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表层水与间隙水中氮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微雪 段亮 +2 位作者 宋永会 李辉 郅二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0-45,共6页
将大型人工湿地工程技术应用于支流河口,可以有效减轻干流污染物负荷。研究了辽河流域典型支流河口湿地的营养盐迁移转化特征。利用2012年5—7月的采样监测数据分析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表层水和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 将大型人工湿地工程技术应用于支流河口,可以有效减轻干流污染物负荷。研究了辽河流域典型支流河口湿地的营养盐迁移转化特征。利用2012年5—7月的采样监测数据分析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表层水和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氨氮浓度为表层水小于间隙水,而硝氮和亚硝氮浓度为表层水高于间隙水;氨氮、硝氮以及亚硝氮浓度随空间的变化趋势均体现为支流河入口处浓度较高,湿地中部及出口处浓度明显降低。水体氨氮浓度表现出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硝氮和亚硝氮浓度呈现波动。七星湿地3个月内的氨氮总去除量为1.99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七星湿地 表层水 间隙水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伟伟 段亮 +3 位作者 宋永会 李辉 郅二铨 李文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为明确七星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分析了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磷的浓度及分布,研究了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计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正磷酸盐(PO43--p)的扩散通量,并对水体及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 为明确七星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分析了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磷的浓度及分布,研究了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计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正磷酸盐(PO43--p)的扩散通量,并对水体及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中总磷(TP)空间分布特征为在西小河和万泉河汇人口处二者浓度均较高;在羊肠河处二者浓度均较低;在湿地出口处,干流中TP浓度有所降低.沉积物中的TP以无机磷(IP)为主,所占比例为68.27%~87.41%.IP中各形态磷所占比例为金属(水合)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rP)>钙结合态磷(HCl-P)>残渣态磷(Res-P)>有机质和腐殖质中的磷(NaOH-nrP)>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沉积物-水界面PO43--P扩散通量为正值,表明沉积物是上覆水中磷元素的重要来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BD-P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来源之一,NaOH-rP是沉积物中TP和IP的重要控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湿地 空间分布 沉积物 水体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蕊 段亮 +3 位作者 王思宇 宋永会 刘瑞霞 郅二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以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相关性分析法筛选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构建了由化学需氧量(COD_(Mn))、总磷(TP)浓度、氨氮(NH_3-N)浓度、叶绿素a(Chl-a)浓度、溶解氧(DO)浓度5个指标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以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相关性分析法筛选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构建了由化学需氧量(COD_(Mn))、总磷(TP)浓度、氨氮(NH_3-N)浓度、叶绿素a(Chl-a)浓度、溶解氧(DO)浓度5个指标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表征湿地生态系统的水环境质量、水生生物和栖息地环境质量特征;运用综合指数法对七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七星湿地13个采样点中,6个为亚健康等级,6个为一般病态等级,1个为疾病等级;七星湿地总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亚健康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七星湿地 生态系统健康 主成分分析 综合指数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郅二铨 宋永会 +2 位作者 段亮 于会彬 徐微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5-39,共5页
双组分模型假定吸收紫外光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由2种组分(A和B)组成,组分A对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主要为芳香族化合物且具有疏水性;组分B对紫外光吸收较弱,具有亲水性。对七星湿地水样DOM进行紫外光谱扫描,采... 双组分模型假定吸收紫外光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由2种组分(A和B)组成,组分A对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主要为芳香族化合物且具有疏水性;组分B对紫外光吸收较弱,具有亲水性。对七星湿地水样DOM进行紫外光谱扫描,采用双组分模型对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进行模拟预测,并研究组分A所占比例(f A)与DOM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双组分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七星湿地水体中DOC的浓度(rmsd为2.18 mgL,R2为0.963),相应模型参数E A,254为95.04 L(g·cm),E B,254为0.15 L(g·cm),E A,340为30 L(g·cm),E B,340为0。f A随着水样中DOC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并且与特征吸光度(special UV absorbance,SUVA)SUVA254、SUVA280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00)。f A可以反映DOM中不饱和共轭双键、苯环类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变化,但不能反映DOM的分子量大小。因此,利用双组分模型可以实现对DOM定性及定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湿地 溶解性有机物 紫外吸收 溶解性有机碳 双组分模型
下载PDF
七星湿地土壤磷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5
作者 潘俊 方永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5-752,共8页
目的研究七星湿地土壤磷的时空分布特征,掌握七星湿地土壤中磷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对七星湿地的典型区域内进行取点采样,通过碱融钼锑抗比色法对土壤中的总磷进行测定,通过SMT分级分离方法对无机磷(IP)、有机... 目的研究七星湿地土壤磷的时空分布特征,掌握七星湿地土壤中磷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对七星湿地的典型区域内进行取点采样,通过碱融钼锑抗比色法对土壤中的总磷进行测定,通过SMT分级分离方法对无机磷(IP)、有机磷(OP)、NaOH-P、HCl-P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得到每份土壤样品中总磷的质量分数以及有机磷无机磷所占总磷的比例。结果湿地上游土壤中总磷的质量分数始终小于湿地下游。湿地土壤中总磷质量分数从湿地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从土壤表层到深层总磷质量分数逐渐减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总磷减小的速率会变慢。七星湿地土壤中以无机磷为主。在丰水期植物可以减少总磷的质量分数,而在枯水期植物的残体反倒会增加总磷的质量分数。结论湿地对土壤中的磷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湿地中的植物对土壤中磷的时空分布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湿地 土壤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区域积分法解析辽河七星湿地水体DOM组成及来源 被引量:27
6
作者 隋志男 郅二铨 +3 位作者 姚杰 于会彬 宋永会 李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监测了七星湿地水体水质,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荧光区域积分(FRI)分析法研究七星湿地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荧光特性,分析了DOM组成、腐殖化程度、污染来源等与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七星湿地对于支流水体有一... 监测了七星湿地水体水质,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荧光区域积分(FRI)分析法研究七星湿地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荧光特性,分析了DOM组成、腐殖化程度、污染来源等与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七星湿地对于支流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出水CODCr满足GB 3838—2002的Ⅴ类水质标准,氨氮及总磷仍然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荧光指数(f450/500)平均值为1.82,表明七星湿地DOM主要是生物来源;腐殖化指数(rB,D)整体较低,表明湿地水体腐殖化程度较高,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通过荧光区域积分法将荧光光谱图划分为五大类,其中芳香性蛋白类物质Ⅱ相对浓度最高,占DOM总量的37.51%~54.2%,其主要与生活污水排放有关;DOC浓度与芳香蛋白类物质Ⅰ、芳香蛋白类物质Ⅱ、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及腐殖质类物质有较高相关性;TP浓度则与芳香蛋白类物质Ⅱ呈显著正相关,与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殖酸类物质显著相关。三维荧光光谱区域积分法可用于水体中DOM组成及污染物来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湿地 DOM 三维荧光光谱 区域积分 污染来源
下载PDF
优质旅游视角下湿地公园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以沈阳辽河七星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岳越 王慧 《北方经贸》 2021年第2期143-145,共3页
随着优质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旅游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升和增长。湿地公园作为与城市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了人们选择放松、体验的一个好去处。现依据湿地公园的旅游吸引力构成要素,对临近沈阳城区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沈阳... 随着优质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旅游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升和增长。湿地公园作为与城市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了人们选择放松、体验的一个好去处。现依据湿地公园的旅游吸引力构成要素,对临近沈阳城区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沈阳辽河七星湿地公园的旅游吸引力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并提出开发多层次优质旅游产品;构建湿地旅游品牌优势;保持优质的湿地公园旅游环境;优化内外配套服务设施;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等发展路径,进一步提高沈阳辽河七星湿地公园的旅游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旅游 辽河七星湿地公园 旅游吸引力
下载PDF
七星湿地Pb、Cd污染的空间特征和风险评估
8
作者 刘晏伶 《辽宁化工》 CAS 2021年第9期1344-1346,共3页
为找到七星湿地中重金属铅、镉污染的特征与规律,预防重金属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Pb、Cd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潜在风险指数法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内梅罗指数法污染指数:P_(Pb)=2.06、P_(Cd)=1.10;潜在风险... 为找到七星湿地中重金属铅、镉污染的特征与规律,预防重金属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Pb、Cd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潜在风险指数法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内梅罗指数法污染指数:P_(Pb)=2.06、P_(Cd)=1.10;潜在风险指数中E_(Pb)<40,E_(Cd)在B点为43.64,其余点位皆小于40。因此,Pb在七星湿地内为中度污染,Cd为轻度污染,Pb、Cd皆有潜在继续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湿地 PB CD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水质评估及模型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郅二铨 宋永会 +2 位作者 段亮 于会彬 刘利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52-1758,共7页
支流已经成为辽河干流的重要污染源,在支流河口建设大型人工湿地可以阻控支流污染物.为揭示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的净污效果,在对七星湿地水质、水量进行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有机物和营养物状况进行评价,并计算污染物... 支流已经成为辽河干流的重要污染源,在支流河口建设大型人工湿地可以阻控支流污染物.为揭示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的净污效果,在对七星湿地水质、水量进行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有机物和营养物状况进行评价,并计算污染物在湿地中的去除量,最后利用归趋模型对污染物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内梅罗污染指数在支流河入口处较高,万泉河污染最严重;支流水体在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体污染程度有所下降.植物生长期内(5—10月)七星湿地对COD去除总量为26.83 t,削减率为35.3%;对氨氮的去除总量为2.63 t,削减率为37.9%;对总磷的去除总量为0.40 t,削减率为52.9%.衰减方程模型对于COD、TP及不同形态氮拟合效果一般;多元参数回归模型及Monod机制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湿地Cout(NH+4-N)和Cout(NO-3-N)的变化.对Monod机制模型参数进行计算可得:kNH+4=24.987 L·m-2·d-1,kmax,NO-2=77.696 mg·m-2·d-1,KS,NO-2=0.114 mg·L-1.相关模型参数可用于湿地氨氮与硝氮浓度的预测.因此,多元参数回归模型及Monod机制模型可应用于类似湿地Cout(NH+4-N)和Cout(NO-3-N)变化的模拟及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湿地 内梅罗污染指数 水质评估 去除效果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Preliminary description of diatom commun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water physicochemical variables in Qixinghe Wetland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亚文 李晶 +1 位作者 门晓宇 刘妍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79-387,共9页
Wetland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cosystems. Qixinghe Wetland is a nature reserve area in northeastern China. In this paper, diatom communitie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t eight sites in Qix... Wetland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cosystems. Qixinghe Wetland is a nature reserve area in northeastern China. In this paper, diatom communitie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t eight sites in Qixinghe Wetland.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diatom species patterns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wetlands, and to use diatoms as indicators to water quality in wetlands and wetland classification. Diatoms were sampled in summers and autumns in 2002 and 2004, during which 180 taxa were identified.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in pH, temperature,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ere measured. The seasonal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diatoms changed greatl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toms and chemical water quality was estimated statistically.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with forward selection and Monte Carlo permutation tests revealed that all water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chang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P<0.05). Among all the parameters, variation in BOD among the sites was a very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CCA, and BOD decreased from 2002 to 2004.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water quality had improved during the three-year period because of enhanc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less human disturbance. We conclude that diatoms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water quality and habitat conditions in this wet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TOM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Qixinghe Wetla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