,1990年主要是自然因子,2004年人为因子占比重加大;从县域生态环境脆弱类型来看,自1990年以来“一江两河”地区高脆弱型县由4个增加到10个,县域经济发展越迅速,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越快,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影响因素 经济与环境作用机理 一江两河地区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优良牧草及草坪草引种试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福平 李锦华 +4 位作者 张小甫 余成群 张怀山 黄秀霞 王春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3-81,共9页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也是栽培草地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于2008-2009年在拉萨市达孜县进行了牧草引种驯化试验研究,以期选出适宜于"一江两河"地区建设栽培高产草地和改良天然草地的优良牧草。初...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也是栽培草地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于2008-2009年在拉萨市达孜县进行了牧草引种驯化试验研究,以期选出适宜于"一江两河"地区建设栽培高产草地和改良天然草地的优良牧草。初步筛选表明,14个豆科、8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和19个草坪草品种在"一江两河"地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一江两河地区 牧草 引种驯化
下载PDF
西藏高原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演变与优化——以“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唐伟 钟祥浩 周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8-384,共7页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是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历史传统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西藏高原城镇化的动力与其他区域有着不同的特点。本研究在对"一江两河地区"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阶段对该地区城镇...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是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历史传统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西藏高原城镇化的动力与其他区域有着不同的特点。本研究在对"一江两河地区"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阶段对该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实施的援助西藏的特殊政策对城镇化的作用,认为援藏政策是西藏城镇化的核心动力,但同时也强化了西藏"非典型的二元结构",城镇缺乏自然发育和自觉成长的过程,缺乏内在的经济利益驱动和活力,经济职能弱,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一江两河"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城镇外来人口的机械增长,本土非农化进程缓慢,城镇化在改善当地农牧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推进本土农牧民城镇化进程的角度出发,并充分考虑援藏政策对西藏城镇化的作用,提出今后"一江两河"地区城镇化动力系统优化的思路,为其他具有高原环境特征和特殊社会背景地区的城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动力机制 演变与优化 西藏高原 一江两河地区
下载PDF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的饲草生产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曲云鹤 余成群 +2 位作者 孙维 武俊喜 李少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0-79,共10页
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算农户饲草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并从饲草类别、农业规模和地区分布3个维度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的增产空间。结果显示,饲草生产存在显著效率损失,提高生产效... 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算农户饲草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并从饲草类别、农业规模和地区分布3个维度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的增产空间。结果显示,饲草生产存在显著效率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单产还有近30%的增长空间;投入要素劳动、种子、燃料、农家肥、化肥和土地产出弹性分别为0.1423,0.2197,0.1309,0.2600,0.2265和0.0206;品种差异是饲草技术效率最主要影响因素,农业规模和流动资金要素对饲草生产效率提高产生间接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素对饲草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释放饲草生产技术效率增产空间,可采取推广普及豆科饲草生产技术、扩大饲草种植规模、各地区(特别是拉萨地区)进一步明确适宜引种的饲草品种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饲草生产技术效率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壤侵蚀现状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鹏 格桑卓玛 +2 位作者 范建容 陈阳 尼玛占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3,共5页
基于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一江两河指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及年楚河)土壤侵蚀现状及分布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及水土流失防治思路。结果表明:(1)该地区侵蚀类型以冻融侵蚀为主,面积达... 基于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一江两河指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及年楚河)土壤侵蚀现状及分布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及水土流失防治思路。结果表明:(1)该地区侵蚀类型以冻融侵蚀为主,面积达2.2万km^2,占总侵蚀面积的47.19%,水力侵蚀、风力侵蚀次之,分别占45.57%,7.24%;(2)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侵蚀为主,占42.65%,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80.36%;(3)土壤侵蚀面积广,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多种侵蚀形态相互交错,潜在危害大;(4)"一江两河"地区土壤侵蚀现状及特征是环境气候及人为活动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中人为活动单一且影响较弱,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该区水土流失防治可借鉴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理论及经验,创新思路,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江两河地区 土壤侵蚀 流域综合治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伟 钟祥浩 周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9-164,共6页
人口分布的空间演变是人口发展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的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形态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人口分布现状的本质、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 人口分布的空间演变是人口发展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的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形态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人口分布现状的本质、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并结合GIS技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人口密度为衡量指标,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1990-2008年间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江两河"地区各县市(区)人口总量和密度均有明显增长,人口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不断集中的态势。局部自相关分析揭示"一江两河"地区开始显现以拉萨市和日喀则市为中心的两个显著的人口高密度区,显示出该区域人口分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对以拉萨市、日喀则市和乃东县为中心的区域密度函数进行拟合。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一江两河"地区空间发展正逐步由20世纪90年代单中心(拉萨市城关区)阶段,向目前的多中心向心集聚阶段转变,除拉萨市城关区外,日喀则市和乃东县集聚能力开始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格局 动态演变 人口的集聚与扩散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土地沙漠化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毅华 董玉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代土地沙漠化变化的机制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更倍受关注。选择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该区1991年与1997年的两期土地沙漠化类型与面积数据,利用定量方...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代土地沙漠化变化的机制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更倍受关注。选择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该区1991年与1997年的两期土地沙漠化类型与面积数据,利用定量方法分析了同期土地沙漠化的发展变化与区内各种自然与人文因子间的数量关系,以定量辩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近期土地沙漠化的变化是在多种气候因子、社会因子与经济因子共同驱动下自然变化过程与人为变化过程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驱动因素主要是风力与干旱程度,人为驱动因素主要是农作物播种面积与牲畜(超载)数量,但比较之下自然驱动因素的作用相对稍重,具有相对主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西藏 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 定量方法 自然驱动因素 人为驱动因素 地貌
下载PDF
基于TVDI的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干旱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拉珍 拉巴 +1 位作者 陈涛 拉巴卓玛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5年第4期48-52,共5页
利用MODIS合成产品数据集MOD11A2和MOD13A2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来构建Ts-NDVI特征空间。依据特征空间设计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干旱监测指标,对2000~2011年夏季"一江两河"地区旱情进行监测分... 利用MODIS合成产品数据集MOD11A2和MOD13A2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来构建Ts-NDVI特征空间。依据特征空间设计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干旱监测指标,对2000~2011年夏季"一江两河"地区旱情进行监测分析,并利用研究区气象站地面温度数据进行相关度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夏季"一江两河"地区重旱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和沿江河谷一带,北部干旱程度较轻,大部分地区TVDI≥0.6,处于干旱区域;近12年TVDI值变化趋势为下降,年际变化显著;TVDI空间分布特征与降水空间分布非常一致,与传统气候干旱监测结果总体上表现一致;实测地表温度与TVDI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性。由此可见,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高原地区大范围干旱监测反演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地表温度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一江两河地区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壤退化特征 被引量:28
20
作者 蔡晓布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共4页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日趋严重的土壤退化是由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地貌结构的特殊性,特别是人类影响和干预的广泛性、非合理性决定的。在阐述土壤退化类型、特征的基础上,就土壤退化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一江两河地区 土壤退化 西藏 类型 特征 发生机制 综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