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清初(后金)与朝鲜宗藩关系演进与确立——以“丁卯之役”与“丙子之役”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峰龙 任君蕾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1-16,共6页
17世纪初是东北亚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期间,建州女真逐渐统一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各部,并建立"后金"政权后与明朝对峙。后金为了消除与明朝抗衡的后顾之忧,先是极力向朝鲜王朝示好,后经过第一次征伐将原来的"... 17世纪初是东北亚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期间,建州女真逐渐统一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各部,并建立"后金"政权后与明朝对峙。后金为了消除与明朝抗衡的后顾之忧,先是极力向朝鲜王朝示好,后经过第一次征伐将原来的"依附关系"改为"兄弟之国",继而通过第二次征伐将"兄弟关系"转升为"君臣之义",由此最终确立宗藩关系。本文将以"丁卯之役"(1627年)与"丙子之役"(1636年)为主要线索,阐述了清初(后金)与朝鲜王朝宗藩关系演进与形成过程,以便进一步深入了解宗藩体制的实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卯之役 江都之盟 平壤之盟 丙子之役 城下之盟
下载PDF
“丁卯之役”后金鲜实质矛盾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桂涛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4,220,共8页
"丁卯之役"后,后金与朝鲜虽约为"兄弟之国",但围绕着对明关系的问题,双方对"兄弟之盟"的理解却存在分歧。后金试图以"兄弟之盟"解除明朝与朝鲜的君臣关系,消解明朝天下共主的地位,将朝鲜组织... "丁卯之役"后,后金与朝鲜虽约为"兄弟之国",但围绕着对明关系的问题,双方对"兄弟之盟"的理解却存在分歧。后金试图以"兄弟之盟"解除明朝与朝鲜的君臣关系,消解明朝天下共主的地位,将朝鲜组织进自己的天下秩序中。朝鲜则以"事大"维系明朝与它的君臣名分,以"交邻"来处理它与后金的"兄弟之盟"。此后十年双方在岁币、关市、刷还、使臣接待等问题上纷争不断,其背后的实质则是名分之争。后金在名分上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要取得与明朝同等的地位,这使得朝鲜无法继续在"事大"与"交邻"的架构中缓和双方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卯之役 兄弟之盟 事大 交邻 后金 朝鲜
原文传递
和约背后的制衡——对“丁卯之役”及金鲜谈判的再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石少颖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2年第7期9-21,共13页
国家实力和安全利益是后金发动"丁卯之役"、却在行军途中首倡和谈的原因,也是后金与朝鲜在战后利益争执过程中互指"渝盟"、彼此牵制的要素。"江都盟誓"以金鲜两国各自的战后安全为诉求,试图通过外交途径... 国家实力和安全利益是后金发动"丁卯之役"、却在行军途中首倡和谈的原因,也是后金与朝鲜在战后利益争执过程中互指"渝盟"、彼此牵制的要素。"江都盟誓"以金鲜两国各自的战后安全为诉求,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实现两国战后在军事上的相互制衡与防范。然而,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后金的朝鲜战略逐渐由"试探"转向"侵略"",江都盟誓"中相对平等的停战约定也终究被后金的种种侵略性要求所取代。不过,为了全力进攻明朝,后金战后并无意在军事上扩大与朝鲜的矛盾,而是对朝鲜展开了和平手段掩饰下的经济侵夺。虽然朝鲜的军事实力远不及后金,但是,从朝鲜攫取的可观利益以及朝鲜在明朝和后金之间的向背选择,却是后金在对外决策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而朝鲜对后金的文化鄙夷态度更是让崛起中的后金愤愤不平,它强烈地刺激着后金统治者彻底征服朝鲜的决心,并且将"丁卯之役"后的金鲜关系推向了更为激烈的对抗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卯之役 江都盟誓 平壤盟誓 安全利益 制衡
原文传递
扎努事功考论——从《敕封贾弩碑》谈起 被引量:2
4
作者 穆崟臣 穆鸿利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2,共5页
扎努,乌苏氏,满洲正蓝旗,家族中不乏清史勋耆人物。其生卒年文献无载,天命初年率部来归,被委以重任,担都堂衙门要职,负监察之责。从征东海女真,树有功勋。"丁卯之役",携书出使朝鲜。守卫盖州,驻防东京,为政有颂声。扎努是明... 扎努,乌苏氏,满洲正蓝旗,家族中不乏清史勋耆人物。其生卒年文献无载,天命初年率部来归,被委以重任,担都堂衙门要职,负监察之责。从征东海女真,树有功勋。"丁卯之役",携书出使朝鲜。守卫盖州,驻防东京,为政有颂声。扎努是明清鼎革之际文武兼备之人物,其自身事迹折射了后金(清)崛起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努 都堂衙门 东海女真 丁卯之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