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8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叶苷通过下调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
1
作者 廖玉娇 陈志伟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七叶苷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途径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用脂多糖诱导炎性损伤,分为正常组、LPS诱导的模型组,七叶苷低、中、高... 目的探讨七叶苷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途径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用脂多糖诱导炎性损伤,分为正常组、LPS诱导的模型组,七叶苷低、中、高浓度组(七叶苷的浓度分别为25,100和200μmol/L)。RAW264.7巨噬细胞先用上述浓度七叶苷处理12 h,然后用脂多糖诱导12 h。用噻唑蓝溴化四氮唑(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碘化丙啶(PI)凋亡和坏死检测法结合流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别检测细胞炎症因子转录水平表达和释放,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因子、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和NF-κB核转移。结果MTT结果证明200μmol/L七叶苷给药处理能够显著增加脂多糖诱导后RAW264.7细胞的增殖活性(1.524±0.223)。流式分析结果证明200μmol/L七叶苷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坏死[(10.68±3.69)%],且免疫印迹结果证实200μmol/L七叶苷显著促进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1.981±0.026)倍]和抑制Bcl-2相关X蛋白(Bax)[(1.750±0.016)倍]的蛋白表达。200μmol/L七叶苷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59±0.14)倍,(267.0±25.5)ng/L]、白细胞介素(IL)-1β[(1.28±0.22)倍,(126.0±19.4)ng/L]和IL-6[(1.26±0.13)倍,(113.0±18.4)ng/L]的转录水平表达量和培养上清液中旁分泌量。200μmol/L七叶苷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因子(IκB)的磷酸化以及NF-κB p65核转录。结论七叶苷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传导和NF-κB p65核转移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凋亡、坏死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 RAW264.7 脂多糖 炎症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北美产七叶树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志春 金国庆 +2 位作者 张均民 费学谦 吴云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4,共6页
从北美东部引进红花七叶树、光叶七叶树、黄花七叶树、欧洲七叶树等在浙江桐庐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连续4a的引种试验表明,较之于浙江七叶树,北美产七叶树早期生长较慢,树高生长期较短。在引种的4种北美产七叶树中,黄花七叶树、红花七叶... 从北美东部引进红花七叶树、光叶七叶树、黄花七叶树、欧洲七叶树等在浙江桐庐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连续4a的引种试验表明,较之于浙江七叶树,北美产七叶树早期生长较慢,树高生长期较短。在引种的4种北美产七叶树中,黄花七叶树、红花七叶树和光叶七叶树生长表现较好,虽然在苗期和1-2年生时的叶和芽在夏季比渐江七叶树更易受高温灼伤,但随着树龄的增大,抗灼伤等适应能力增强,年生长量不断增加;而欧洲七叶树易受冻害,生长不良,不宜引种。观察发现,红花七叶树和光叶七叶树分别在1年生和3年生时就始花始果,黄花七叶树营养生长最旺,生长速度不亚于浙江七叶树。七叶树种子适时采收,并利用具有自动喷雾设施的温室大棚沙藏,可使七叶树失活和腐烂种子的比率低于10%。在气温较低的冬季采用小包装方式进行长途运输可保证七叶树种子的质量。通过种子沙藏催芽和切根移床可促进根系发达和苗木生长。在苗期,夏季高温期间宜用50%透光度遮阳网遮阳。圃地培育大苗要求控制定植密度,施足基肥,加强水肥管理,以利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七叶 光叶七叶 黄花七叶 欧洲七叶 引种 栽培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方施肥提高林下七叶一枝花产量和重楼皂苷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海兰 郑梅霞 +2 位作者 陈宏 朱雁鸣 朱育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6,共9页
【目的】研究氮、磷、钾不同组合用量对林下栽培七叶一枝花产量及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为七叶一枝花人工栽培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利用福建南平杉竹混交林下4年生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 【目的】研究氮、磷、钾不同组合用量对林下栽培七叶一枝花产量及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为七叶一枝花人工栽培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利用福建南平杉竹混交林下4年生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 (Franch.) Hara)进行田间试验,将氮、磷、钾肥当地适宜水平定为“2”,分别为N 270 kg/hm^(2)、P_(2)O_(5) 375 kg/hm^(2)、K_(2)O 300 kg/hm^(2),不足“1”和过量“3”水平分别为适宜水平的0.5、1.5倍。在七叶一枝花收获时期,测定其植株形态、根茎产量、4种重楼皂苷含量等指标,并计算生产效益。【结果】氮、磷、钾肥用量均显著影响七叶一枝花的植株形态、根茎产量和重楼皂苷含量,对七叶一枝花根茎产量的提升率分别为59.75%、27.54%、63.15%,以钾肥的贡献率最高,其次为氮肥,磷肥较低。N1水平下,增加磷、钾水平显著降低七叶一枝花的株高、茎粗和叶长,N3水平七叶一枝花的株高、叶长均达到最高,但茎粗低于N1和N2水平,表明适宜氮肥用量对七叶一枝花的生长至关重要。七叶一枝花的根茎产量和总重楼皂苷含量还受肥料交互效应的影响。当N、P_(2)O_(5)、K_(2)O用量分别为270、375、450 kg/hm^(2) (N_(2)P_(2)K_3)和270、375、300 kg/hm^(2)(N_(2)P_(2)K_(2))时,根茎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804、2648 kg/hm^(2)。N_(2)P_(2)K_3的总重楼皂苷含量也最大,达到1.6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氮磷钾肥净增收效益在N_(2)P_(2)K_3处理下最高,N_(2)P_(2)K_(2)处理次之。【结论】适量的氮、磷肥配合较高的钾肥可显著提升七叶一枝花根茎产量和总重楼皂苷含量,提高七叶一枝花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供试地区,推荐N、P_(2)O_(5)、K_(2)O用量分别为270、375、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3414”设计 植株形态 根茎产量 重楼皂苷 经济效益 氮磷钾组合
下载PDF
栽培与野生七叶一枝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苏海兰 郑梅霞 +5 位作者 江保东 林凤芳 陈宏 朱育菁 朱雁鸣 牛雨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3-1005,共13页
【目的】探明栽培与野生七叶一枝花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 2×300 bp高通量测序对栽培与野生七叶一枝花土壤的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同时,利用LDA Effect Size(LEfSE)软件对组间群落微生... 【目的】探明栽培与野生七叶一枝花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 2×300 bp高通量测序对栽培与野生七叶一枝花土壤的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同时,利用LDA Effect Size(LEfSE)软件对组间群落微生物丰富度的差异分析,比较栽培与野生七叶一枝花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明确影响2种栽培模式的重要微生物门类。【结果】七叶一枝花土壤中的微生物组成中,野生七叶一枝花土壤细菌种类优于栽培七叶一枝花土壤。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分析表明,野生七叶一枝花土壤细菌群落更具有更高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门水平,栽培和野生七叶一枝花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的门包括Firmicu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和螺旋菌门(Spirochaetae);显著差异的属包括芽孢杆菌(Bacillus)、纤线杆菌属(Ktedonobacter)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等。利用LEfSE软件对组间群落微生物丰富度的差异分析发现,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是野生七叶一枝花土壤样本中的优势菌门,优势属包括芽孢杆菌(Bacillus)、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Tumebacillus、Mucilaginibacter、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Shimazuella和Singulisphaera;栽培七叶一枝花土壤样本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门水平细菌群落是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属水平细菌群落是Bryobacter、Aquicella和纤线杆菌属(Ktedonobacter)。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与土壤全钾是影响七叶一枝花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栽培模式和土壤养分影响七叶一枝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为七叶一枝花的栽培管理与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根际 土壤 宏基因组 多样性
下载PDF
β-七叶皂苷通过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
5
作者 张向前 范经世 +5 位作者 孙文栋 崔敬 李连进 马新蕾 任祎 佟建洲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tSCI组、低剂量皂苷组和高剂量皂苷组。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浓度皂苷组。采用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大鼠运...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tSCI组、低剂量皂苷组和高剂量皂苷组。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浓度皂苷组。采用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大鼠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及BV-2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BV-2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V-2细胞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IL-1β和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β-七叶皂苷能减轻tSCI大鼠脊髓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与tSCI组或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或浓度皂苷组大鼠脊髓组织或BV-2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呈剂量或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皂苷组BV-2细胞中NF-κB、NLRP3、ASC、IL-1β和Caspase-1蛋白表达均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β-七叶皂苷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七叶皂苷 大鼠 创伤性脊髓损伤 炎症反应 炎症小体
下载PDF
基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分析七叶通脉胶囊及其主要药效物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丁涛 刘博 +4 位作者 关延坤 温富春 王鑫 纪凤兰 徐惠波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2-2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变化,分析七叶通脉胶囊(QYTM)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及其药效物质人参皂苷Rb3(Rb3)、三七皂苷R1(R1)、槲皮素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家兔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考察了不... 目的:通过观察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变化,分析七叶通脉胶囊(QYTM)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及其药效物质人参皂苷Rb3(Rb3)、三七皂苷R1(R1)、槲皮素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家兔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考察了不同剂量QYTM给药后对脑组织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第四因子(PF4)、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GPⅡb/Ⅲa)的影响。通过正常小鼠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了QYTM及药效物质槲皮素、R1、Rb3各给药组脑组织中上述因子的变化及对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QYTM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家兔脑皮质PAF、PF4、GPⅡb/Ⅲa含量及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PF4、GPⅡb/Ⅲa和β-GT的含量(P<0.05,P<0.01);QYTM中剂量组能降低家兔脑皮质PAF、GPⅡb/Ⅲa的含量(P<0.05,P<0.01);QYTM中、低剂量组也能减少大鼠脑组织PF4含量(P<0.01)。QYTM及药效物质槲皮素、R1、Rb3对正常小鼠脑组织中上述因子无明显的影响(P<0.05)。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QYTM组脑组织中PAF、PF4、GPⅡb/Ⅲ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槲皮素组PAF、PF4明显降低(P<0.05,P<0.01);R1组PF4含量降低(P<0.01),Rb3组PAF、PF4、GPⅡb/Ⅲa含量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对脑梗死面积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QYTM能通过抑制血小板相关因子的活化,发挥活血化瘀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目的。QYTM抑制缺血性脑中风作用与其药效物质皂苷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的药效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通脉胶囊 缺血性脑中风 血小板活化 槲皮素 人参皂苷RB3 三七皂苷R1
下载PDF
土壤酚酸类物质对七叶一枝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刘佳 曹基武 +4 位作者 彭翠英 王靖涵 梁军生 廖德志 王旭军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0-15,24,共7页
以七叶一枝花及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测量其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并测定其根际土壤中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等5种酚酸类物质的含量,以探究土壤酚酸类物质对七叶一枝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结... 以七叶一枝花及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测量其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并测定其根际土壤中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等5种酚酸类物质的含量,以探究土壤酚酸类物质对七叶一枝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样地间七叶一枝花农艺性状与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之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除叶形指数外,七叶一枝花各农艺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5种酚酸类物质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但七叶一枝花各农艺性状与土壤酚酸类物质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且除叶宽和叶柄直径外,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农艺性状 土壤酚酸类物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咽喉肿痛的临床观察分析
8
作者 张大为 蔡华忠 +1 位作者 巢长江 陈仁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5-0040,共6页
观察评估七叶皂苷钠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咽喉肿痛的治疗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3年1月9日至2023年1月16日收治的8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组间对比的研究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 观察评估七叶皂苷钠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咽喉肿痛的治疗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3年1月9日至2023年1月16日收治的8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组间对比的研究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七叶皂苷钠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5、7天时的感冒症状评分、不同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统计比较。同时记录患者合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3、5、7天时,试验组感冒症状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感冒症状总分(P<0.001)。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100% vs 46.51%,P<0.0001)。治疗第3天,试验组已有44例患者咽痛症状明显缓解,明显高于对照组(97.78% vs 44.19%,P<0.0001)。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七叶皂苷钠片能够有效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咽喉肿痛及其他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片 上呼吸道感染 咽喉肿痛 感冒症状 疗效
下载PDF
基于p53/SLC7A11/GPX4信号轴探讨七叶内酯诱导小鼠乳腺癌4T1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丹 李琳霈 +3 位作者 谭小宁 郜文辉 田雪飞 曾普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90,共9页
目的:探讨七叶内酯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七叶内酯与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进行分子对接,并绘制Kaplan-Meier和time ROC曲线。将4T1细胞分为对照组、1/2 IC_(50... 目的:探讨七叶内酯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七叶内酯与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进行分子对接,并绘制Kaplan-Meier和time ROC曲线。将4T1细胞分为对照组、1/2 IC_(50)组、IC_(50)组、2 IC_(50)组、erastin组和卡培他滨组。采用CCK-8法观察4T1细胞活力情况,筛选药物干预浓度;电镜观察4T1细胞线粒体形态,评估线粒体损伤情况;试剂盒检测4T1细胞活性氧(ROS)、Fe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GPX4的水平;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4T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53、SLC7A11、GPX4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七叶内酯1/2 IC_(50)、IC_(50)和2 IC_(50)组细胞活力,GSH和GPX4表达水平,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细胞线粒体变小,膜密度增高,嵴减少(P<0.05),Fe2+、ROS和MDA水平及p53和ACSL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七叶内酯可促进4T1细胞铁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53/SLC7A11/GPX4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七叶内酯 铁死亡 p53/SLC7A11/GPX4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张彦 宋波 +1 位作者 卢雨松 孙瑜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DVT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参照组...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DVT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参照组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七叶皂苷钠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患肢与健侧周径差值、DVT复发率及平均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上20 cm、膝下15 cm患侧与健侧周径差值小于治疗前,试验组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utar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七叶皂苷钠应用于DVT患者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可以降低炎性介质水平,缓解下肢水肿,降低血栓严重程度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术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种子提取物对3种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蒙蒙 陈烨 +4 位作者 刘守赞 王子玥 邢巧月 钱晓虎 白岩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探究七叶一枝花种子提取物对不同类型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七叶一枝花休眠种子的甲醇、水浸提液为处理液进行小麦、绿豆、白菜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水浸提液处理均可显著抑制不同类型种子的发芽率,在0.08 g/mL甲醇浸... 为探究七叶一枝花种子提取物对不同类型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七叶一枝花休眠种子的甲醇、水浸提液为处理液进行小麦、绿豆、白菜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水浸提液处理均可显著抑制不同类型种子的发芽率,在0.08 g/mL甲醇浸提液处理下,3种农作物种子发芽率均为0,在0.08 g/mL水浸提液处理下,绿豆发芽率为58.89%,小麦为7.78%。因此,推断七叶一枝花种子中含有内源抑制物、ABA含量过高均可能是导致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的内源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种子休眠 内源激素 种子提取物 可溶性物质
下载PDF
3种七叶树属植物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吴家森 宋福强 +1 位作者 陈荣 卢伟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8-441,共4页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中华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黄花七叶树(A.octandra)和大花七叶树(A.hybrida)植物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差异较大,其中中华七叶树最低,为12.53μmol...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中华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黄花七叶树(A.octandra)和大花七叶树(A.hybrida)植物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差异较大,其中中华七叶树最低,为12.53μmol.m-2.s-1、明显低于其它2个种(分别为36.11和46.41μmol.m-2.s-1);3种植物的光饱和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华七叶树为1 475μmol.m-2.s-1;明显高于其它2个种(分别为1 366.67和1 025μmol.m-2.s-1);3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中华七叶树为9.47μmol CO2.m-2.s-1,显著高于其它2个种(分别为5.91和2.30μmol CO2.m-2.s-1),说明了中华七叶树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中华七叶树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为55.800,分别是黄花七叶树和大花七叶树的1.33、1.44倍;中华七叶树的PSⅡ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额(Y ield)为0.470,分别是黄花七叶树和大花七叶树的1.21、1.15倍;中华七叶树的光化学淬灭(qP)为0.975,分别是黄花七叶树和大花七叶树的1.10、1.10倍。3项荧光指标在不同树种之间差异性达显著水平,说明中华七叶树具有较高的电子传递活性和光能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交换 叶绿素荧光 中华七叶 黄花七叶 大花七叶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中七叶皂苷A和B的含量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红 田颂九 陈文程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43-1445,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叶皂苷钠中七叶皂苷 A 和 B 的含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ZORB-AX Eclipse XDB-C_(18)(4.6mm×150 mm,5μm)(美国 Agilent 公司生产),乙腈-磷酸(取85%磷酸5.5 mL,用水稀释至1000mL)(3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叶皂苷钠中七叶皂苷 A 和 B 的含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ZORB-AX Eclipse XDB-C_(18)(4.6mm×150 mm,5μm)(美国 Agilent 公司生产),乙腈-磷酸(取85%磷酸5.5 mL,用水稀释至1000mL)(33:6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用外标法定量。结果:七叶皂苷 A 在170~1510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其低、中、高3个量回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8.5%,102.8%和103.4%;RSD 分别为1.9%,1.3%和1.2%。七叶皂苷 B 在120~1110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其低、中、高3个量回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9.2%,102.4%和102.6%;RSD 分别为0.9%,1.1%和1.0%。结论:本方法可测定叶皂苷钠中七叶皂苷 A和 B 的含量,且可靠、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七叶皂苷钠 七叶皂苷A 七叶皂苷B 测定
下载PDF
日本七叶树化学成分的研究Ⅰ.七叶皂苷Ⅰa和Ⅰb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静 杨秀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7-332,共6页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ume.种子的 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三萜皂苷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其中 2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七叶皂苷Ⅰa:21β-巴豆酰基-22a-乙酸基原七叶...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ume.种子的 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三萜皂苷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其中 2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七叶皂苷Ⅰa:21β-巴豆酰基-22a-乙酸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tigloyl-22α-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和七叶皂苷Ⅰb:21β-当归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an-gelovl-22a-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n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七叶 七叶树科 三萜 七叶皂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倩 左爱侠 +2 位作者 赵云芳 孙启泉 李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4期436-437,441,共3页
娑罗子为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var.chekiangensis(Hu et Fang)Fang或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肝... 娑罗子为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var.chekiangensis(Hu et Fang)Fang或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胃气滞、胸腹胀闷、胃脘疼痛[1]。娑罗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皂苷类成分(七叶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娑罗子 浙江七叶 七叶树科 AESCULUS 三萜皂苷类成分 肝胃气滞 胃脘疼痛 输液速度 提取物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14个产地娑罗子中4种七叶皂苷 被引量:4
16
作者 聂芳 吕伟旗 汤晟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03-2708,共6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14个产地娑罗子Aesculi Semen中七叶皂苷A、B、C、D的含有量。方法娑罗子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C18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 2%磷酸);体积流量1. 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14个产地娑罗子Aesculi Semen中七叶皂苷A、B、C、D的含有量。方法娑罗子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C18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 2%磷酸);体积流量1. 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用DPS、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七叶皂苷A、B、C、D分别在1. 0~10μg/mL (R^2=0. 999 4)、1. 0~10μg/mL (R^2=0. 999 5)、1. 0~10μg/mL (R^2=0. 999 6)、0. 2~2. 0μg/mL(R^2=0. 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 01%、101. 49%、100. 73%、99. 65%,RSD分别为2. 11%、0. 68%、0. 69%、1. 54%。14个产地间娑罗子中七叶皂苷类成分含有量存在显著(P <0. 05)或极显著(P <0. 01)差异,七叶皂苷A含有量均满足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其中陕西、山西、河南产娑罗子中七叶皂苷类成分含有量较高,浙江产娑罗子含有量较低;七叶皂苷含有量与纬度、海拔呈正相关关系,与经度、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娑罗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娑罗子 七叶皂苷A 七叶皂苷B 七叶皂苷C 七叶皂苷D HPLC
下载PDF
日本七叶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Ⅱ.七叶树皂苷IVc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秀伟 赵静 服部征雄 《中草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48-651,共4页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 90 %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3个二萜皂化合物 ,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七叶树皂苷 IVc:2 2 α- O-巴豆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 90 %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3个二萜皂化合物 ,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七叶树皂苷 IVc:2 2 α- O-巴豆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4)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异七叶树皂苷 Ia:2 1β- O-巴豆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4)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和异七叶树皂苷 Ib:2 1β- O-当归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4) ]-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 ,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种子中分得。七叶树皂苷 Ia、Ib、IVc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在 10 0 μm ol/ L 浓度的体外试验中对 H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七叶 七叶树皂苷IVc 七叶树皂苷Ia
下载PDF
七叶皂苷A、B的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和结构确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湛建峰 牛剑钊 +1 位作者 张启明 冯芳 《中国药事》 CAS 2009年第12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建立制备型高效液相对β-七叶皂苷钠原料进行分离纯化制得七叶皂苷A(escin Ia)和七叶皂苷B(escin Ib)的方法。方法采用制备色谱柱waters HRC18;以乙腈-1%醋酸(28∶72)为流动相;流速为42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用紫外、红外... 目的建立制备型高效液相对β-七叶皂苷钠原料进行分离纯化制得七叶皂苷A(escin Ia)和七叶皂苷B(escin Ib)的方法。方法采用制备色谱柱waters HRC18;以乙腈-1%醋酸(28∶72)为流动相;流速为42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用紫外、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法确证结构,经分析型HPLC检查,纯度达98.0%以上。结论该法可靠、准确,适合于七叶皂苷A、B的制备、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七叶皂苷A 七叶皂苷B 制备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19
作者 康亮 卢覃培 +4 位作者 王德宝 朱丹 朱凯铭 黄雪静 郭宏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1128,共11页
为探究七叶一枝花的种子萌发生理机制,该文从种胚形态上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的时期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根据种胚形态可将种子萌发过程细分为8个时期,即种胚未萌动时... 为探究七叶一枝花的种子萌发生理机制,该文从种胚形态上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的时期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根据种胚形态可将种子萌发过程细分为8个时期,即种胚未萌动时期(S1期)、心形胚时期(S2期)、种胚膨大时期(S3期)、胚根未突破种皮时期(S4期)、子叶柄伸长和胚根突破种皮时期(S5期)、下胚轴突破种皮时期(S6期)、上胚轴伸长时期(S7期)、胚根伸长时期(S8期)。(2)不同萌发时期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均明显高于β-淀粉酶。(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S5期最高,S1期最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种子萌发进程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种子萌发进程先下降后升高。(4)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 3)、脱落酸(ABA)和水杨酸(SA)含量随种子萌发进程整体呈下降趋势;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茉莉酸(JA)、油菜素内酯(BRs)随种子萌发进程整体呈上升趋势;细胞分裂素类(CTKs)含量无显著变化;IAA/ABA和GA 3/ABA随种子萌发进程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CTKs/ABA则不断升高。(5)ABA、IAA、GA 3含量与胚率呈负相关,而ACC、JA、BRs、POD、CAT、β-淀粉酶活性与胚率呈正相关。综上认为,七叶一枝花在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各不相同,其中α-淀粉酶活性、POD活性可能与种胚胚根伸长有关,GA 3可能影响种胚形成,而ABA则可能抑制种胚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萌发阶段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淀粉酶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致不良反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5期69-70,共2页
七叶皂苷钠是从娑罗子中提取所得的总皂苷的钠盐,主要有效成分为七叶皂苷A,B,C和D,临床上常用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即β-七叶皂苷钠。七叶皂苷钠具有抗炎、抗渗出、消水肿以及神经保护等作用。临床主... 七叶皂苷钠是从娑罗子中提取所得的总皂苷的钠盐,主要有效成分为七叶皂苷A,B,C和D,临床上常用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即β-七叶皂苷钠。七叶皂苷钠具有抗炎、抗渗出、消水肿以及神经保护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水肿,创伤或手术后引起的肿胀及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等。近年来由于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所引起的ADR时有报道。现将文献报道中的ADR加以整理,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七叶皂苷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不良反应 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Β-七叶皂苷钠 临床安全 有效成分 七叶皂苷A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