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1,3-丁二烯作业工人DNA损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楠 李斌 +5 位作者 程娟 李云 郑国颖 关维俊 崔涛 孟会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DNA修复酶基因XRCC1、XRCC2、XRCC4、RAD52单核酸多态性在1,3-丁二烯(BD)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71名BD作业工人和55名行政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彗星试验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聚... 目的研究DNA修复酶基因XRCC1、XRCC2、XRCC4、RAD52单核酸多态性在1,3-丁二烯(BD)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71名BD作业工人和55名行政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彗星试验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XRCC1、XRCC2、XRCC4、RAD52基因多态性。结果 BD暴露组和对照组彗星尾距分别为4.53(3.49~5.87)和2.38(0.82~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中具有XRCC1基因G28152A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彗星尾距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4.52(3.43~5.64),5.18(4.23~6.18),P<0.05];XRCC4A245G位点AG和GG基因型个体的彗星尾距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5.05(3.79~6.05),5.37(4.29~6.36),4.23(3.35~5.41),P<0.01]。结论 XRCC1 G28152A和XRCC4 A245G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BD诱导的DNA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丁二烯(bd) 彗星试验 DNA损伤修复基因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丁二烯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分析
2
作者 高衍新 张天亮 +3 位作者 李仁波 孔凡玲 夏昭林 程学美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13-316,F0003,共5页
目的 研究丁二烯(BD)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状况,进一步探讨BD的健康损害机制。方法 收集42名BD暴露工人及56名非暴露人群的班末尿,超高效液相色谱-电轰击离子源-质谱联用方法测定尿中R,S-1,2-双羟基-4-(N-乙酰半胱氨酸)-丁烷(DHB... 目的 研究丁二烯(BD)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状况,进一步探讨BD的健康损害机制。方法 收集42名BD暴露工人及56名非暴露人群的班末尿,超高效液相色谱-电轰击离子源-质谱联用方法测定尿中R,S-1,2-双羟基-4-(N-乙酰半胱氨酸)-丁烷(DHBMA)浓度,按其浓度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中、高BD暴露组。采用Annexin V/FITC-PI试剂盒双染后经流式细胞仪(FCM)测定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 暴露组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为(7.63±2.04)%,高于对照组(6.91±1.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低、中、高BD暴露组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7.08±1.67)%、(7.59±2.58)%和(8.18±1.8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对照组淋巴细胞凋亡率的10.1%为界值判断淋巴细胞凋亡阳性率,凋亡阳性率随BD暴露浓度的增高有所升高;相关分析亦显示,尿中DHBMA浓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呈正相关(Kendall’s r=0.153,P<0.05)。结论 BD可导致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轻度升高,似与尿中DHBMA水平有一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bd)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R S-1 2-双羟基-4-(N-乙酰半胱氨酸)-丁烷(DHBM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