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819年解释学纲要通论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施莱尔马赫
张云涛
-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欧美宗教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德国哲学》
2013年第1期246-269,共2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施莱尔马赫文化神学研究”,项目编号:13YJC7300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施莱尔马赫文化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YB037
-
文摘
施莱尔马赫是现代新教神学之父和著名的古典语文学家,他创造性地综合了新教神学的解释学传统与古典学界的修辞学和语文学传统,使解释学从特殊解释学转变为一般解释学(hermeneutica generalis),由此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他也因此被称作"现代解释学之父"。他在1805-1833年围绕解释学做了近10次学术报告和演讲课。可惜的是,与他的辩证法和哲学伦理学一样,他始终没有公开出版他全面深入论述其解释学体系的专著。不过,他的解释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保持了连续性和一贯性。他在1805年首先以格言的形式陈述了他对解释学的一些随想,接着在1809-1810年以草稿的形式描述了他的理论设想,最终在1819年以更具体的纲要阐述了他对解释学的比较成熟的看法,他的1828年和1832-1833年演讲都以此纲要为基础,并增加了一些边注和评论。在这个纲要的导言中,施莱尔马赫对解释学的本质、目标、种类和方法等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基本上呈现了他的一般解释学的理论框架。
-
关键词
特殊解释学
一般解释学
艺术
语法解释
心理解释重构
解释学的循环
-
分类号
B516.4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法律解释操作分析
被引量:1
- 2
-
-
-
出处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8年第2期110-110,共1页
-
文摘
本书是关于法律解释基本原理、解释模式及操作规则的新著。本书充分运用一般解释学的基本原理对法律解释学中的诸如解释场合、解释主体、解释权、解释对象等基本元素进行充分分析,从而阐发现代法解释的基本论点和操作规则。同时,通过对中国的司法实践的分析,揭示了建构我国法律解释模式的基本方向。
-
关键词
法律解释学
解释模式
操作规则
基本原理
一般解释学
解释主体
基本论点
基本元素
现代法
解释权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解释学的任务
被引量:16
- 3
-
-
作者
利科尔
李幼蒸
-
出处
《世界哲学》
1986年第3期35-45,11,共12页
-
文摘
我采用的解释学的暂行定义如下:解释学是关于与“本文力(text)的解释相关联的理解程序的理论。我的主导思想是有关作为“本文”的话语(discourse)的形成的问题,在整个第二讲中我将详论“本文”的诸范畴。这样我们就有可能设法解决在第一讲中提出的中心难题——在说明和理解之间的那种在我看来是破坏性的分裂。设法在这两种态度之间寻求某种互补性的联系(而具有语义学根源的解释学一直倾向于使二者分离),将通过本文概念在认识论上表明解释学方向的转变。
-
关键词
一般解释学
海德格尔
本体论
狄尔泰
认识论
伽达默尔
施莱尔马赫
浪漫主义
可理解性
心理学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的一次对话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郭小平
-
出处
《世界哲学》
1991年第3期76-78,共3页
-
文摘
1981年4月,在巴黎歌德学院举行了“本文与解释”的专题讨论会。出席者中既有德国当代解释学宗师伽达默尔,又有法国后结构主义解构学派巨擘德里达。由于当代在世的哲学大家(尤其是分析哲学以外的哲学家)进行真正学术意义上的面对面“交锋”似乎还是一个不成文的禁忌;由于解释学和解构哲学已成为西方在分析哲学之后影响日渐扩大的两门“显学”;由于这两支同源于欧洲大陆哲学传统而又俨然成为对立的潮流在许多立场上既迥然有别,又相互纠缠,人们对这两位哲学家的第一次学术“对话”怀有特殊的期望和兴趣。伽达默尔在会上作的长篇演讲中,将法国当代哲学思潮称作对自己的“真正挑战”,他提出了与德里达针锋相对的海德格尔解读,并声称德里达将解释学置诸形而上学范畴之下其实是一个错误,哲学解释学并不依赖于任何“出场(现时)的哲学”。德里达在后来的讨论中,则对伽达默尔视为理解之先决条件的立场(即每一对话的参与者都怀有乐于理解对方发言的“善良意志”)并提出质疑,坚持自己对解释学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批评,并阐述了解构哲学的独特主张。德里达的质询与伽达默尔的答复围绕解释与本文问题上双方的一系列对立如理解——非理解、内在——外在、连续——中断、真理——非真理等而展开。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对话的内容,同时也在于这一形式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对话、理解与解释的复杂个案,它同样给了我们许多与理解和主体间交流有关的提示,譬如最根本的,一种分别出自解构和解释学立场的真正相互交流是否可能。所以,诚如有的西方学者所指出的,这次对话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已说出的那些方面,还在于那些未曾说出的和未曾发生的方面。大标题为译者所加。
-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德里达
一般解释学
形而上学
善良意志
对话
精神分析
理解与解释
海德格尔
解构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法国哲学家P.利科尔
- 5
-
-
作者
J.克莱施
张伯霖
-
出处
《世界哲学》
1986年第6期46-48,共3页
-
文摘
法国哲学家利科尔(Paul Ricoeur)生于1913年。在雷恩学习哲学结业以后,接替J. 依波利特,在斯特拉斯堡大学(1950—1955年)教授哲学。他先后在巴黎索邦大学(从1956年起)、南特大学(1966—1978年,1969年3月至1970年3月任南特大学哲学系主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哲学。现在他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现象学和解释学研究所的主任。
-
关键词
一般解释学
隐喻
哲学解释学
学习哲学
意志哲学
精神现象学
法国哲学
语义学
语言学
表现形式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