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在结果中检索
在结果中去除
年份
2022
1
2015
1
学科
化学工程
2
电子电信
1
医药卫生
1
期刊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2
化学文摘(网络版)
2
CSCD
2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2
武大RCCSE核心期刊
2
文摘杂志
1
哥白尼索引
1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
主题
荧光
2
CDTE量子点
2
荧光光谱
1
荧光探针
1
荧光猝灭
1
针织
1
针织物
1
织物
1
涤纶
1
涤纶针织物
1
探针
1
电纺
1
电纺丝
1
图案化
1
猝灭
1
氯霉素
1
静电纺
1
静电纺丝
1
激光
1
激光诱导
1
期刊
应用化工
1
化工新型材料
1
作者
李晓强
1
邱华
1
机构
江南大学
2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试论“金陵十二钗”的典型意义
1
作者
韩进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9-36,共8页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请他品茶饮酒.宝玉品茶,那茶"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就问是什么茶?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宝玉饮酒,那酒...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请他品茶饮酒.宝玉品茶,那茶"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就问是什么茶?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宝玉饮酒,那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麦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这当然是"神话".不过,这里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却别有深意."千红"、"万艳"代指千千万万红艳妩媚、娇娆多姿的女子;"窟"谐音"哭","杯"谐音"悲"."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
万艳同悲
典型意义
贾府
红楼梦
大观园
贾宝玉
曹雪芹
女子
黛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才女薄命”论与《红楼梦》的“万艳同悲”关系臆说
2
作者
刘聪儿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5-16,共2页
明末清初才女数量激增,主流观点“才女薄命”论盛行,当时社会对才女欣赏又惋惜的写作风气都有可能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中“万艳同悲”的写作方式与明末清初这一社会风尚或许具有一定的关系。而“才女薄命”论的观点可能...
明末清初才女数量激增,主流观点“才女薄命”论盛行,当时社会对才女欣赏又惋惜的写作风气都有可能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中“万艳同悲”的写作方式与明末清初这一社会风尚或许具有一定的关系。而“才女薄命”论的观点可能影响了“万艳同悲”这一思想观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女薄命”论
《红楼梦》
“
万艳同悲
”
才女
明清女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意
3
作者
小洁
《四川统一战线》
2003年第7期46-47,共2页
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谧,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非常中国味的。 茶就是很中国的东西,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茶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士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谧,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非常中国味的。 茶就是很中国的东西,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茶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士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喝茶的:夏天,用绢囊装一撮碧螺春,黄昏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山银针
快乐的事
奥涅金
小世界
茶道四谛
历尽煎熬
士大夫
万艳同悲
千红一哭
容易相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问渠哪得清如许——漫谈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兼及《警幻仙姑赋》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
5
4
作者
俞晓红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源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意,曹雪芹将一批“钟天地之灵秀”的闺阁女儿,拢聚在大现园内,用抒情的笔调,来摹写她们出众不凡的容貌体态,撰拟她们各具风采的气质个性,让她们幻演种种悲欢离合的人生剧目。《红楼梦》因此而展开了它独...
源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意,曹雪芹将一批“钟天地之灵秀”的闺阁女儿,拢聚在大现园内,用抒情的笔调,来摹写她们出众不凡的容貌体态,撰拟她们各具风采的气质个性,让她们幻演种种悲欢离合的人生剧目。《红楼梦》因此而展开了它独特的美学风韵。一曹雪芹以他的主人公贾宝玉为审美评判的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警幻仙姑
审美观念
审美意蕴
红楼梦
万艳同悲
气质个性
审美评判
薛宝钗
贾宝玉
原文传递
《红楼梦》的悲剧底蕴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思源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一部《红楼梦》两百余年来撕扯着多少红颜白发的心肺,令人扼腕叹息,热泪长流。诚如永忠哭雪芹诗云:“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红楼梦》之所以具有特别巨大和长久的心灵震撼力,除却纯艺术方面的原因,也...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一部《红楼梦》两百余年来撕扯着多少红颜白发的心肺,令人扼腕叹息,热泪长流。诚如永忠哭雪芹诗云:“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红楼梦》之所以具有特别巨大和长久的心灵震撼力,除却纯艺术方面的原因,也并不仅仅在于其人物命运的不幸。因为爱情夭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悲剧底蕴
贾宝玉
万艳同悲
人物命运
现实世界
小说
补天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泪雨悲风中的艺术天地——论曹雪芹写哭
被引量:
1
6
作者
肖燕立
《红楼梦学刊》
1985年第2期175-190,共16页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荡气回肠的八个字,揭示了一代中国女性的不幸命运。而这动人心魄的悲歌,是一批具有典型性格的年轻少女,用她们的不幸遭遇谱写成的。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女性的不同典型形象,是《红楼梦》辉煌的艺术成就之...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荡气回肠的八个字,揭示了一代中国女性的不幸命运。而这动人心魄的悲歌,是一批具有典型性格的年轻少女,用她们的不幸遭遇谱写成的。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女性的不同典型形象,是《红楼梦》辉煌的艺术成就之一,也是任何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企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黛玉
万艳同悲
薛宝钗
凤姐
悲剧命运
典型形象
艺术成就
封建社会
原文传递
我所做过的
7
作者
邵振国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8年第6期133-134,共2页
刘鹗将他的《老残游记》喻为“哭泣”,说:“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我这本《邵振国中短篇小说集》不敢言“成终”,却亦可比作婴儿,读者掩卷或不无憾意叹息...
刘鹗将他的《老残游记》喻为“哭泣”,说:“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我这本《邵振国中短篇小说集》不敢言“成终”,却亦可比作婴儿,读者掩卷或不无憾意叹息,既读到它的稚幼,又读到它生命纯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恩斯特·卡西尔
《红楼梦》
《庄子》
合目的性
人的本质
《忏悔录》
《离骚》
“童心说”
万艳同悲
原文传递
“金陵十二钗”外传
8
作者
马丽芳
《边疆文学》
1996年第Z1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
凤姐
万艳同悲
菊花诗
红楼梦
惜春
拉丁语
秦可卿
尤三姐
大观园
原文传递
“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量:
4
9
作者
舒芜
《红楼梦学刊》
1980年第1期23-54,共32页
甲:听说你近来在读《红楼梦》,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一个题外的问题。乙:“题外的问题”,好;我们外行人,正好说些题外话。不过你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刁钻古怪。甲:老老实实的问题,一点也不刁钻古怪。我真是越读《红楼梦》,越不知道它究竟是...
甲:听说你近来在读《红楼梦》,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一个题外的问题。乙:“题外的问题”,好;我们外行人,正好说些题外话。不过你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刁钻古怪。甲:老老实实的问题,一点也不刁钻古怪。我真是越读《红楼梦》,越不知道它究竟是写什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青年女性
鲁迅
曹雪芹
贾府
林黛玉
封建社会
万艳同悲
王夫人
原文传递
题名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试论“金陵十二钗”的典型意义
1
作者
韩进廉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9-36,共8页
文摘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请他品茶饮酒.宝玉品茶,那茶"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就问是什么茶?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宝玉饮酒,那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麦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这当然是"神话".不过,这里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却别有深意."千红"、"万艳"代指千千万万红艳妩媚、娇娆多姿的女子;"窟"谐音"哭","杯"谐音"悲"."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
万艳同悲
典型意义
贾府
红楼梦
大观园
贾宝玉
曹雪芹
女子
黛玉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才女薄命”论与《红楼梦》的“万艳同悲”关系臆说
2
作者
刘聪儿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出处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5-16,共2页
文摘
明末清初才女数量激增,主流观点“才女薄命”论盛行,当时社会对才女欣赏又惋惜的写作风气都有可能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中“万艳同悲”的写作方式与明末清初这一社会风尚或许具有一定的关系。而“才女薄命”论的观点可能影响了“万艳同悲”这一思想观念的产生。
关键词
“才女薄命”论
《红楼梦》
“
万艳同悲
”
才女
明清女性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意
3
作者
小洁
机构
广东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2003年第7期46-47,共2页
文摘
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谧,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非常中国味的。 茶就是很中国的东西,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茶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士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喝茶的:夏天,用绢囊装一撮碧螺春,黄昏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心里。
关键词
君山银针
快乐的事
奥涅金
小世界
茶道四谛
历尽煎熬
士大夫
万艳同悲
千红一哭
容易相处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问渠哪得清如许——漫谈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兼及《警幻仙姑赋》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
5
4
作者
俞晓红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文摘
源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意,曹雪芹将一批“钟天地之灵秀”的闺阁女儿,拢聚在大现园内,用抒情的笔调,来摹写她们出众不凡的容貌体态,撰拟她们各具风采的气质个性,让她们幻演种种悲欢离合的人生剧目。《红楼梦》因此而展开了它独特的美学风韵。一曹雪芹以他的主人公贾宝玉为审美评判的立足点。
关键词
曹雪芹
警幻仙姑
审美观念
审美意蕴
红楼梦
万艳同悲
气质个性
审美评判
薛宝钗
贾宝玉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红楼梦》的悲剧底蕴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思源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文摘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一部《红楼梦》两百余年来撕扯着多少红颜白发的心肺,令人扼腕叹息,热泪长流。诚如永忠哭雪芹诗云:“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红楼梦》之所以具有特别巨大和长久的心灵震撼力,除却纯艺术方面的原因,也并不仅仅在于其人物命运的不幸。因为爱情夭折。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悲剧底蕴
贾宝玉
万艳同悲
人物命运
现实世界
小说
补天
传统文化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泪雨悲风中的艺术天地——论曹雪芹写哭
被引量:
1
6
作者
肖燕立
机构
<北京晚报>
出处
《红楼梦学刊》
1985年第2期175-190,共16页
文摘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荡气回肠的八个字,揭示了一代中国女性的不幸命运。而这动人心魄的悲歌,是一批具有典型性格的年轻少女,用她们的不幸遭遇谱写成的。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女性的不同典型形象,是《红楼梦》辉煌的艺术成就之一,也是任何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企及的。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黛玉
万艳同悲
薛宝钗
凤姐
悲剧命运
典型形象
艺术成就
封建社会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所做过的
7
作者
邵振国
出处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8年第6期133-134,共2页
文摘
刘鹗将他的《老残游记》喻为“哭泣”,说:“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我这本《邵振国中短篇小说集》不敢言“成终”,却亦可比作婴儿,读者掩卷或不无憾意叹息,既读到它的稚幼,又读到它生命纯真...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恩斯特·卡西尔
《红楼梦》
《庄子》
合目的性
人的本质
《忏悔录》
《离骚》
“童心说”
万艳同悲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金陵十二钗”外传
8
作者
马丽芳
出处
《边疆文学》
1996年第Z1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
凤姐
万艳同悲
菊花诗
红楼梦
惜春
拉丁语
秦可卿
尤三姐
大观园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量:
4
9
作者
舒芜
出处
《红楼梦学刊》
1980年第1期23-54,共32页
文摘
甲:听说你近来在读《红楼梦》,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一个题外的问题。乙:“题外的问题”,好;我们外行人,正好说些题外话。不过你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刁钻古怪。甲:老老实实的问题,一点也不刁钻古怪。我真是越读《红楼梦》,越不知道它究竟是写什么的。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青年女性
鲁迅
曹雪芹
贾府
林黛玉
封建社会
万艳同悲
王夫人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试论“金陵十二钗”的典型意义
韩进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才女薄命”论与《红楼梦》的“万艳同悲”关系臆说
刘聪儿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茶意
小洁
《四川统一战线》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问渠哪得清如许——漫谈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兼及《警幻仙姑赋》的审美意蕴
俞晓红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5
原文传递
5
《红楼梦》的悲剧底蕴
周思源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1
原文传递
6
泪雨悲风中的艺术天地——论曹雪芹写哭
肖燕立
《红楼梦学刊》
1985
1
原文传递
7
我所做过的
邵振国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8
0
原文传递
8
“金陵十二钗”外传
马丽芳
《边疆文学》
1996
0
原文传递
9
“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问题讨论
舒芜
《红楼梦学刊》
1980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