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奶奶
1
作者 何鑫业 《杭州(生活品质)》 2015年第5期37-37,共1页
七奶奶八十多了,七奶奶胡说八道是出了名的,譬如,她说,她一梳头,梁上就有动静,什么动静,她不能说,反正是有动静。七奶奶,冬天皮袄,夏天拷皮衫,纺绸裤,一看就是有来头的。这样跟你说吧,前个三十年,七奶奶闻一记桶里的水,就知道这水是哪... 七奶奶八十多了,七奶奶胡说八道是出了名的,譬如,她说,她一梳头,梁上就有动静,什么动静,她不能说,反正是有动静。七奶奶,冬天皮袄,夏天拷皮衫,纺绸裤,一看就是有来头的。这样跟你说吧,前个三十年,七奶奶闻一记桶里的水,就知道这水是哪里一口井吊起来的。那时候一条巷里有七八口井,哪里跟哪里啊,一般人,弄都弄不灵清。三十年前,一条巷里,两百来户人家,只有七奶奶家备有狗油,这是七奶奶的父亲七公公传下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奶奶 公传 物质欲望 十年 杀狗 天气气候 月经不调 百亩
下载PDF
作为消弭“艺术”的艺术——评徐则臣《我的朋友堂吉诃德》
2
作者 陈曦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6年第6期60-63,共4页
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长久以来被冠以各种繁复众多的"承载责任",无论在思想领域、时代表征、人性含量、历史真实或是其他名目的"意义"中,被在无穷大的开区间里反复解读与重构。长篇小说相较于短篇,在篇幅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占有的... 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长久以来被冠以各种繁复众多的"承载责任",无论在思想领域、时代表征、人性含量、历史真实或是其他名目的"意义"中,被在无穷大的开区间里反复解读与重构。长篇小说相较于短篇,在篇幅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占有的表述空间越大,无疑其"承载力"表现得便越充分。于是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便会在尺幅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则臣 堂吉诃德 短篇小说家 艺术形式 历史真实 开区间 思想领域 爱欲 露天电影 七奶奶
下载PDF
“传入”文本与“接受”文本之对读——从伍尔芙墙壁上的“蜗牛”到李陀厨房里的“煤气罐”
3
作者 吴锡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8-102,共5页
李陀的《七奶奶》是否直接受到伍尔芙的影响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当时对所涌动的现代叙述艺术实验新潮的那种感悟,而进行的既宽容又审慎的民族文化立场坚守的艺术创新地超脱尝试。通过对读,它既相仿又有别于伍尔芙《墙上的斑点》,艺术接... 李陀的《七奶奶》是否直接受到伍尔芙的影响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当时对所涌动的现代叙述艺术实验新潮的那种感悟,而进行的既宽容又审慎的民族文化立场坚守的艺术创新地超脱尝试。通过对读,它既相仿又有别于伍尔芙《墙上的斑点》,艺术接受水准似强于王蒙先期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奶奶 《墙上的斑点》 对读 接受水准
下载PDF
“传入”文本与“接受”文本之对读——从伍尔芙墙壁上的“蜗牛”到李陀厨房里的“煤气罐”
4
作者 吴锡民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6期46-50,共5页
李陀的《七奶奶》是否直接受到伍尔芙的影响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他当时对所涌动的现代叙述艺术实验新潮的那种感悟而进行的民族文化立场坚守的艺术创新的大胆尝试。通过对读 ,它明显地有别于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不过 ,与后者比起来 ... 李陀的《七奶奶》是否直接受到伍尔芙的影响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他当时对所涌动的现代叙述艺术实验新潮的那种感悟而进行的民族文化立场坚守的艺术创新的大胆尝试。通过对读 ,它明显地有别于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不过 ,与后者比起来 ,前者在本土所受到的礼遇似乎不太一样 ,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入”文本 “接受”文本 七奶奶 现代叙述艺术实验新潮 民族文化 艺术创新 文学领域 比较文学 《墙上的斑点》 李陀 伍尔芙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复习题型
5
作者 李平 《当代电大》 2003年第4期65-67,共3页
1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在_____的小说中,用漫画式的方式描写了许多"新派市民"形象,既有兰小山、丁约翰之类的西崽,也有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娣等一类胡同纨绔子弟.
关键词 小说 重要作家 京派 《女神》 郭沫若 周作人 七奶奶 张爱玲 创作特点 “五四”时期 蘩漪
下载PDF
乱花渐欲迷人眼——评徐则臣小说集《我的朋友堂吉诃德》
6
作者 霍源江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6年第6期64-67,共4页
京漂、成长和谜团叙事"京漂"是对一个生存群体的概括,衍生于现代化发展对生活的吸引,为了去一个理想的所在,多少人带着青春和梦想去臆想出来的北京城寻梦,然而等待他们的常常是灰暗的现实和疏离的人情,在作者的"京漂"系列中,像《我... 京漂、成长和谜团叙事"京漂"是对一个生存群体的概括,衍生于现代化发展对生活的吸引,为了去一个理想的所在,多少人带着青春和梦想去臆想出来的北京城寻梦,然而等待他们的常常是灰暗的现实和疏离的人情,在作者的"京漂"系列中,像《我们在北京相遇》《啊,北京》等作品,主人公常常是一些有道德瑕疵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则臣 堂吉诃德 寻梦 怀旧情结 我不能死 七奶奶 精神困境 心理描写 文学话语 小东
下载PDF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河南形象”
7
作者 杨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18-19,共2页
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形象"在银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相关研究少人问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定数量的有关"河南形象"的电影文本的出现,让"河南形象"开始真正成为"形象学"研究的子题之一,并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补充... 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形象"在银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相关研究少人问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定数量的有关"河南形象"的电影文本的出现,让"河南形象"开始真正成为"形象学"研究的子题之一,并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补充。90年代,"河南形象"的银幕表达出现了武侠神怪片的新类型,但形象演变已暗含着低俗化、戏谑化和妖魔化的问题。直到本世纪初,这一问题集中在银幕爆发,并一度成为被热议的媒介议题。如今,回溯上世纪80年代初步形成的“河南形象”是通过哪些方面生成的,是如何通过银幕表现的,是依托哪些元素进行传播的,如何被生产和被演绎的等,对解读“河南形象”的银幕表达和客观认识“河南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文本 七奶奶 马金凤 陈素真 电影制片厂 花枪缘 张鑫炎 电影史 系列电影
下载PDF
再论短篇小说的叙述语言——短篇小说艺术论稿之二
8
作者 钱光培 《当代文坛》 1982年第12期44-50,共7页
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艺术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 随着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变化,它的叙述语言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对于艺术的新发展和新变化,采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态度,显然是愚蠢的; 对之不加分析,盲然追随,以... 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艺术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 随着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变化,它的叙述语言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对于艺术的新发展和新变化,采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态度,显然是愚蠢的; 对之不加分析,盲然追随,以求“时髦”,也同样是一种愚昧的表现。 我认为,正确的态度和作法,应当是:正视它们,研究它们,然后决定其弃取。 现在,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在短篇小说的叙述语言艺术中,已经出现的一些变化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语言 短篇小说 叙述者 艺术论 文学语言 七奶奶 再论 内心独白 人物语言 意识活动
下载PDF
淮北梆子表演艺术
9
作者 徐建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15-116,共2页
淮北地区流行的梆子戏,过去它土生土长在农村,艺人也都是农民的子弟,长期在农村集镇流动演出,是深为农民喜爱的戏曲。因而它的表演艺术也必然受到农民审美意织的影响和平原高台演出的制约。梆子戏的表演特色:一、淮北梆子是板腔体,以唱... 淮北地区流行的梆子戏,过去它土生土长在农村,艺人也都是农民的子弟,长期在农村集镇流动演出,是深为农民喜爱的戏曲。因而它的表演艺术也必然受到农民审美意织的影响和平原高台演出的制约。梆子戏的表演特色:一、淮北梆子是板腔体,以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腔体 沙河调 农村集镇 打蛮船 打金枝 柴郡主 耍牙 顾锡 七奶奶 杨延昭
下载PDF
才华横溢 卓尔不群——记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马淑华
10
作者 赵德明 《天津政协公报》 2012年第9期37-39,共3页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马淑华,在全国评剧界是一位影响深远,广受观众爱戴与欢迎的人物。作为评剧刘(翠霞)派的第三代传人,她的演唱保持了纯正的评剧传统风格,在评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评剧演...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马淑华,在全国评剧界是一位影响深远,广受观众爱戴与欢迎的人物。作为评剧刘(翠霞)派的第三代传人,她的演唱保持了纯正的评剧传统风格,在评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评剧演员群体中的佼佼者。她多次在全国汇演中获得大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马 刘派 杜十娘 中国戏剧梅花奖 新凤霞 杨三姐告状 云珠 翠霞 辗转难眠 七奶奶
下载PDF
门的倒塌与重建
11
作者 于忠辉 《长篇小说选刊》 2007年第4期99-99,共1页
善于把握时代的变迁,并由此而深入人类内心世界,用笔感触并描摹其中的神秘悸动,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所应具备的道德与责任。2006年9月,我参加"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讲习班",关仁山谈创作体会,所用的例子就是《白纸门》。当时小说... 善于把握时代的变迁,并由此而深入人类内心世界,用笔感触并描摹其中的神秘悸动,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所应具备的道德与责任。2006年9月,我参加"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讲习班",关仁山谈创作体会,所用的例子就是《白纸门》。当时小说还没有最后定稿,但可以隐约看到,他正是在用这部阐释故乡情结的作品,实践一个作家的使命。当嗅着墨香读完全文后,我为他对精神"原乡"的赤诚所感动,并随着他宗教般的虔诚,膜拜冀东渔民的"心灵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奶奶 关仁山
原文传递
白纸门
12
作者 关仁山 《长篇小说选刊》 2007年第4期5-98,共94页
鹰背上的雪腊月的雪,疯了,纷纷扬扬不开脸儿。烈风催得急,抹白了一片大海湾。白得圣洁的雪野里零零散散地泊着几只老龟一样的旧船。疙瘩爷把腿盘在炕头,屁股上坐着一个红海藻做的圆垫子,烤着火盆儿,吧嗒着长烟袋,眯着浑黄的眼眸瞄了一... 鹰背上的雪腊月的雪,疯了,纷纷扬扬不开脸儿。烈风催得急,抹白了一片大海湾。白得圣洁的雪野里零零散散地泊着几只老龟一样的旧船。疙瘩爷把腿盘在炕头,屁股上坐着一个红海藻做的圆垫子,烤着火盆儿,吧嗒着长烟袋,眯着浑黄的眼眸瞄了一眼门神,把目光探到窗外。荒凉海滩上压着层层叠叠的厚雪,云隙间,一只鹞鹰,躲着雪片儿,摇着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奶奶
原文传递
现代主义:中国与西方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冕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89年第1期31-40,共10页
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告别七十年代的中国,由于自身的痛苦醒悟,再加上对于世界的了解,开始对已成定局的文学秩序产生怀疑。中国文学进入七十年代后期的转向有点象学生的补课,经过大动乱之后回归世界的中国,望着这世界的一切有一种惊喜之... 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告别七十年代的中国,由于自身的痛苦醒悟,再加上对于世界的了解,开始对已成定局的文学秩序产生怀疑。中国文学进入七十年代后期的转向有点象学生的补课,经过大动乱之后回归世界的中国,望着这世界的一切有一种惊喜之感。这是一种需要,而不是某些偏见所认为的追求时麾的“时装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感觉世界 意象派 七奶奶 爸爸爸 诗歌欣赏 顾城 马原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
原文传递
追问与应答——李佩甫和他的神话视界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鸿生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4-80,共7页
1通常,李佩甫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被人们接纳的,这当然无可厚非。早在《红蚂蚱绿蚂蚱》中,他就营造了一个被“坠坠地扯近来”的、具有沉厚雕塑意味的感性生态空间,这个空间散漫而又内容齐备地“摆”在那儿,与我们所“看”
关键词 李佩甫 现实主义作家 生态空间 中短篇 叙事话语 魔幻色彩 《琵琶行》 生存意义 七奶奶 新写实
原文传递
马金凤唱腔艺术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照敏 《戏曲研究》 1995年第1期83-91,共9页
艺苑中有一朵奇葩,人称'洛阳牡丹',她就是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马金凤从6岁登台演出,至今舞台生涯已有60多个春秋。60多年来,她以其厚实的艺术功底和独树一帜的唱腔风格,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深深热爱,直到今日,70多岁的马... 艺苑中有一朵奇葩,人称'洛阳牡丹',她就是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马金凤从6岁登台演出,至今舞台生涯已有60多个春秋。60多年来,她以其厚实的艺术功底和独树一帜的唱腔风格,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深深热爱,直到今日,70多岁的马金凤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她那丰富、优美的唱腔所形成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金凤 穆桂英 对花枪 豫西调 舞台生涯 洛阳牡丹 豫东调 七奶奶 二八板 打朝
原文传递
豫剧丑脚艺术的天地 被引量:1
16
作者 静一 《东方艺术》 1994年第2期43-43,共1页
豫剧丑脚艺术的天地静一“无丑不成戏”,这是戏曲界的一句行话。可见,丑脚是戏曲艺术十分重要的行当。戏曲的丑脚艺术,是融情、理、乐于夸张、变形之中,它依附活生生的形象,以滑稽、幽默、讽刺、诙谐、椰抱、轻松、风趣等手法,把... 豫剧丑脚艺术的天地静一“无丑不成戏”,这是戏曲界的一句行话。可见,丑脚是戏曲艺术十分重要的行当。戏曲的丑脚艺术,是融情、理、乐于夸张、变形之中,它依附活生生的形象,以滑稽、幽默、讽刺、诙谐、椰抱、轻松、风趣等手法,把丑的事物撕破给人看,用轻松的笑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刘甲 静一 金鸡引凤 卷席筒 打面缸 蜜蜂计 《窦娥冤》 七奶奶 观灯 赛卢医
原文传递
村南柳
17
作者 李汉云 《剧本》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2-54,23,共14页
人物表柳成荫——南柳村青年。柳根——柳成荫父亲。柳成林——柳成荫生身父亲杨秋菊——柳根妻。七奶奶——柳成荫奶奶。郑乾坤——南柳村“治保主任”。小凉药——郑乾坤妻。郑水灵——郑乾坤女儿。石三香——巫婆。第一场两代柳下情... 人物表柳成荫——南柳村青年。柳根——柳成荫父亲。柳成林——柳成荫生身父亲杨秋菊——柳根妻。七奶奶——柳成荫奶奶。郑乾坤——南柳村“治保主任”。小凉药——郑乾坤妻。郑水灵——郑乾坤女儿。石三香——巫婆。第一场两代柳下情[幕启。村南小柳河旁,一株细柳树下,年轻时的杨秋菊和柳成林在交谈。[伴唱:“村南柳,南柳村,柳下纷说柳家人。嫁柳恨柳偏是个人远天涯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奶奶 柳成荫 柳根 杨秋 郑水 给你 对你说 村南 惊恐万分 老来
原文传递
《村南柳》的演出印象
18
作者 李春熹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21,共2页
天津评剧院二团的大型现代评剧《村南柳》(李汉云编剧、赵国忠导演)的演出给我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印象。著名旦角演员李秀云以其明亮高亢的嗓音和娴熟的演唱技巧,多次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同时她对七奶奶形象的塑造也很有光彩。当七奶奶... 天津评剧院二团的大型现代评剧《村南柳》(李汉云编剧、赵国忠导演)的演出给我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印象。著名旦角演员李秀云以其明亮高亢的嗓音和娴熟的演唱技巧,多次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同时她对七奶奶形象的塑造也很有光彩。当七奶奶第一次出现在孙儿柳成荫的“意念”中的时候,她身着“寿衣”,拧着缠了足的脚后跟,两臂前后摇摆着,在颤颤巍巍中勉强维持着身体的平衡,阴冷的目光搜巡着,里面似乎透出一股不放过任何一丝生命活力的杀气……这简洁的几笔就勾勒出了一个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专制的不散阴魂的形象,显露了演员高超的形体造型能力。李秀云还善于运用准确、鲜明的形体动作向人物的内心世界开掘。第六场的结尾,七奶奶临死前有两次“炸尸”式的表演:她不相信秋菊生的孩子是自己那个炕上拉、炕上尿的儿子结的果,于是她猜疑,她愤怒,猜疑和仇恨的火焰已经燃尽了她的生命,她发出了一连串对秋菊的逼问之后颓然倒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奶奶 李秀云 村南 赵国忠 演唱技巧 形体造型 柳成荫 重在表现 前有 形体动作
原文传递
浅谈马金凤的艺术道路
19
作者 刘乃崇 蒋健兰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20-23,共4页
我们最初看马金凤的戏,是在50年代中期。至今我们还清晰地记得30多年前《穆桂英挂帅》在北京引起轰动的情景。60年代初,我们又看了经过改编的《花打朝》,反响也是非凡的。1981年,在北京的舞台上,我们又一次看到《穆桂英挂帅》、《花打朝... 我们最初看马金凤的戏,是在50年代中期。至今我们还清晰地记得30多年前《穆桂英挂帅》在北京引起轰动的情景。60年代初,我们又看了经过改编的《花打朝》,反响也是非凡的。1981年,在北京的舞台上,我们又一次看到《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还有《花枪缘》,再次为马金凤塑造的三位不同女性所打动。我们没有力量全面总结她的艺术经验,只能简单地谈一些浅显的认识。首先,谈谈马金凤的艺术由博到精的过程。马金凤幼年嗓子不好,这对一个戏曲演员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金凤 穆桂英 艺术道路 花枪缘 打朝 帅旦 戏曲演员 七奶奶 老征东 刻画人物
原文传递
奋力开拓的李秀云
20
作者 赵德明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1-43,共3页
李秀云是颇有影响的优秀评剧中年演员。她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高低不挡,收放自如,她在声腔上继承了评剧传统大口落子风格,粗犷、激越、高亢、奔放。评剧观众公认她唱得冲,听着过瘾。尤为可贵的是,她在表演上不拘一格。她本工青衣,... 李秀云是颇有影响的优秀评剧中年演员。她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高低不挡,收放自如,她在声腔上继承了评剧传统大口落子风格,粗犷、激越、高亢、奔放。评剧观众公认她唱得冲,听着过瘾。尤为可贵的是,她在表演上不拘一格。她本工青衣,可老旦、彩旦行当也演得非常出色。对于她的开拓精神,同行中有口皆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秀云 七奶奶 收放自如 传统戏曲 本工 筱俊亭 艺术处理 赶板 演唱风格 嘎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