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家大一统观念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学忠 张增国 《潍坊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2-64,共3页
儒家历来推重“大一统”,孔子关于“天下有道”的理论,孟子“定于一”的命题,荀子“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理想,都是“大一统”的表现。先秦儒家的大一统观念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文化价值的整合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先秦儒家 荀子 孟子 孔子 统一 理想 一统观念 民族凝聚力 国家 理论
下载PDF
论周秦之际中国天下一统观念的演化过程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敬党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6-69,共4页
战国中期以前,中国的含义有二:一指王政与霸政时代王者及诸侯所居的都邑;二指春秋以来文明开化程度较高的若干中原城邦。自邹衍提出"中国名曰赤县神州"的大九州说命题后,中国与赤县神州二概念,因属同一关系,中国又赋有了专有... 战国中期以前,中国的含义有二:一指王政与霸政时代王者及诸侯所居的都邑;二指春秋以来文明开化程度较高的若干中原城邦。自邹衍提出"中国名曰赤县神州"的大九州说命题后,中国与赤县神州二概念,因属同一关系,中国又赋有了专有名词的性质及义项。中国天下一统观念发端于老子的一元论世界观。墨家学派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的政治理念。战国中后期,秦欲称帝中国的舆论影响日深,战国混战不休的局面,终为秦的中国政治一体化进程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下 一统观念 大九州说 帝政体制
下载PDF
秦朝的大一统观念与史学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晓剑 冀列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2-54,共3页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是只有短短15年,加上秦朝统治者在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过程中,也力行树立法家的权威性,以至"焚书"、"坑儒",使得秦朝史学著作留传至今的极少。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秦朝就不重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是只有短短15年,加上秦朝统治者在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过程中,也力行树立法家的权威性,以至"焚书"、"坑儒",使得秦朝史学著作留传至今的极少。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秦朝就不重视史学。无论是从秦朝政治的"大一统"观念上,还是从秦朝对史学控制的加强上,都不难看出秦王朝对于史学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高度重视和强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朝政治 “大一统观念 史学认识 史官
下载PDF
“兵刑合一”:中国古代“大一统”观念的国家主义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银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7-180,共14页
国家统一与繁荣富强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价值准则。国家统一既需要理念、精神与文化的滋养作为基础,也需要通过制度、法律和军事力量来予以维护。中国古代注重通过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在必要时依据法律动用国家军事力量以“兵刑合... 国家统一与繁荣富强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价值准则。国家统一既需要理念、精神与文化的滋养作为基础,也需要通过制度、法律和军事力量来予以维护。中国古代注重通过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在必要时依据法律动用国家军事力量以“兵刑合一”的方式维护统一、稳定秩序。在中国古代的“大一统”观念下,“兵刑合一”既体现为法律上的制度规制,也体现为政治上的军事强制,以其秩序功能联结起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政治诉求与法律实践,实现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之间的互动。儒家文化和“大一统”观念的文教功能与制度维系功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大一统”观念的制度化、法律化,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奠定了“历史中国”的文化基础,丰富了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涵及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观念 “兵刑合一” 法律规制 秩序功能
下载PDF
试论“大一统”观念形成的信仰基础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志浩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4期41-46,共6页
实现和巩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局面是华夏各民族的价值共识,传统中国"大一统"观念的产生是地理环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人们的认识水平、价值观念和共同信仰基础之上的。... 实现和巩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局面是华夏各民族的价值共识,传统中国"大一统"观念的产生是地理环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人们的认识水平、价值观念和共同信仰基础之上的。对"天命"观念的信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感生神话"和"绝地天通",神化和强化了王权,并奠定了王权政治的合法性及合理性。祖先崇拜及其祭祀活动加强了血缘部族之间的团结,维护了社会秩序,强化了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感。多神信仰使拥有文化差异的华夏各民族能够和谐相处、相互包容与融合。因此,"大一统"观念的形成与延续过程是建立在华夏民族不同形式的信仰基础之上的,这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稳固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观念 天命 神话 祖先崇拜 多神信仰
下载PDF
祖先神观念与商周时期的族群认同观念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义华 《南方文物》 2014年第4期90-97,共8页
从考古学上看,中国早期的文化是多样性的,苏秉琦先生描述为“满天星斗”。由此,苏秉琦先生提出“根深蒂固的中华大一统观念”是历史认识的一个怪圈。苏秉先生的考古学总结无疑是正确的,但从《尚书》、《史记》等古典文献看,中国古... 从考古学上看,中国早期的文化是多样性的,苏秉琦先生描述为“满天星斗”。由此,苏秉琦先生提出“根深蒂固的中华大一统观念”是历史认识的一个怪圈。苏秉先生的考古学总结无疑是正确的,但从《尚书》、《史记》等古典文献看,中国古代又确实在很早的历史时期就形成了统一的历史观念。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认同 商周时期 观念 祖先 中国早期 历史认识 《史记》 一统观念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体系的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东人达 赵建忠 《民族史研究》 2002年第1期437-452,共16页
中华民族的大一统观念,由来久远。它萌生于开发了中国大地的各氏族部落之间的"兄弟"意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兄弟"意识由局部地缘向"四海之内"的范围扩展。由于夏、商、周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的一统局面的出现,在"四海"意识的... 中华民族的大一统观念,由来久远。它萌生于开发了中国大地的各氏族部落之间的"兄弟"意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兄弟"意识由局部地缘向"四海之内"的范围扩展。由于夏、商、周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的一统局面的出现,在"四海"意识的基础上出现了"九州"概念,中国的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应以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件汇编《尚书》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统观念 中华民族 思想体系 封建领主制 一统思想 氏族部落 《尚书》 历史文件
下载PDF
汉代社会与史学思想 被引量:3
8
作者 汪高鑫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3,共10页
在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史学思想与社会变动之间持续着一种互动。秦亡汉兴的历史巨变,促使了汉初史学"过秦"思潮的出现;汉家天子起于闾巷的特殊身份,以及光武中兴使得汉家天下失而复得,引起了汉代史家从神... 在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史学思想与社会变动之间持续着一种互动。秦亡汉兴的历史巨变,促使了汉初史学"过秦"思潮的出现;汉家天子起于闾巷的特殊身份,以及光武中兴使得汉家天下失而复得,引起了汉代史家从神意角度对汉皇朝政权的合法性作出论证;汉代国家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扩大,使得汉代史学具有着浓厚的大一统观念;"汉盛于周"的历史定位,决定了汉代史学具有强烈的"宣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社会 “过秦”思潮 神意史观 一统观念 “宣汉”意识
下载PDF
论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与晚清政权衰败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祝天智 《学海》 CSSCI 200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是晚清政权衰败化的表现 ,也是其进一步衰败化的原因。儒学价值观权威的逐步丧失导致晚清政权合法性的丧失 ,儒学教育被取代削弱了晚清政权的政治整合功能。作为儒学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科举制的废除带来了晚清精英录... 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是晚清政权衰败化的表现 ,也是其进一步衰败化的原因。儒学价值观权威的逐步丧失导致晚清政权合法性的丧失 ,儒学教育被取代削弱了晚清政权的政治整合功能。作为儒学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科举制的废除带来了晚清精英录用的困境 ,而儒学社会化强抑制机制弱化造成晚清意识形态的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政治控制 儒学价值观 清朝末年 政治制度 一统观念
下载PDF
咏花诗词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中柱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1期176-179,共4页
中国文学史上的咏花诗词,虽然不如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那般名作迭出,名家众多,却同样是华夏文化的结晶,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元素。如大一统观念,修身齐家治国理念,在文学史上也有着相当的意义。
关键词 咏花诗词 一统观念 道德品格 文史意义
下载PDF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历史文化底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祝福 《理论月刊》 2000年第9期33-35,共3页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来不懈追求祖国统一的思维发展上升的必然与智慧结晶。同时,“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智慧的发展超越。它远承传统的以国家民族统一为核心的大一统观念。它也是对传...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来不懈追求祖国统一的思维发展上升的必然与智慧结晶。同时,“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智慧的发展超越。它远承传统的以国家民族统一为核心的大一统观念。它也是对传统的“因俗而治”与“意在羁縻”的边疆政策的一种推陈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 一统观念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说“九州”
12
作者 徐传武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帝王世纪》、《吕氏春秋》等古籍中所载"九州"各有差异,但从中可见"九州"已为今中国之绝大部分地区。考察这一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禹贡》 九州 一统观念
下载PDF
正统不惭传万古 莫将成败论三分——杜甫几首咏怀三国人物诗读后感
13
作者 王煜 《巴蜀史志》 2015年第6期53-56,共4页
汉室倾颓,三国鼎立,此为自秦朝形成大一统帝国以来的第一次分裂,于是在后世大一统观念下的史家乃至社会中便出现了一个问题,即魏、蜀、吴哪一个政权为中国历史“正统”的问题。
关键词 正统 读后感 人物诗 一统观念 咏怀 杜甫 三国鼎立 中国历史
下载PDF
奥运会遇到抗议者并不可怕
14
作者 长平 《青年记者》 2008年第7期91-91,共1页
奥运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应该释放出一种自由、和平与宽容的气息,而不是一种紧张、回执而排他的大一统观念。
关键词 奥运会 一统观念 全球性 体育
下载PDF
传统史学与民族精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怀祺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共2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研究”为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A级中标课题。2006年1月13日,课题组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有:郑师渠、刘家和、吴怀祺、陈其泰、史革新、朱志敏、向燕南、汪高鑫、李帆、张...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研究”为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A级中标课题。2006年1月13日,课题组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有:郑师渠、刘家和、吴怀祺、陈其泰、史革新、朱志敏、向燕南、汪高鑫、李帆、张越、张皓和张昭军等部分成员。会议围绕着民族精神研究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思考民族精神问题、民族精神是否存在着精华与糟粕之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区别、民族精神是否有层次之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何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要求;同时这对于建设新世纪的历史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参加座谈会的学人将自己的发言稿作了整理,现摘录发表在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传统史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民族历史 一统观念 民族凝聚力 民族史学 童年时期 两汉时期 历史盛衰
下载PDF
大一统“文化中国”观念与中国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
16
作者 程世和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6-250,共5页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不唯指一个疆域辽阔、政治统一的地理中国,而且指一个重诗书礼乐、重人文教化的文化中国。以上两方面内涵的结合,构成了大一统“文化中国”的观念。赖有这种大一统“文化中国”观念,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了一代又一...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不唯指一个疆域辽阔、政治统一的地理中国,而且指一个重诗书礼乐、重人文教化的文化中国。以上两方面内涵的结合,构成了大一统“文化中国”的观念。赖有这种大一统“文化中国”观念,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既能吐纳诗文英华又足以护持大一统中国之运命的士人群体。对比中国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在文化素质上存在着问题,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对中国的文化传统缺乏一种敬重与认同。因此,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够只是为学生增加一些校园文化生活而已,必须以着重培养中华民族气骨与中国文化情怀为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统“文化中国”观念 中国高等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权思想和早期的独尊儒术──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心理探析之二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汉东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40-43,72,共5页
集权思想是古代政治结构和政权体制的产物,并成为大一统观念的基础。集权思想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系之中,并在思想学术方面造成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情形。由董仲舒提倡,由汉武帝利用政治权势加以固化的集权思想和独尊儒... 集权思想是古代政治结构和政权体制的产物,并成为大一统观念的基础。集权思想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系之中,并在思想学术方面造成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情形。由董仲舒提倡,由汉武帝利用政治权势加以固化的集权思想和独尊儒术,深深地影响到民族精神与民族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一统观念 集权思想 独尊儒术 民族精神 凝聚力 民族心理
全文增补中
“汉承秦制”与传统文化的集成-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心理探析之一
18
作者 刘汉东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57-64,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早期以地方文化圈为主要特征,从春秋战国以来,逐渐以黄河文明为主干,完成了集成过程。传统文化集成的奠定时期为秦汉时代,具体表像为“汉承秦制”,丰富内涵为政治求同和思想意识大一统,发展脉络为各地方文化的相互... 中国传统文化,早期以地方文化圈为主要特征,从春秋战国以来,逐渐以黄河文明为主干,完成了集成过程。传统文化集成的奠定时期为秦汉时代,具体表像为“汉承秦制”,丰富内涵为政治求同和思想意识大一统,发展脉络为各地方文化的相互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承秦制" 中国 传统文学 汉族共同心理 楚文化 关中文化 民族精神 一统观念 民族心理
全文增补中
中国王朝时期治边策略及其对新时代边疆治理的启示——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纹廷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72,共6页
对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大一统观念、治边政策、边疆经济开发、边疆民族文教等方面的回溯分析而知,历代王朝中央政府通过怀柔扶绥、因俗而治、儒化教育等政策措施,实现了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疆域稳固、民族融合。边疆各民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 对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大一统观念、治边政策、边疆经济开发、边疆民族文教等方面的回溯分析而知,历代王朝中央政府通过怀柔扶绥、因俗而治、儒化教育等政策措施,实现了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疆域稳固、民族融合。边疆各民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大一统观念,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大一统中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潜在基础。中国古代王朝时期经略边疆的思想和实践对新时代边疆有效治理具有启示意义。新时代边疆治理应明确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是边疆地区治理的价值取向,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边疆治理的战略核心任务,构建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认同,以发展为核心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王朝时期 一统观念 治边政策
原文传递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论科举考试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亚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创立于隋唐时代的科举制度既有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也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根源。从古代思想文化演进过程来看,科举制度是先秦尚贤思想、大一统观念、"至公"理念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观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 创立于隋唐时代的科举制度既有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也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根源。从古代思想文化演进过程来看,科举制度是先秦尚贤思想、大一统观念、"至公"理念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观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大一统"的政治观念和公平选才的文化精神构成了科举考试的本质特征,选贤任能是实现"大一统"政治理想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公平理念是科举制度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科举考试是"学而优则仕"理念的制度化。深入探析科举考试的文化渊源,有助于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文化渊源 尚贤思想 “大一统观念 至公理念 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