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七角楼》的艺术风格:叙事与修辞
- 1
-
-
作者
武金红
-
机构
晋中信息学院商务英语学院
-
出处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6-51,共6页
-
文摘
《七角楼》创作于1851年,是纳撒尼尔·霍桑最长的一部罗曼司,也是作家本人最喜爱的一部作品,在英美文学批评界享有盛誉。但从目前国内外叙事学层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和《红字》相比相差甚远。细读《七角楼》发现,通过采用叙述插话、直接引语、多元人称叙述等叙事策略,以及通过关键词语的重复、关键段落的重复和特定修辞意象的重复等修辞策略,作品展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对人性、人生的独特思考,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同时,对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叙事效果、深化作品主题、激发阅读兴趣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关键词
《七角楼》
叙述插话
多元人称叙述
修辞性重复
-
Keywords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narrative parenthesis
multiple-person narrative
rhetorical repetition
-
分类号
I207.4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对《七角楼》神秘性的解读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张文
-
机构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3-45,共3页
-
文摘
《七角楼》是美国作家霍桑继《红字》之后发表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在该作品中,作者将曲折离奇的情节结构与富于象征意味的描写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性。
-
关键词
《七角楼》
结构
象征
-
Keywords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structure
symbolism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七角楼》中的孤独与异化及其现代性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侯斌
徐丽君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5-87,共3页
-
文摘
纳撒尼尔·霍桑早在其小说《七角楼》中着力描绘了一幅人类孤独和异化的群像,其中主要人物由于自我原因或社会原因被疏离、异化,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孤独,也为了摆脱孤独,走出被疏离、异化的窘境而努力、苦苦挣扎。霍桑对人类孤独与异化的生动描写以及对走出这种窘境的探索体现出《七角楼》的现代性。
-
关键词
七角楼
纳撒尼尔·霍桑
孤独
异化
现代性
-
分类号
I565.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传奇故事中的历史与现实——解读霍桑的《七角楼》
- 4
-
-
作者
季晓丹
朱小平
-
机构
海军指挥学院
大连舰艇学院
-
出处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7期37-38,共2页
-
文摘
霍桑对历史的独特诠释是《七角楼》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历史对人有着深刻的影响,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历史观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他们的心态又从侧面映射出1.9世纪中叶人们在面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变革时普遍存在的复杂心理。
-
关键词
霍桑
《七角楼》
历史
-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试析《七角楼》的象征手法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王晓玲
-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
-
出处
《唐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1-43,共3页
-
文摘
《七角楼》是一篇以运用象征手法见长的长篇小说。作者将象征意义广泛且成功地应用于小说的各个场景以及正面和反面人物中,从而使得故事主题更加深化,情节更显跌宕起伏。
-
关键词
七角楼
象征
场景
人物
-
Keywords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symbolism
setting
character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霍桑《七角楼》对圣经故事的模仿与颠覆
- 6
-
-
作者
胡文建
-
机构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
-
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5期40-42,共3页
-
文摘
霍桑创作与圣经联系紧密,从《七角楼》中主要人物与圣经故事人物对待宗教教义态度及命运不同,对比论述霍桑对圣经旧约精神的调整,对清教残酷、不宽容教义的反思以及对新约中宽容、博爱的认同。
-
关键词
七角楼
圣经故事模仿
颠覆
-
Keywords
The House of Seven Gables
Bible story
imitation
rewriting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文学审美视角下赏析《七角楼》的写作特点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邹航
-
机构
大连工业大学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Z期53-53,共1页
-
文摘
透过《七角楼》我们能看出作者霍桑的独特审美倾向,同时,透过作者的审美倾向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合理运用这种文学审美视角对小说进行赏析,不难发现其自身比较显著的写作特点。通过对小说的审美倾向的分析和对其具体写作特点的探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七角楼》。
-
关键词
霍桑
《七角楼》
审美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审视人性的恶之花——《七角楼》中的圣经意象探析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武金红
-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外语系
-
出处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5-98,共4页
-
文摘
《圣经》是清教思想的准则和基础。霍桑的一生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霍桑作品《七角楼》中的圣经意象反映出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霍桑接受加尔文主义的"原罪"和"内在堕落",强调傲慢、贪婪、野心、阴谋、虚伪、妒忌、自私、堕落等与生俱来的人性之恶;认为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是人类原罪的延续;人类的恶劣行径会破坏自然秩序,并会因其罪而遭天罚。基于人类的共同命运,霍桑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这为研究该作品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学界对该作品研究的不足。
-
关键词
《七角楼》
圣经意象
人性
恶
-
Keywords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biblical images
human nature
evil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圣经视域下的《七角楼》——作品中的人物圣经原型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武金红
-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外语系
-
出处
《高教学刊》
2015年第24期248-250,共3页
-
文摘
《七角楼》是霍桑继《红字》之后的第二部罗曼史,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霍桑一生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在创作中植入了大量的圣经人物,作为自己创作的原型。详尽地分析《七角楼》中人物的圣经原型,包括耶稣原型、撒旦原型、亚当和夏娃原型,为分析和阐释该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进一步研究霍桑的清教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关键词
《七角楼》
《圣经》
人物原型
-
Keywords
the house of seven gables
the bible
character archetypes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从《七角楼》看霍桑的清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契合
- 10
-
-
作者
武金红
-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外语系
-
出处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02-107,共6页
-
文摘
霍桑的《七角楼》从人与上帝、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方面表现出对清教思想的迎拒:接受加尔文主义的"原罪"和人的"普遍堕落",但拒斥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肯定人的某些自由意志;强调人不能脱离社会,而要为"人类的共同奋斗"出一把力;相信大自然是神所安排的秩序,人类的恶劣行径会破坏自然秩序并因其罪招致天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爱与同情,并期待一个基于爱与平等基础之上更加美好的世界。
-
关键词
《七角楼》
霍桑
清教思想
中国文化
-
Keywords
The House of Seven Gables
Hawthorne
puritanism
Chinese culture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呼唤人性的爱与善:《七角楼》的宗教文化阐释
- 11
-
-
作者
武金红
-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外语系
-
出处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
文摘
《七角楼》是纳撒尼尔·霍桑继《红字》之后的第二部浪漫主义小说,反映了善与恶、罪与罚等宗教主题。作品采用"乐园—犯罪—惩罚—救赎"的U型叙事结构,彰显了人性之罪、社会之罪和科技之罪,呼唤人类通过善与爱的力量获得救赎,回归乐园。
-
关键词
《七角楼》
宗教文化
罪与罚
爱与善
救赎
-
Keywords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religious culture
sin and punishment
love and goodness
redemption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七角楼》的人物渊源探析
- 12
-
-
作者
武金红
-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
出处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6期37-38,共2页
-
文摘
细读《七角楼》,会发现作品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名字均取自《圣经》,这样取名预示着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通过进一步分析得知,这两位女性人物是以作家生活中两位重要的女性为原型而创作。这一探讨为解读和阐释该作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
关键词
霍桑
《七角楼》
人物渊源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身处物的环绕中——论《七角楼》的物叙事
- 13
-
-
作者
王雨薇
-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出处
《英语学习》
2021年第2期64-68,共5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所属项目名称为《聆听现代的召唤:霍桑与作者权威的建构》(项目批准号:2019JX048)~~。
-
文摘
《七角楼》中的物不仅仅是主体情感的承载或附属。这些物以多种形式进入故事线:小说以七角楼及其内部陈设对平琼家族后人发出质询作为故事的起因,而花园和火车则分别代表了平琼家族后人逃离物质禁锢的两次徒劳的尝试。从物质文化的角度来看,小说在故事情节和话语层面都凸显了物的存在,展现了物对人物内心情感和认知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并借物推动故事进程。
-
关键词
物叙事
人与物关系
物恋
《七角楼》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七角楼》的男性叙事原则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阳根华
-
机构
湘南学院
-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0-41,共2页
-
文摘
《七角楼》被纳撒尼尔·霍桑称为最合其个性心情的作品,小说实现了作者男性创作的基本叙事原则与源于祖先之罪的内心忏悔。《七角楼》的男性叙事主要表现在运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与抽象的艺术形式,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将故事叙述与作者的内在精神相契合,体现其男性的逻辑结构与价值体系。
-
关键词
霍桑
《七角楼》
男性叙事
去势情结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七角楼》中霍桑的民主想象
- 15
-
-
作者
刘昕丹
-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0,共8页
-
基金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
-
文摘
《七角楼》是霍桑实名发表的第二部罗曼司,它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美国民主的批判与反思。作品中品钦法官是专制的化身,亦是民主制度的破坏者,他的行为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霍桑用自己的民主想象杀死了品钦法官,构建了一个各阶级平等相处的大团圆结局,维护了社会的正义与公平。这一想象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
-
关键词
霍桑
七角楼
民主想象
罗曼司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论赫普兹芭自我的复归
- 16
-
-
作者
李争
-
机构
上海电机学院外语学院
-
出处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0,共2页
-
文摘
《七角楼》是霍桑继《红字》之后的又一大成之作,堪称美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七角楼》以一个似乎只是发生在新英格兰小镇上的“驱巫案”启契,讲述着两个家族世仇的悲喜传奇;然拓宽开来,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原罪的家族故事,更是~部对人性心灵拷问的小说,霍桑将自己对于自我的探寻投射到主人公赫普兹芭的人物塑造上,书写对人性的思考和追问,言说伦理诉求和精神追求。
-
关键词
《七角楼》
复归
《红字》
经典作品
新英格兰
人物塑造
精神追求
伦理诉求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