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校男篮参加第七、八届CUBA比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小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B09期363-366,共4页
通过对我校男篮参加第七、八届CUBA比赛的各项数据进行相互比较发现,我校男篮在第八届CUBA西南赛区比赛未能再次进入CUBA八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场上高度、个人进攻能力、前后场篮板球下降有着很大关系,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男篮 七、八届CUBA 比较 分析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七、八元瓜环对亚甲基蓝的分子识别 被引量:3
2
作者 冯艳 薛赛凤 +2 位作者 牟兰 祝黔江 陶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42-3046,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七、八元瓜环(Q[7],Q[8])对客体亚甲基蓝染料(g)的分子识别作用。结果表明,Q[7]与g作用形成物质的量比为2∶1的主客体配合物,Q[8]与g作用形成的是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主客体配合物。吸收光谱...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七、八元瓜环(Q[7],Q[8])对客体亚甲基蓝染料(g)的分子识别作用。结果表明,Q[7]与g作用形成物质的量比为2∶1的主客体配合物,Q[8]与g作用形成的是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主客体配合物。吸收光谱法测得的包结常数分别为KQ[7]-g=1.34×1012L2·mol-2,KQ[8]-g=5.34×1012L2·mol-2;荧光光谱法测得的KQ[7]-g=1.53×1012L2·mol-2,KQ[8]-g=6.11×1012L2·mol-2,两种方法结果一致。随着Q[7或8]浓度的增加,瓜环对客体有明显的荧光增敏作用,而Q[8]对客体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从Q[7]和Q[8]分别与客体作用体系的紫外-可见吸光度和荧光强度随pH值改变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体系在pH在0.5~13范围内均能观察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且作用比例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八元瓜环 亚甲基蓝 主客体配合物 紫外吸收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七、八元瓜环与3-氨基香豆素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净净 谢军 +3 位作者 陶朱 周清娣 张前军 卫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55-2063,共9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温量热滴定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考察了七、八元瓜环(Q[7]、Q[8])与3-氨基香豆素(3-AC)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3-AC在pH=1.03的条件下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配合物,紫外-可见吸...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温量热滴定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考察了七、八元瓜环(Q[7]、Q[8])与3-氨基香豆素(3-AC)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3-AC在pH=1.03的条件下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吸收光谱测得的主客体包结稳定常数分别为3.789×10^4 L·mol^-1、4.136×10^4 L·mol^-1;Q[8]与3-AC在pH=1.03~6.97条件下均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配合物,在中性条件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吸收光谱测得的主客体包结稳定常数分别为2.551×10^5 L·mol^-1、2.455×10^5 L·mol^-1。其包结模式为3-氨基香豆素分子完全进入Q[7]或Q[8]分子空腔,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主要由焓和熵驱动。相溶解度法研究表明Q[7]、Q[8]的介入使3-AC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增加了1.26倍和2.0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八元瓜环 3-氨基香豆素 主客体包结配合物
下载PDF
七、八元瓜环对抗癌药物苯丁酸氮芥稳定性和溶解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董南 王秀林 +1 位作者 盘金品 陶朱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31-1437,共7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七、八元瓜环对苯丁酸氮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pH 2.0盐酸溶液中,七元瓜环的浓度为2.0×10-4 mol·L-1时可使苯丁酸氮芥的稳定性提高近4倍,而八元瓜环浓度为8.0×10-5 mol·L-1时可使...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七、八元瓜环对苯丁酸氮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pH 2.0盐酸溶液中,七元瓜环的浓度为2.0×10-4 mol·L-1时可使苯丁酸氮芥的稳定性提高近4倍,而八元瓜环浓度为8.0×10-5 mol·L-1时可使苯丁酸氮芥的稳定性提高近15倍;相溶解度法的研究则证实在苯丁酸氮芥分解速度最低的条件下(3℃,pH 2.0盐酸溶液中),1.0×10-3 mol·L-1浓度七元瓜环的存在可使苯丁酸氮芥的溶解度增加36倍,八元瓜环浓度为1.0×10-4 mol·L-1时可增加6倍;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在不同pH条件下,七、八元瓜环与苯丁酸氮芥的相互作用,计算了瓜环与苯丁酸氮芥相互作用的稳定常数和作用比例,并与动力学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用核磁进一步验证了瓜环与苯丁酸氮芥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可能的相互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八元瓜环 苯丁酸氮芥 稳定性 溶解度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说“七”道“八”——略论由数目字“七”、“八”构成的词语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延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68-72,共5页
汉语中用数目字“七”、“八”构成词语是一种能产的方式 ,在表义功能上主要表现“多”和“杂”两种状况。这种方式是在唐宋口语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 ,其能产的原因可以从语义、语音、字形。
关键词 数目字 七、八 构词
下载PDF
含七、八成语的文化内涵及对外汉语教学
6
作者 林玲 《汉字文化》 2021年第13期161-164,共4页
含数词七和八的成语丰富,但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只有"七嘴八舌"这一个成语。文章搜集所有相关成语并按照填充内容的含义进行了初步的分类,这一分类有助于留学生大量记忆。且文章搜索了所有列举成语的使用次数,有助于教师按使... 含数词七和八的成语丰富,但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只有"七嘴八舌"这一个成语。文章搜集所有相关成语并按照填充内容的含义进行了初步的分类,这一分类有助于留学生大量记忆。且文章搜索了所有列举成语的使用次数,有助于教师按使用次数从高到低有选择地进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八 成语 数词 对外汉语教学
原文传递
七、八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
作者 王建梅 《好家长》 2019年第17期231-231,共1页
阅读能力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七、八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过渡、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中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以至终身阅读能力的能否养成。
关键词 七、八年级 语文 阅读能力
下载PDF
说说“星期七”和“星期八”
8
作者 胡爱东 《云梦学刊》 2014年第4期146-149,共4页
立足于语言变异的角度,从词法的角度描写和解释"星期七"、"星期八"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印证了下述重要观点:词法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揭示词与词在形式上的关联对应着它们在意义上的关联。
关键词 星期 星期 词法 语言变异 低频词
下载PDF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创立原因及性质考释
9
作者 张旭华 孙险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95,共13页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是多元的,既有魏晋以来的班例、官班,也有宋齐时期的勋品、勋位,更有官班与中正品第的密切结合。正是由于中正品第与官班的密切结合,成为区分流内十八班与流外七班的重要分界线,进而成为萧梁官班制的重要标志。官班制...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是多元的,既有魏晋以来的班例、官班,也有宋齐时期的勋品、勋位,更有官班与中正品第的密切结合。正是由于中正品第与官班的密切结合,成为区分流内十八班与流外七班的重要分界线,进而成为萧梁官班制的重要标志。官班制度并非官品制度的变体,而是融选举制度与官职升迁制度于一体,以上品、下品、勋位(含蕴位)为不同的任官层次,分别为门阀士族、寒门庶族、吏姓寒人量身定制的仕宦升迁路线图,是一种涵盖了各种不同身份等级的官职晋升制度。萧梁官班制度具有浓厚的门阀等级色彩,并在确保士庶区分和清浊分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班制 流内十 流外 班例 勋位
下载PDF
INTENSITY INDEX OF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AND ITS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尚森 梁建茵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ities of summer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standardized index, sI, has been designed that integrates a dynamic factor (southwesterly component) and a thermodyn...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ities of summer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standardized index, sI, has been designed that integrates a dynamic factor (southwesterly component) and a thermodynamic factor (OLR) for the indication of summer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the index determined for individual months of June, July and August and the entire summertime from 1975 to 1999, specific months and years are indicated that are either strong or weak in monsoon intensity. The variation is studied for the patterns and sI抯 relationship is revealed with the onset of summer monsoon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quasi-10 and quasi-3-4 year cycles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monsoon over the past 25 years. When it has an early (late) onset, the summer monsoon is usually strong (weak). In the strong (weak) monsoon years, precipitation tends to be more (less) in the first raining season of the year but normal or less (normal) in the second, in the province, but it would be more (less) in northeastern China and most parts of the northern China and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less (mo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 western part of northern China and 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tensity index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