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略论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的辑佚学体例
1
作者
傅荣贤
杨苏闽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21,127,共9页
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七略别录》为对象,以完善马氏辑本为目标,剔除《汉志》“所录书目及其子注”以及“诸书叙录”集中呈现的佚文,表达了对辑佚条目“多”与“真”之间辩证关系的独特思考。章氏...
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七略别录》为对象,以完善马氏辑本为目标,剔除《汉志》“所录书目及其子注”以及“诸书叙录”集中呈现的佚文,表达了对辑佚条目“多”与“真”之间辩证关系的独特思考。章氏辑本承绪马氏,《别录》《七略》混辑不别,值得商榷。但章太炎依《汉志》分类框架确定佚文的类别位置,并根据“班氏省出新入”对佚文类别位置做出相应调整,较为准确地复原了“刘氏旧文”的原书篇第。尤其是,章氏佚文首列“《艺文志》所录书目”作为“起本”文献,使佚文各有攸归,并揭示了《别录》《七略》佚文与《汉志》著录在书名、篇卷等方面的异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
七略别录
佚文徵》
辑佚
目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略论
被引量:
2
2
作者
傅荣贤
房亮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清人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虽以“佚文”为名,但并不从辑佚学的角度“以搜辑佚文为事”;而是从目录学的角度“推寻端绪”,努力复原《别录》的体制,其《七略别录佚文》也成为最接近《别录》本来面目的文本。具体而言,他将《七略》《别...
清人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虽以“佚文”为名,但并不从辑佚学的角度“以搜辑佚文为事”;而是从目录学的角度“推寻端绪”,努力复原《别录》的体制,其《七略别录佚文》也成为最接近《别录》本来面目的文本。具体而言,他将《七略》《别录》作为“二书”分别写录,揭示了两者一为校雠学、一为目录学的学科分殊;分析《别录》成书始末,显示《别录》存在两个版本,一是“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的单篇叙录,二是“时又别集众录”而成的第二个版本。以此为据,可知第一个版本只有基于校雠分工的简单分类,第二个版本则完整地承绪了《七略》的分类体系。此外,姚振宗收录《战国策》等八篇相对完整的叙录,也反映他的灼见。然而,姚振宗也存在以荀悦《汉纪》“为《辑略》之文”、因没有认识到《汉志》班固注兼取《别录》《七略》而将班注全部移录为《七略》佚文等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振宗
《
七略别录
佚文》
目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商说举例
3
作者
孙振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9-85,共7页
刘向《别录》的辑本,主要有洪颐煊、严可均、马国翰、顾观光、王仁俊、张选青、姚振宗等多家。其中,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以体例力求恢复《别录》本来面貌、佚文又有新增、多所考证而成为了最为成功的一部,多为研究者所称道。然而,其...
刘向《别录》的辑本,主要有洪颐煊、严可均、马国翰、顾观光、王仁俊、张选青、姚振宗等多家。其中,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以体例力求恢复《别录》本来面貌、佚文又有新增、多所考证而成为了最为成功的一部,多为研究者所称道。然而,其中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疑问与不足,如认为《别录》存在着"附记"的体例、对一些书籍的篇数的著录忽于考证、一些佚文的辑录或处理尚欠妥当等。文章对之进行了辨析,以期于《别录》的辑佚工作能够有所完善,并于《别录》本身的研究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振宗
《
七略别录
佚文》
体例
篇数
佚文
辨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对马国翰《七略别录》佚文的增删
4
作者
傅荣贤
胡笳
《图书情报工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3-64,共12页
[目的/意义]考察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对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七略别录》佚文的增删,确定章太炎增补与删削的具体佚文条目,揭示其《七略别录佚文徵》的学术贡献。[方法/过程]重新界定佚文条目的确认原则,逐条梳理章太炎对...
[目的/意义]考察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对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七略别录》佚文的增删,确定章太炎增补与删削的具体佚文条目,揭示其《七略别录佚文徵》的学术贡献。[方法/过程]重新界定佚文条目的确认原则,逐条梳理章太炎对马氏佚文的增补与删省,改变“马国翰辑本佚文90条,章太炎辑本佚文108条”的笼统认识;并在与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姚振宗《快阁师石山房丛书》的比较中,分析各家辑本的得失,突出章太炎辑本的学术成就。[结果/结论]章太炎以一己之力、历时半载,增补马国翰《七略别录》佚文41条,删除18条。章氏之增删有助于复原《别录》《七略》的原始面貌,对于重新认识号称“佳本”的姚振宗辑本亦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
七略别录
佚文徵》
辑佚
目录学
原文传递
《别录》和《七略》——《目录学浅谈》之三
5
作者
来新夏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79年第3期20-22,共3页
《别录》和《七略》是奠定我国目录学基础的开创性著作。它把我国古代的分类思想应用于图书整理,提出了图书的正式分类法,对二千年来我国的图书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甚至世界文化史上取得了光辉的地位。 《别录》的作者...
《别录》和《七略》是奠定我国目录学基础的开创性著作。它把我国古代的分类思想应用于图书整理,提出了图书的正式分类法,对二千年来我国的图书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甚至世界文化史上取得了光辉的地位。 《别录》的作者刘向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卒于成帝绥和元年至二年一、二月间(前7年间)。他在汉宣帝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七
略
》
《
别录
》
刘向
目录学
书录
《
七略别录
》
校书
叙录
图书整理
分类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别录》的亡佚及其辑本——《别录》考索之二
被引量:
7
6
作者
张涤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10,共10页
刘向的《别录》是中国学术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不仅为西汉以前的书籍作了全面的记录,而且对这一悠久的历史时期的学术源流和作者得失作了详细的论列和评价。假使它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那末,千万种古代学术名著的内容和体例都可以...
刘向的《别录》是中国学术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不仅为西汉以前的书籍作了全面的记录,而且对这一悠久的历史时期的学术源流和作者得失作了详细的论列和评价。假使它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那末,千万种古代学术名著的内容和体例都可以通过它而为后人所知,许许多多古代学术上的问题也可以有办法获得解决,裨益之大,实在是其它书籍难以比拟的。不幸西汉末年以后,战乱频仍,这一艺林的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别录
》
考索
辑本
七略别录
《
七
略
》
西汉末年
中国学术史
诸子
略
列子书录
邓析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姚振宗的《别录》《七略》辑本
被引量:
2
7
作者
王承略
《古籍研究》
1995年第1期26-29,共4页
姚振宗是晚清最优秀的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目录学研究,著作宏富,主要有《七略别录佚文》、《七略佚文》、《汉书艺文志拾补》、《汉书艺文志条理》、《后汉艺文志》、《三国艺文志》、《隋书经籍志考证》,辑集为《快阁师石山房丛书》。...
姚振宗是晚清最优秀的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目录学研究,著作宏富,主要有《七略别录佚文》、《七略佚文》、《汉书艺文志拾补》、《汉书艺文志条理》、《后汉艺文志》、《三国艺文志》、《隋书经籍志考证》,辑集为《快阁师石山房丛书》。对刘向、刘歆、班固以及《隋志》均有精湛的研究和发明,开近代目录学研究之先河。为全面总结姚振宗一生的成就和贡献,一九九0年我写了《试论清季目录学家姚振宗》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七
略
》
《
别录
》
七略别录
目录学研究
古籍整理研究
后汉艺文志
经籍志
《隋志》
辑本
《汉志》
原文传递
略谈我国目录学的发展概况
8
作者
卢乃绪
《图书馆建设》
1980年第S1期238-247,共10页
前言我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有了文字形式的文献资料,如甲骨、钟鼎等。这些文献资料之丰富,是世界各文明古国所不及的。但我国古时,政教不分,官师合一,学术掌在王官,民间没有著述,图书很少.学术专赖口传。口传的学术,历久不能没有...
前言我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有了文字形式的文献资料,如甲骨、钟鼎等。这些文献资料之丰富,是世界各文明古国所不及的。但我国古时,政教不分,官师合一,学术掌在王官,民间没有著述,图书很少.学术专赖口传。口传的学术,历久不能没有差误,而后乃刻书于竹木,使之少有差错。文献资料既多,不加以系统整理,就不好应用,所以在春秋战国以前,官府办事、民间信约,都以习惯或师传的道德为准。根据《礼地官》记载,六德有:“知、仁、圣、义、忠、和”。这是属于社会道德标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七
略
》
《
七略别录
》
刘向
汉书艺文志
目录学
兵书
《崇文总目》
发展概况
隋书经籍志
杂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选》李善注引书数量考辨
被引量:
7
9
作者
刘奉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年第4期45-47,共3页
《文选》李善注引书数量考辨刘奉文《文选》李善注(下文简称李注)是《文选》的权威注本。李注对《文选》的传播以及后世选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对李注的研究,也已成为选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了,对李注引书的研究,则是李注研...
《文选》李善注引书数量考辨刘奉文《文选》李善注(下文简称李注)是《文选》的权威注本。李注对《文选》的传播以及后世选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对李注的研究,也已成为选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了,对李注引书的研究,则是李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李善学识渊博,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李善注
《文选考异》
引书
公孙尼子
《孙子兵法》
何法盛
《
七略别录
》
版本问题
《晋中兴书》
补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以修身
10
作者
艾弘
《求知》
2017年第7期59-59,共1页
君子修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集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修礼以仁义,则忿争暴乱之辞远。——刘向(《说苑·修文》)【释义】君子习礼而确立志向,贪欲之心就不会萌生;君子时时以礼修养自身,怠慢、懒惰、轻慢的事就...
君子修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集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修礼以仁义,则忿争暴乱之辞远。——刘向(《说苑·修文》)【释义】君子习礼而确立志向,贪欲之心就不会萌生;君子时时以礼修养自身,怠慢、懒惰、轻慢的事就不会发生;君子以仁义修养礼仪,就会远离忿恨、争夺、残暴、作乱的言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修
思礼
说苑
修文
习礼
洪范五行传论
子政
七略别录
《列女传》
江苏省沛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版本目录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11
作者
袁庆述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文章讨论了三个问题:一,从现代"版本"定义的不合理性、版本一词的语源、古人讨论版本的用词情况三个方面讨论了版本的正确定义问题;二,巾箱本即袖珍本是一种误解,广义的巾箱本为小字本,其开本并不缩小,狭义的巾箱本方为袖珍本...
文章讨论了三个问题:一,从现代"版本"定义的不合理性、版本一词的语源、古人讨论版本的用词情况三个方面讨论了版本的正确定义问题;二,巾箱本即袖珍本是一种误解,广义的巾箱本为小字本,其开本并不缩小,狭义的巾箱本方为袖珍本;三,从书籍的编辑过程和典籍的记载等方面考虑,《七略别录》的实际作者应为刘歆,而《魏中经》的作者为郑默的说法尚缺乏坚实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本
巾箱本
袖珍本
《
七略别录
》《魏中经》
目录学
语源
定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向《列女传》思想与学术价值简论
被引量:
4
12
作者
张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8-40,共3页
刘向《列女传》思想与学术价值简论张涛刘向(约前79—前8)①,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曾任谏大夫、给事黄门郎、散骑宗正给事中。成帝时迁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刘向是我国...
刘向《列女传》思想与学术价值简论张涛刘向(约前79—前8)①,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曾任谏大夫、给事黄门郎、散骑宗正给事中。成帝时迁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刘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经学家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女传》
学术价值
《刘向歆父子年谱》
《史记》
传记体
《
七略别录
》
人物传记
《左传》
古代小说
古代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书·艺文志》注注者补考及其史料来源探考
被引量:
3
13
作者
孙振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5-53,共9页
《汉书·艺文志》注可以确定为班固所为;从编撰《七略》的目的与功能上看,刘歆缺乏为《七略》所著录的书籍撰写说明或解题的必要性;基于刘向没有为相关书籍撰写"书录",或者虽撰有"书录"而仍有补充的前提,刘歆...
《汉书·艺文志》注可以确定为班固所为;从编撰《七略》的目的与功能上看,刘歆缺乏为《七略》所著录的书籍撰写说明或解题的必要性;基于刘向没有为相关书籍撰写"书录",或者虽撰有"书录"而仍有补充的前提,刘歆才会为相关书籍撰写说明或解题;以班固《汉志》注为据《七略》删减、改写而来不能成立;班固《汉志》注的史料来源,包括《别录》《七略》及其他的文献资料等,班固当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对相关书籍作了注释。弄清以上问题的意义在于:其一,可以进一步确定班固在《汉志》编撰中的地位,及其为古典目录的体式制定所做出的贡献;其二,对于《汉志》总序中所说的"今删其要"可以有新的理解,所"删其要"之对象,除了《七略》外,还当包括刘向《别录》在内;其三,对于班固为《汉志》作注释的用心也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注释者
班固
史料来源
《
别录
》
《
七
略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之起源——兼论《汉书·艺文志》
14
作者
李昕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95-98,共4页
中国古代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起源于西汉刘向、刘歆所编撰的《七略》、《别录》,但是这两部目录从唐五代时期已经散佚了,幸运的是东汉班固在编撰《汉书》的过程中,将《七略》经过删减增补之后,较为完整地抄录其中,这为后世研究西汉...
中国古代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起源于西汉刘向、刘歆所编撰的《七略》、《别录》,但是这两部目录从唐五代时期已经散佚了,幸运的是东汉班固在编撰《汉书》的过程中,将《七略》经过删减增补之后,较为完整地抄录其中,这为后世研究西汉及西汉以前的中国古代图书传播情况与学术流派学术思想情况保存下最为珍贵的一批目录学资料。刘歆、刘向《七略》、《别录》的成书过程、学术价值以及和《汉书·艺文志》的关系,《汉书·艺文志》保存至今的现实与其学术价值,则是本文所要论述之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国家图书馆
馆藏目录
七略别录
《汉书·艺文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子的性合乎道论探析
15
作者
姜国柱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37-39,共3页
文子的性合乎道论探析姜国柱女子,姓文,尊称子,快其名字与国名。楚平王时人,‘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班因:《汉书·艺文志》注)又尝问学于子夏和墨子,‘墨子之书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刘问:《七略...
文子的性合乎道论探析姜国柱女子,姓文,尊称子,快其名字与国名。楚平王时人,‘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班因:《汉书·艺文志》注)又尝问学于子夏和墨子,‘墨子之书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刘问:《七略别录》)其学无常师,而卒归于老子.世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道论
《
七略别录
》
老子
墨子
艺文志
弟子
子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向——孔子之后图书整理的又一集大成者
16
作者
乌兰塔娜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11年第1期111-113,78,共4页
刘向是西汉著名通儒、文献目录学家、编辑家和文学家。他和其子刘歆共同建构了新的文化信仰和学术谱录。他们主持完成了西汉规模巨大的图书整理作,并开创了校雠之学,其校雠方法有23种之多。他们编撰的《别录》和《七略》,既是群书目...
刘向是西汉著名通儒、文献目录学家、编辑家和文学家。他和其子刘歆共同建构了新的文化信仰和学术谱录。他们主持完成了西汉规模巨大的图书整理作,并开创了校雠之学,其校雠方法有23种之多。他们编撰的《别录》和《七略》,既是群书目录,又是学术著作,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向父子的校书活动及其阐发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刘歆
图书整理
校雠
《
别录
》《
七
略
》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论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的辑佚学体例
1
作者
傅荣贤
杨苏闽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21,127,共9页
文摘
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七略别录》为对象,以完善马氏辑本为目标,剔除《汉志》“所录书目及其子注”以及“诸书叙录”集中呈现的佚文,表达了对辑佚条目“多”与“真”之间辩证关系的独特思考。章氏辑本承绪马氏,《别录》《七略》混辑不别,值得商榷。但章太炎依《汉志》分类框架确定佚文的类别位置,并根据“班氏省出新入”对佚文类别位置做出相应调整,较为准确地复原了“刘氏旧文”的原书篇第。尤其是,章氏佚文首列“《艺文志》所录书目”作为“起本”文献,使佚文各有攸归,并揭示了《别录》《七略》佚文与《汉志》著录在书名、篇卷等方面的异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章太炎
《
七略别录
佚文徵》
辑佚
目录学
Keywords
Zhang Taiyan
The Collected and Lost Documents of the Seven Summaries
Compilation of Lost Documents
Bibliography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略论
被引量:
2
2
作者
傅荣贤
房亮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28,共7页
基金
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姚振宗《别录》《七略》辑本体例订误”(编号:CX11117)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清人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虽以“佚文”为名,但并不从辑佚学的角度“以搜辑佚文为事”;而是从目录学的角度“推寻端绪”,努力复原《别录》的体制,其《七略别录佚文》也成为最接近《别录》本来面目的文本。具体而言,他将《七略》《别录》作为“二书”分别写录,揭示了两者一为校雠学、一为目录学的学科分殊;分析《别录》成书始末,显示《别录》存在两个版本,一是“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的单篇叙录,二是“时又别集众录”而成的第二个版本。以此为据,可知第一个版本只有基于校雠分工的简单分类,第二个版本则完整地承绪了《七略》的分类体系。此外,姚振宗收录《战国策》等八篇相对完整的叙录,也反映他的灼见。然而,姚振宗也存在以荀悦《汉纪》“为《辑略》之文”、因没有认识到《汉志》班固注兼取《别录》《七略》而将班注全部移录为《七略》佚文等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
姚振宗
《
七略别录
佚文》
目录学
Keywords
Yao Zhenzong
Lost Articles of Qilue Bielu
Bibliography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商说举例
3
作者
孙振田
机构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9-8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11XTQ0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870026)
文摘
刘向《别录》的辑本,主要有洪颐煊、严可均、马国翰、顾观光、王仁俊、张选青、姚振宗等多家。其中,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以体例力求恢复《别录》本来面貌、佚文又有新增、多所考证而成为了最为成功的一部,多为研究者所称道。然而,其中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疑问与不足,如认为《别录》存在着"附记"的体例、对一些书籍的篇数的著录忽于考证、一些佚文的辑录或处理尚欠妥当等。文章对之进行了辨析,以期于《别录》的辑佚工作能够有所完善,并于《别录》本身的研究有所推进。
关键词
姚振宗
《
七略别录
佚文》
体例
篇数
佚文
辨疑
Keywords
Yao Zhenzong
The Lost Texts of Qi Lue Bie Lu
style of Bie Lue
the number of articles
the lost texts
differentiating and analysing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对马国翰《七略别录》佚文的增删
4
作者
傅荣贤
胡笳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图书情报工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3-64,共12页
文摘
[目的/意义]考察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对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七略别录》佚文的增删,确定章太炎增补与删削的具体佚文条目,揭示其《七略别录佚文徵》的学术贡献。[方法/过程]重新界定佚文条目的确认原则,逐条梳理章太炎对马氏佚文的增补与删省,改变“马国翰辑本佚文90条,章太炎辑本佚文108条”的笼统认识;并在与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姚振宗《快阁师石山房丛书》的比较中,分析各家辑本的得失,突出章太炎辑本的学术成就。[结果/结论]章太炎以一己之力、历时半载,增补马国翰《七略别录》佚文41条,删除18条。章氏之增删有助于复原《别录》《七略》的原始面貌,对于重新认识号称“佳本”的姚振宗辑本亦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章太炎
《
七略别录
佚文徵》
辑佚
目录学
Keywords
Zhang Taiyan
Qi-lue-bie-lu-yi-wen-zheng
compilation of lost documents
bibliography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别录》和《七略》——《目录学浅谈》之三
5
作者
来新夏
出处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79年第3期20-22,共3页
文摘
《别录》和《七略》是奠定我国目录学基础的开创性著作。它把我国古代的分类思想应用于图书整理,提出了图书的正式分类法,对二千年来我国的图书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甚至世界文化史上取得了光辉的地位。 《别录》的作者刘向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卒于成帝绥和元年至二年一、二月间(前7年间)。他在汉宣帝时,
关键词
《
七
略
》
《
别录
》
刘向
目录学
书录
《
七略别录
》
校书
叙录
图书整理
分类思想
分类号
G250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G35 [文化科学—情报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别录》的亡佚及其辑本——《别录》考索之二
被引量:
7
6
作者
张涤华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10,共10页
文摘
刘向的《别录》是中国学术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不仅为西汉以前的书籍作了全面的记录,而且对这一悠久的历史时期的学术源流和作者得失作了详细的论列和评价。假使它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那末,千万种古代学术名著的内容和体例都可以通过它而为后人所知,许许多多古代学术上的问题也可以有办法获得解决,裨益之大,实在是其它书籍难以比拟的。不幸西汉末年以后,战乱频仍,这一艺林的瑰宝,
关键词
《
别录
》
考索
辑本
七略别录
《
七
略
》
西汉末年
中国学术史
诸子
略
列子书录
邓析子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姚振宗的《别录》《七略》辑本
被引量:
2
7
作者
王承略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处
《古籍研究》
1995年第1期26-29,共4页
文摘
姚振宗是晚清最优秀的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目录学研究,著作宏富,主要有《七略别录佚文》、《七略佚文》、《汉书艺文志拾补》、《汉书艺文志条理》、《后汉艺文志》、《三国艺文志》、《隋书经籍志考证》,辑集为《快阁师石山房丛书》。对刘向、刘歆、班固以及《隋志》均有精湛的研究和发明,开近代目录学研究之先河。为全面总结姚振宗一生的成就和贡献,一九九0年我写了《试论清季目录学家姚振宗》一文。
关键词
《
七
略
》
《
别录
》
七略别录
目录学研究
古籍整理研究
后汉艺文志
经籍志
《隋志》
辑本
《汉志》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谈我国目录学的发展概况
8
作者
卢乃绪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出处
《图书馆建设》
1980年第S1期238-247,共10页
文摘
前言我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有了文字形式的文献资料,如甲骨、钟鼎等。这些文献资料之丰富,是世界各文明古国所不及的。但我国古时,政教不分,官师合一,学术掌在王官,民间没有著述,图书很少.学术专赖口传。口传的学术,历久不能没有差误,而后乃刻书于竹木,使之少有差错。文献资料既多,不加以系统整理,就不好应用,所以在春秋战国以前,官府办事、民间信约,都以习惯或师传的道德为准。根据《礼地官》记载,六德有:“知、仁、圣、义、忠、和”。这是属于社会道德标准的。
关键词
《
七
略
》
《
七略别录
》
刘向
汉书艺文志
目录学
兵书
《崇文总目》
发展概况
隋书经籍志
杂史
分类号
G25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G35 [文化科学—情报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选》李善注引书数量考辨
被引量:
7
9
作者
刘奉文
机构
东北师大图书馆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年第4期45-47,共3页
文摘
《文选》李善注引书数量考辨刘奉文《文选》李善注(下文简称李注)是《文选》的权威注本。李注对《文选》的传播以及后世选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对李注的研究,也已成为选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了,对李注引书的研究,则是李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李善学识渊博,熟...
关键词
《文选》李善注
《文选考异》
引书
公孙尼子
《孙子兵法》
何法盛
《
七略别录
》
版本问题
《晋中兴书》
补遗
分类号
G256.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以修身
10
作者
艾弘
机构
北京行政学院
出处
《求知》
2017年第7期59-59,共1页
文摘
君子修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集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修礼以仁义,则忿争暴乱之辞远。——刘向(《说苑·修文》)【释义】君子习礼而确立志向,贪欲之心就不会萌生;君子时时以礼修养自身,怠慢、懒惰、轻慢的事就不会发生;君子以仁义修养礼仪,就会远离忿恨、争夺、残暴、作乱的言辞。
关键词
子修
思礼
说苑
修文
习礼
洪范五行传论
子政
七略别录
《列女传》
江苏省沛县
分类号
B825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版本目录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11
作者
袁庆述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文摘
文章讨论了三个问题:一,从现代"版本"定义的不合理性、版本一词的语源、古人讨论版本的用词情况三个方面讨论了版本的正确定义问题;二,巾箱本即袖珍本是一种误解,广义的巾箱本为小字本,其开本并不缩小,狭义的巾箱本方为袖珍本;三,从书籍的编辑过程和典籍的记载等方面考虑,《七略别录》的实际作者应为刘歆,而《魏中经》的作者为郑默的说法尚缺乏坚实的证据。
关键词
版本
巾箱本
袖珍本
《
七略别录
》《魏中经》
目录学
语源
定义
Keywords
edition
cloth case edition
Different Records of Seven Sketches
Weizhong Ching
分类号
G256.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向《列女传》思想与学术价值简论
被引量:
4
12
作者
张涛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8-40,共3页
文摘
刘向《列女传》思想与学术价值简论张涛刘向(约前79—前8)①,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曾任谏大夫、给事黄门郎、散骑宗正给事中。成帝时迁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刘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经学家和...
关键词
《列女传》
学术价值
《刘向歆父子年谱》
《史记》
传记体
《
七略别录
》
人物传记
《左传》
古代小说
古代文学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书·艺文志》注注者补考及其史料来源探考
被引量:
3
13
作者
孙振田
机构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5-53,共9页
基金
第二批(2015)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计划
国家社科基金(11XTQ0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870026)
文摘
《汉书·艺文志》注可以确定为班固所为;从编撰《七略》的目的与功能上看,刘歆缺乏为《七略》所著录的书籍撰写说明或解题的必要性;基于刘向没有为相关书籍撰写"书录",或者虽撰有"书录"而仍有补充的前提,刘歆才会为相关书籍撰写说明或解题;以班固《汉志》注为据《七略》删减、改写而来不能成立;班固《汉志》注的史料来源,包括《别录》《七略》及其他的文献资料等,班固当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对相关书籍作了注释。弄清以上问题的意义在于:其一,可以进一步确定班固在《汉志》编撰中的地位,及其为古典目录的体式制定所做出的贡献;其二,对于《汉志》总序中所说的"今删其要"可以有新的理解,所"删其要"之对象,除了《七略》外,还当包括刘向《别录》在内;其三,对于班固为《汉志》作注释的用心也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注释者
班固
史料来源
《
别录
》
《
七
略
》
Keywords
Hanshu Yiwenzhi ( 《汉书·艺文志》)
annotators
Ban Gu ( 班固)
material resources
Bielu ( 《
别录
》)
QiLue(《
七
略
》)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之起源——兼论《汉书·艺文志》
14
作者
李昕
机构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图书馆
出处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95-98,共4页
文摘
中国古代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起源于西汉刘向、刘歆所编撰的《七略》、《别录》,但是这两部目录从唐五代时期已经散佚了,幸运的是东汉班固在编撰《汉书》的过程中,将《七略》经过删减增补之后,较为完整地抄录其中,这为后世研究西汉及西汉以前的中国古代图书传播情况与学术流派学术思想情况保存下最为珍贵的一批目录学资料。刘歆、刘向《七略》、《别录》的成书过程、学术价值以及和《汉书·艺文志》的关系,《汉书·艺文志》保存至今的现实与其学术价值,则是本文所要论述之主旨。
关键词
汉代国家图书馆
馆藏目录
七略别录
《汉书·艺文志》
Keywords
national library of the Han Dynasty
library catalog
Qilue Bielu
"Yiwen Records of the 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
分类号
G250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子的性合乎道论探析
15
作者
姜国柱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37-39,共3页
文摘
文子的性合乎道论探析姜国柱女子,姓文,尊称子,快其名字与国名。楚平王时人,‘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班因:《汉书·艺文志》注)又尝问学于子夏和墨子,‘墨子之书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刘问:《七略别录》)其学无常师,而卒归于老子.世称...
关键词
文子
道论
《
七略别录
》
老子
墨子
艺文志
弟子
子夏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向——孔子之后图书整理的又一集大成者
16
作者
乌兰塔娜
机构
内蒙古纪委培训中心
出处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11年第1期111-113,78,共4页
文摘
刘向是西汉著名通儒、文献目录学家、编辑家和文学家。他和其子刘歆共同建构了新的文化信仰和学术谱录。他们主持完成了西汉规模巨大的图书整理作,并开创了校雠之学,其校雠方法有23种之多。他们编撰的《别录》和《七略》,既是群书目录,又是学术著作,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向父子的校书活动及其阐发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刘向
刘歆
图书整理
校雠
《
别录
》《
七
略
》
分类号
G259.29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略论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的辑佚学体例
傅荣贤
杨苏闽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略论
傅荣贤
房亮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商说举例
孙振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对马国翰《七略别录》佚文的增删
傅荣贤
胡笳
《图书情报工作》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5
《别录》和《七略》——《目录学浅谈》之三
来新夏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7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别录》的亡佚及其辑本——《别录》考索之二
张涤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论姚振宗的《别录》《七略》辑本
王承略
《古籍研究》
1995
2
原文传递
8
略谈我国目录学的发展概况
卢乃绪
《图书馆建设》
198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文选》李善注引书数量考辨
刘奉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礼以修身
艾弘
《求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对版本目录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袁庆述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刘向《列女传》思想与学术价值简论
张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汉书·艺文志》注注者补考及其史料来源探考
孙振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古代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之起源——兼论《汉书·艺文志》
李昕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文子的性合乎道论探析
姜国柱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刘向——孔子之后图书整理的又一集大成者
乌兰塔娜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