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价值延续与“复活”——以郑州司赵火车站保护与再利用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建涛 闫晓华 《中外建筑》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文物建筑的价值表现为其本体价值和延伸价值,其价值认知是动态变化的。当今城乡建设背景下,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应积极发掘文物建筑的价值内涵,使其得以延续与"复活"。本文阐述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概念及特征,按文物建... 文物建筑的价值表现为其本体价值和延伸价值,其价值认知是动态变化的。当今城乡建设背景下,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应积极发掘文物建筑的价值内涵,使其得以延续与"复活"。本文阐述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概念及特征,按文物建筑所处位置、功能性质、再利用取向等进行了归纳分类。归纳出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和再利用中,价值延续与复活的原则。结合司赵火车站案例,从整体性、主导性、多样性层面,探讨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理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 保护与再利用 价值延续与复活 司赵火车站
下载PDF
文物建筑内移动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设计参数研究
2
作者 张子龙 刘芳 +1 位作者 李宏文 钱禹丰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0-996,共7页
为了研究移动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在文物建筑内的设计参数,搭建了6A木垛火试验台,研究在不同喷射距离和模式下,该装置应对大规模火灾时适合的喷射流量与距离,并采用FDS,以北京某古建筑为模型进行模拟,从喷射强度、喷射距离、喷射时机... 为了研究移动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在文物建筑内的设计参数,搭建了6A木垛火试验台,研究在不同喷射距离和模式下,该装置应对大规模火灾时适合的喷射流量与距离,并采用FDS,以北京某古建筑为模型进行模拟,从喷射强度、喷射距离、喷射时机、雾化粒径等方面验证并补充移动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的设计参数。结果显示,喷射强度可设定为4.4~6.6 L/(min.m^(2));喷射距离可设定为5 m,尽可能采用近距离喷射策略;灭火时机应尽早,至少在起火后300 s内;雾化粒径的选择需根据具体情况权衡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 文物建筑 设计参数 火灾试验 FDS
下载PDF
森林环境文物建筑集中区域灭火救援能力评估
3
作者 颜龙 李琪 +2 位作者 郑佳欣 徐志胜 刘顶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4-240,共7页
针对森林环境文物建筑集中区域环境复杂,难以准确评估区域灭火救援能力等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提出耦合森林因素的单体文物建筑灭火救援能力评估方法,涵盖建筑材料、森林防火隔离带、消防水源等19个二级指标;在单体评估基础上,从... 针对森林环境文物建筑集中区域环境复杂,难以准确评估区域灭火救援能力等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提出耦合森林因素的单体文物建筑灭火救援能力评估方法,涵盖建筑材料、森林防火隔离带、消防水源等19个二级指标;在单体评估基础上,从区域视角建立一种基于变权法的森林环境文物建筑集中区域灭火救援能力评估模型;并引入惩罚占主导的混合型变权函数,设置评价策略,确定惩罚与激励区间,区分文物建筑保护等级,提出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结合定权法和变权法评价森林环境文物建筑集中区域(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灭火救援能力。结果表明:单体文物建筑评级为优、良、中、次、差的数量占比分别为12%、20%、32%、20%、16%。区域定权法得分为75.27(Ⅲ级,不需采取提升措施),变权法得分为69.97(Ⅳ级,需采取提升措施);建议采取增设电气火灾预警系统、增加森林防火隔离带等措施来提升灭火救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文物建筑 集中区域 灭火救援 能力评估 变权
下载PDF
当前文物建筑保护的难题与对策
4
作者 李永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6-100,共5页
长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物建筑资源,对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标准规范的实施效果不理想、区域性的日常保养制度不完善、保护工程规范性不足... 长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物建筑资源,对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标准规范的实施效果不理想、区域性的日常保养制度不完善、保护工程规范性不足等。加强文物建筑保护,应从综合管理制度、保护技术、人才培养、公众教育等方面入手,通过深化文物材料劣化基础研究,完善文物建筑专用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保护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流程,提升安全风险管理全周期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文物建筑保护水平的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成果的全民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建筑 保护利用 文物安全
下载PDF
WW/T 0115—2023《可移动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文物保护行业标准解读
5
作者 黄墨樵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3期170-178,共9页
可移动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是文物数字化保护体系中的基础性工作,在文物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物保护行业标准WW/T 0115—2023《可移动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规定了可移动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作业流程、技术方法、参数... 可移动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是文物数字化保护体系中的基础性工作,在文物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物保护行业标准WW/T 0115—2023《可移动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规定了可移动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作业流程、技术方法、参数项和指标值。该标准通过梳理可移动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中的相关技术应用和作业操作流程,基于一种可批量化和可工程化实施的可移动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流程框架,对各个环节中涉及到的技术方法、作业规则、成果指标进行了通用性规定。旨在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供具体的文物数字资源积累标准化指南,有效提升优质中华文化数字资源的持续性规模化积累和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文物 三维数字化 数据采集 数据加工
下载PDF
地方标准《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防御指南》编制研究
6
作者 万金红 张葆蔚 +1 位作者 张云霞 赵超辉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8期64-70,共7页
由于自身的脆弱性,不可移动文物极易在自然灾害中遭受严重损失。开展文物防灾减灾研究日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不可移动文物防灾减灾技术标准,更是对提升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水平... 由于自身的脆弱性,不可移动文物极易在自然灾害中遭受严重损失。开展文物防灾减灾研究日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不可移动文物防灾减灾技术标准,更是对提升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2023年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地方标准《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防御指南》的编制工作。在系统梳理我国文物防灾减灾工作经验基础上,充分分析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现实需求,从灾害防御基本内容、风险调查与评估、防御预案编制与实施、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宣传培训演练、灾害应急处置、应急物资储备、抢险救灾队伍建设和防御效果评价9个方面提出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防御指南。标准的编制将有助于最大程度保障北京市文物安全,提升北京市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灾害防御 应急管理 地方标准 北京市
下载PDF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研究——以法国领事馆旧址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祝笋 陈建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8期183-185,共3页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目前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在城市更新与旧城风貌保护的拉锯中首当其冲,成为城市肌理损毁的重要见证。文章以武汉市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法国领事馆旧址为例,立足于...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目前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在城市更新与旧城风貌保护的拉锯中首当其冲,成为城市肌理损毁的重要见证。文章以武汉市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法国领事馆旧址为例,立足于相关背景及建筑概况,明晰了建筑的保护价值,对法国领事馆旧址做了建筑修缮与环境保护的整体性设计,以期为此类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 法国领事馆 保护 修缮
下载PDF
私有文物建筑产权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研究
8
作者 张国超 苏昊霖 张恩荣 《中国名城》 2024年第7期56-61,共6页
产权的排他性、经济性特征和产权制度的保障使得产权人对文物建筑的保护行为可以转化为自身利益,产权对私有文物建筑的保护激励作用由此体现。中国私有文物建筑具有公私权利竞合、产权流转的“房地一体”要求、产权量较大的特征,导致产... 产权的排他性、经济性特征和产权制度的保障使得产权人对文物建筑的保护行为可以转化为自身利益,产权对私有文物建筑的保护激励作用由此体现。中国私有文物建筑具有公私权利竞合、产权流转的“房地一体”要求、产权量较大的特征,导致产权并未对私人和集体对私有文物建筑的保护行为起到高效的激励作用,具体表现为:公私权利主体行为的负外部性、“房地一体”背景下对私有文物建筑的抛弃、较大的产权量对文物建筑保护的不利影响。针对以上特征和问题,建议通过政府收购和产权置换的方式探索发展权转移制度,建立健全文物行政执法和社会监管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集中合并产权,建立建筑认养制度,从而有效解决产权问题对私有文物建筑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文物建筑 产权 产权置换 文物行政执法 建筑认养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研究——以将乐县南门头片区为例
9
作者 王量量 韩鸿宇 《城市建筑》 2024年第9期65-68,79,共5页
近年来,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但是数量众多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产权复杂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其保护过程。文章以将乐县南门头片区存在的15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为例,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未... 近年来,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但是数量众多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产权复杂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其保护过程。文章以将乐县南门头片区存在的15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为例,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发展利用阶段各利益主体及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共识和利益冲突,探讨如何在保护阶段以及发展利用阶段平衡多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并提出协调机制。文章认为,资金问题是困扰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发展利用的关键,而现阶段社会推行的“文化出行旅游”是探索解决该问题的重要契机。在旅游带动的背景下,打通保护与发展利用之间的资金壁垒,进而实现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活化利用,有助于实现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乐县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利益相关者 保护机制
下载PDF
功能延续的文物建筑适应性再生实践——成都金牛宾馆银杏庄的修缮设计
10
作者 付涌 周利峰 《四川建筑》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对仍保持原有功能,特别是这些功能已经成为其价值组成部分的文物古迹,应鼓励和延续原有的使用方式”[4]。坐落于四川省金牛宾馆内的银杏庄,自1957年建成起,一直作为当地重要的政务接待基地,国内、外领导人造访成都时均有在此下榻的经... “对仍保持原有功能,特别是这些功能已经成为其价值组成部分的文物古迹,应鼓励和延续原有的使用方式”[4]。坐落于四川省金牛宾馆内的银杏庄,自1957年建成起,一直作为当地重要的政务接待基地,国内、外领导人造访成都时均有在此下榻的经历,见证过许多重要的历史场景,于2013年被公布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伴随着接待需求的不断变化,银杏庄历经过多次改扩建装修,其风貌和格局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文物价值造成了较大影响。以2022年成都大运会的召开为契机,银杏庄迎来了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的第一次全面修缮。设计团队力求通过“还原历史场景、整合新旧区域、恢复环境格调”等多种方式,以延续其原有使用方式为目的,推动文物建筑的适应性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建筑 功能延续 场景复原 新旧融合
下载PDF
流动建构:建筑社会学视野下的城市移动咖啡馆空间实践思考
11
作者 欧雄全 《中外建筑》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基于建筑社会学视野,对移动咖啡馆在当代流动社会中的空间实践进行探讨。将空间形式与生活模式的关联作为研究切入点,揭示流动社会中城市咖啡馆的商业模式、空间形式和文化特性转变,阐释移动咖啡馆的涌现原因与社会价值。研究发现,移动... 基于建筑社会学视野,对移动咖啡馆在当代流动社会中的空间实践进行探讨。将空间形式与生活模式的关联作为研究切入点,揭示流动社会中城市咖啡馆的商业模式、空间形式和文化特性转变,阐释移动咖啡馆的涌现原因与社会价值。研究发现,移动咖啡馆的当代空间实践呈现品牌化的移动咖啡车、离散状的移动咖啡店和游牧式的移动咖啡建筑三种模式,并分别以“系统集成”“自组织”与“流动建构”为特征。研究认为,移动咖啡馆的空间实践核心在于回应移动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出依托“流动建构”理念和“移动建筑社会设计”策略是其灵活融入城市空间与社会生活、营造具有场所感的公共交往场所的关键。文章最后对移动咖啡馆在城市微更新场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咖啡馆 空间实践 建筑社会学 流动建构 城市微更新
下载PDF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数字化及虚拟展示--以敦煌莫高窟96窟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克恭 汪万福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6期215-219,共5页
文物数字化不仅可抢救性记录文物现状,而且还可实现文物资源由物质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化,为数字时代不可移动文物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走向公众,参与教育和价值观建构、走向世界参与文明互鉴奠定基础,通过对三维激光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在... 文物数字化不仅可抢救性记录文物现状,而且还可实现文物资源由物质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化,为数字时代不可移动文物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走向公众,参与教育和价值观建构、走向世界参与文明互鉴奠定基础,通过对三维激光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数字化及虚拟展示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并以敦煌莫高窟96窟为例,对形成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成果可为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数字化及虚拟展示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保护数字化 虚拟展示
下载PDF
甘肃省不可移动文物文化元素IP建设路径研究
13
作者 左弼文 周晓明 +3 位作者 金佛荣 黄小涛 牛泉林 谢琴琴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5期239-241,共3页
文物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凝聚着我国民族精神、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传承了中华文明历史信息,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不可移动文物是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和记录民族历史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但多数不可移动文物要么... 文物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凝聚着我国民族精神、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传承了中华文明历史信息,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不可移动文物是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和记录民族历史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但多数不可移动文物要么位于偏远乡野,要么位于城镇闹市,给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在文物利用方面远不及可移动文物那样充分。文章主要以不可移动文物文化元素IP建设为切入口,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以期为增强不可移动文物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一点新的思路,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一些绵薄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文化元素 IP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WW/T 0114—2023《可移动文物二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文物保护行业标准解读
14
作者 余宁川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4期164-171,共8页
《可移动文物二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是业内首次对可移动文物的二维数字影像采集与加工工作进行的标准化研究。本文对标准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并对标准的执行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提高博物馆界文物数据采集的工作能力,促进行业的... 《可移动文物二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是业内首次对可移动文物的二维数字影像采集与加工工作进行的标准化研究。本文对标准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并对标准的执行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提高博物馆界文物数据采集的工作能力,促进行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文物二维影像采集 立体类文物 平面类文物 文物安全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面向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图生成的领域特定语言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轶涵 杜金莲 +1 位作者 苏航 高红雨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8,共7页
针对当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图生成领域需求快速增长、经常变更,而现有程序及工具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构建语义模型的方法,在语义模型的基础之上,为不可移动文物领域专家设计了一种贴近自然语言的领域特定语言(... 针对当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图生成领域需求快速增长、经常变更,而现有程序及工具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构建语义模型的方法,在语义模型的基础之上,为不可移动文物领域专家设计了一种贴近自然语言的领域特定语言(DSL)。首先,通过对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各项指标数据、风险图生成方法和流程进行深入研究,提取出业务模型。之后,通过分析业务模型,抽象出风险值计算规则的元计算单元,构建语义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出一种可表述语义模型中所有语义的领域特定语言。该语言脚本可由领域专家自行编写,能快速高效地生成风险图,且易于扩展,满足需求经常变更的要求。与目前国内外主流的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生成风险图相比,利用DSL生成风险图可缩短66.7%以上的工作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特定语言 语义模型 领域抽象 风险图 不可移动文物
下载PDF
极端暴雨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分析——以河南“7·20”暴雨为例
16
作者 赵超辉 万金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暴雨灾害往往会对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极大破坏,对灾后文物的损毁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可为不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对2021年河南“7.20”暴雨中188处不可移动文物灾后调查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了受灾文物损毁情况的差... 暴雨灾害往往会对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极大破坏,对灾后文物的损毁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可为不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对2021年河南“7.20”暴雨中188处不可移动文物灾后调查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了受灾文物损毁情况的差异性特征,归纳不可移动文物在暴雨灾害中的损毁形式表现为暴雨冲刷、积水浸泡造成的缓慢侵蚀破坏和洪水冲击、泥石流破坏造成的急剧动力破坏形式。另外,选取过程降雨量来表征暴雨灾害的危险性强度,构建了基于Lognormal概率分布函数的受灾文物损失状态脆弱性曲线模型,分别从结构材料、建筑规模、保存状态三方面综合分析不可移动文物的脆弱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砖土结构文物相比于砖木、砖石结构文物的脆弱性更强,当降雨量超过100 mm时有较高概率发生严重破坏,砖木、砖石结构文物在降雨量超过340 mm时有较高概率发生严重破坏;建筑面积在100 m2以下文物的脆弱性最高,极端暴雨灾害更容易对其造成严重破坏;相同降雨量下保存状态越差,文物脆弱性越强,其中保存状态较差的文物在极低降雨量(≤25 mm)有较高概率发生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暴雨灾害 灾后调查 破坏特征 脆弱性曲线
下载PDF
不可移动文物变形检测技术适宜性探讨
17
作者 胡程鹤 梁宁博 +1 位作者 孙闻鹤 黄里西 《山西建筑》 2024年第3期176-178,182,共4页
不可移动文物的结构及构件变形是评估其整体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不可移动文物的变形检测技术具有面向的结构类型各异、检测环境复杂且非接触要求高的显著特点。对于不同应用场景下,各种检测技术的正确选择是保证现场变形检测的实施... 不可移动文物的结构及构件变形是评估其整体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不可移动文物的变形检测技术具有面向的结构类型各异、检测环境复杂且非接触要求高的显著特点。对于不同应用场景下,各种检测技术的正确选择是保证现场变形检测的实施可行性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前提。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变形检测实践中常见的检测技术包括线锤检测、全站仪检测、三维激光扫描仪检测、数字图像法、近景摄影测量和倾斜摄影测量等,对各类变形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实施案例进行了阐述,并对各类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适宜的应用场景进行对比,为不可移动文物变形检测的现场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变形检测技术 适宜性
下载PDF
民间建筑类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推广平台研究——以河南巩义石窟寺为例
18
作者 谷彤彤 田飞 《湖南包装》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文章以河南巩义的石窟寺为例,通过对石窟寺的调研,使用云计算以及数字化的手段来建立完整的电子数据库,并搭建现代化立体综合的数字化保护、推广平台,从而对民间建筑类文物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词 建筑文物 数字化推广 数字化平台:电子数据库
下载PDF
建筑生态节能--基于装配式建筑理念下一种可移动展览空间的探索
19
作者 王精赛 刁艳 《居业》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展览建筑是艺术展示、传播信息、提供娱乐的重要空间之一。然而一些展览建筑在设计之初的针对性过强,导致展后很难二次利用,只能废弃处理,从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对环境也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做设计,才... 展览建筑是艺术展示、传播信息、提供娱乐的重要空间之一。然而一些展览建筑在设计之初的针对性过强,导致展后很难二次利用,只能废弃处理,从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对环境也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做设计,才能解决建筑污染的问题,既能实现建筑的功能价值,又可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为建筑生态节能和展览空间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可移动空间 展览建筑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中四川可移动文物及其建筑受损情况调查 被引量:13
20
作者 巩梦婷 韦荃 +2 位作者 冯萍莉 张孜江 杨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7,共8页
四川省文博单位所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受损原因极具研究价值。采用文物受损信息调查表、实地调查与再核实、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针对受损可移动文物所处大环境、小环境及其存放或展示方式,结合每件... 四川省文博单位所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受损原因极具研究价值。采用文物受损信息调查表、实地调查与再核实、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针对受损可移动文物所处大环境、小环境及其存放或展示方式,结合每件可移动文物的受损状态进行统计研究。基本探明汶川地震中文博单位建筑和可移动文物受损原因和类型,为提升文博工作者的文物防震保护意识和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可移动文物 受损情况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