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诗中的一种特殊七言句式
1
作者
冯广艺
何婷婷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0-27,150,共9页
唐诗中有一种特殊的七言句式。这一句式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二者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前一部分中的宾语(处七言第四言)和后一部分的主语(处七言第五言)形、义相同,比肩而置,前后两部分在语义上具有递进、承接、因果、调转、循环和反向...
唐诗中有一种特殊的七言句式。这一句式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二者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前一部分中的宾语(处七言第四言)和后一部分的主语(处七言第五言)形、义相同,比肩而置,前后两部分在语义上具有递进、承接、因果、调转、循环和反向等关系,语义内容丰富多样。唐代诗人乐于运用这一句式,在运用中常常巧用多种辞格,组构均衡的表达格式,描绘客观景物,抒发主观情感,凸显了这一句式的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七言句式
语用
修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五言诗与七言诗的句式异同——以杜甫七律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谢思炜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8-32,共5页
根据对杜甫七律的调查可以证明,五言诗与七言诗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三字脚,七言句中确有一部分有可能包含五言句,但此外还包含有更多的五言句所没有的四字组合形式,因此在总体上不可能是由五言句扩展而来。与五言句相比,七言句还增加了更...
根据对杜甫七律的调查可以证明,五言诗与七言诗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三字脚,七言句中确有一部分有可能包含五言句,但此外还包含有更多的五言句所没有的四字组合形式,因此在总体上不可能是由五言句扩展而来。与五言句相比,七言句还增加了更多的复杂句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
言
句式
七言句式
杜甫
七
律
异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语言的造型美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荣启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文学语言的外在造型美在于将文学形象的形态、美质特征转化为"视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而又清楚地传递给眼睛,使读者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迅速转化为视觉形象,在文学鉴赏中产生联想,从中获得新鲜而陌生的美感,文学作品的这种...
文学语言的外在造型美在于将文学形象的形态、美质特征转化为"视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而又清楚地传递给眼睛,使读者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迅速转化为视觉形象,在文学鉴赏中产生联想,从中获得新鲜而陌生的美感,文学作品的这种外在造型美有助于呈现作品内在的美与力,而作品内在的美与力则使得用文字方砖营造起来的文学建筑更富有迷人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句
语
言
文字
读者
图像诗
造型美
格律诗
诗行
文学作品
象形文字
表形文字
诗人
七言句式
文学鉴赏
文学欣赏
诗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七言之起与七言体晚兴和律化
被引量:
1
4
作者
易闻晓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6,共9页
七言体起于七言句式的确定,骚语由于缺乏七言句式的限定不能指为七言体之起。七言起于汉代谣谚、镜铭、歌诀,亦有文人偶作并赋体七言系辞,但汉乐府五言蔚为正宗,并以文人拟乐府居于雅正,而七言俗制罕作。然七言魏晋不兴,非在句句平韵导...
七言体起于七言句式的确定,骚语由于缺乏七言句式的限定不能指为七言体之起。七言起于汉代谣谚、镜铭、歌诀,亦有文人偶作并赋体七言系辞,但汉乐府五言蔚为正宗,并以文人拟乐府居于雅正,而七言俗制罕作。然七言魏晋不兴,非在句句平韵导致意脉不相连属、不堪叙述抒情,而主要在于俗制不入、句长为难。及南朝宋鲍照七言隔句押韵新造其体,开启南朝七言之盛,与五言同时接受声律规范,卒成七言律体,但命意、造语犹仍南朝乐府七言,表现为早期七律的重要特点,这是因为七言新体形成既晚,不及五言经由自汉以来文人拟乐府的长久积累形成文人创制的精工锻炼。在七言律体的形成过程中,声律和联对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言句式
七
言
俗制
鲍照新体
声律联对
乐府风态
原文传递
论“桐城歌谣文化带”的形成
被引量:
2
5
作者
徐文翔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桐城歌”基本体式是七言五句式。它于明代前期在安徽桐城地区兴起,随即传播到桐城周边地区,在地域文化认同中形成了“桐城歌谣文化带”的核心圈子。晚明至清代,“桐城歌”沿着南北东西四个方向拓展,并在传播地与当地民歌相融合。整个...
“桐城歌”基本体式是七言五句式。它于明代前期在安徽桐城地区兴起,随即传播到桐城周边地区,在地域文化认同中形成了“桐城歌谣文化带”的核心圈子。晚明至清代,“桐城歌”沿着南北东西四个方向拓展,并在传播地与当地民歌相融合。整个传播过程以安徽文化为纽带,形成了更大范围的“桐城歌谣文化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歌”
桐城歌谣文化带
七
言
五
句式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曹丕《燕歌行》解读
6
作者
林茂森
《唐山文学》
2016年第11期141-142,共2页
曹丕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人物,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其作品中,《燕歌行》显然极具代表性。与曹丕的很多作品一样,本诗以男女间的情感为描写主题,突出了空房独守的妇人,对良人的思念和浓情蜜意。另外,诗歌使用的七言叙事模式,也在...
曹丕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人物,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其作品中,《燕歌行》显然极具代表性。与曹丕的很多作品一样,本诗以男女间的情感为描写主题,突出了空房独守的妇人,对良人的思念和浓情蜜意。另外,诗歌使用的七言叙事模式,也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是倾情倾度倾色倾声的佳作。曹丕属于建安七子之一,是建安诗坛代表性作者,他的诗歌作品中,抒写男情女爱、游子思妇的占据多数,《燕歌行》当为其中的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人公
《燕歌行》
七言句式
原文传递
题名
唐诗中的一种特殊七言句式
1
作者
冯广艺
何婷婷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0-27,15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辞格审美史”(10BBY067)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黎语生态研究”(14JJD0740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唐诗中有一种特殊的七言句式。这一句式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二者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前一部分中的宾语(处七言第四言)和后一部分的主语(处七言第五言)形、义相同,比肩而置,前后两部分在语义上具有递进、承接、因果、调转、循环和反向等关系,语义内容丰富多样。唐代诗人乐于运用这一句式,在运用中常常巧用多种辞格,组构均衡的表达格式,描绘客观景物,抒发主观情感,凸显了这一句式的语用价值。
关键词
唐诗
七言句式
语用
修辞
Keywords
Tang Poetry
seven-character
sentence pattern
pragmatics
rhetoric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五言诗与七言诗的句式异同——以杜甫七律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谢思炜
机构
清华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8-32,共5页
基金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句法学与汉语诗歌句法分析"(编号2016508009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诗歌词语演变研究"(编号16BZW048)阶段性成果
文摘
根据对杜甫七律的调查可以证明,五言诗与七言诗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三字脚,七言句中确有一部分有可能包含五言句,但此外还包含有更多的五言句所没有的四字组合形式,因此在总体上不可能是由五言句扩展而来。与五言句相比,七言句还增加了更多的复杂句形式。
关键词
五
言
句式
七言句式
杜甫
七
律
异同
Keywords
sentential patterns
five or seven character poem
the seven 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s by Du Fu
differences
分类号
I207.2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语言的造型美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荣启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文摘
文学语言的外在造型美在于将文学形象的形态、美质特征转化为"视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而又清楚地传递给眼睛,使读者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迅速转化为视觉形象,在文学鉴赏中产生联想,从中获得新鲜而陌生的美感,文学作品的这种外在造型美有助于呈现作品内在的美与力,而作品内在的美与力则使得用文字方砖营造起来的文学建筑更富有迷人的魅力。
关键词
对偶句
语
言
文字
读者
图像诗
造型美
格律诗
诗行
文学作品
象形文字
表形文字
诗人
七言句式
文学鉴赏
文学欣赏
诗歌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七言之起与七言体晚兴和律化
被引量:
1
4
作者
易闻晓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代诗法理论的现代阐释"(12BZW013)
文摘
七言体起于七言句式的确定,骚语由于缺乏七言句式的限定不能指为七言体之起。七言起于汉代谣谚、镜铭、歌诀,亦有文人偶作并赋体七言系辞,但汉乐府五言蔚为正宗,并以文人拟乐府居于雅正,而七言俗制罕作。然七言魏晋不兴,非在句句平韵导致意脉不相连属、不堪叙述抒情,而主要在于俗制不入、句长为难。及南朝宋鲍照七言隔句押韵新造其体,开启南朝七言之盛,与五言同时接受声律规范,卒成七言律体,但命意、造语犹仍南朝乐府七言,表现为早期七律的重要特点,这是因为七言新体形成既晚,不及五言经由自汉以来文人拟乐府的长久积累形成文人创制的精工锻炼。在七言律体的形成过程中,声律和联对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
七言句式
七
言
俗制
鲍照新体
声律联对
乐府风态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桐城歌谣文化带”的形成
被引量:
2
5
作者
徐文翔
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明清桐城歌的流衍与文化内涵研究”(SK2018A0318)
安庆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基于‘马工程'新教材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提升研究”(2017jyxm037)。
文摘
“桐城歌”基本体式是七言五句式。它于明代前期在安徽桐城地区兴起,随即传播到桐城周边地区,在地域文化认同中形成了“桐城歌谣文化带”的核心圈子。晚明至清代,“桐城歌”沿着南北东西四个方向拓展,并在传播地与当地民歌相融合。整个传播过程以安徽文化为纽带,形成了更大范围的“桐城歌谣文化带”。
关键词
“桐城歌”
桐城歌谣文化带
七
言
五
句式
文化认同
分类号
G0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曹丕《燕歌行》解读
6
作者
林茂森
机构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出处
《唐山文学》
2016年第11期141-142,共2页
文摘
曹丕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人物,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其作品中,《燕歌行》显然极具代表性。与曹丕的很多作品一样,本诗以男女间的情感为描写主题,突出了空房独守的妇人,对良人的思念和浓情蜜意。另外,诗歌使用的七言叙事模式,也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是倾情倾度倾色倾声的佳作。曹丕属于建安七子之一,是建安诗坛代表性作者,他的诗歌作品中,抒写男情女爱、游子思妇的占据多数,《燕歌行》当为其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
主人公
《燕歌行》
七言句式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诗中的一种特殊七言句式
冯广艺
何婷婷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五言诗与七言诗的句式异同——以杜甫七律为例
谢思炜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学语言的造型美
李荣启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七言之起与七言体晚兴和律化
易闻晓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5
论“桐城歌谣文化带”的形成
徐文翔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曹丕《燕歌行》解读
林茂森
《唐山文学》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