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一八惨案在安徽的反响
1
作者 唐少君 《安徽史学》 1988年第3期68-71,共4页
在民主革命时期,安徽人民对三·一八惨案的反响,意义甚大,然至今还鲜为学人论及。本文拟对此作一概述。一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发生的惨案,鲁迅称之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惨案发生后,皖省省长王普恐安徽人民“骚动”。
关键词 三·一八惨案 安徽省 芜湖 市民大会 游行 民主革命时期 一八惨案 学生联合会 不平等条约 中等学校
下载PDF
鲁迅与三·一八惨案
2
作者 王静 《北京党史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34-37,共4页
鲁迅与三·一八惨案王静三·一八惨案是北京段祺瑞政府对反帝爱国群众的一次血腥大屠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以往的史学工作者对此曾进行过大量的探讨,但很少有人研究鲁迅与三·一八惨案的关系。而鲁迅是“中国... 鲁迅与三·一八惨案王静三·一八惨案是北京段祺瑞政府对反帝爱国群众的一次血腥大屠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以往的史学工作者对此曾进行过大量的探讨,但很少有人研究鲁迅与三·一八惨案的关系。而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在文化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一八惨案 鲁迅 段祺瑞政府 《记念刘和珍君》 执政府 《现代评论》 经验教训 《语丝》 革命精神 中国女子
原文传递
段祺瑞与“三·一八”惨案
3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1-61,73,共2页
“三·一八”惨案,四十七位爱国青年被打死,伤者数百人。惨案为什么会发生?仅仅因为段祺瑞的“卖国求荣”的反动本质”?
关键词 段祺瑞 ·一八惨案 冯玉祥 国民政府
下载PDF
五卅运动前后北京政府的认同危机与社会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61,共8页
五卅惨案发生之后,迅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规模巨大的民族主义浪潮,正处危局之中的北京政府抓住有利契机,形成了暂时性的"一致对外",但此种局面未能维持太久而迅速瓦解。"三·一八惨案"之后,北京政府陷入各种势... 五卅惨案发生之后,迅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规模巨大的民族主义浪潮,正处危局之中的北京政府抓住有利契机,形成了暂时性的"一致对外",但此种局面未能维持太久而迅速瓦解。"三·一八惨案"之后,北京政府陷入各种势力以及社会舆论的多重围剿,不仅存在的道义基础丧失殆尽,连仅存的"外交权"也被迫拱手相让,作为"中央政府"最后的象征已不复存在。内阁更迭更加频繁,原属边缘的奉系势力入驻中枢,地方对中央的认同感完全消失,社会秩序更加混乱,城内一片凋敝景象,文化人大批南下。南京国民政府最终取而代之,中央最高政治权力的更替至此正式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卅运动 北京政府 三·一八惨案
下载PDF
“但见奔星劲有声”──喜读毛泽东《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漱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9期5-6,共2页
“但见奔星劲有声”──喜读毛泽东《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陈漱渝毛泽东与鲁迅是现代中国的两位巨人。这两位巨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毛泽东对鲁迅的经典性评价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毛泽东以鲁迅为题材的诗作此前尚未见。在鲁... “但见奔星劲有声”──喜读毛泽东《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陈漱渝毛泽东与鲁迅是现代中国的两位巨人。这两位巨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毛泽东对鲁迅的经典性评价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毛泽东以鲁迅为题材的诗作此前尚未见。在鲁迅诞生115周年、逝世60周年前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鲁迅 七绝 左联五烈士 辩证法 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三·一八惨案 四·一二政变 机会主义路线 中央文献研究室
下载PDF
论鲁讯杂文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读鲁迅华盖集时期杂文札记之二 被引量:1
6
作者 童秉国 《教师教育论坛》 1998年第1期18-21,36,共5页
关键词 文明批评 鲁迅杂文 社会批评 杂文创作 三·一八惨案 制度文明 辛亥革命 剥削阶级 孙中山 精神文明
下载PDF
《记念刘和珍君》的感情起伏线索和表现方法
7
作者 童伟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38-140,共3页
《记念刘和珍君》记叙刘和珍君烈士生平事迹的文字只有三个小段,其余多为抒情和议论,而抒情更多于议论.文中有对革命青年忧国忧民、临危不惧精神的热烈赞扬,有对爱国青年惨遭虐杀的沉痛哀悼,有对反动派及其帮凶倒行逆施的切齿痛恨,也有... 《记念刘和珍君》记叙刘和珍君烈士生平事迹的文字只有三个小段,其余多为抒情和议论,而抒情更多于议论.文中有对革命青年忧国忧民、临危不惧精神的热烈赞扬,有对爱国青年惨遭虐杀的沉痛哀悼,有对反动派及其帮凶倒行逆施的切齿痛恨,也有对人们继续战斗的热烈希望.文中虽然抒发了多种感情,但悲愤却是贯串全文的主要感情,是全文的基调.可是,初读《记念刘和珍君》不易把握这条主线,会感到文章段落之间若断若续,似乎缺乏必然的内在联系.这是由于没有弄清文章感情起伏的线索和特点的缘故.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方法 感情表现 三·一八惨案 起伏 生平事迹 文章 作者 青年 内在联系 临危不惧
下载PDF
如何指导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8
作者 赵元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48-49,共2页
要学好语文,学生除了学习并掌握课本的知识之外,还要大量阅读课外的东西,所谓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但就目前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三个问题:一、盲目性:许多中学生似乎是受开卷有益的影响,不分所读内容质量的好... 要学好语文,学生除了学习并掌握课本的知识之外,还要大量阅读课外的东西,所谓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但就目前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三个问题:一、盲目性:许多中学生似乎是受开卷有益的影响,不分所读内容质量的好坏,成就的高低,遇上课外的东西就读.诚然,这样的阅读的远期效用是有的,但目前中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应考的负担较重,升学的压力以及就业的压力较大,如这样没有目的阅读,势必会影响到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甚至完不成作业,考试成绩差.这样的阅读就起不到课外的知识对课内知识的补充作用,许多时候还会起到主次颠倒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阅读 课外阅读 梁实秋 评判标准 三·一八惨案 艺术风格 相反的论点 文学形象 阅读指导 课外读物
下载PDF
万方联悼“刘和珍”
9
作者 倪同刚 《语文知识》 2004年第6期15-16,共2页
1926年3月,日本军舰炮击天津大沽口,被国民军击退。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撤除津沽防务的“最后通牒”。3月18日,在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北京群众五千余人在天安门集会游行.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下令军警开枪.
关键词 ·一八惨案 “刘和珍” 散文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 挽联 中学 语文 背景知识
下载PDF
戏剧独白体新诗
10
作者 许霆 《阅读与写作》 1995年第6期2-3,共2页
新诗戏剧化手法最典型地体现在现代戏剧独白体诗中。文学史家一致认为,戏剧独白诗作为一种发展完善的诗体应归功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罗伯特·勃朗宁。从19世纪初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观抒情到30年代开始出现的诗歌客观化描写。
关键词 新诗戏剧化 世纪初 人力车夫 文学史家 主观抒情 天安门 戏剧独白 诗体 手法 三·一八惨案
下载PDF
谈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
11
作者 宋秀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语文学科 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内容 语文知识 三·一八惨案 司马迁 死难烈士 语言文字 语文教师
下载PDF
学课文要重视注释
12
作者 李华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9年第12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以帮助 社会生活 古代汉语 《鸿门宴》 《庄暴见孟子》 三·一八惨案 《游褒禅山记》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百越
下载PDF
章士钊与鲁迅之间的历史公案──现代文化史札记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梅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5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章士钊与鲁迅之间的历史公案──现代文化史札记金梅从如何评价与中国现代文学史有关的历史人物,这个角度上说,章含之女士的两篇回忆录:《我与父亲章士钊》、《忆主席》,值得一读。文章收在作者新近出版的《风雨情》一书(上海文艺... 章士钊与鲁迅之间的历史公案──现代文化史札记金梅从如何评价与中国现代文学史有关的历史人物,这个角度上说,章含之女士的两篇回忆录:《我与父亲章士钊》、《忆主席》,值得一读。文章收在作者新近出版的《风雨情》一书(上海文艺出版社版),其中披露了毛泽东对二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士钊 鲁迅 现代文化史 历史公案 毛泽东 三·一八惨案 杨荫榆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总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