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给七叶莲花醇提物对大鼠布比卡因毒性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祝劲松 张洋 +3 位作者 刘蕾 罗君 吴仲 邹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3种不同剂量七叶莲花醇提物对布比卡因(BPV)致大鼠中枢和心脏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所有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后连续3 d进行灌胃处理,每天1次。对照组(D组)灌胃生理盐水,另外3组分别...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3种不同剂量七叶莲花醇提物对布比卡因(BPV)致大鼠中枢和心脏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所有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后连续3 d进行灌胃处理,每天1次。对照组(D组)灌胃生理盐水,另外3组分别按大鼠每公斤体质量灌胃七叶莲花醇提物2 g(S1组)、4 g(S2组)和8 g(S3组),连续灌3 d后所有大鼠经股静脉泵注0.5%BPV 2 mg/(kg·min)。分别记录大鼠发生抽搐、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跳停止时BPV的用量。并对各组大鼠出现抽搐时血气分析、心脏组织HE切片病理检查、qRT-PCR测定各组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1亚基与2B亚基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等考察七叶莲花醇提物解救大鼠BPV中枢毒性的效果。结果 S1组、S2组和S3组大鼠出现抽搐、心律失常和心跳停止时,BPV用量大于D组,S2组、S3组的用量也大于S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S1组、S2组和S3组大鼠抽搐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高于D组,且S3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组织HE切片病理检查D组大鼠可见炎细胞浸润,间质充血或出血明显,S1组、S2组、S3组大鼠间质炎细胞浸润较D组明显减轻,间质轻微充血或轻微出血。qRT-PCR测定的S1组、S2组、S3组NMDAR1和NMDAR2B,与D组相比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莲花醇提物预先给药可减轻BPV所致大鼠中枢和心脏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莲花醇提物 布比卡因 毒性
下载PDF
七叶莲花醇提物减轻丁哌卡因大鼠中枢神经毒性反应及心脏毒性的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祝劲松 陈荣 +1 位作者 韩徐 唐松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8-1452,共5页
目的 探讨七叶莲花醇提物减轻丁哌卡因大鼠中枢神经毒性反应和心脏毒性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D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七叶莲花醇提物低剂量组(2 g/kg,S1组)、中剂量组(4 g/kg,S2组)、高剂量组(8 g/kg,S3组)灌... 目的 探讨七叶莲花醇提物减轻丁哌卡因大鼠中枢神经毒性反应和心脏毒性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D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七叶莲花醇提物低剂量组(2 g/kg,S1组)、中剂量组(4 g/kg,S2组)、高剂量组(8 g/kg,S3组)灌胃给予七叶莲花醇提物,每天1次,连续3 d,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采用肢体Ⅱ型导联监测心电图(ECG),暴露股动脉,放入24G套管针用于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抽取血样;暴露大鼠股静脉,插入套管针按2 mg/(kg·min)速度泵注丁哌卡因,同时监测大鼠MAP、心率和ECG,观察记录大鼠出现抽搐、心律失常、循环塌陷和心搏骤停的时间,并计算累积剂量;在泵注丁哌卡因前、出现抽搐、循环塌陷时分别收集血样1 ml,分离血清检测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脱颈椎处死,解剖分离大鼠海马组织,TUNE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水平,RT-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NAMD)1和NMDA2B表达。结果 泵注丁哌卡因后,与D组相比,S2组、S3组、P组出现心律失常、循环衰竭、心搏骤停时,泵注丁哌卡因的累积剂量显著升高;S1组出现心律失常、循环衰竭时,泵注丁哌卡因的累积剂量显著升高(均P<0.05)。泵注丁哌卡因之前,5组MA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泵注前相比,出现抽搐和心律失常时,5组MAP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出现抽搐时,S1组、S2组、S3组及P组MAP水平均显著低于D组;发生心律失常时,仅S3组和P组MAP水平均显著低于D组(P<0.05)。在泵注丁哌卡因之前,5组大鼠NO和NO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抽搐时5组NO水平均显著高地泵注前,循环衰竭时恢复至泵注前水平(P<0.05),且出现抽摔时,S1组、S2组、S3组、P组NO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在抽搐和循环衰竭时,S1组、S2组、S3组、P组NOS水平均显著高于D组(P<0.05)。D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高于S1组、S2组、S3组、P组(均P<0.05)。与D组相比,S2组、S3组、P组NMDA1和NMDA2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 预先灌胃给予七叶莲花醇提物可明显减轻丁哌卡因对大鼠的中枢神经毒性反应和心脏毒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MDA受体表达和提高NOS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莲花醇提物 丁哌卡因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七叶莲花醇提物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减轻丙泊酚所致新生大鼠神经毒性
3
作者 杜引 马晓真 +1 位作者 王龙 袁浩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1期2249-2253,共5页
目的分析七叶莲花醇提物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减轻丙泊酚所致新生大鼠神经毒性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7只,对照组灌胃0.9%... 目的分析七叶莲花醇提物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减轻丙泊酚所致新生大鼠神经毒性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7只,对照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阳性药组(给予丙泊酚),3种不同剂量七叶莲花醇提物组:低剂量组(3.06 g/kg)、中剂量组(6.12 g/kg)、高剂量组(12.24 g/kg),均灌胃七叶莲花醇提物,连续3 d,每天注射1次,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通过肢体Ⅱ型导联监测心电图显露股动脉,置入24 G套管针抽血样,显露大鼠股静脉插入套管针泵注丙泊酚,速度为2 mg·kg^(-1)·min^(-1)。离断颈椎处死解剖分离大鼠海马组织,采用TUNEL染色检出海马神经元凋亡水平,RT-聚合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1(NMDA1)、NMDA2B表达;RT-聚合链反应检测PI3K、Akt、GSK-3β的微小核糖核酸(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kt、pAkt(ser473)、GSK-3β、PGSK-3β(ser9)蛋白表达。结果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NMDA1、NMDA2B mRNA表达与两者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NMDA1、NMDA2B mRNA表达与两者蛋白表达高于阳性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组GSK-3β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GSK-3βmRNA表达低于阳性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pAkt(ser473)、PGSK-3β(ser9)蛋白表达、pAkt(ser473)/Akt比值低于对照组,低、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组PGSK-3β(ser9)/GSK-3β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pAkt(ser473)蛋白、pAkt(ser473)/Akt比值高于阳性药组,低、中、高剂量组PGSK-3β(ser9)蛋白、PGSK-3β(ser9)/GSK-3β比值高于阳性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会导致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使用七叶莲花醇提物可逆转丙泊酚所致神经毒性作用,其机制与调节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大鼠 七叶莲花醇提物 PI3K Akt GSK-3 丙泊酚 神经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