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找”,台湾话剧的一种潜在意识——以《邮差》和《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晓楠 《戏剧之家》 2011年第1期22-23,55,共3页
台湾的话剧作品里,艺术家们会把"寻找"的意识不动声色地融入到话剧作品中,"寻找"是人类千万次不断重复的动作,也是因为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的特殊关系,让台湾的文学艺术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着对各种人生真谛... 台湾的话剧作品里,艺术家们会把"寻找"的意识不动声色地融入到话剧作品中,"寻找"是人类千万次不断重复的动作,也是因为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的特殊关系,让台湾的文学艺术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着对各种人生真谛的"寻觅",这也就成为台湾戏剧艺术家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潜在意识。本文将以《邮差》和《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两部作品为例,初步探寻蕴藏在台湾话剧中那股叫做"寻找"的潜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找 台湾话剧 邮差 在那遥远的星球 一粒沙
下载PDF
论赖声川《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中的佛法主题
2
作者 胡明华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9-93,共5页
《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是赖声川继《如梦之梦》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渗透着佛法思想的戏剧作品。它着重从两个层面探讨了痛苦与解脱的佛法主题。首先,通过几个主要人物角色对待痛苦的不同态度,既传达了佛法的生命观与宇宙观,又否定了面... 《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是赖声川继《如梦之梦》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渗透着佛法思想的戏剧作品。它着重从两个层面探讨了痛苦与解脱的佛法主题。首先,通过几个主要人物角色对待痛苦的不同态度,既传达了佛法的生命观与宇宙观,又否定了面对痛苦采取的幻想、逃避和依赖的方式,肯定了慈悲的精神;其次,通过"时间有两种"和"时间不存在"的意象设置,更深入探讨了生命痛苦的原因以及"活在当下"、从时间中获得解脱的佛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那遥远的星球 一粒沙 痛苦 解脱 慈悲 时间
下载PDF
一粒沙
3
作者 黄全喜 《中等职业教育》 2004年第1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黄全喜 一粒沙 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 阅读欣赏 小品文
下载PDF
一粒沙
4
作者 王小枝 《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版)》 2010年第6期4-6,共3页
干燥。炙热.一片死寂。我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眼前一片死寂的土黄色是我眼里千年不变的风景。在远处是一片死得面目狰狞的胡杨林。听说他们可以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可以一千年不倒,倒了可以一千年不腐。可阵阵萧索的风还是吹来了他们... 干燥。炙热.一片死寂。我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眼前一片死寂的土黄色是我眼里千年不变的风景。在远处是一片死得面目狰狞的胡杨林。听说他们可以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可以一千年不倒,倒了可以一千年不腐。可阵阵萧索的风还是吹来了他们腐朽的木渣。也许,它们的三个千年已经过去了吧!于是我不再相信“生命可以永存”的神话。我厌倦生在这里,活在这里,死也要在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粒沙 中学 作文 王小枝
原文传递
一粒沙的位置
5
作者 刘广南 《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 2010年第9期8-9,共2页
上帝把我的心遗落在沙滩上,我被搁浅了。我的四周是绵长无尽的沙滩,沙砾昏黄,暗淡无光。
关键词 一粒沙的位置》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原文传递
我曾是一粒沙
6
作者 陈敬琪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09年第12期7-7,共1页
乘着风儿落下 我是一粒沙 静静地,躺在海边 凭浪儿素吻我的脚丫 轻轻地,你来了 温柔地亲吻我的脸颊 悄悄地,你走了 脚窝里留下的满是牵挂 乘着风儿落下 我仍是一粒沙 静静地,躺在路边 让星儿梳理我的长成 慢慢地,我睡了 你眼中的... 乘着风儿落下 我是一粒沙 静静地,躺在海边 凭浪儿素吻我的脚丫 轻轻地,你来了 温柔地亲吻我的脸颊 悄悄地,你走了 脚窝里留下的满是牵挂 乘着风儿落下 我仍是一粒沙 静静地,躺在路边 让星儿梳理我的长成 慢慢地,我睡了 你眼中的我还是一粒沙 在人们的万般惆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我曾是一粒沙
原文传递
摇头族改吃“摇脚丸”
7
作者 镜子 《质量与市场》 2001年第4期51-51,共1页
一种最新毒品“ELISA”(一粒沙),在台湾的摇头店正逐渐被狂热使用,成为摇头族的新欢。这种最新兴奋剂的最大特性是,服用后全身会从双腿开始随音乐狂抖个不停,玩家因此称它为“摇脚丸”。
关键词 “ELISA” 毒品 兴奋剂 “摇脚丸” 一粒沙
下载PDF
音乐剧《伊丽莎白-爱与死之轮舞》人物浅析
8
作者 黎明辉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1-124,共4页
1992年,德国音乐剧作家Michael Kunze和Svester Levay共同创作了著名音乐剧《伊丽莎白》。1996年,宝歌剧团获得了这部剧的版权,将其引进日本,剧名改为《伊丽莎白-爱与死之轮舞》。到2018年为止,已前后公演了10个版本,100余场,亦成为了... 1992年,德国音乐剧作家Michael Kunze和Svester Levay共同创作了著名音乐剧《伊丽莎白》。1996年,宝歌剧团获得了这部剧的版权,将其引进日本,剧名改为《伊丽莎白-爱与死之轮舞》。到2018年为止,已前后公演了10个版本,100余场,亦成为了宝歌剧团的三大经典剧目之一。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德语音乐剧,成功塑造了伊丽莎白这个角色。而经宝剧团改造,使得死神tod的刻画极为成功,也是目前为止音乐剧中经典角色之一。经统计,其票房已有赶超德语原版之势,尽管多有说辞,褒贬不一,但宝剧团对于音乐剧敢于创作,打破常规又兼顾剧团男役至上的独特之处,值得借鉴和称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粒沙 宝塚 人物浅析
原文传递
见微知著——谈布莱克诗中意象之哲理
9
作者 毕鹏晖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5-56,共2页
本文论及布莱克诗中几个新奇的意象,并透过这些看似普通的物象研读出佛学及存在主义的智慧,并进而探讨布莱克对人及人生的辩证哲思。
关键词 意象 一粒沙 小飞蝇 病玫瑰 哲理
原文传递
习惯成自然
10
作者 一粒沙 《大众理财顾问》 2004年第7期76-78,78,共3页
从环习惯的无意识中走来,在坏习惯的有意识中觉醒,从有意识地培养一种好习惯,到好习惯变成了无意识的“本能”好的理财习惯就这样诞生了。
关键词 习惯成自然 一粒沙 随笔 文学作品
原文传递
隔世怀想
11
作者 孙江 《中国西部文学》 2000年第4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诗歌 新诗 <<一粒沙的自白>> <<一个猜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