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七色魇》看沈从文40年代的创作心态
1
作者 高晓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4-67,共4页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0年代的创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七色魇 40年代 创作心态
下载PDF
《七色魇》与《吉檀迦利》生命意识之比较
2
作者 杨玉珍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0年第4期69-71,共3页
沈从文的《七色魇》和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都表现出了对神性“生命”的思考与讴歌,共同在神、人、自然、艺术的框架系统中建构理想的生命意识,但由于民族传统、哲学、宗教及现实理想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特性。
关键词 七色魇 《吉檀迦利》 生命意识 沈从文 泰戈尔
下载PDF
从“气味”的追随者到“音乐”的崇拜者——沈从文《七色魇》集的彷徨轨迹 被引量:1
3
作者 津守阳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4期20-33,共14页
由于作品的艰涩风格和作者过于复杂错综的思考逻辑,沈从文昆明时期(1938-1946)的创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梳理的领域。本文以"音乐-听觉性描述"和"绘画-视觉性描述"之间的选择为视角,整理分析该时期沈... 由于作品的艰涩风格和作者过于复杂错综的思考逻辑,沈从文昆明时期(1938-1946)的创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梳理的领域。本文以"音乐-听觉性描述"和"绘画-视觉性描述"之间的选择为视角,整理分析该时期沈从文的实验性文学追求。具体落实在经由对《七色魇》感官描写"变质"过程的分析,讨论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文学上苦斗的意义,并探寻此一创作经历与其自杀前后精神危机之间的关联。沈从文在《七色魇》里的彷徨轨迹让我们了解到,他的文学实验在当时其实并不突兀或孤单,而是与民国诗界的种种重要议题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七色魇 感官描写 抽象表现 音乐性 绘画性
下载PDF
从《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看沈从文思想的变化
4
作者 侯迎迎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9-42,共4页
《看虹摘星录》和《七色魇》是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作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可以看到沈从文思想的变化过程:由主体生命爱欲经验形式出发,从自然中明悟生命的庄严,将欣赏之爱扩大到自然之爱;因生命包含着对民族的隐忧与希望,揭示社... 《看虹摘星录》和《七色魇》是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作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可以看到沈从文思想的变化过程:由主体生命爱欲经验形式出发,从自然中明悟生命的庄严,将欣赏之爱扩大到自然之爱;因生命包含着对民族的隐忧与希望,揭示社会需要一种新的信仰和明确而单纯的大爱。因之,读者可以体会沈从文"燃烧情感以证真理的勇气和诚心",更好地理解沈从文其人其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看虹摘星录 七色魇 爱欲 自然 神性
下载PDF
“魇”的“错综”——沈从文《七色魇》中的形式与政治
5
作者 刘祎家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5-153,共9页
沈从文四十年代的思想和文学写作状况一直较为复杂。有赖于解志熙先生对长久佚失的《〈七色魇〉题记》的发现,沈从文未曾真正付梓出版的《七色魇》得以重现它原本完整的面貌。本文试从《七色魇》文本内部的形式视野和形式症候出发探讨... 沈从文四十年代的思想和文学写作状况一直较为复杂。有赖于解志熙先生对长久佚失的《〈七色魇〉题记》的发现,沈从文未曾真正付梓出版的《七色魇》得以重现它原本完整的面貌。本文试从《七色魇》文本内部的形式视野和形式症候出发探讨沈从文四十年代的思想构成和变动,把形式化的"文体综合"试验视为作家的思想在具体的历史和现实情境之间往返摆动的中介性平台和支点,以呈显沈从文1940年代遭遇的主体性困境和危机。而此种既混杂着潜能和前景,也包含着矛盾和裂隙的主体性难题,不仅与1940年代一批避居国统区大后方的学院知识分子的写作实践之间建立了深度的互文性关系,也同时内嵌于"四十年代文学"的总体时代感觉和文学感性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七色魇 “文体综合” 叙事症候 “沈从文难题”
下载PDF
从《七色魇集》看沈从文精神世界的挣扎与重造
6
作者 俞依青 李震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1-6,共6页
《七色魇集》是昆明时期沈从文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20世纪40年代,诗意的乌托邦摇摇欲坠,沈从文选择皈依于抽象,但又无从摆脱当下具体而陷入灵魂的破碎,不得不在具象和抽象的二元对立间挣扎。为重铸自我,他选择追回"好的故事"... 《七色魇集》是昆明时期沈从文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20世纪40年代,诗意的乌托邦摇摇欲坠,沈从文选择皈依于抽象,但又无从摆脱当下具体而陷入灵魂的破碎,不得不在具象和抽象的二元对立间挣扎。为重铸自我,他选择追回"好的故事"作为抵抗当下现实的方式,在书写中追回抽象的信仰且修复自我,从中也展现着他"向虚空凝眸"和"反抗绝望"的生命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七色魇集》 精神世界 反抗绝望
下载PDF
《看虹摘星录》及《七色魇》“爱欲书写”的再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正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8,共13页
沈从文昆明时期对"虹影""星光"的爱欲书写具有深切的自我生命体验和自叙传特征。这些爱欲书写的人物既显然有所本,又有所生发和变形。沈从文通过坦然展示一己在"人类情感发炎及其治疗"过程中的苦乐隐曲,... 沈从文昆明时期对"虹影""星光"的爱欲书写具有深切的自我生命体验和自叙传特征。这些爱欲书写的人物既显然有所本,又有所生发和变形。沈从文通过坦然展示一己在"人类情感发炎及其治疗"过程中的苦乐隐曲,表现了超越世俗的唯美爱欲观和坦荡的生命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爱欲书写《看虹摘星录》《七色魇
原文传递
“乡下人”的经验与“自由派”的立场之窘困--沈从文佚文废邮校读札记 被引量:11
8
作者 解志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35,共19页
本文把新发现的沈从文佚文、废邮与其他有关文献联系起来校读,着重分析了沈从文40年代思想和创作之"思变"而又"复旧"之困局,认为保守的"乡下人"经验与"自由派"立场,在显著地成就了沈从文的同时... 本文把新发现的沈从文佚文、废邮与其他有关文献联系起来校读,着重分析了沈从文40年代思想和创作之"思变"而又"复旧"之困局,认为保守的"乡下人"经验与"自由派"立场,在显著地成就了沈从文的同时,也显然限制了他的发展——从人生到创作皆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七色魇 自由主义 流氓左派
下载PDF
用形式表现意象:沈从文40年代的文学追求 被引量:2
9
作者 邓齐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8-31,共4页
重新解读沈从文1940年代的主要代表性作品《看虹录》、《摘星录》、"七色魇"系列等,发现他1940年代的文学追求是用文字构图作曲,用文字保留生命中的永恒的线条、色块、旋律等等美感意象,最终达到"用意象构筑形式"... 重新解读沈从文1940年代的主要代表性作品《看虹录》、《摘星录》、"七色魇"系列等,发现他1940年代的文学追求是用文字构图作曲,用文字保留生命中的永恒的线条、色块、旋律等等美感意象,最终达到"用意象构筑形式"的艺术目的。他所要诠释的是"爱"与"美"的永恒。他希望用永恒的"美"去创造理想的生活,以此保留永恒的生命形式。沈从文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突出的文学史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看虹录 摘星录 七色魇”系列
下载PDF
用文学的寓意解读《人生五味瓶》
10
作者 张蕾 《芒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78,共2页
一、引言 《人生五味瓶》收录的作品并不是沈从文某一个时期的创作,这里面有些篇章,比如《水云》《绿魇》《黑魇》《白魇》曾被收入《七色魇》。从创作时间来看,时间跨度长达30年。这段时间正是沈从文文学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 一、引言 《人生五味瓶》收录的作品并不是沈从文某一个时期的创作,这里面有些篇章,比如《水云》《绿魇》《黑魇》《白魇》曾被收入《七色魇》。从创作时间来看,时间跨度长达30年。这段时间正是沈从文文学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20世纪20年代在文坛崭露头角;30年代成名写出了《边城》《长河》等传世佳作;40年代文学创作继续深入。将这20多年来的一些文章编成集子,也正好可以看出一个从湘西走入大都市的人是如何体悟这人生滋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人生 创作时间 解读 寓意 七色魇 《水云》 时间跨度
原文传递
“看虹”、“摘星”的背后: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的爱欲与文学
11
作者 令狐兆鹏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年第3期247-259,共13页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期间创作的《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等作品与以前的作品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情色的成分突出,因此而遭受到众多作家的批判,从而影响到了他的声誉。其次,小说部分叙事性减弱,抒情性浓郁,呈现出"抽象的抒...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期间创作的《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等作品与以前的作品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情色的成分突出,因此而遭受到众多作家的批判,从而影响到了他的声誉。其次,小说部分叙事性减弱,抒情性浓郁,呈现出"抽象的抒情",导致内容晦涩难懂;小说与散文的界限进一步模糊,二者表现为鲜明的互文关系。而上述的症候与沈从文的个人情感转变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换言之,恰恰是因为沈从文的情变才造就了上述文学风格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风格 沈从文 互文关系 抽象的抒情 七色魇 晦涩难懂 叙事性 西南联大时期
原文传递
编后记
1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0-220,共1页
本期文章都出自年轻学人之手,充满了锐气和新意,令人为学科的发展而欣慰。“作家与作品”栏里,有两篇颇有新意的再解读之作——祝宇红的文章层层深入地揭示了张爱玲小说的个人主义探寻之得失,论说细致入微、新见迭出,而精细的文本... 本期文章都出自年轻学人之手,充满了锐气和新意,令人为学科的发展而欣慰。“作家与作品”栏里,有两篇颇有新意的再解读之作——祝宇红的文章层层深入地揭示了张爱玲小说的个人主义探寻之得失,论说细致入微、新见迭出,而精细的文本分析使其新解很有说服力;吴正锋的文章重释了《看虹摘星录》及《七色魇》爱欲书写的自我生命体验和自叙传艺术特征,认为其中的人物既有所本,又有所生发和变形,表现了沈从文超越世俗的唯美爱欲观和坦荡的生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后 张爱玲小说 七色魇 个人主义 文本分析 艺术特征 生命体验 生命情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