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卷积自编码器在非定常可压缩流动降阶模型中的适用性
1
作者 肖若冶 于剑 马正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45-3455,共11页
为有效降低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设计成本和周期,降阶模型(ROM)得到广泛关注。对于复杂的可压缩流动,使用本征正交分解(POD)等线性方法进行流场降维,需要大量模态才能保证流场重建的精度,采用非线性降维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所需模... 为有效降低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设计成本和周期,降阶模型(ROM)得到广泛关注。对于复杂的可压缩流动,使用本征正交分解(POD)等线性方法进行流场降维,需要大量模态才能保证流场重建的精度,采用非线性降维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所需模态数。卷积自编码器(CAE)是一种由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的神经网络,能够实现数据降维和重构,可看作是POD方法的非线性拓展。采用CAE进行流场数据的非线性降维,同时使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进行流场状态的时间演化。对于不可压缩问题,使用自编码器和LSTM结合进行流场重构的方法已有较多研究,选择一维Sod激波管、Shu-Osher问题、二维黎曼问题和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算例,测试该ROM对非定常可压缩流动的有效性,同时基于POD方法,在不同模态数下构造Sod激波管和黎曼问题的ROM作为对比。结果表明:对于非定常可压缩流动,CAE-LSTM方法能够在使用较少自由变量数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重构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模型 卷积自编码器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非定常可压缩流动 流场重构
下载PDF
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的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贾永兴 杨永刚 梅元贵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06-114,共9页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引起隧道内压力的剧烈波动,会诱发车内压力波动并可能引起车体疲劳破坏等问题。而研究此类问题的基础在于快速准确预测隧道压力波。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对单车通过隧道和...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引起隧道内压力的剧烈波动,会诱发车内压力波动并可能引起车体疲劳破坏等问题。而研究此类问题的基础在于快速准确预测隧道压力波。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对单车通过隧道和两列车隧道内交会进行数值模拟。选取京沪高速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时间区域下隧道空间中的压力传播的过程图描述压力波的形成过程,给出隧道内交会压力波比单车通过隧道的压力波剧烈的原因,研究列车速度和阻塞比对车外最大压力值和最小压力值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高速列车通过京沪高铁典型长度隧道时,其车体表面承受的最大压力波动基本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而其与阻塞比基本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压力波 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 征线法
下载PDF
二维振荡叶栅非定常粘性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运聪 周新海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9-81,共3页
采用显式四步Runge Kutta格式 ,结合Baldwin Lomax紊流模型求解Navier Stokes方程 ,借助运动网格技术 ,完成了对二维振荡叶栅非定常粘性流动的数值模拟。为了加速求解过程 ,引入了变系数隐式残差光顺方法 ,取得了较好效果。数值结果与... 采用显式四步Runge Kutta格式 ,结合Baldwin Lomax紊流模型求解Navier Stokes方程 ,借助运动网格技术 ,完成了对二维振荡叶栅非定常粘性流动的数值模拟。为了加速求解过程 ,引入了变系数隐式残差光顺方法 ,取得了较好效果。数值结果与已公布的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叶栅 非定常粘性流动 运动网格技术 变系数隐式残差光顺 显式四步Runge-Kutta格式 Baldwon-Lomax紊流模型 NAVIER-STOKES方程 数值模拟 叶片振动 压气机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一维模型数值方法简介 被引量:2
4
作者 梅元贵 《隧道建设》 2007年第S2期36-40,共5页
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是高速铁路隧道修建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是合理确定隧道断面大小的主要参考依据。在简要回顾国内外相关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作者等人多年来采用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特征线法,介绍了隧... 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是高速铁路隧道修建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是合理确定隧道断面大小的主要参考依据。在简要回顾国内外相关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作者等人多年来采用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特征线法,介绍了隧道单车压力波、隧道会车压力波和考虑竖井、隧道内断面突变等情形下的验证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压力波 一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 征线法
下载PDF
基于舒适性的高速磁浮铁路单线隧道最不利隧道长度分布特征研究
5
作者 杜迎春 梅元贵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2,共9页
列车在不同长度隧道中高速行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波动,从而引起乘客不同程度的耳感舒适性问题。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特征线法和时间常数法动态气密指数模型,研究了单列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外压力波和两种... 列车在不同长度隧道中高速行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波动,从而引起乘客不同程度的耳感舒适性问题。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特征线法和时间常数法动态气密指数模型,研究了单列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外压力波和两种动态气密指数下的车内压力变化特征,完善了基于压力舒适性标准的高速磁浮铁路单线最不利隧道长度的概念,进行了列车速度和列车动态气密指数对最不利隧道长度影响规律的研究。研究发现:在基于车外压力最大负压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下,车内压力最大负压值较小。车内每1、3、10和60 s内最大压力变化量最大值随隧道长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即存在舒适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不利隧道长度。列车速度不同,该最不利隧道长度不同。除车内每10 s压力限值条件下外,动态气密指数不同,最不利隧道长度近似。动态气密指数83 s、速度600 km/h的单列磁浮列车通过截面积为100 m2的隧道时,满足UIC660舒适性标准的最不利隧道长度为10~12 km。本文成果对研究基于舒适性标准的隧道净空面积和列车气密性,以及进一步完善基于隧道压力波效应的轨道交通最不利隧道长度理论体系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外压力波动 压力舒适性 最不利隧道长度 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征线法
下载PDF
CRH3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特性浅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潇芹 梅元贵 周朝晖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会引起较大的车内外压力波动,带来乘客舒适性问题和车体较大的气动疲劳载荷.与常规速度的列车比较,隧道压力波是高速列车车体设计和通风系统设计中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基于已研制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和广义黎...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会引起较大的车内外压力波动,带来乘客舒适性问题和车体较大的气动疲劳载荷.与常规速度的列车比较,隧道压力波是高速列车车体设计和通风系统设计中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基于已研制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数值计算程序,给出了CRH3高速列车单车通过隧道和两列车隧道交会过程中隧道内压力波和车外压力波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同一编组上不同车厢车内外压力和压差的变化规律,以及8节车辆和16节车辆两种编组长度对车内外压力和压差的影响特征,得出了会车压力波变化比单车压力波变化更加剧烈,建议今后以隧道内会车工况为研究内容,研究车内外压力和压差的变化,确定最恶劣的会车工况和车内外压力和压差,为列车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一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 压力波
下载PDF
双螺杆压缩机排气压力脉动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小军 彭学院 邢子文 《压缩机技术》 2001年第6期3-6,共4页
建立描述双螺杆压缩机排气压力脉动的一维非定常流动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气流和管道之间的摩擦阻力和热交换,提出了有效的边界条件处理方法,并运用Laz-Wendroff(L—W)两步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借助微型压力传感器,测试... 建立描述双螺杆压缩机排气压力脉动的一维非定常流动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气流和管道之间的摩擦阻力和热交换,提出了有效的边界条件处理方法,并运用Laz-Wendroff(L—W)两步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借助微型压力传感器,测试了不同工况下排气压力脉动的状况。通过试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并发现影响排气压力脉动的主要因素是压缩机运行时的实际排气压力值与设计值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压缩 压力脉动 一维非定常流动 试验研究 噪声 振动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隧道交会时车内外压力波特征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晖 高柏松 梅元贵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6,共4页
磁浮列车在隧道内交会相比于单列车在隧道内运行会产生更大的压力波动,瞬态压力在变化的同时由车外向车内传递,车内外压力波动可能影响司乘人员舒适性并导致车体气动疲劳损伤。文章基于国内磁浮列车相关技术参数,采用一维可压缩不等熵... 磁浮列车在隧道内交会相比于单列车在隧道内运行会产生更大的压力波动,瞬态压力在变化的同时由车外向车内传递,车内外压力波动可能影响司乘人员舒适性并导致车体气动疲劳损伤。文章基于国内磁浮列车相关技术参数,采用一维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研究了磁浮列车隧道内等速交会时的车内外压力波,确定了在隧道内交会的最不利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中央等速交会时,车内外压力波动最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隧道 磁浮列车 交会压力波 一维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 征线法
下载PDF
160km/h单列货车通行隧道时压力波和气动载荷特征
9
作者 魏康 周晓坤 梅元贵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5-72,共8页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研制更高时速的货运列车迫在眉睫.根据我国新研发的时速160公里的货运列车,需要开展货运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体气动载荷研究.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数值模拟隧道压力波方法,针对既有普速线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研制更高时速的货运列车迫在眉睫.根据我国新研发的时速160公里的货运列车,需要开展货运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体气动载荷研究.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数值模拟隧道压力波方法,针对既有普速线的线路特点.研究高速货运列车单列车通过隧道的压力波形成机理和变化规律;研究不同工况下不同列车速度、车辆类型、隧道净空面积和隧道长度对最大正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的影响规律,归纳主要因素对车体气动载荷的影响规律及主次关系,获得货运列车车体强度设计和评估用气动载荷分布规律和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单列车通过隧道时的压力波与列车驶入、驶出隧道诱发的压缩波和膨胀波反射和叠加相关;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隧道净空面积的减小,列车车外最大正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均增加;在相同工况下,全侧开式棚车的的压力波动幅值大于塞拉式快捷车压力波动幅值;单列货运列车通过2.5 km隧道及以上时,最大正压值达到恒定值,最大负压值在最不利长度隧道处,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最大压力峰峰值在最不利长度隧道处达到最大值后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货运车体气动疲劳强度设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运列车 隧道 气动载荷 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
下载PDF
开孔隔墙隧道内单列高速列车运行空气阻力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安宁 罗禄林 +1 位作者 贾永兴 梅元贵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159,166,共9页
开孔隔墙隧道是一种新型的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型式,与传统结构隧道比较,列车通过时空气动力学性能有较大不同。文章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及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建立了隧道内列车运行空气阻力分析方法,模拟了不同长度的有... 开孔隔墙隧道是一种新型的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型式,与传统结构隧道比较,列车通过时空气动力学性能有较大不同。文章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及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建立了隧道内列车运行空气阻力分析方法,模拟了不同长度的有开孔隔墙隧道和无隔墙隧道空气阻力最大值和空气阻力平均值的变化规律,得出隔墙隧道可较大幅度地降低空气阻力,速度一定时隧道长度对内置开孔隔墙空气阻力幅值没有影响的结论。文章研究了2 000 m长度内置隔墙隧道的开孔间距、开孔大小和列车运行速度对空气阻力的影响特性,初步探讨了高速列车通过内置开孔隔墙隧道产生空气阻力与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关系及空气阻力最大值和车速的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内置开孔隔墙隧道列车空气阻力和该类结构隧道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隔墙隧道 高速列车 空气阻力 一维非定常可压缩流动模型特 征线
下载PDF
垂直轴风力机叶轮气动性能计算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夏 周正贵 邱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分别采用CFD计算软件数值模拟和一维流管模型法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进行计算。数值模拟采用Fluent软件,流场计算使用添加附面层的非结构网格,通过计算得到垂直轴风力机非定常流动特性。通过引入能量损失模型修正,建立新的垂直轴风力... 分别采用CFD计算软件数值模拟和一维流管模型法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进行计算。数值模拟采用Fluent软件,流场计算使用添加附面层的非结构网格,通过计算得到垂直轴风力机非定常流动特性。通过引入能量损失模型修正,建立新的垂直轴风力机一维流管气动性能计算方法。分别使用两种方法对叶轮的气动性能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性较好,均具有一定的计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一维流管模型 垂直轴风力机 气动性能 非定常流动
下载PDF
时速160km、200km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压力波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余南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9-31,共3页
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理论及特征线法发展了准高速、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压力波动的数值模拟方法 ,据此研究列车通过单线隧道和两列车在双线隧道内相会时压力波的变化规律 ,根据舒适度判据 ,得出合适的单线和双线隧道断面积 ... 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理论及特征线法发展了准高速、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压力波动的数值模拟方法 ,据此研究列车通过单线隧道和两列车在双线隧道内相会时压力波的变化规律 ,根据舒适度判据 ,得出合适的单线和双线隧道断面积 ,供新线隧道断面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压力波 一维流动 非定常流动 可压缩流动 单线隧道 双线隧道 断面设计
下载PDF
Clement-Desormes实验之不足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旭敏 胡再国 李娟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2-44,共3页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 ,Clement- Desormes的测量结果接近理论值存在某种巧合 ,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原理并不能充分解释其实验现象 .
关键词 Clement-Desormes实验 绝热指数 可压缩流体非非定常流动 测量原理 气体 热力学
下载PDF
高速磁浮单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外压力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梅元贵 张志超 +1 位作者 杜健 赵汗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9,共12页
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方法,研究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形成机理及传播特征;以头车和尾车为例,研究车外最大正负压比值,分析多工况下列车通过隧道时不同车厢的车外压力最值分布位置;探究隧道长度、列车运行... 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方法,研究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形成机理及传播特征;以头车和尾车为例,研究车外最大正负压比值,分析多工况下列车通过隧道时不同车厢的车外压力最值分布位置;探究隧道长度、列车运行速度和阻塞比对车外压力最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外最大负压在数值上远大于最大正压,可定性推测此时车体在负压作用下的“膨胀变形度”比正压作用下的“受压压缩变形度”严重;车外最大正负压及最大压力峰峰值的分布位置与列车运行速度和隧道长度密切相关,当隧道长度与列车长度之比不小于5.18时,头车车外最大正压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当比值不小于2.53时,头车车外最大负压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随阻塞比增加,车外最大正负压及最大压力峰峰值均增加,隧道横截面积为100 m^(2)和140 m^(2)时,头车和尾车车外最大正压相当,而横截面积为80 m^(2)时,头车车外最大正压比横截面积为100 m^(2)时大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隧道 压力波 车外压力最值 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 征线方法
下载PDF
D6114B船用柴油机的性能预测与优化计算 被引量:5
15
作者 易生海 邓康耀 +1 位作者 杨世友 王泓亮 《柴油机》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本文对D6114B型船用柴油机进行基于一维非定常流动的仿真,并且将实验数据与仿真计算参数值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发动机性能进行了预测,并对进排气门正时、压缩比、供油提前角等参数做了优化计算,使其满足高速船用柴油机的特... 本文对D6114B型船用柴油机进行基于一维非定常流动的仿真,并且将实验数据与仿真计算参数值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发动机性能进行了预测,并对进排气门正时、压缩比、供油提前角等参数做了优化计算,使其满足高速船用柴油机的特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6114B船用柴油机 VIPRE程序 进排气正时 压缩 喷油提前角 计算 单排气总管 一维非定常流动仿真
下载PDF
Highly Efficient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Compressible Fluids:Two-Dimensional Case 被引量:2
16
作者 CHEN Feng XU Ai-Guo +3 位作者 ZHANG Guang-Cai GAN Yan-Biao CHENG Tao LI Ying-Jun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681-693,共13页
We present a highly efficient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simulating compressible Hows.This model is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an appropriate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a 16-discrete-velocity model[Kataoka and Tsutahar... We present a highly efficient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simulating compressible Hows.This model is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an appropriate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a 16-discrete-velocity model[Kataoka and Tsutahara,Phys.Rev.E 69(2004)035701(R)]and reasonable dispersion and dissipation terms.The dispersion term effectivelyreduces the oscillation at the discontinuity and enhances numerical precision.The dissipation term makes the new modelmore easily meet with the von Neumann stability condition.This model works for both high-speed and low-speed flowswith arbitrary specific-heat-ratio.With the new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well-known benchmark problems geta high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 or experimental ones.The used benchmark tests include(i)Shock tubessuch as the Sod,Lax,Sjogreen,Colella explosion wave,and collision of two strong shocks,(ii)Regular and Mach shockreflections,and(iii)Shock wave reaction on cylindrical bubble problems.With a more realistic equation of state orfree-energy functional,the new model has the potential tostudy the complex procedure of shock wave reaction on porous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模型 可压缩流体 可压缩流动 案例 速度模型 计算精度 差分格式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through a 2D hydrofoil 被引量:24
17
作者 HUANG Biao WANG GuoYu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7期1801-1812,共12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firstly, the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around a hydrofoil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flow visualization and detail velocity measurement, a high-speed video camera is used to visualize the flow stru... In the present study, firstly, the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around a hydrofoil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flow visualization and detail velocity measurement, a high-speed video camera is used to visualize the flow structures, and a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of the time-averaged and instantaneous velocity and vorticity fiel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steadiness of mass transfer process between the vapor and the two-phase regions is substantial, a self-oscillatory behavior of the whole sheet cavitation is obtained, with large length fluctuations and vapor cloud shedding, and also the cavitation structure depends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water-vapor mixture and the periodic vortex shedd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is to offer information for validating computational models, and shed light on the unsteady multiphase transport process of cavitating flows. Furthermore,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ynamics of the attached turbulent cavitating flows, a filter-based model (FBM) is derived from the ktwo-equation model, a conditional averaging method aimed at improving unsteady simulation is applied to computation. In comparison to the standard kmodel, overall, the filter-based model is shown to improve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consider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流动 非定常流动 数值研究 水翼 实验 流场可视化 计算模型
原文传递
Unsteady flow structures in the tip region for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impeller before rotating stall 被引量:10
18
作者 ZHAO HuiJing WANG ZhiHeng XI Gu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924-934,共11页
To get an insight into the occurrence and the mechanism of flow unsteadiness in the tip region of centrifugal compressor impellers, the flow in Krain’s impeller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both steady and unsteady RAN... To get an insight into the occurrence and the mechanism of flow unsteadiness in the tip region of centrifugal compressor impellers, the flow in Krain’s impeller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both steady and unsteady RANS solver techniques. It is found that the flow unsteadiness on the pressure side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on the suction side. The periodical frequency of the unsteady flow is around half of the blade passing frequency. The originating mechanism of the flow unsteadiness is illustrated with the time-dependent tip leakage flow and blade loading at the tip region. Due to the blockage caused by the joint effects of broken-downed tip leakage vortex, separated fluids and tip leakage flow at downstream, a low pressure region is formed on the pressure side, consequently the blade loadings is altered. In turn, the changed blade loadings will alter the intensity of tip leakage flow. Such alternative behavior finally results in the periodic process.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flow field in the cases of single-passage and four-passage models,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investigated flow unsteadiness is confined in each single passage, as no phase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the model of four passages. This is different from the situation in axial compressor when the rotating instability is encountered. The flow unsteadiness only occurs at the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small mass flow rates, and the oscillation intensity will be enhanced with the decrease of mass flow rate. When the mass flow rate is too small, the flow unsteadiness in a single passage may trigger rotating stall, as the disturbance propagates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缩机叶轮 流动结构 压气机叶轮 非定常流动 旋转失速 叶尖泄漏涡 通道模型 周期频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