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蒜素与溴硝醇、代森锰锌2种农药复配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瑞 马立志 +3 位作者 高蓬明 吉宁 金静 雷晓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3,共3页
为筛选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药剂,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乙蒜素分别与溴硝醇、代森锰锌2种药剂复配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联合毒力,并筛选出最佳组配。结果表明,乙蒜素与溴硝醇以1∶5的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最好,EC50为0.001 mg/mL,共毒系数为214... 为筛选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药剂,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乙蒜素分别与溴硝醇、代森锰锌2种药剂复配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联合毒力,并筛选出最佳组配。结果表明,乙蒜素与溴硝醇以1∶5的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最好,EC50为0.001 mg/mL,共毒系数为214.7,低于农用链霉素(EC50为0.004 mg/mL);乙蒜素与与代森锰锌以1∶3复配时也具有增效作用,EC50为0.005 mg/mL,共毒系数为2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蒜素 溴硝醇 代森锰锌 丁香假单胞杆菌 复配 增效作用
下载PDF
磷脂酰胆碱缺失影响丁香假单胞杆菌Ⅲ型分泌系统装置的完整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尤恒 刘伟林 +3 位作者 熊珍珍 余丽华 曹芳 王行国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437-447,共11页
丁香假单胞杆菌1336致病菌缺失pcs基因后不能合成磷脂酰胆碱(PC),也不能诱发植物的超敏反应(HR).从它的基因组中分别克隆出25个T3SS-相关基因,包括编码组件蛋白和表达调控基因.在E.coli中成功表达了其中19个基因,并且纯化出16种蛋白.在... 丁香假单胞杆菌1336致病菌缺失pcs基因后不能合成磷脂酰胆碱(PC),也不能诱发植物的超敏反应(HR).从它的基因组中分别克隆出25个T3SS-相关基因,包括编码组件蛋白和表达调控基因.在E.coli中成功表达了其中19个基因,并且纯化出16种蛋白.在野生型和pcs^-突变型中,无论是编码T3SS组件蛋白基因、调节基因还是效应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都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与野生型比较,1336 pcs^-突变型细胞质中14个T3SS-关联蛋白的相对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细胞膜中的HrpB、HrpE、HrpF和Hrc J相对量都减少约10%.36%T3SS组件蛋白同时减少可能导致T3SS装置不完整,而这种有缺陷的T3SS装置不能行使正常生理功能.由此可见,膜磷脂中的PC在丁香假单胞杆菌T3SS装置组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假单胞杆菌 磷脂酰胆碱 Ⅲ型分泌系统
下载PDF
拟南芥抵抗丁香假单胞杆菌过程中AZI1基因功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高航 杜改亮 +1 位作者 麻力 徐子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9-436,共8页
AZI1属于脂转移蛋白家族,它在拟南芥抵抗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可能起着传递信号物质的作用。该实验以过表达和T-DNA插入突变体及野生型拟南芥植株为材料,通过RNA印迹、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拟南芥壬二酸诱导基因AZI... AZI1属于脂转移蛋白家族,它在拟南芥抵抗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可能起着传递信号物质的作用。该实验以过表达和T-DNA插入突变体及野生型拟南芥植株为材料,通过RNA印迹、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拟南芥壬二酸诱导基因AZI1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抗性功能。结果表明:(1)AZI1基因可以被丁香假单胞杆菌、H2O2和乙烯利诱导,它可能参与水杨酸和乙烯介导的抗菌途径。(2)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丁香假单胞杆菌侵染叶片的叶柄渗出液中存在AZI1蛋白及其同源物EARLI1,并能够与其他蛋白质形成复合体,说明AZI1有可能通过维管组织移动到个体的其他部位,与信号分子的转移有关。(3)AZI1及其同源物EARLI1主要在花序茎的木质化部位表达,过表达AZI1基因能够促进木质素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AZI1 DAB 丁香假单胞杆菌 台盼蓝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文彬 孔德昭 +2 位作者 唐丽娟 马伟 匡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可以引起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是侵染萝卜、白菜、花椰菜等农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以灭活的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NCPPB1820)为免疫原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筛选最终获得6株产生特异... 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可以引起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是侵染萝卜、白菜、花椰菜等农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以灭活的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NCPPB1820)为免疫原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筛选最终获得6株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与抗体偶联,作为检测探针,分别将6种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进行两两配对筛选。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抗体特异性较好,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均没有交叉反应。以6号抗体作为检测抗体(6-HRP),以1号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分析法获得了最佳的敏感度。检测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的最低检测限为1.5×105cfu/m L,定量限为4.12×105cfu/m L。基于双抗体夹心的酶免疫方法特异性好,便捷,可以实现对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高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测定 单克隆抗体 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
下载PDF
丁香假单胞杆菌Avr基因与寄主植物R基因的互作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喆 周静 +3 位作者 潘素君 刘敬 戴良英 李魏 《生物技术进展》 2019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细菌、卵菌以及真菌体内广泛存在着一类分泌蛋白即效应因子(effector),它们在病原微生物和寄主互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病原微生物与寄主是否属于亲和性互作,效应因子可分为毒性效应因子(Vir)和无毒效应因子(Avr)。介绍了模式病... 细菌、卵菌以及真菌体内广泛存在着一类分泌蛋白即效应因子(effector),它们在病原微生物和寄主互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病原微生物与寄主是否属于亲和性互作,效应因子可分为毒性效应因子(Vir)和无毒效应因子(Avr)。介绍了模式病原细菌丁香假单胞杆菌的效应因子和寄主植物体内的R基因,阐述了Avr基因与R基因的互作机制,包括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最后讨论与展望了丁香假单胞杆菌效应因子与植物R基因的互作研究在植物抗病育种上的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假单胞杆菌 效应因子 Avr基因 R基因 互作
下载PDF
防治丁香假单胞杆菌型果树溃疡病一法
6
作者 王虎 《西北园艺(果树)》 2016年第6期40-41,共2页
果树溃疡病传播快、根治难,严重危害树体健康。传统施药方法持效期短,效果差。笔者针对丁香假单胞杆菌引起的果树溃疡病,采用黏土作为载体,混合农用链霉素、乙酸铜、氨基酸制成药泥,在休眠期对果木进行涂敷,并结合传统喷施手段,... 果树溃疡病传播快、根治难,严重危害树体健康。传统施药方法持效期短,效果差。笔者针对丁香假单胞杆菌引起的果树溃疡病,采用黏土作为载体,混合农用链霉素、乙酸铜、氨基酸制成药泥,在休眠期对果木进行涂敷,并结合传统喷施手段,成功防治了多种果树的溃疡病。经实践检验,该法对其他病原菌感染造成的溃疡病,以及软腐病、膏药病等果树枝干病害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假单胞杆菌 防治效果 溃疡病 果树 菌型 农用链霉素 施药方法 实践检验
下载PDF
拟南芥果胶甲酯化酶基因PME17在抵御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DC3000株中的功能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倩 鲍依群 谭小云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1-1066,共6页
细胞壁是植物抵御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果胶是细胞壁初生壁的主要组分。果胶甲酯化酶(PME)是修饰果胶的主要酶之一,它在合成细胞壁、调节其弹性和通透性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拟南芥基因表达数据库显示,PME17等多个果胶甲酯化酶基... 细胞壁是植物抵御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果胶是细胞壁初生壁的主要组分。果胶甲酯化酶(PME)是修饰果胶的主要酶之一,它在合成细胞壁、调节其弹性和通透性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拟南芥基因表达数据库显示,PME17等多个果胶甲酯化酶基因在病原菌侵染情况下强烈表达。本文研究了PME17的组织表达及其在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DC3000株(Pst DC3000)侵染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在未受Pst DC3000侵染的条件下,PME17基因在主根、根毛、子叶、叶毛、花粉等部位表达;在受Pst DC3000感染时,PME17表达显著增强。和野生型相比,pme17突变体对Pst DC3000侵染更加敏感,说明拟南芥PME17基因的表达受Pst DC3000的诱导,并在防御Pst DC3000侵染中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抗病 果胶甲酯化酶 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DC3000株
原文传递
几种植物致病菌丁香假单胞杆菌效应蛋白的晶体学研究
8
作者 曹鹏 张红梅 +2 位作者 赵学琳 李梅 常文瑞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15-315,共1页
植物致病菌丁香假单胞杆菌通过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将多种效应蛋白(effector proteins)注入植物宿主体内,从而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状态。
关键词 效应蛋白 晶体结构 丁香假单胞杆菌
原文传递
丁香假单胞菌变种Pto(AvrB)胁迫下大豆叶片转录组分析
9
作者 张雄 徐鲁荣 +3 位作者 刘思岑 张镇川 刘志诚 耿雪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888,共10页
AvrB是丁香假单胞杆菌大豆致病变种分泌的Ⅲ型效应蛋白因子之一,为研究携带异源效应蛋白AvrB的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to(AvrB)侵染大豆后的基因转录变化情况,以大豆Williams 82为试验材料,采用RNA-seq技术对不同菌株处理的大豆叶片... AvrB是丁香假单胞杆菌大豆致病变种分泌的Ⅲ型效应蛋白因子之一,为研究携带异源效应蛋白AvrB的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to(AvrB)侵染大豆后的基因转录变化情况,以大豆Williams 82为试验材料,采用RNA-seq技术对不同菌株处理的大豆叶片进行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探索大豆非寄主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携带的异源效应蛋白AvrB是否可以增加非寄主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共得到43 422个序列信息,不同处理间共有序列为37 611个,其中Pto(AvrB)处理组的序列信息最多。根据GO功能分析可以将基因根据功能分为分子功能、细胞成分和生物学过程3类,其差异表达基因涉及信息传递、免疫、次生代谢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异黄酮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中。在RT-PCR检测中发现4个随机挑选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量与RNA-Seq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RNA-Seq的结果可靠。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Ⅲ型效应蛋白因子促进病原菌致病效应的机理,从而为分析AvrB在病原菌与大豆互作过程中的毒性功能研究和培育抗病大豆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丁香假单胞杆菌 Pto(AvrB) RNA-SEQ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MLST技术分析中国烟草野火病菌遗传多样性
10
作者 林凡力 彭建斐 +4 位作者 邓泽征 郭璐璐 姚廷山 马皓月 马冠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39-144,共6页
明确烟草野火病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能为制订有效防治措施和选育品种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并为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新视角。从湖南、重庆等5个产烟省(市)烟草生产区采集烟草野火病样,组织分离并鉴定,应用MLST分型,筛选管家基... 明确烟草野火病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能为制订有效防治措施和选育品种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并为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新视角。从湖南、重庆等5个产烟省(市)烟草生产区采集烟草野火病样,组织分离并鉴定,应用MLST分型,筛选管家基因,分析供试菌株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湖南等5个产烟省(市)分离获得烟草野火病菌144株,筛选得到Pgi、Pfk和Gap 3个管家基因,共获得92个ST型。以Pgi基因为标准,供试菌株可分出亚群5个,单一群4个,亚群1和亚群2菌株数量较多,亚群1菌株来自5个产烟省(市),此亚群的ST43属于中国主要种群。说明中国烟草野火病菌遗传多态性丰富,烟草品种与病菌组群间不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野火病 丁香假单胞杆菌烟草致病变种 遗传多样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亚群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活化水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抗菌活性及机制
11
作者 刘芊辰 徐明 +2 位作者 雷玉山 史文青 江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4-272,共9页
为了探究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cold plasma activated water,PAW)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抗菌活性和潜在机制。该研究通过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低温等离... 为了探究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cold plasma activated water,PAW)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抗菌活性和潜在机制。该研究通过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制备不同激活时间的PAW,考察放电时间与杀菌效果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评估PSA形态特征,细胞粒径、DNA、细胞膜损伤情况和胞内活性氧积累(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情况探究PAW对PSA的杀菌机制。结果表明:PAW对PSA的杀灭效果与PAW激活时间呈依赖性,与对照相比PAW处理120 s后,PSA显著(P<0.05)减少了4.38 lg CFU/mL。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结果清楚地表明,由于PAW处理,PSA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质壁分离。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SA细胞DNA、膜渗透屏障被破坏程度、内容物泄漏量和ROS积累量与PAW激活时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因此,推测PAW由于自身酸性、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以及水性活性物质导致细胞的氧化损伤,而且这可能是杀灭PSA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PAW控制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 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杀菌机制 氧化损伤
下载PDF
智利: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较重
12
作者 童彤(摘译)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11期49-50,共2页
2011—2020年智利一直严控着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即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但目前该病害仍在智利存在,受影响的是大都会地区和比奥比奥地区。由于该病害通过繁殖材料传播,将继续成为猕猴桃生产中的管控病害。该病害会影响绿色和... 2011—2020年智利一直严控着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即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但目前该病害仍在智利存在,受影响的是大都会地区和比奥比奥地区。由于该病害通过繁殖材料传播,将继续成为猕猴桃生产中的管控病害。该病害会影响绿色和黄色猕猴桃,其中黄色猕猴桃更易受影响,不利于智利猕猴桃发展。今年天气条件,尤其是冬季的极地霜冻催化了该病害的传播,使得以前未受影响的猕猴桃产地也出现了很高的发病率。Abud&Cia农业技术经理Raimundo Cuevas表示,霜冻强度与该病害表现有相关性,霜冻较少地区,受害最小;霜冻严重地区,受害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繁殖材料 猕猴桃生产 天气条件 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比奥 霜冻 智利
下载PDF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吉光 陈璐 +2 位作者 张管曲 胡小平 王保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3-187,共5页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陕西的危害严重,发病率在50%以上。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杨凌地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标样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香...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陕西的危害严重,发病率在50%以上。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杨凌地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标样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estrain)CP001。初步确定适合丁香假单胞杆菌CP001菌株生长的最佳pH为6~8,最适温度为2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丁香假单胞杆菌 病原菌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当归根腐病的病原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华 李正科 +3 位作者 杨静 杨梅 王扬 谢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8-464,共7页
从当归根腐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丝核菌(Rhizoctonia sp.)、南方根结线虫(Meloidgyne incognita)和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为明确这些分离物在当归根腐病病害系统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单一接种、两两混合接种及先后接种的方... 从当归根腐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丝核菌(Rhizoctonia sp.)、南方根结线虫(Meloidgyne incognita)和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为明确这些分离物在当归根腐病病害系统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单一接种、两两混合接种及先后接种的方式来鉴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何种接种方式,包含有丝核菌的接种体均没有导致当归湿腐症状;南方根结线虫和丁香假单胞杆菌同时混合接种发病率为48%,先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接丁香假单胞杆菌致病性最强,发病率为81%;而且,包含线虫接种体的混合接种与不含线虫接种体的接种,其致病性有明显差异,说明南方根结线虫在当归根腐病病害系统中是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根腐病 南方根结线虫 丁香假单胞杆菌 复合侵染
下载PDF
福建省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春泉 陈宜修 +4 位作者 林玉 蔡学清 邱思鑫 刘春莹 胡方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0-574,共5页
2006年在福建省闽清县种植的反季节番茄上发现一种细菌病害,从病叶和茎杆上共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能在番茄上引起相同症状病害,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15个菌株致病力均无明显差异.经革兰氏染色... 2006年在福建省闽清县种植的反季节番茄上发现一种细菌病害,从病叶和茎杆上共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能在番茄上引起相同症状病害,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15个菌株致病力均无明显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等鉴定,确认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寄主范围测定的结果表明,该病菌除侵染番茄外,人工接种尚能侵染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细菌性斑点病 病原鉴定 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
下载PDF
四川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与病原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瑶 朱天辉 +1 位作者 樊芳冰 邵宝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937-4942,共6页
实地调查四川5市(县)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发病情况,从发病果园采集染病枝条并分离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以细菌常规鉴定及基于16S rD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等确定病原菌。病害调查显示染病猕猴桃枝干上形成渗出白色或红褐色... 实地调查四川5市(县)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发病情况,从发病果园采集染病枝条并分离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以细菌常规鉴定及基于16S rD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等确定病原菌。病害调查显示染病猕猴桃枝干上形成渗出白色或红褐色黏液的溃疡;叶片上常形成带黄晕的不规则暗褐色病斑,且名山和苍溪两地的发病情况比起其他三地更为严重。从病枝中分离到5株优势菌株,经鉴定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病害调查中观察到的症状与细菌性溃疡病症状相似,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溃疡病 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病原菌 四川
下载PDF
贮藏期猕猴桃果实表面溃疡病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丹 曹凡 +7 位作者 高贵田 王铎 徐雅芬 杜莹琳 张鑫 李朝正 孙强 周敏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3-499,共7页
为建立猕猴桃果实表皮溃疡病病原菌(Psa)的快速检测方法,以陕西周至县贮藏期的海沃德猕猴桃为材料,用King’s B液体培养基培养获得果实表面病原菌,采用细菌DNA提取试剂盒及热裂解法提取总DNA;根据陕西猕猴桃Psa的hrp W保守区设计2对特... 为建立猕猴桃果实表皮溃疡病病原菌(Psa)的快速检测方法,以陕西周至县贮藏期的海沃德猕猴桃为材料,用King’s B液体培养基培养获得果实表面病原菌,采用细菌DNA提取试剂盒及热裂解法提取总DNA;根据陕西猕猴桃Psa的hrp W保守区设计2对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从4个猕猴桃贮藏库抽取40个样品,其中8个样品检测出阳性扩增;对特异扩增得到的550bp的hrp W序列进行BLAST对比分析,发现该序列与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性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的hrp W序列同源性为99%。此外,本试验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对Psa的检出限为103cfu·m L^(-1),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减少假阳性的出现,保证了快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为控制猕猴桃果实传播Psa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性变种 巢式PCR hrpW
下载PDF
3种药剂对猕猴桃花粉溃疡病菌灭菌及果实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凡 高贵田 +6 位作者 雷玉山 杜莹琳 朱丹 徐雅芬 张晓萍 李朝政 张鑫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以陕西周至被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污染的猕猴桃花粉为原料,分别用ClO_2溶液、噻霉酮和可杀得三千进行处理,研究3种药剂处理对Psa杀灭率、花粉生活力及处理后的花粉授粉对座果率、产量、单果重和种子数的... 以陕西周至被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污染的猕猴桃花粉为原料,分别用ClO_2溶液、噻霉酮和可杀得三千进行处理,研究3种药剂处理对Psa杀灭率、花粉生活力及处理后的花粉授粉对座果率、产量、单果重和种子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lO_2溶液、噻霉酮和可杀得三千3种药剂处理对花粉中Psa的杀灭率分别为99.7%,99.6%,99.4%,花粉生活力分别为62.2%,50.1%,51.2%,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0.5%,19.1%,24.1%;用处理后的花粉授粉对座果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ClO_2处理组最佳,比对照组仅降低12%;ClO_2处理组对果实的总产量、单果重和种子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用10mg/L ClO_2溶液处理花粉45min,对防止猕猴桃花粉传播Psa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性变种 花粉 生活力
下载PDF
拟南芥抗灰霉病菌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邢继红 瓮巧云 董金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2-565,共4页
Differential 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method was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 in different Arabidopsis ecotypes after inoculating Botrytis cinerea.Total 150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 Differential 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method was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 in different Arabidopsis ecotypes after inoculating Botrytis cinerea.Total 150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DNA fragments were obtained,49 cDNA fragments were found to hybridize to cDNA and 5 cDNA fragments were cloned and then sequenced among them.Three fragments displayed high homology(96.1%,99.6% and 100.0%) to 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fer-like protein IV(Sec14p protein),TAC clone K9I9 and NADH-dehydrogenase subunit 4L of Arabidopsis thaliana,while alignment with NCBI databases using BLAST program.It was speculated that these fragments might relate to disease-resistance of Arabidopsis to B.cine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表达分析 拟南芥 相关基因 灰霉病菌 丁香假单胞杆菌 抗性基因 无毒基因 生态型
下载PDF
白芷细菌性叶斑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汉珍 郭坚华 高智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20 0 0 -2 0 0 1年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发现一种白芷病害 ,从其病叶上分离得到了 1 0个菌株。接种白芷成苗上 ,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 ,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 20 0 0 -2 0 0 1年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发现一种白芷病害 ,从其病叶上分离得到了 1 0个菌株。接种白芷成苗上 ,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 ,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 G+Cmol%等鉴定 ,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在白芷上的新的致病变种。该病菌引起白芷细菌性叶斑病 (又称斑点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叶斑病 鉴定 丁香假单胞杆菌 白芷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